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备受国内和国际文化界的推崇和喜爱。紫砂文化有上千年的历史,宜兴是中国紫砂的代名词,它聚集了历代优秀的紫砂文化,孕育出了一代代杰出的艺术家。近日,记者有幸专访了紫砂匠人魏孝朋,聆听他与宜兴紫砂羁绊的传奇故事,了解他与紫砂艺术的传承、发展和创新。
紫砂匠人魏孝朋
心中燃烧火焰,与紫砂艺术结缘
“由于从小就喜欢紫砂壶,逐步对紫砂有了好感,到后来渐渐喜欢上了紫砂壶的制作,就这样走上了制作紫砂之路。”对于是如何与紫砂结缘的?魏孝朋给记者讲起了故事:1995年,叔叔春节回老家探亲给爷爷带回来一把紫砂壶和茶叶,紫砂壶的外观古朴大气,工艺精湛,自己很是喜欢,这一印象便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海中。
心中燃烧的艺术火焰,使他对艺术的追求执着而热烈。魏孝朋于2000年随六叔前往宜兴丁山学习紫砂制作,2005年后随唐俊学习陶艺制作及紫砂器烧成,曾受到周全、王亚平、彭耀年、陈国良、何道洪、牛冠力等大师的指点与认可。在师傅们的指导下和长期刻苦钻研学习下,练就了扎实功底,加之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及对紫砂艺术的理解,在创作中,他扬长避短,融汇个人风格,对壶艺之道颇有心得,作品工艺精良,古朴大方,所制作品得众多名家和收藏家的亲睐。
把握形神气态,紫砂壶中展乾坤
打泥片、划泥片、围身筒、打身筒、调脂泥、口部满片……每做一把紫砂壶都要卯足劲坐一个上午,魏孝朋告诉记者在研习制作过程中,他严格要求自己,苦练各种基本功,包括壶身的拍打,全手工制作钮、嘴、把,通过自己的反复练习领悟紫砂制作要领。他自己独自完成的第一把紫砂壶是西施壶,当看到自己的作品完美呈现时,心里充满了喜悦。
紫砂匠人魏孝朋向记者介绍紫砂壶制作工艺
“抽象地讲紫砂的审美,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这四个要素形成,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轮廓,也就是具象的片面;神,即神韵,一样能令人意远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气;即气质,陶艺所内涵的和谐协调色泽本质的美;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座姿态。从这几个方面贯通一气,才是一件真正完美的好作品。”魏孝朋给记者讲述紫砂的艺术魅力,“几百年来,紫砂壶的装饰手法增加了很多,如贴花、雕塑、浮雕、描金以及文人雅士所喜欢的诗、书、画、印等。总之,每一只壶必须有它独特的个性内涵,否则,这个壶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和价值。”
魏孝朋静心做匠人,精心做艺术,淡泊名利,沉迷于紫砂艺术的钻研和制作中,最终成就了独特技艺,在紫砂行业独树一帜,在业内成为美谈!
心灵艺术融合,匠心琢砂传风韵
“紫砂是土、火与艺术家心灵相融合的产物,紫砂艺术要以现实生活为依据,生活是我们的思想来源和艺术创作的源泉,只有关注现实社会才能制作出好紫砂作品。”魏孝朋告诉记者,一把精美的壶,一定是制壶者心境与修养、情感与艺术的流露。一把好壶,不仅能让人一眼就看出物象的形式美,而且更让人在细细鉴赏中品味出意境的韵味美。
“人养壶,壶养人”。在魏孝朋看来,紫砂是艺术跟技术和实用性相结合的东西。虽然批量生产已成为可能,但模具生产的壶是从里往外使劲,透气性会差一些,纯手工只在外面做功夫,壶的内壁是不受力的。另外,做壶最重要的是控制泥性,泥片的干湿度只有用自己的手才能感受到。要心到、手到,这样才能做出好的作品来。
继承是艺术发展的基础,将近二十年的制壶生涯,让魏孝朋积累了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他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融进紫砂壶的风采神韵之中,希望其精良的制作工艺和悠久的制作历史文化通过手工制作世代相传下去。
“今后想加深自己文学艺术上的修养,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也希望能多和自己有契合点的紫砂艺人、朋友等等合作,创作出更多好的作品。”魏孝朋认为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紫砂文化正迎来艺术创造的春天。紫砂产业前途光明,但对选料,工艺,造型也会有更多要求,还需要有更多匠人的投入和付出。
记者手记:“谈笑天地远,艺臻今古馨”。一把小小的紫砂壶,凝结着心灵与艺术,技术与材料,形式和功能,既有经济价值,又有强烈的中国文化符号;既饱含中国文化传承,又是工艺创新技术创新的载体。紫砂壶是中国陶文化和茶文化的完美结合,它变化万千的绰约风姿和千百年来积淀的厚重文化让人陶醉。
人生在世,通过不同的职业,感受不同的乐趣,这无疑是充实而美好的。但有的人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情,这样的精神在我们的认知中,通常被称为“工匠精神”,以魏孝朋为代表的紫砂匠人,恰恰诠释着中国的“工匠精神”。
(本报记者 师志强)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