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70年来披荆斩棘、砥砺奋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70年,是不断创造伟大奇迹、彻底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70年。
70年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直播《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带您一起走遍祖国大地,重温历史、对话未来。
这是一片神奇的黑土地,这里是祖国最早迎来日出的地方,华夏东极神州北极;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润泽千里沃野;大庆石油、中国一重,书写着一段段工业传奇;这里是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11个中俄互市贸易区,16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如同一颗颗耀眼的珍珠,串联在3000公里边境线内外;哈欧班列、“哈绥俄亚”陆海联运打通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这里,是黑龙江!
大庆石油开采 黑龙江日报提供
赫哲新“船歌” 脱贫新“答卷”“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啊朗赫拉赫呢哪雷呀……”
一首《乌苏里船歌》,把我们带到了祖国最北的省份——黑龙江。2016年,**来到了位于黑龙江畔的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亲切看望世代生活在那里的赫哲族乡亲,“船儿满江鱼满舱”的美好画面给总*留下了深刻印象。
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共有53个民族。**在八岔村看望赫哲族群众时说,在祖国大家庭里,56个民族是亲兄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如今,赫哲人民过上了好日子,生活在黑龙江的各族人民都过上了好日子。我们通过央广记者乔仁慧的报道,一起来感受一下:
赫哲族世代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靠渔猎为生,历史文化悠久,拥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伊玛堪说唱艺术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鱼皮制作技艺等,著名的《乌苏里船歌》就是反映赫哲族人幸福生活的歌曲。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是赫哲族的主要聚集地。近年来,这里从单一捕捞到渔农并重,再到多业并举,日子过的越来越红火,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闻名全国的美丽村庄。
去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八岔村的村民们找到企业签订单,把村里50多亩山药卖进了北京,仅这一项产业,就让村民增收15万元。今年,大伙儿对山药的品质更上心了。村民尤超说,以前打鱼,老百姓挣不了多少钱。一年也就是一万左右,转产以后,这个地一年的收成一年能卖十多万块钱。
2018年,八岔村建起了“赫乡田源”特色农产品示范基地,种植北海道山药、大球盖菇等经济作物;还成立水产养殖合作社联社,发展绿色水产养殖;赫哲族的民俗文化也成为金字招牌,吸引了天南海北的游客。做好文化传承的同时,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八岔村农民董向红说:“赫哲族这些鱼皮画,或者手工艺品,我们学习这些。一般来旅游的都愿意在这买点纪念品走。18年是4万多人旅游来的,咱们八岔拍的婚俗剧,那就属于我们赫哲族老祖宗那时候的抢婚啊,完了特别得受欢迎,所以说咱们文化和旅游就是发展得相当快了,可自豪了,咱们说是不是。”
如今,八岔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两万一千多元。多元化的产业结构,让昔日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唱响了新时代的“乌苏里船歌”。村党支部*尤明国说,保护好生态、利用好生态,发扬民族的传统文化。在这个前提下,把外面先进的东西引进过来,合作、合营,一定会增加赫哲族渔民的收入。
赫哲人民的好日子,也是黑龙江全省脱贫成绩单的一个典型体现。截至2018年底,黑龙江省减贫幅度达到75%以上,全省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累计脱贫33.4万人,全省20个国家级贫困县中,已先后有15个实现脱贫摘帽,8个省级贫困县已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今年底,黑龙江省将实现9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剩余的5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摘帽、1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到2020年,实现剩余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并持续巩固提高脱贫成效,确保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哈尔滨湿地 郭俊峰摄
