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赛车文化,F1粉的,来讲讲
全球最官方最大型最高级别的赛车比赛就叫F1,正式的中文全称为:「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英文全称为:「FIA Formula 1 World Championship」,FIA是国际汽车运动协会的名称。Formula这个单词本意就是n.「配方、方案;方程式」,在赛车行业中,它指「规格」,所有参赛赛车是按照「比赛规则制造的比赛用车」:这些车一般为「轮胎外漏」和「单座席」的特征。
赛车是非常烧钱的一项(娱乐)「竞技体育」,目前中国还没有出过特别有名的赛车手,这项体育仍然被西方社会主导。一是因为东方国家普遍接触汽车科技的时间要比西方晚很多,虽然中国的古代发明也给欧美汽车工业提供了不少灵感,但是毕竟是人家最早将汽车现代化、普及化,然后再慢慢「体育化、娱乐化、专业化」,把常规汽车改造为专门的比赛制汽车,一切性能都规格化。这一切技术都是欧美的专利。
F1在国外的受欢迎程度丝毫不比世界杯和奥运会低,而且它更刺激!它最早起源于1894年,但是没有正规的运动组织制定规范的比赛规制,直到1904年FIA成立后,对参赛车辆进行制造规格和比赛性质的分类(例如,最大车重、耗油率、气缸半径等)逐渐规范化,后来甚至细化到车身尺寸、发动机排气量、最大功率、轮胎尺寸、花纹等所有技术参数,这一切量化标准即「formula方程式、规定」。世界第一场正式一级方程式比赛举办于1950年,但根据不同的formula,实际比赛中,它还包括二级方程式(formula2)和三级方程式(formula3),汽车制造商不限,只要按照各级方程式打造参赛标准的车辆即可。这就涉及到金钱了。大名鼎鼎的F1制造商(manufacturer)其实我们在日常用车的品牌中也常常能听到他们的名字,例如:法拉利、宝马、福特、雷诺、捷豹、奔驰等。这些制造商推出车队,赛车手。赛车手获奖后,荣誉其实颁给是整个车队背后的制造商,这些制造商每年也会花大量心思和金钱训练赛车手、研发汽车技术。
在中国人的印象中,赛车可能仅是富家纨绔子弟、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的消遣娱乐运动,这一定程度上也没错。毕竟很多赛车观众都愿意自掏腰包赞助自己心仪的车队,如果车队拿奖了,就像我们看到自家偶像打歌排第一、拿奥斯卡奖一样激动。但是赛车这样高刺激的运动一点也不简单,它对一个人的心态、驾车技术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并不是简单的「驾车、飙车兜风」娱乐,它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训练来提高自身实力。也不是所有赛车手都是富家子弟,有很多世界冠军出身底层,但是自己有极高的兴趣爱好或天赋,被汽车商挖掘,培养。所以我们不妨换一种眼光来看待这个刺激的体育竞技项目吧!大家还可以去看看海总演的「极速风流Rush」这部运动传记,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两位不同国家的赛车手,在车道和人生上「相爱相*」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