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弹花匠:一冬天要弹3000床棉被,家族开了十几家弹花店

郑州弹花匠:一冬天要弹3000床棉被,家族开了十几家弹花店

首页模拟经营闲置花店更新时间:2024-06-18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丁丰林 摄影 王家康

修鞋、改衣、补胎、剃头、配钥匙、修手表、磨剪子……是城市居民真实存在的民生需求,但寻找这样“小修小补”却不像叫外卖、打车那么容易。在数字世界里,“小修小补”成了隐秘的角落。在郑州,手工弹花的手艺虽已淡出了普通人的记忆,但弹花铺依然吃香,棉被也依然受欢迎。街边一个十几平米的小门店,一个冬天要弹3000床被子;一个来自周口的“弹花”家族,已在郑州市区开了十几家弹花铺。

(1)一床棉被的去留问题

小陈不是一个小气的人,但在事关一床棉被的去留问题上,他还是和爱人起了争执。

小陈2011年大学毕业后定居郑州,2016年结婚,在典礼的时候,按照老家的风俗,他的母亲和家族里的其他女性长辈一起,给他们夫妻俩做了两床新棉被,崭新的棉花蓬松绵软,大红缎子上绣着金色的喜字,盖在身上暖烘烘的,睡眠质量都比以前高了不少。

一晃六七年过去了,今年入冬后,小陈的爱人又把棉被取出来,但原来松软的棉被已经变得又薄又硬,盖在身上不但没以前暖和,相反还有一股贴肤的凉意。

小陈爱人打算把棉被扔到旧衣物捐赠箱里,重新添置两床羽绒被或者蚕丝被,既轻便又暖和。

小陈是一万个舍不得。倒不是因为这床棉被多贵重,更多还是缘于其中寄托的那份亲情。

小陈的母亲知道了,私下里对他说,找个弹花匠,把棉被重新弹弹,再补点新(棉)花进去,就又跟新的一样了。

在小陈儿时的记忆中,每到天气转冷,就会有走街串巷的弹花匠来到村里,挑着单弦弓,身上挂着弹花锤,随着一声声“弹棉花哎”的悠长吆喝,村里的大娘和婶子们都会走出家门。弹花匠会租一间村民的空房,借来四张长条凳,再找两扇闲置的门板,盖在条凳上拼成一张台子,然后就可以开张了。村民们则早已抱着棉被赶来,排着队等待过秤、上台,随着弓弦振动,棉絮轻舞,等待的村民们围坐一旁,唠着家常,小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嬉戏,场面热闹极了。

可是,在如今的郑州,到哪儿去找弹花匠呢?小陈犯了难。母亲说,要是郑州不好找,就把棉被寄回老家来,老家有。

(2)一冬天要弹3000床棉被,郑州弹花匠生意不冷清

郑州真的没有弹花匠吗?当然有,而且并不难找。

在丰产路与经一路口向南约100米,路西就有一个弹花铺,小小的门店上方,挂着一个“大型弹花”的招牌。

这间弹花铺分里外两间,里间是一台大型弹花机,外间正中是一张作业台,作业台边沿挨着一台轧缝机,店门口一侧堆放着待弹的棉被,另一侧是已经弹好的,等待主顾们来取。

11月20日下午,难得的冬日晴暖天气,在这间只有十几平米的弹花铺里,一老一少两个弹花匠正忙得热火朝天。

老人叫宋国峰,今年已80岁,来自周口,一旁是他24岁的孙子宋梦磊,爷儿俩都戴着口罩,分工协作,有条不紊。

宋梦磊从弹花机里取出弹好、压实的被芯,抱到作业台上铺开,宋国峰给被芯盖上网纱,宋梦磊熟练地套上被罩,从轧缝机里一过,轧上棉线,一床新的棉被就打好了。

“我这会儿还真顾不上(接受采访),你看看门口,一堆活儿等着弄了。”宋梦磊告诉记者,入冬之后,他们爷儿俩一天至少要弹20床棉被,生意很不错。

和很多人想象中的不同,弹花铺并没有因为城市的现代化进程而消失,相反,到了深秋初冬时节,它的生意依然红火。

“你算呗,一天20床起步,一个冬天下来,少说也得弹3000床。”宋梦磊说。

(3)周口弹花匠在郑州:一大家族开了十多家弹花铺

在小陈的记忆中,弹花的场景是这样的:一名匠人手持单弦弓,一边唱着小调,一边用手拨弦,随着一声声嘣、嘣的节奏,案几上的棉絮轻舞飞扬……

“早就不用单弦弓了!”忙里偷闲,宋国峰简单介绍了弹花的手艺,“用弓弹花那都是三十年前的事儿了,现在光弹花机都出了好几代了。”