守住绿水青山 用好冰天雪地 收获金山银山白桦林、大顶子山、漫山遍野的红杜鹃,《乌苏里船歌》还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唯美的生态画卷。黑龙江是我国最大的森林资源宝库,茫茫林海纵贯大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沿松花江、牡丹江,遥遥千里,在黑龙江腹地密集分布。
新中国成立初期,黑龙*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建设提供木材。从1949年到2014年,黑龙江累计为国家提供木材5亿多立方米。这是什么概念呢?如果我们把这5亿多立方米的木材堆成一道1米高、1米宽的墙,那么这道墙的长度将是地球赤道长度的12.5倍。而如果把这么多年来提供了这些木材的所有参天大树连起来,就能搭建一道从地球到月球的天梯,还绰绰有余。
在过去,这当然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用今天的眼光再看,它也反映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由于长期过量采伐,黑龙江的可采木材资源锐减,森林质量下降,大小兴安岭一度处于几乎无木可采的危险边缘,林区林缘向北退缩了100多公里。要恢复到开发初期的可采蓄积水平,需要80年以上。高强度的采伐还导致林区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已势在必行。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已变得如此珍贵。如何为这片土地提供永续之脉?1998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黑龙江开始停下大规模砍伐的脚步。
2014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天然林采伐全面停止。小兴安岭的电锯声越来越稀疏,当最后一棵红松轰然倒地后,森林里恢复了远古般的宁静。那些大斧、油锯、绞盘机、集材拖拉机被堆进了仓库,当年的伐木工变成了今天的造林护林员。
2016年5月,**来到了小兴安岭深处的黑龙江省伊春市考察,林区生态保护、林区经济转型发展、林场职工生活,一直是他心中的牵挂。在这里,**指出,只要勤劳肯干,守着绿水青山一定能收获金山银山。三年过去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又有哪些新变化呢?和央广记者迟嵩一起到上甘岭林业局溪水经营所,到林场职工杨秋娥家去坐坐:
杨秋娥一边给记者看着总*来家时的相片剪纸,一边回忆起总*在院子里和大家座谈交流时的场景,脸上始终洋溢着掩盖不住的喜悦:“你们都干啥?怎么生活?退耕还林后都干啥了,(我们说)有养香瓜的,有养大鹅的、种木耳的,有养猪的,介绍收入问题,总*听了挺高兴,说活少了自己谋出路挺好的、挺满意。同时能摆10桌,能住30人吧,火炕,不次于楼,有卫生间洗澡间啥的,都是农家饭,窝瓜啥的都是自己园子的,吃得放心,你看芹菜现劈现用,豆角都是自己家园子的,就鱼和肉是买的。旅游旺季时候全国各地游客都来,甚至海外的朋友都来了,港澳的都来,旅游产业上来,整点采摘园啊、家禽啊,这不都是出路么?”
2016年,**在全国两会期间到黑龙江代表团时就指出,“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黑龙江夏有绿水青山,冬有冰天雪地。依托优良生态,黑龙江在一冷一热两个气候极端点打造出了生态旅游支柱产业。现在,正值旅游旺季的哈尔滨、齐齐哈尔、伊春、镜泊湖、五大连池、扎龙等热门旅游城市和景区,都出现了酒店宾馆一房难求,机场、高铁站一票难求的火热场面。
“道里中央大街道外纷飞落叶,飘散如你洁白如雪,在没路灯的大街,我走在下雪的哈尔滨,当风霜,撕碎年轻的脸庞,在没冬天的南方,你如果遇见下雪的哈尔滨,抱紧我,就当青春没走远......”
最近,这首《下雪哈尔滨》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在伊春听到了“应季”的绿水青山,再来“反季促销”,带着全国的听众朋友,尤其是南方的小伙伴,跟随央广记者冯志远、哈尔滨台记者曲歌,一起到哈尔滨感受一下冰天雪地,去看看那里的冬天到底有多好玩:
“哈尔滨的冰雕跟雪雕都非常有名的,你们把大自然的本来是一个很冰冻、很令人难受的事情变成那么美好的景观,这很棒。”
“我们是法国来的,我是第一次来哈尔滨,非常漂亮、感觉很神奇、也非常有趣。”
“大东北人都很热闹、氛围很好,很温暖,外面冷,里面有火热的炕嘛,很好。”
“我去过很多个国家,我觉得这里的滑雪场特别好,中国人特别热情,中国的春节很有特色,明年我还会来。”
每年冬天的哈尔滨,最低气温经常突破零下三十多度,但严寒从来都挡不住这些国内外游客赏冰玩雪的热情。2018-2019年的冬季,黑龙江省接待省外游客数量2044万人次,冰雪大世界景区比上年提前6天突破百万游客大关,漠河北极村接待游客同比增9.26%。“冷经济”迎来了蓬勃火热的发展。
同时,黑龙江省基于“冰雪之冠畅爽龙江”品牌,推出了十大主题产品,140多项冰雪旅游活动和760多项冰雪赛事,让专业冰雪运动赛事和非专业冰雪娱乐活动有机结合,实现了1 1大于2的良好效果。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侯伟告诉记者**提出2022年冬奥会,推动三亿人上冰雪,作为冰雪大省,黑龙江责无旁贷。除了传统的观赏冰雪,还要让更多感兴趣的游客亲身参与到冰雪活动中来:“南方人到这看到雪这种兴奋,然后在雪地上打个滚,在雪地上踩个脚印都感到很新奇,再摸摸学打打雪仗,把非专业的活动,冰壶啊、雪圈啊、体验性滑雪,把这些容纳近来,让冰雪运动具有群众性基础,让游客更有参与感。”
