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宝发怒很可爱 但“可怕的2岁”该咋办|詹老师哄宝书

萌宝发怒很可爱 但“可怕的2岁”该咋办|詹老师哄宝书

首页体育竞技可爱与愤怒更新时间:2024-10-24

近日,一段记录外国萌宝发脾气的视频火遍了朋友圈 。

事情的起因是宝宝乱翻厨房的垃圾桶,爸爸见屡教不改便打了他的小屁屁。于是,宝宝生气了,强烈要求爸爸道歉。一开始爸爸不予理睬,宝宝便追着他要个说法,最后爸爸要求亲亲抱抱举高高,父子和解,暖心ending。

大家纷纷被这娃逗乐了。首先,他年纪好小,看着不超过两岁,穿着睡衣、揣着玩具,嘚吧嘚吧在屋子里转圈,路还走不稳、话也说不清楚(幸好有字幕),生起气来萌萌哒,别提多可爱了。其次,虽然年纪小,但他的表达能力和成人差不多,惊为天人。看看他说的话,简直就是美剧台词典范——

我们还能从中感受到中外的文化差异。欧美国家重视自主性,但中国的家长则大多希望孩子温顺、听话。

试想,我们国内的孩子挨打之后会有什么反应?最常见的可能就是哭泣。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于服从权威,就算觉得大人打人不公平,但也无理可讲、无计可施。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亲骂是爱”的家长们不在少数,有些甚至觉得打骂是挫折教育,能促进孩子的“逆商”。在这样的理念之下,哭泣或许是孩子唯一的情感表达方式。

而这个外国宝宝,他在生气的时候,本能使用的就是语言,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从他的言行,我们不难推测出其家庭氛围是比较民主的。

如果不是因为父母平时很少打骂他,他也不至于在爸爸打了一下小屁屁后情绪就如此激动;如果父母平时在他面前不是用语言来表达愤怒,那么孩子也不可能鹦鹉学舌,懂得如何跟家长辩论,甚至教育爸爸手掌不是用来打人的。

他提出的道歉要求,表面是为了讨说法,背后则是为了被尊重。人小鬼大,说的不就是这个敢和大人争高低的孩子吗?

都说两岁是Terrible Two,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孩子动不动就会说“不不不”,一不小心就会原地“爆炸”,让爸爸妈妈们如临大敌。

之前有一位家长的留言很具有代表性:

“我儿子2周岁了,稍不满足就大哭!跟小朋友玩会下意识打人或者破坏别人的玩具,让他道歉他会吐口水或者发出怪声音表示抗议!我很头痛!”

那面对这样的熊孩子,我们有什么解决之道吗?其实并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家庭环境也各不相同,所以答案也不是唯一的。但至少,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理解孩子:

1、自我觉知的发展

情绪发展的一个基础是自我觉知。1岁左右的幼儿自从学会了独立爬行、独立行走后,便意识到自己可以脱离妈妈单独行动了,于是出现了“我”和“我的”感觉,也使得他们对其他人产生了新意识。

2岁左右,他们喜欢什么事情都自己来,不喜欢让大人帮忙,喜欢表达自己的意见,通常都是跟家长相反的意见,目的就是为了刷自我的存在感。

正因为自我觉知的发展,2岁大的宝宝会在瞬间开始发脾气、大哭大闹,给家长们带来诸多挑战。然而虽然“不好管”,我们却应该为孩子的独立意志感到高兴——他们正在做自己呢。谁不希望孩子长大后,知道自己要什么,懂得表达自己,为自己发声?

家长该怎么做:

孩子有自我觉知是好事,关键是家长要引导孩子用可接受的方式来表达,比如用语言。家长要不遗余力的重复示范如何说,如何表达情绪和感受;语言能力不足的话,可以加上肢体语言。前文提到的视频是个不错的范例。

2、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2岁左右的幼儿是没有是非观,也没有自律能力的。这一阶段的孩子,其控制能力取决于外在的因素,即父母的爱以及父母对其行为的赞同与否。如果一个2岁的孩子,不在乎父母是否赞同其行为,他就没有动机控制自己的行为,而只会做自己高兴做的事情。所以,要想让熊孩子“听话”,亲子关系先行。若孩子重视父母对自己的爱,重视父母对自己行为的肯定,那么家长的指令自然能够奏效

行为修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若好几个月在孩子耳边重复说明同一个规则,就算当时显效很慢,甚至看不出效果,但是仔细观察,也能注意到孩子在重复自己的攻击行为时慢慢流露出犹豫,当受到责备时,脸上开始显现出内疚和自责。有了这样的心理基础,孩子随后便会发展出对自己的冲动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因为获得父母赞许的愿望大过了“干坏事”的愿望。

家长该怎么做:

2岁的宝宝探索*强烈而自控力差,这就需要更加快速及时的管教,以及更多坚定的抚慰和拥抱。所以爸爸妈妈要看紧孩子,在孩子出现攻击行为前就限制他,而不是事后的指责。如果孩子知道自己失去控制时,会有人阻止自己,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安全感。

平时,家长可用正向的语言告诉孩子如何做才是被赞许的行为,多肯定和鼓励孩子的进步。比如孩子在社交场合一激动就会打人,可能并不是敌意的,只不过是想打招呼,那么平时就可以跟他示范:“手是用来抚摸的,喜欢他就轻轻的摸”,而不是简单粗暴的说“不能打人”。

3、物权概念的发展

2岁左右的孩子,物权概念开始萌发。进入社交场合的时候,他们常常因为物权不清晰而发生混乱。

物权概念的意思,直白点说,就是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你的东西、你的身体,处置权和决定权在你,我必须尊重你;我的东西、我的身体,处置权和决定权在我,你必须尊重我;人与人之间,是有界限的。

