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多年前,一个叫“良渚”的王国,曾灿烂而辉煌,创造了同时期水利和玉器制作的巅峰,却突然消逝,留下未解之谜。随着这几年考古工作的推进,良渚古国的神秘面纱被渐渐揭开。
萧山的沈家里遗址,发掘了一处马家浜文化土台聚落和良渚文化石器加工场遗迹,为良渚石器来源的研究和完善马家浜文化向南传播的路线与方式提供了考古实证。
01
起源:安置房项目用地发现遗址
良渚文化距今5300年到4300年,持续了1000年。这1000年,就是良渚时代。良渚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这1000年里,社会发展到底怎么样,仍然是考古学家们探索的命题。
据《看见5000年:良渚王国记事》一*载:良渚文化分为核心区和外围区,核心区自然是以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古城遗址为中心,面积约3.65万平方公里的环太湖地区。外围区,向北可扩展至江淮地区、宁镇地区,向南可达金衢盆地、宁绍地区。目前,全国已经发现良渚文化遗址1000多处,光是杭嘉湖地区就发现了700多处。
沈家里遗址,就处于良渚文化外围区。
它坐落于萧山区湘湖东岸的西山东麓,向东便是萧绍平原,位处山前平原过渡地带,地形由西北向东南渐低。遗址残存面积约1.5万平方米,蕴含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与历史时期墓葬。
那么,这一遗址是如何被发现的?
原来是跟“考古前置”政策实施有关。2019年,沈家里遗址在萧山区蜀山街道金家埭、沈家里、联华安置房北地块勘探中发现。当时地块内部为沈家里社区居民点拆迁地,其上原有建筑大部分已经推倒,地块内全部覆盖着大量的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层下还叠压有地基、地坪、硬化路面等,遗址表层破坏严重。
“沈家里就在我们家附近,原先只知道湘湖跨湖桥遗址有8000年历史,想不到这里也有五六千年前的古老文明遗存,说明西山这一带是文明起源地呢。”当湘域湾小区居民朱女士看到沈家里新考古发现时,不胜感慨。
2023年7月至11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复旦大学以及萧山博物馆(萧山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共同开展沈家里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同时作为复旦大学考古学专业学生2023年田野考古实习项目。发掘总面积325平方米,共布设13处5×5米规格探方,重要收获是揭露出一处马家浜文化土台聚落和专业程度很高的良渚文化石器加工场遗迹。
02
发掘:以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与良渚文化遗存为主
2020年,由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出版的《良渚》一书谈到制石: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最多的是陶器,其次就是石器。
沈家里遗址良渚文化第一期石器加工场全景照
沈家里遗址中发现的良渚文化石器加工场遗迹,就印证了这一观点。该石器加工场贯穿良渚时期始终,可以细分为前后两个小期,均由石堆、灰坑和烧面三类功能性遗迹构成,同时期的文化层中包含海量的石器加工副产品(记录其中一万余件的地理坐标),绝大多数为石核、石坯、碎块与碎屑,只有少量半成品,更鲜有成品。
陶鼎足
石器
“从半成品种类看,沈家里遗址的良渚文化石器加工场,生产的石器产品基本都是实用器,主要包括石锛、石凿、石斧、石刀、石镞等,涵盖农耕用器、渔猎用器和加工工具。”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青年副研究员李唯介绍说,沈家里遗址附近有自然山体,“良渚石匠”是直接开山取石。“同时,加工场也发现叶腊石和石英石的低端玉器产品,目前能够辨认出玉玦、玉锛、玉斧等种类,这些玉器应该是非实用的装饰品。”
据了解,良渚石器种类繁多、功能多样。按照用途,良渚石器大致可分为实用器和明器两大类,其中实用器又可细分为农耕用器、渔猎用器和加工工具等。比如此次发现渔猎用器中有石镞、石斧,石镞与后来的弓箭箭头相似,有的似柳叶状,头部较尖;两翼有时为弧形,甚至有的还带有倒刺。石斧多为质地坚硬的块体,正面为长方形,刃部较窄,尾部宽厚,没有钻孔。一般认为,石斧主要是用来砍砸,除了砍伐树木外,也可用来宰*动物等。
遗址中还发现不少留有磨砺痕迹的废弃加工工具——磨石。
磨石
绝大多数石器的岩性为本地粗砂岩,也有一定比例的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和火山岩类。据《良渚》介绍,研究人员对1000多件石器进行了鉴定统计,发现良渚石器在石料选择上存在一定规律。良渚石器最多的岩石类型是沉积岩,其次是凝灰岩和变质岩(以斑点角岩为主),最少的是火成岩中的非凝灰岩类岩石。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石器加工场并不是良渚先民创办的,而是在距今约63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当地的先民就已在这里采石制器。
除石器加工场,本次考古中的另一重大发现是马家浜文化土台聚落。马家浜文化土台遍及发掘区,由西北向东南渐低故而与地形保持一致,厚约45—60厘米,由十分致密的褐黄色粉质黏土堆积垫筑而成,土源主体应该是山体表面的风化碎屑,同时夹杂有丰富的碎陶片和石块,整体工程量颇巨、耗时耗力,彰显聚落的区域重要性。
依托于附近的长石碎屑砂岩山体作为就地取材的磨石和相关石器原料,当地马家浜文化先民开展了大量石器生产活动,土台坡脚处的废弃堆积中便发现了大量石器加工副产品,其中包括少量石英和叶腊石质的玉器产品。
叶腊石
“沈家里遗址是钱塘江南岸十分罕见的典型马家浜文化遗址类型,且是文化内涵最丰富、发掘工作最系统。”更令李唯兴奋的是,考古团队还在此发现了河姆渡文化向马家浜文化转变的关键线索,“沈家里遗址的良渚文化石器加工场的考古发现,处于钱塘江南岸良渚文化聚落群手工业经济体系研究的中心位置,能够为良渚古城内、外的基层社会联系研究提供重要的区域性视角,完善良渚文明石器贸易圈研究。”
对沈家里遗址的下阶段考古工作,李唯介绍说,第一要务是进行较高分辨率的考古钻探工作,不断深化对于聚落布局的总体性把握,并以此为基础,继续配合学生实习开展精细化和小规模发掘。“我们在2023年发掘工作中全面采用考古发掘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现场记录,有效提升田野工作记录数字化与规范化,效率高、效果好,接下来的田野考古工作将继续践行数字化考古工作理念。同时,沈家里遗址考古发掘资料的室内整理、综合研究和文物活化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转自:萧山日报
来源: 杭州交通918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