今年一季度,黑龙江省接待国内游客数达到三千八百多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近五百五十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有超过六成来自省外。游客地域来源结构趋于合理,省内游、市内游平稳增长,旅游产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张丽娜说:“在旅游强省方面,我们要尽快完成全域旅游的发展规划,重点打造一城四线的精品线路,来大力发展冰雪旅游产业,举办冰雪旅游产业博览交易会,同时办好旅发大会,努力办一次会、兴一座城。”
加快建设旅游强省,黑龙江已经勾勒出全域旅游美好图景:到2025年,全省力争年接待游客量达到5亿人次以上,年旅游总收入达到5800亿元以上,将旅游业打造成“两座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支柱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引擎产业,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幸福产业,使黑龙江成为全国一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夏季健康养老基地、冬季冰雪旅游首选目的地和全域旅游示范区。
中华大粮仓 七星农场电视台提供
中国粮食 中国饭碗新中国成立以来,黑龙江省始终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发展思路,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评价黑龙江是“中华大粮仓”,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一块‘压舱石’”。
70年来,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由0.813亿亩增加到2.13亿亩,2018年全省粮食产量达到1500亿斤,实现“十五连丰”,是1961年的15.7倍。粮食产量连续八年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九分之一,也就是说,在全国每九碗饭中,就有一碗来自黑龙江。
说到黑龙江,不能不提“北大荒”,这里有世界上最为肥沃的寒地黑土。不过长久以来,这里只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莽莽荒原。直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军民群众来这里开垦荒地,由14万转业复员官兵、10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内地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识青年组成的垦荒大军,先后投身于这场伟大的拓荒,才有了如今“中华大粮仓”的繁荣景象。
当年,在这百万垦荒大军当中,就有一位开着拖拉机,巾帼不让须眉的小姑娘,她的飒爽英姿还被印到了1962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一元券上,她就是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让我们通过一段宝贵的声音档案,听一听那时候“北大荒人”开天辟地的豪情:
“50年前,我上北京开那个劳模会啊,是集体代表的,我是以女拖拉机队队长的名义参加的劳模会,所以我感到无上光荣,心情特别高兴!我是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啊,是国家给我命名的,所以要是说倒退30年,我选择职业,还当拖拉机手!”。
72年沧桑巨变,北大荒为国家战略而生,与祖国共同奋斗成长,如今已开发建设成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丰盈富饶的中华大粮仓。中国农业看龙江,龙江农业看三江。
2018年9月,**来到建三江考察调研时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他在七星农场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北大荒建设到这一步啊不容易,新中国成立七十年,这种沧桑巨变,了不起,中国人真正解决温饱问题这里起了大作用。就是我讲的那句话,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
作为农垦建三江管理局的标兵农场,七星农场粮食商品率和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以上。现在我们就跟随央广记者毛更伟的脚步,走进七星农场,感受下那里的农业现代化高科技:
在农垦建三江管局七星科技园区,主任李晓辉每天都是实验室、耕地、办公室三点一线。早上六点,他就开始巡查秧苗,及时掌握科技园区100多个水稻品种的生产状态:“你看这个水珠,它就是秧苗晚上吐水了,它要是没吐水,就是有病了。温度上来以后水珠蒸发了你就看不见了,所以只能在这个时候看。”
实验室可以提供土壤养分化验、植物营养诊断、肥料质量检测以及谷物品质分析,七星农场研发中心主任李晓辉告诉记者,每年在春耕前,就能检测出1千多万亩耕地缺什么,来为农业生产搭配出最好的“营养套餐”。他说:“通过我们对土壤的化验检测,为农户的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寒地黑土保护提供数据支撑。”
