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耙耙计划 | 普通人写作变现的五个阶段 -- 第一张知识卡片

金耙耙计划 | 普通人写作变现的五个阶段 -- 第一张知识卡片

首页枪战射击卡片计划更新时间:2024-04-26
--------【01】--------

金耙耙,这个词来自彭小六,在他的高效学习力快闪营的第二课《实践力》中提到:

提升实践行动能力,可以使用金耙耙思维。

意思是说,当你开始做某件事情,别在意最开始的结果就像粑粑一样不忍直视。

第一次做,做得很糟糕,这是再正常不过了。但是任何一件事情,从完全陌生到熟练掌握,都需要经过持续锻造的过程,就像金子,一步步被挖掘。

听完金耙耙思维,瞬间觉得不害怕做新的尝试了:我刚开始做,做得很烂这很正常啊,彭小六也这样。于是酝酿了好久的知识卡片计划,也在听完了第三课写作力之后,没有仪式感的悄然做起来。

说到这里,在看文章的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遇到行动的两大坑:

1、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除了成果要好,内容的选择也要好,比如是我擅长的,与我的专业相关的,是我想建立的人设等——但,不考虑自己所处的阶段,在一开始就用完美、专业逼死自己,往往连完成都做不到,这就像是只能考60分的插班生一来就想挑战双百;

2、总想等一个契机,来一个有仪式感的启动——或是时机来了自己没准备好,或是准备好了但仪式感不够,于是迟迟启动不了。

金耙耙思维,与微习惯的内核很接近:

用一个小到不可思议的微习惯开始培养自己的习惯;接受烂到不可思议的行动成果来开启行动能力的培养。

--------【02】--------

一边做饭一边听高效学习力的第三课《分享力》,当听到末尾,小六分享自己的写作成长阶段时,听到了他从普通人到通过写作变现的五个阶段。就是这一段没有放进PPT里的纯个人经验分享,一下子触动了我,想要把它马上记下来。

普通人写作变现的五个阶段:

1、不知道写什么,随便写凑字数阶段

2、写自己相关的,在工作、生活、成长、情感等领域,自己遇到了事情是如何思考,如何去做的

3、写能帮助别人的,考虑怎么写明白对别人有用的内容

4、写让别人看懂的,需要具备产品思维、结构思考,逻辑模型等

5、写让别人喜欢的,学习并运用写作技巧:标题、文案、短句、结构……,学习并运用输出美化:排版、插图、手绘、封面……

曾经上过两个写作营,也看了一些教写作的文章,为什么我还是没有学会写作,或者说还没有开始持续地写作,我想原因就在于:

那些课或者文章挖掘的痛点往往是写作变现,要变现首先要为别人提供价值,那么也就是要求学员至少在第三阶段以上。

而我,还在第二阶段,有时还在第一阶段,所以即便我学了写作的技巧、方法、模型、结构,还是没法一下子达到第三阶段以上。

相反,学习了写作之后,更加不会认为自己是初级阶段,反而会用学到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用写出好的文章来要求自己。但是这些标准只是好文章的标准,但不是好文章本身。

所以,在第一阶段学习第三第四阶段的课程,这就像你现在还是一只只能装水的茶壶,却给你一壶饺子,告诉你饺子很好吃,倒出来给别人吃就能创造价值,可以变现。

可事实上,我这个茶壶,实在倒不出来饺子呀。我的肚子里,只适合装水。

这也就解释了,现在好多好多的线上课,特别是小白学xx,比如:教你运营视频号,教你运营抖音,教你直播卖货,教你理财管理等等,其实都是在割韭菜,纵使课程的工具或模型再好用,如果与你所处的阶段不匹配,那么这些所谓的“干货”,只能装在茶壶里,却倒不出来。

--------【03】--------

想起任博老师说的一个灵魂拷问:

是计划前的行动重要,还是行动前的计划重要?

看着有点绕,如果我们用写作的五个阶段来对照着看:

你准备提升写作能力,是先学习写作技巧,还是先动笔开始写呢?

又想起樊登老师说的一个案例:

有一个摄影班的同学被分成了两组,第一组被要求必须拍出精美的照片才能上交作业,第二组没有要求,随便拍,拍了就能上交。在相同的时间下,第二组比第一组的照片质量高出很多。

第一组为了拍出优质的照片,经常组织讨论、研究设备、技术、角度,但因为“精美”的金箍,迟迟没有下手拍摄,到头来拍的数量寥寥无几。

而第二组没有所谓“优质”的限制,学生们得以一边拍一边发现问题一边改进,不仅留下照片无数,而且在实践中,纠偏和成长地极快,自然优质的照片数量繁多。

回到任博老师的灵魂拷问,到底是计划前的行动重要,还是行动前的计划重要呢?

对于应用型的技能,比如写作、摄影,行动是提升的根本,不仅在计划前就行动非常重要,在计划中,边学边写也格外重要。

就像彭小六说的写作变现的五个阶段,这些分类是对五个阶段状态的描述,而这五个阶段都有一个不变的背景主题,那就是持续不断地写

--------【04】--------

其实,不光是写作变现有五个阶段,所有的成长以及能力提升都是分阶段递进的,就像是学校里不同的年级。

一年级生学二年级的课文,会非常吃力;一年级生学三年级的课文,可能是完全听不懂,反而徒增焦虑,浪费时间。

最好的状态是,一年级生翻看二年级的课文,但以一年级的标准要求自己,至于更高年级的课文,有兴趣就翻翻,就当故事随意看看,千万别把自己代入进去,逼着刚会念《咏鹅》的一年级的自己,刚入学就背诵三年级的《桃花源记》。

金耙耙计划,就是认识并接受自己只会背《咏鹅》,尝试着背更多诗句培养语感;而不是认识到自己只会背《咏鹅》,却不满足背同类简单好记的四句短诗,上来就以大段古文要求自己。

这样,不仅自己很难行动,更容易被大于自己能力的困难困住,而寸步难行。

所以,

放下高标准,拥抱金耙耙;

只有持续做行动,才能培养新能力!

⭐️ 我是南希,15年HR经验;

⭐️ 生涯规划师,擅长转型及生涯平衡咨询;

⭐️ 个人成长教练,擅长目标制定和计划落地;

⭐️ 独立早起达人,创立了天天早起训练营,专注于习惯培养指导;

感谢关注~留言聊聊你的看法!#生涯规划师上头条#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