家长可以在平时不厌其烦的把这个道理讲给孩子听。一旦明白了规则,孩子在攻击他人、争抢玩具方面的问题就会大幅减少。

可是很多时候,家长也并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想当然的把孩子的东西当成自己的东西,逼着孩子在社交场合分享自己的玩具。这样一来,孩子就不能在内心设立清晰的界限。其实学会分享是有个过程的,家长们应该静待花开。孩子只有通过自己做主如何支配自己的东西,才能真正明白了“你的”和“我的”的区别,从而理解分享的意义、收获分享的乐趣。

家长该怎么做:

除了尊重孩子的物权,不逼迫分享、不强求分享以外,家长还可以记住三个重要的社交工具:交换、轮流、一起玩。让孩子随身带个自己喜欢的玩具出门,如果看到别人手里的东西很好玩,告诉他可以张嘴去问别人:“可以借我玩吗,一分钟?”如果别人不肯,就问问能不能交换,或者轮流玩,再或者一起玩。

4、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

2岁左右的孩子,情感发育也日趋完善。他们内心的感受越来越细腻,生气、悲伤、害怕、羞愧等等都常常让他们不知所措。在群体中具有攻击性的宝宝,很可能内心并不好受,因为他会感知到自己的父母以及受害者的父母都不喜欢他或者他的行为。

备受指责或内疚的煎熬,使得孩子大脑内的杏仁核爆发,情绪激动、不知反省,把内心的压力和攻击性向外释放。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位家长说“让他道歉,他会吐口水或者发出怪声音表示抗议”。

教育不在当下。如果在平时,家长能给予孩子更多心灵上的关注,帮助孩子了解各种情绪产生的原因和结果、学会分辨自己的情绪,和孩子商讨出一个可被接纳的释放情绪的方法,那么孩子就能很好的面对自己的内心、管理自己的情绪。这对于孩子的社交发展将是非常有益的尝试。

家长该怎么做:

孩子有情绪问题,就要培养其情绪管理能力。情绪管理,不是压抑情绪或发泄情绪,核心原则是接纳情绪,而非接纳要求。

接纳情绪之前,我们应该让孩子了解情绪到底是什么回事,怎么发生的,用什么方式可以应对。在此,我推荐一套法国专业儿童心理教育亲子读物——《宝宝心理成长绘本》。作者用生动的画面和文字,形象阐述了十几种情绪的秘密。

以《生气》一书举例,开篇这样写道:“当我们生气的时候,会觉得像是有什么东西压在心里,很痛很难受。大人会认为我们很任性,但生气的我们其实也非常不舒服。”

它的视角是从孩子出发的客观描述,而不是大人的主观说教。而后书中又提到生气的时候,孩子会像大猩猩或者大老虎一样蛮不讲理。如果要想尽快把它们赶走,就需要一个人静静,或者求助大人,请爸妈倾听孩子。这也解释了前文的视频中,为什么那个萌宝非常生气,一开始他自己去里屋冷静,后来无法遏制愤怒,就走出来对着爸妈抱怨。他不止一次的提到,爸爸根本不听他说话,这让他很生气。而当他爸爸最终蹲下来听他说话后,他立刻同意拥抱亲吻他,也不再生气了。

这本书曾给我很大的帮助

我家大宝两三岁时,也非常容易发脾气,我们一起阅读此书无数遍。由于孩子非常喜欢里面关于大猩猩的描述,所以我们一起商讨了一个应对“大猩猩”的办法——跳起来、跺跺脚、假装把大猩猩踩扁、再把它扔到窗外去。有了这样一个游戏法门,每次他一发飙,我就提醒他说:看,你的大猩猩跑出来了,我们快来把它踩扁。于是他就高兴的和我跳啊、闹啊,负面情绪很快就消失了。

另外还有一本很不错的绘本:《苏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的生气》(When Sophie Gets Angry——Really ReallyAngry)。

这本书的寓意很深:

除了描绘发脾气就像喷火,更多的是引导孩子思考发完脾气以后如何重归心灵的宁静,以及家人如何接纳孩子的回归。

我喜欢在读完这本书后,与孩子一同探讨他在看书过程中的感受。每次看到用色最清新的那页,他就会长舒一口气,看到苏菲再次回到家人的怀抱,他就展露了笑容。很明显,孩子不喜欢发脾气后心里头的那种压力,他最重视的是发完脾气后还能不能被父母接纳,爸爸妈妈的爱还在不在。

除了用绘本了解情绪,父母更要以身作则,让孩子知道如何去表达情绪、疏解情绪。

家长切勿在生气的时候大吼大叫。假如孩子已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成人可以教他自己表达情绪,为情绪找到出口。鼓励孩子用完整、清晰、正确的语言,而不是用大哭或打人的行为来表示。如果孩子开口晚,口头语言能力不足,可以加上肢体语言。

同时,成人要耐心倾听孩子、共情孩子,帮助他们梳理沟通的内容。

比如孩子非常生气、乱发脾气,家长可以说:我看到你做了什么(描述客观事实),你看起来很生气(解释情绪),而我理解你的感受(表明立场)。若孩子情绪太过激动,成人可以带孩子转移场地,避免更多的直接刺激,然后再共情孩子。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有情绪,而把自己的情绪带沟里去。

希望本文对2-3岁的家长有所帮助,让孩子的Terrible Two(可怕的两岁)变成Terrific Two(超棒的两岁)!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