在这里,农作物从种到收的各个环节一目了然,能做到全程可追溯,七星农场信息中心技术员满金志说:“对我们七星农场的水稻进行大范围的监测,其中深绿色代表水稻长势最好,浅绿色代表水稻长势较好,蓝色代表持平,黄色代表较差,红色代表最差,我们还通过光谱,对水稻的产量进行监测,深绿色代表水稻产量在650公斤以上,黄色代表水稻产量在550公斤以下。”
在信息服务中心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开展技术培训,提供种植标准化技术推广,农户通过手机就可以随时查询所需的各种政策法规、技术资料和市场信息,并且可以开展远程互动技术咨询,七星农场种植户秦玉秋:“按照这个种植标准走,到年底能达到增产、增收、增效这就是我的目的。”
今年,有50项国家级和省级的农业科研项目,在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验示范,其中包含农业三减、耕地质量保护、适口性研究等方面。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不仅要依靠基础数据,更要有与之相匹配的硬件。如今,全国首个大田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也在七星落地,一张大网涵盖了200个检测点、20个小型气象站、20套地下水位检测设备,还有天上的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设备。
2018年,黑龙江省水稻、玉米、大豆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全省水稻产量537.1亿斤,比1949年提高近131倍;大豆产量131.6亿斤,比1949年提高6.2倍,占全国大豆产量的41.1%。目前,黑龙江全省1458个“互联网 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中144个接入省级农业物联网平台,实现了农业生产可视化监控。
70年来,黑龙江围绕国家相关政策和市场需求,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加快构建与资源配置相匹配、与市场消费导向相协调的粮食种植结构。涌现出北大荒、九三、飞鹤、完达山、五常大米、庆安大米等一大批知名的绿色品牌。
种得好,更要卖得好;不仅要在国内卖得好,更要在全球卖得好。今年,黑龙江省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提升行动,打造全链条外向型农业产业体系,助力农业强省。来听央广记者杨沼畔、央视记者王海樵采制的报道:
在黑龙江讷河市笙得利农业生物科技公司的大豆深加工车间,多条生产线正在为出口德国PK公司的2000吨有机豆饼粉,满负荷运转。
董事长卞响铃告诉记者,合作社成立之初,只是种地卖原粮,利润不高。2015年,卞响玲就带着大伙儿,创办了公司,开发非转基因大豆产品。他说:“在成立合作社之前啊,我们大豆都是原字号那种,就是种完大豆只能卖大豆,没有加工过程,从一个粗加工发展到深加工这种形式。”
后来,卞响玲盯上了国际市场,一有时间就往国外跑,硬生生的摸索出了一条出口创汇之路。如今,公司从种植基地到工厂生产线一直到物流,都是采用欧盟的标准,笙得利公司的销售额从最初的一百多万元,提升到了2018年的1亿9千万元。
黑龙江不仅有优质大豆,还有好果蔬。在哈尔滨一家食品有限公司的树莓挑选车间,员工们正为法国1000吨树莓粒订单加班加点。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在产品走出工厂前,要经过五道工序的筛选。
公司挑选车间员工李志杰说,*菌之后筛选之后进入车间,工人挑选之后上验质台进行检验,之后再一次进行上X光包装成品之后再过X光金探然后发往客户。
凭着黑龙江独特的寒地黑土资源优势,公司生产出的有机草莓,成为日本市场上的抢手货。去年,这家公司的产品出口全球36个国家。生产高峰期时用工上万人。公司计划到2022年有机种植基地面积再扩大一万亩。公司生产部经理单红岩说,主要是因为咱们黑龙江这边昼夜温差大,糖特别高,发到国外之后,老外特别喜欢。
2017年以来,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连续24个月保持5%以上的增速。2018年,全省农产品出口实现9.2亿美元,同比增长6.8%,出口增速高于全省商品出口增速21个百分点。今年第一季度,全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实现2.08亿美元,部分优势农产品出口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粮食卖的好,农民有钱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近些年,黑龙江省按照“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和集体投入为主体、社会力量多方支持”方式,大力度推进基础设施改善、生活垃圾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今年4月份,央广记者冯志远在小说《暴风骤雨》的原型地“中国土改文化第一村”——黑龙江省尚志市元宝村驻村采访了半个月。下面我们跟随他的“足迹”来听一听元宝村这70年来从“光腚屯儿”到“亿元村”的变化:
“咱们苦熬了半辈子了,真没有想到有今天啊。等斗倒了韩老六,分了东西,让咱们今年冬天能也盖上被子多好啊……”
这是电影《暴风骤雨》的节选片段。电影中元茂屯的原型就是我这次调研采访的元宝村。
从哈尔滨到元宝村,100公里出头。来之前,我对元宝村的认识很表面,只知道这里是“中国土改文化第一村”,以前穷得叮当响,被叫做“光腚屯”,现在是黑龙江有名的“亿元村”。
