赤水市佛光岩,绿色森林环抱的红岩飞瀑,蔚为壮观。这块在夕阳下红得耀眼的崖壁,是青年期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之一。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展示点之一,它被很多人熟知。但崖顶上村落的故事,却不为人们所知。
进山第三天,我们前往崖顶——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的村庄,听人们讲与森林有关的故事,寻找“熊踪”。
五柱峰村的风景
A
丹霞绝壁下
古时存驿站
红艳艳的五柱峰、佛光岩,是侏罗纪、白垩纪河湖相红色沉积岩。它们现在的形状,是由于重力崩塌、风雨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有宝塔状、城堡状等,也是青年期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
五柱峰村,环绕着佛光岩景区分布。村子的得名,是因处于五个如柱子状的巨大突出山峰上。从山脚到崖顶,有一条硬化的通村公路,但坡陡、弯急,开车大约需要半小时。路的一侧,是垂直的丹霞绝壁,落差大都在200米以上,最高处距谷底有500米左右,站在崖边被风一吹,感觉人要飘起来。旧时的商人们,翻过悬崖后,还得再穿过虎豹熊狼出没的茂密森林,一路上是何等艰辛。
历史上,五柱峰村脚下的山沟,叫做小金驿沟。这表明,在沟内或者沟口某处,曾经存在过一个驿站。但今天,小金驿、小金驿沟,只作为一个地名存在,村后向大山深处延伸的古道,早已消失于草木之间,成为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
相机拍到的动物
B
五柱峰上
“熊出没”?
这次前往五柱峰村,另一个目的是收回保护区科研人员早先安装的多个红外相机。三年前,“桫保区”联合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在辖区内开展野生动物分布情况调查。为此,他们在保护区的密林中,根据卫星定位,在不同的地方,安装了近百个红外相机,与野生动物们实现“不被打扰的相逢”。
护林员聂洪伦、王光勇,都是五柱峰村的人,他们熟悉这一片的情况。因此,每次更换红外相机,他们都要参与。从村口前往安装红外相机的山沟,最近的也将近一小时路程。在这条山沟里,受交通限制,不能间伐的楠竹,有的已老死,横七竖八地躺在竹林中。“人极少进来,成了野生动物活动的天堂。”王光勇说。
沿着一条从山顶上下来的水沟,我们找到其中一个绑在树上的红外相机。这个相机,两年前就装在这里,外壳上已经长了苔藓。王光勇取下相机,换上电池,简单翻看了一下画面,突然惊呼起来:“这是什么?黑乎乎的,在镜头前晃了一下就过去了。是黑熊么?”黑熊,在“桫保区”内确实存在。但遗憾的是,人们没有记录到它在该区域活动的影像,因此它的存在,还停留在口碑中。
年龄稍大的聂洪伦说,从他记事起,就常听到说林子里有黑熊出没。最近一次出没,大约在三年前,村里有人放在崖壁上的蜂箱,被黑熊弄下来破坏,蜂蜜被吃光了。
黑熊出没的故事,不仅发生在五柱峰村。在“桫保区”内,好几个地方都有报告。保护区管理局的梁盛也表示,他们进山调查,也多次采集到疑似黑熊的新鲜粪便。奇怪的是,科研人员安装了红外相机后,包括之前报告出现过黑熊的地点,既未拍到过黑熊影像,也没再听说过什么地方有黑熊出没的事情。
“桫保区”里,黑熊仿佛在跟人们捉迷藏。
扫描二维码
观看“桫保区”穿行记视频
C
物种丰富
隐秘栖息
现场红外相机的显示屏很小,像素也不高,很难直接在上面准确辨别动物画面。此前,保护区安装的近百台红外相机,记录到数十种野生哺乳动物,以及一批鸟禽。其中,包括苏门铃、蔵酋猴、毛冠鹿、野猪、豹猫,以及红腹锦鸡、白鹇等。
保护区元厚管理站负责人刘邦友说,已获得的画面中,毛冠鹿出现的频率最高。“大约50%的相机中,都拍摄到毛冠鹿影像,个别相机还多次拍摄到。”他说,这说明,毛冠鹿在该区域内分布较多,活动范围较广。怀着对黑熊影像的期待,在下一监测点,取下另一个红外相机的储存卡后,大家来不及休息,急忙往回走,打算到管理站,用电脑打开储存卡里的画面。
赶回管理站,刘邦友用电脑打开刚取回的储存卡,一只匆匆经过的雄性蔵酋猴,呈现在大家面前。
蔵酋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又名青猴,个体相对较大,毛色青灰为主。由此,在像素不高、分别率较低的红外相机屏幕上,行色匆匆的它,被大家误认为黑熊,也情有可原。 “可能,我们都太想拍到黑熊了吧。”王光勇说,他相信,在这片保护区中,黑熊肯定还存在,只是活动地点变换到了红外相机监测点以外。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黄黔华 张志红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