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古拉格群岛》
出版:群众出版社,2015年8月
作者:(俄)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翻译:田大畏 钱诚 陈汉章
推荐语:即便大恶当道,善已稀薄,自由和善,仍具有值得历险的价值。因为在制度之恶与人性之恶交媾的恶境之中,没有一个人能够独善其身。阅读这本书,你可以阅读到人性的险恶、善的坚毅与时代的良心。俄罗斯总统普京对这本书说:“一个不能正视自己历史和深重苦难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
因此,我愿意把这本书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阅读一个时代的良心
——读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
文/周闻道
近来,床头一直放着一套书,《古拉格群岛》。群众出版社出版,三大本140万字。作者索尔仁尼琴,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说是文学巨著,或历史巨著,都可以。
读读停停,心头总是压住一块石,沉沉的。并不是因为太长。书中惊心动魄的故事,足可以让人不忍释卷,也是阅读的巨大引力。是因为痛。一个时代的痛,“美丽”背后的痛。它从我们曾经的美好与向往中剥露出来。如此痛彻心扉,让我的每一次翻阅,都是一次对伤口的撕裂。那伤口不仅属于前苏联,不仅属于俄国,也属于人类。因此,它让我无法逃避,翻开,就是一次炼狱之旅。可良心与善,就在书海的对岸,我又不能放弃。
古拉格,是前苏联时期劳动改造营管理局的音译缩写,类似于中国过去的“集中营”,主要是用来关押政治犯的,让他们在这里接受改造,重新做人;群岛,则是遍及全国的意思。《古拉格群岛》所记述的,就是苏联自1917年起近40年间劳改营发生的故事。索尔仁尼琴本身,就是其中一员,不同的只是他稍幸运,能够活着出来。活着出来的他,没有忘记伤痛,历尽千辛,采访了劳改营的无数受害者,通过数百个人物命运的描写,还原古拉格真相。拿现在流行的话说,这属于典型的非虚构写作,或在场写作,有点类似于今年的诺奖得主斯维拉娜的记录式书写。
读罢该书,我在书的扉页写上这样一句感言:即便大恶当道,善已稀薄,自由和善,仍具有值得历险的伟大价值。因此,我愿意把这本书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在场写作主张关注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当下的痛。痛是悲剧的表象。最大的悲剧,不在天灾人祸的自然逻辑中,而在它的背后。现代主义的“美丽死亡”,只是对悲剧本质的粉饰。索尔仁尼琴呈现的“美丽”,从布尔什维克就已开始。这场革命的发动者和中坚力量,是无产阶级。他们抱住“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崇高信念,投身革命。殊不知,在推翻沙皇,革命成功后,这场革命的性质却悄然发生了改变。而且,一切都沿袭了那个“美丽”的逻辑。因此,人们在研究《古拉格群岛》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列宁的《怎样组织竞赛》(《列宁全集》中文版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列宁在文中说,要“肃清俄国土地上的一切害虫”。对此,索尔仁尼琴在《古拉格群岛》中写道:“列宁在1917年底为了建立‘最严格的革命秩序’,要求‘无情地粉碎醉鬼、流氓、反革命分子及其他人等制造无政府状态的一切企图’。而且,列宁所阐述的害虫,并非业已被推翻,企图卷土重来的反动势力,也不仅仅是阶级异己分子,而是‘逃避工作的人’,例如彼得堡党印刷所里的排字工人,在大城市的哪一个街区、哪一个工厂、哪一个村子……没有……自称为知识分子的怠工分子。于是,2870万人的厄运铸成。
肃清害虫的形式,列宁在文章中预见了多种可能,比如坐牢、枪决、扫厕所、监禁期满发给他们一张黄色卡片,“或者受到最劳累的强迫劳动的处分”。他还建议将寻找最好的肃清办法,作为‘公社和村社’竞争的对象。”恐怖,荒谬,狂热,一幕幕令人发指的“美丽”悲剧,就这样被制造了出来,并吞噬道德、良心和人性。逮捕,是进入古拉格群岛的唯一途径;刑讯,是赋予岛民合法身份的保证;而远离,则是安心的定海神针。一个公民无论是否有罪,只要进入了古拉格,那里总会有一个“合法”的罪名在等着你。作者在书中列举了31种刑讯法,心理的、肉体的,熬鹰、穿和平衣、车轮战、臭虫隔离室、利用亲人的感情等等,对人进行精神和肉体折磨,手段残忍至极。在1929年到1953年斯大林时期,死于俄国劳改营的囚犯达270多万人。这个数据仍然没有反映全部真相。