采访半个月,元宝村的两大转折让我印象很深。党总支*张宝金1968年“闯关东”来到这里从1980年开始当*,那时候,村里种地靠贷款、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还有27万的外债。张宝金说,这个村是个三靠村啊,七个生产队有5个都得吃返销粮……
老*至今记得1985年,正月初八一大早,他坐上南下取经的列车,一口气走完了湖南、广东、山东、天津几个省市有名的村办企业,然后发现,这些企业大都在做木制品加工。元宝村紧傍着几大林区,完全可以靠山吃山啊。张宝金说,没有加工业,没有产业,你想要致富,它光靠种菜往城里卖,种粮食上外头卖,是不行的。
依靠着苇河、亚布力等8个大林场的优势,元宝村的村办企业一家家开起来,从小木农具加工厂起步,到做卫生筷子,又做过铅笔板、成品铅笔。厂子从元宝村开到大兴安岭,甚至开到了俄罗斯,鼎盛时期,年产铅笔25亿支,铅笔板60亿块,远销日本等国家。
但是靠着林地办厂致富的路子受限,产业链升级能力不足,张宝金带着大家又把眼光瞄准了黑土地,琢磨着能不能工业农业两条腿走路:“这些水田种一般水稻比旱田一亩地能多收入300元,可是要是种优良品种,最少还能增收400元。”
老*的办公室里,搁着一摞稻花香田间管理指南。请专家、跑农委、去五常取经,经过7年试种,2016年,元宝村种出了成规模的第一捧稻花香。2017年,种植面积扩大到450亩,2018年扩大到2000亩。何连英说,*领着种稻花香确实也挣钱,去年她挣了三十多万,这得挣多少钱,她俩出去打工一年365天,才能挣多少钱。
全村总资产7.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万元,三分之二的村民住上了宽敞的楼房,篮球场、文化广场、土改文化园区一应俱全,万亩生态林初具规模,这一个个小拼图拼成了元宝村建设美丽乡村的大版图。张宝金告诉我,元宝村正在谋划着第三次转折——深挖土改文化、改善人居环境。
世界最大铸锻件生产基地将在中国一重建成 黑龙江日报提供
C位出道 老工业基地的新“明星”黑龙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摇篮,它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多项第一。新时代,转型升级永不止步,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将黑龙江的装备制造业引向世界。网络安全、机器人制造、生物制药、卫星导航等高科技产业,擦亮了龙江制造的新名片!
在黑龙江,如果用现在比较时髦的词来形容工业,那可是妥妥的“C位明星”。作为共和国的长子,黑龙江省为我国工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小学课本中学到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铁人王进喜说的那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句话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还有一重集团、哈电集团、中车齐车集团等等,这些企业都是我国工业的明星企业。
说起大庆油田,这可是在世界石油工业发展史上都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上世纪60年代,党中央决定在黑龙江省展开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数以万计的石油产业工人从天南地北来到现在的大庆,当时他们住着干打垒、吃着野菜窝头,用人当机械,由于运输设备十分简陋,大庆石油会战的工人们靠着人扛马拉硬是把钻井机械拉到了作业现场,从而打下了第一桶油,而大庆油田也让我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大家所熟悉的“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口号就是在那个时候提出的”。
当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记录下铁人王进喜的宝贵声音资料:“我就不相信,我说石油光埋在他们国家地下了,我们国家就没有。好好去干,一下子找到了大气源,一锤头砸出个井来。”
听着半个世纪前铁人王进喜的声音,依旧让人觉得心潮澎湃。截止到目前,大庆油田已经累计生产原油23.7亿吨,天然气1320亿立方米,如果把这些原油装进载重60吨的油罐车,连在一起,能够绕地球赤道10圈。但是,作为不可再生能源,石油总有枯竭的时候,黑龙江省内很多工业城市也面临着传统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问题。
2016年,**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黑龙江转方式调结构任务艰巨,要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做好三篇大文章。
这为黑龙江省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按照总*的要求,黑龙江省正以“油头化尾”、“煤头电尾”、“煤头化尾”、“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龙江深度开发“原字号”,实现转型发展。接下来,跟随记者迟嵩、黑龙江台记者何晓艺走进当年王进喜奋战过的大庆,看一看大庆是如何实现转型发展的:
“随着最后一辆沃尔沃轿车装上火车,这列满载沃尔沃的货运专列,马上就要从大庆出发,将运抵比利时泽布鲁日港,这也是龙江制造的沃尔沃首次返销欧洲......”