宋国峰是这一家人中最早接触弹花这门生意的。他年轻时是一名缝纫师傅,最早在公社(镇)开办的缝纫室里挣工分(上班),后来他的儿子长大参军,在转业后来到郑州,宋国峰也跟着过来,做起了弹花的生意,那时间生意好,他们一大家族就都来到郑州,都开起了弹花铺。

“我们一大家子,开了有十多家(弹花)店,南三环、北三环、金水路上……都有!”宋国峰说,他现在忙活着的这个弹花铺,已经开了20多年了,最早是在旁边的常寨村里,后来常寨村拆迁改造后,搬到了现在的位置,平时是梦磊的父母经营,今天夫妻俩有事外出了,就由他和孙子俩人照应。

24岁的宋梦磊,前年大学毕业后上了一年班,前段时间辞了职,回来给家里的弹花铺帮忙,细算下来,收入并不比上班少。

“现在虽然活儿还可以,但跟以前比还是少得多了。”宋梦磊说,他从小就在这间弹花铺里长大,在他小时候,郑州市的集中供暖区域有限,棉被的使用量非常大,弹花铺也很多。现在随着集中供暖覆盖的区域越来越大,棉被使用量也少了,不少弹花铺都搬走了。“现在在湖南等一些南方省份,很多弹花铺都是咱们河南人做的,那边冬天也很冷,但是没有集中供暖,所以棉被的需求更大,生意更好。”

(4)身边的小修小补:不曾远去的烟火气,不曾淡化的邻里情

“我的被子咋样了?”交谈间,一位大姐走进店里,问道。

“弄好了,在那儿搁了。”宋梦杰抬手指向门口的一个袋子,里面裹着两床鼓鼓的新棉被。

“咦,不错不错,软和得很!”大姐一边用手拿捏,一边不住夸赞。

大姐姓毛,是常寨村的老户,十几年来,一直都在这家弹花铺里翻新棉被。

“我是觉得棉被比什么羽绒被啊、羊毛被啊都好,保暖性上不比它们差,而且棉花是天然的东西,更环保更健康,再一个,一床羽绒被动不动就是一两千,一床棉被才多少钱?新里新面也不超过二百块钱。”毛大姐说。

在这间弹花铺里,一床旧棉被翻新,五六十块钱就能搞定。如果是打一床新棉被,根据棉花的用量多少,一二百块钱就能拿下。

“我们在这儿开店时间长了,很多主顾都是老住户,如果是翻新5斤以下的薄褥子、薄被子,我们一般都不收钱,处个邻居嘛!现在有些已经搬走的住户,宁愿跑二三十里地,也愿意来我店里翻新被子。”宋国峰笑着说,

和弹棉花一样,修鞋、修自行车、换拉链、配钥匙……这些“老手艺”似乎越来越难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找到。“磨剪子嘞,戗菜刀……”这样富有腔调的吆喝声,也早已在我们的耳边消失多年。

随着城市发展,商圈越来越多,但能够容纳“小修小补”的地方却越来越少,但对普通市民而言,对于“小修小补”的需求却是真实存在着的:鞋跟磨损了、自行车胎破了、衣服拉链坏了、雨伞断了伞骨……只需“小修小补”一下,既省事儿又省钱,而对许多手艺人来说,这也不失为一种就业选择,而这种因为时间积累沉淀而成的邻里关系,不就是我们所谓的“烟火气”吗?

在今年2月份,商务部部署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的工作,明确提到“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最近,由我们大河报•豫视频联合微信、腾讯地图上线的“小修小补”便民生活地图,就收录了超6万家便民生活服务点,把那些深藏在街头巷尾的便民小店标记起来,为本地居民提供便捷的数字化服务。您只需在腾讯地图App或者微信里搜索关键词“小修小补”,就可轻松找到家门口的各类便民修补小店。

小陈也在小修小补地图上,找到了一家离自己不远的弹花铺,他想,等到这床棉被翻新好了,他和爱人之间的分歧也就解决了。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丁丰林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