索尔仁尼琴是这样成为“害虫”的。他1918年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苏德战争爆发后,应征入伍,曾任大尉炮兵连长,两次立功受奖。因为在与一个老朋友的通信中批评了斯大林,他于1945年2月在东普鲁士的前线被捕,并以“进行反苏宣传和阴谋建立反苏组织”的罪名,被判处8年劳改。刑满后被流放到哈萨克斯坦。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认为希腊艺术的繁荣,不是源于希腊人内心的和谐,而是源于他们内心的痛苦和冲突:。他因此而创造了日神和酒神精神,想用艺术来拯救人生。
也许,索尔仁尼琴正是这样。为了哀悼那些数以百万计的生命,为了记住那几千万人的悲惨际遇,为了拯救俄国乃至人类的良心,他勇敢地提起了笔。他花费11年时间调查,走访了大量狱友和相关人员,把之称为“文艺性调查初探”。他在书卷首写道:“此书中既无臆造的人物,又无虚构的事件——所写的事实都是千真万确的。”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要 “献给没有生存下来的诸君,要叙述此事他们已无能为力。但愿他们原谅我,没有看到一切,没有想起一切,没有猜到一切。”换句话说,是出于一个作家的道德和良心。
文艺性调查,当然离不开文学精神。《古拉格群岛》还没有完整出版,作者便获诺奖,就足以证明其艺术成就。更有意思的是,该书的体裁,完全在传统的文学“四分法”之外,以非小说、非诗歌、非散文、非戏剧的形态,攀上了文学圣殿的巅峰。没有别的解释,只能说超文体力量的存在和魅力,在场写作和创新,为文学开辟了多种可能。
在结构上,该书以古拉格群岛居民的生活为经,以俄国劳改制度的发展史为纬,以在场写作姿态、经纬交错的网状结构,及数百杜拉格居民的悲惨命运和大量个性细节,呈现了一个时代之痛和一场人性的灾难。全书结构宏大,叙事坚实,情感丰沛,卷帙浩繁,事件触目惊心,处处是令人发指的控诉、愤怒的谴责、尖锐的批判、辛辣的嘲讽、痛心疾首的诉说、深切的唤醒;既有知识分子共性的懦弱胆怯,又有他们百折不挠的反抗精神,既有哀其不幸,怒其不反,又有恨其不醒。充分展示了作者驾驭宏大叙事的卓越才气。
索尔仁尼琴试图呈现一种荒谬的神话。与诺斯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相反,索尔仁尼琴是用真实来印证神话,而非探究神话背后的真实。在他讲述的古拉格神话中,不可能逃跑赫然醒目。他笔下的古拉格,逃跑是“一项巨人的事业——但却是劫数难逃的巨人的事业”。书中的瓦尔拉姆·沙拉莫夫,讲述了幻象逃跑的状态:“试图逃跑的几乎都是新来的囚犯,第一年服刑,自由和虚荣在他们心中还没有泯灭。”古斯塔夫·赫林则以另一个故事,介绍了一名难友试图逃跑的结果。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策划,他成功逃了出去。饿着肚子在森林里转悠了7天之后,他发现自己离开劳改营不过8英里。饥饿迫使他回来自首,加刑。每当向难友讲起自己逃跑的经历时,这名囚犯总会说,自由不属于我们。
强烈的介入意识、批判精神,与卓越的艺术成就的完美结合,让《古拉格群岛》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可复制的经典。该书1973年在法国一出版,很快引发了轰动。他在唤醒人类良心的同时,也在唤醒人们的思考。比如,对以国家形式的犯罪,进行艺术性或纪实性描述,是否注定要失败或遭遇厄运;即便如此,只要个体道德尚未泯灭,该不该冒险。又如,罪恶是如何产生的,是否像书中说的那样,莎士比亚的恶,在人们的想象力和气魄中,也就止于几十具尸体,因为他们没有思想体系;而由于思想体系,人类在20世纪遭逢的是残害千百万人的暴行。再如,如何让人们弄明白,作为个体思考者,在何种道德状态下,才可切实可能地正确把握文学、政治、人生的世界观,而不至于对为所欲为集体失语。
“索尔仁尼琴是20世纪俄国最伟大的良心之一,是异议的化身。他的不屈不挠、个人理想以及长年多舛的一生,使得他成为继陀斯妥耶夫斯基之后的一代传奇人物。他完全有资格进入世界伟人殿堂,我对他表示深深的缅怀。”“一个不能正视自己历史和深重苦难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
法国总统萨科齐对索尔仁尼琴的唁词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推荐之语,也许命名了索尔仁尼琴的道德高度和这本书的价值。
2021年4月22日
推荐人:
周闻道
周闻道,本名周仲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经济师,在场主义散文流派创始人和代表作家,中国第一个创立文学流派的政府官员。出版文学专著15部,经济学专著3部;获全国及省级以上文学奖若干,大量作品入选各种年选、选本、大中学教材和各地高考联赛试题。
壹点号壹点号之家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