2017年5月13日,这些搭乘哈欧专列的豪华汽车开启了为期18天的欧亚大陆之旅,这是我国境内生产的整车班列第一次进入西欧,面向欧洲消费者。每当回忆起在比利时接车的这一天,大庆高新区汽车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刘忠旭内心都会激动不已:“这个在欧洲当时是很轰动的一个事,比利时和欧洲相关的各大报纸都在头版头条上报道了来自中国的高端汽车进入到欧洲......”
2013年,沃尔沃落户大庆,翻开了这个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新篇章,而提到转型发展,刘忠旭坦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成熟的产业工人队伍为大庆撑起了转型发展的底气,而这些都是油田为大庆带来的宝贵财富,大庆有着成熟的产业工人配套体系,是一个工业城市的文化基因,油田留下来的铁人精神,这是石油文化精神的一种传承。
大庆因油而兴,但是近年来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转型发展迫在眉睫。大庆不忘总*的嘱托,提出了“油头化尾”的目标。通过火山岩储层地震预测等创新技术,以及中俄原油管道建设,源源不断的油气资源从“油头”喷涌而出,走向大庆石化工厂的“化尾”阶段。
“这两套装置投产之后我们的汽油品质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本质的提高......”
在大庆石化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新建120万吨连续重整装置施工现场,马达声轰响阵阵,整个项目建成投产后,可以对原油提炼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进行深加工,不仅产出更多的高质量汽油,还能提炼出更多的化工原料来制作成衣制品、包装材料、化妆品,让黑漆漆的原油也走入寻常百姓家,真正地实现吃干榨尽。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副厂长崔俊峰说,
这套装置又附加很多化工原料产品,像是苯、甲苯、二甲苯,产品投入市场后将为形成化工产业链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
随着170亿“油头化尾”产业链、22万吨烷基化装置等项目的陆续开工,黑龙江省油头化尾已经具备“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规模。汽车城建设、油头化尾调结构、转型发展再次让大庆焕发新生。
作为老工业基地,黑龙江在工业领域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去年9月份,**在黑龙江考察时去了两家装备制造企业——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和中车齐车集团有限公司。在中车齐车集团有限公司,总*强调,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要提高竞争力,要靠实体经济。
在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指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一个现代化大国必不可少的。现在,国际上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上升,我们必须坚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中国要发展,最终要靠自己。我们来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郑宝煜、黑龙江台记者孙恺从一重集团发来的报道。
在中国一重重型装备制造厂的装配现场,工人们正在忙碌地组装。设备在这里调试合格后,将交付给国内外用户。与历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重装厂装配任务最饱满,产品结构也有很大变化,出口产品占80%以上。装配班班长隋义说,每天加班、连班,出口任务比较急的、交货期还有集港日期比较急的情况下,他们24小时倒班作业,不间断的进行抢装抢工,满足客户的需求。
今天上半年,一重新增订货同比增长16.9%,其中,国际市场订货同比增长24.5%,首次在俄罗斯市场签订成套冶金设备合同,并为泰国、巴西石油天然气项目提供压力容器。产品有口皆碑,客户自然纷至沓来。很多国外用户都自发成了一重的“推销员”。
捷克维特科维采铸造厂采购经理热尼亚萨别列夫说:“我们跟中国一重合作很多年了,一直在一重采购轧辊、轴承座等相关配件,合同执行得都非常好,我们非常满意,这次带了新的客户来看一下相关的设备备件,想从一重采购。”
近年来,中国一重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为国家解决重大技术装备“卡脖子”问题,抢占国内乃至国际上的技术制高点。最近,国际上直径最大、长度最长的核电发电机转子进入了最后的精加工阶段,在这个全新的领域,一重人付出了更多的心血和汗水。
今年重装厂订单也创造了历史新高,计划安排营业收入达7亿5千万元。在改革后人员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重装厂的底气,来自创新。
中国一重重型装备制造厂党总支*张红光说:“今年我们立创新课题已经达到了13项,都是围绕我们今年生产中的瓶颈和关键环节。目前已经有一半以上已经结题,对生产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黑龙江省开行的中欧班列首次由本省口岸入境 中铁哈尔滨公司提供
科技创新 龙江发力 优化环境 筑巢引凤201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在参加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明确要求“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展”;同年5月,**在视察黑龙江时强调,“要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强化创新链和产业链、创新链和服务链、创新链和资金链对接,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5月30号,**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又讲到,“到哈尔滨看了一些项目,让人眼前一亮”。
那么,黑龙江在科技创新方面究竟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我们来和央广记者乔仁慧一起先到哈尔滨安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去看看:
在安天科技每位员工的案头,都工整摆放着一张照片**面带微笑与全体员工的合影。这张照片也成为了对年轻的安天人,最好的激励。安天科技现在已经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专利申请777项,获得授权专利200项。
安天科技首席架构师肖新光说,国家对一个能力型安全厂商的要求是比较全面的,也包括提供有效防护的安全产品,包括形成深度的态势感知能力,恪守自己的职责,为国家网络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哈尔滨科技创新城,一幢幢大厦接连拔地而起,这变化的背后是一大批高精尖企业的茁壮成长,他们中有很多都是高校科研技术成果产业化结出的硕果。三年多以前,国际领先的“卫星激光通信技术”还仅仅是存在于实验室里,三年后,在哈工大卫星激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该技术不仅在这里实现了产业化,还带动了相关企业形成了卫星激光通信产品的上下游产业链。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谭立英说:“激光通信终端年生产能力可以超过一百台套,我们也形成了一个上下游的产业链,带动了光学机械、电子学、精密控制等等在我们省的快速发展,把整个水平也带动起来,形成一个高新技术的产业链,会带动百亿以上甚至千亿的一个产业。”
科技创新是实体经济发展壮大、提挡升级的有力支撑,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黑龙江把孵化器建设作为培育新市场主体、转换发展动能的重要手段,构建良好创业生态。杨春波2016年从哈尔滨工程大学毕业后,本来在上海一家国企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一直怀有创业激情的他,还是选择回乡创业,进驻云创咖啡孵化基地做“互联网 教育”。他说,在哈尔滨市建一个500平方米以上的实体机构,更好促进一个线上线下的教育模式。对于他们来说更擅长的是公司的产品,对公司的注册、财务会计这些不擅长的领域,这些都是云创咖啡给我们提供的,定期举办知识类的讲座。
云创咖啡孵化基地目前集合创业企业超过120家,它也是阿里巴巴在东三省唯一一家孵化基地,一个个类似的孵化基地,也正在逐渐成为龙江青年的科创新高地。
过去三年,黑龙江省获得国家科技奖励45项。特别是在2018年度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也是该奖项设立以来,黑龙江首位获得者。
时光回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年轻的刘永坦和他的800多名“小伙伴”,就已经从祖国各地齐聚哈尔滨工业大学,承担起教学、科研任务。当时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他们,被称为哈工大“八百壮士”。他们铭记国家重托,扎根东北,把毕生都献给了共和国的工业化事业。
如果说创业孵化基地是孕育黑龙江科创企业的新高地,那么,“八百壮士”吹响的正是那个年代国家工业化事业前进发展的“集结号”。接下来,我们继续跟随央广记者迟嵩,一起走进哈工大,看“八百壮士”如何将爱国奋斗、建功立业的精神力量不断传递:
“一来都戴狗皮帽子,穿着大羊皮袄,要不受不了,特别冷,我们的预科在乡下,茅草房的屯......”
一个班30人睡上下铺挤在一个寝室里,三餐只有苞米窝头白菜土豆。今年已经86岁的秦裕琨院士回忆起50年代刚来到哈工大时候的艰苦生活,脸上依然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说他们那代人,看到国家有希望,学习和生活起来就很愉快:“今天去旁边一走,这边厂房盖起来,三大动力,这边电表厂起来,整个城市在建设,中国在建设、在发展,个人的困难,小事一件,国家发展了,我们就高兴。”
在那段“痛并快乐着”的岁月里,他们创办新专业、编译新教材,培养了大批工程师,为当时快速发展的国家工业化建设解了燃眉之急。而说起自己编写的中国第一本锅炉专业教材《燃料燃烧理论及设备》,秦裕琨院士却总是轻描淡写:“不能老让学生看外文参考书啊,白天上课,回家写讲义。60年代,因为讲义是现成的,大家看我的讲义还可以啊,就把我的讲义出版了,作为全国的统编教材,各个学校都用。”
从50年代中国第一台结构式模拟计算机诞生,到80年代中国第一台点焊机器人亮相;从90年代中国第一部新体制雷达问世,到新世纪“试验一号”卫星一飞冲天。哈工大“八百壮士”的人生坐标始终定位于国家的需要,也一直在为了国家的需要不懈奋斗。杜善义院士从60年代来到哈工大以来,55年的教学生涯已经带出100多名博士。他希望,“八百壮士”的精神力量能够一代代的传递,让更多的年轻人继续为国家建功立业。他说,教师的成功经验就是要培养优秀的学生,培养不出来优秀的学生,本身就是失败。希望我的学生要超过我。
近年来,黑龙江一度面对着人才不断外流的现实,难能可贵的是,秦裕琨院士和杜善义院士用言传身教感染了他的学生,不少已经在业界卓有名望的弟子,仍然愿意留在老师身边,留在黑龙江。同时,也鼓励每一位青年科研者,要能够耐得住寂寞,坐得住科研冷板凳,把所学所用回报家乡。
秦裕琨说:“我第一次试验费了好大劲,在北大荒一个国有农场,一个很小的炉子,逐步大一点,从小到大慢慢放大。第一次获得国家奖是01年,14年过去了,十年磨一剑,必须忍受住这个寂寞。”
除了一代代“八百壮士”润物无声的感染与传承,黑龙江省近年来也推出了头雁行动、雏鹰计划等举措,用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高端人才牵头组织创新团队优先将科研成果在黑龙江转化。
今年8月初,已经确定了首批经过遴选程序拟入选的92个头雁团队,以及财政资金支持的档次划分和每档资金额度。“头雁”团队支持经费可达5000万元、从海外引进的“头雁”每人安家费和住房补贴100至300万元。“头雁”团队创造的成果优先在黑龙江转化,成果转化所得收入原则上留归团队支配使用,不上缴财政,不冲抵财政专项支持经费拨款。
我们也相信,以“固巢留凤”保住“四梁八柱”,再通过“筑巢引凤”吸引更多科技人才,特别是中青年人才,固本培元,一定会为黑龙江的发展留住“明天”、积攒更多的后劲。
听了中国粮食中国饭碗,我们知道了一代代龙江人在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用辛勤的双手不断播种着一个又一个农业丰收的奇迹。听了大庆油田和中国一重C位出道,我们知道了一代代龙江人在这片蔚蓝的天空下,用智慧的大脑不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工业文明的壮举。
七十年,黑龙江让全国瞩目,令国人惊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不仅要有支柱产业和创新发展,良好的营商发展环境更是必不可少。黑龙江省*张庆伟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专访的时候曾表示,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让民营企业安心投资、顺心办事、舒心创业。
张庆伟说,“亲”“清”二字,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偏。全省机关工作人员要把握好分寸,要主动靠前服务,优化政策供给和执行。还有很重要的一条,要保护企业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做一些硬性的制度规定。
营商环境开始取得可喜的成效。截至2018年年底,黑龙江全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4.42万户,增长7.3%,企业对营商环境平均满意率大幅提升。持续改善的营商环境也让企业界的大咖纷纷盯上了这片热土。如今的黑龙江又展现出了哪些吸引人的魔力?下面我们就连线正在哈尔滨新区采访的央广记者冯志远,给我们讲讲这些魔力所在:
冯志远:“营商环境好不好要看新官是不是理旧账,在这里我给大家伙讲一个故事,在黑龙江省道里区,有一个名为“龙凤大厦”建筑,因为纠纷问题,停建了16年,是哈尔滨有名的“烂尾工程”。但是这个问题今年就能解决了,在经历了停建16年之后,龙凤大厦项目在政府多方协调下终于启动续建,预计明年年初建成,届时老百姓就能迁入新居了。而这就表明,旧账,新官依旧在理。再者呢,营商环境好不好,还要看看有没有人来投资,得益于营商环境的改善,黑龙江今年迎来了很多企业界的大咖,像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马云、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文渊率领的台商考察团。7月16日,阿里巴巴集团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数字农业、普惠金融、扩大内需、企业上云和数字政府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共建“数字龙江”。马云在当日参观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后,见证了签约现场,马云表示,现在投资必过山海关。”
中国雪乡
目前,黑龙江省正在深入实施建设“百大项目”、“百千万”工程,努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按照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要求,今年黑龙江省将建设11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5428亿元。为了使“百大项目”百花齐放,黑龙江全省上下抓开工、抓进度、抓保障。仅今年一季度,全省开复工的百大项目有50多个,各建设现场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担当新作为。黑龙江省全体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龙江全面振兴发展不懈奋斗,走出龙江全面振兴发展新路子。让我们祝福这片创造了无数神奇的黑土地,也祝福在这片黑土地上耕耘着、奋斗着的人们。
来源:央广网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