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师写在前面—— 谢欣同学去年参加了MBA综合联考,以超过分数线58分的优异成绩成功考入了厦门大学。 当我提出请谢欣为公众号撰写一篇备考心得后不久,我就收到了下面这篇四千多字的长文,还有很多非常有质感的照片。 在这些文字和照片中,我感受到了一个年轻人对自我的超高要求,对目标的不懈追赶,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未来强烈美好的憧憬!我深深的震撼和感动! 这篇备考心得,值得大家在周末的时候细读,我想你读过之后一定会感觉到充满力量,然后马上就想找题目来训练了,给大家加油! 请大家在文后踊跃留言,把你近来复习备考遇到的困难和想法都贴在后面,老师会抽出时间来和大家互动。
选择MBA只是一个很偶然的事情,是源于一次与同事的午间闲聊,探讨起来其中一位同事焦头烂额的毕业论文,你来我往之间一位前辈随口的一句“你可以读MBA啊”,就这样一句话开启了我的求学之旅。(现在也非常感谢那位前辈。)
也许很多事情就是那么偶然的变成了必然……
我是个急性子,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动手,不然就会变成我魂牵梦绕无法释怀的朱砂痣和白月光。聊天结束后下午就查询起来培训班,当周就去试听了课,听完一堂数学课后我立即报名,没错,试听的正好就是刘老师的《实数》(毫无广告嫌疑,一个能把数学讲成历史还无比精彩的,我想也是没shei了。)
虽然四月就开始参加周末培训,然而2017年的大半年时间都在出差,以至于我错过了很多学校的提前面试的第一二批(有说法是越早面试越好,前期的名额比较充裕),所以最后我只拿到上交(加10分),中大管院(有条件通过),厦大(优秀),同济(优秀)的面试结果。同时在2017也遇到人生的一个很大转折,工作的忙碌和生活的打击让我瞬间觉得自己掉入深渊无法自拔而茫然失措,已经错过第一次模考,错过了太多课程,回想之前上的课也是像没学一样毫无头绪,突然变得失去抓手一样让我开始怀疑起了自己的决定,开始思考起了我当初的选择,也真的开始了再一次的成长过程。
我应该何去何从?
所受的委屈和愤愤不平的欺骗就要我向命运低头?向生活妥协?向现实拱手相让自己的人生?
无论过程多么艰辛多么纠结,我很庆幸坚持自己的决定走过来了,我不太相信心灵鸡汤,但我明白如果不坚持我就永远不知道结果是什么,最后原本过国家线(165分)就可以的录取的成绩却让我好运气的考到(223分,英语79分/综合144分)。
回顾整个曲折的备考过程,我套用了Tony Horton的11个法则:
01 尽全力Do your best and forget the rest
如同前文中所言,当不知道该不该做的时候那就做,尽全力去做。
在决定好好备考后,我开始重新梳理自己需要下功夫的科目,国庆回来的第二次模考,在并未按时间完成的前提下,我的数学也就在30分左右,逻辑在28分上下,而英语是我自己一直比较喜欢的学科,成绩也可以相对稳定的保持在60分左右,在那段时间的回顾复习中就将英语放了放,集中的复习数学和逻辑。上班和出差我也按时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就这样从10月中到12月底可以算是全身心的进入备考状态,心里也没有了考不考,考哪一所学校,考不考的上这样的疑问,因为只要尽力了,没人能够责怪你的尝试,包括自己。
02 明确目的Find your Purpose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拿着自己的面试结果在纠结自己应该怎样选择,上交是我儿时的梦想,中大是广东地区的口碑,而厦大的面试结果相对降低了我考试的门槛,三次模考(155/175/190)只有最后一次勉强上厦大往届录取线的我一直犹豫不定,同时还心存侥幸想要向一流院校搏一搏,最后还是刘老师给我指点迷津,真的非常的感恩,事实证明“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是一句真理,想着自己今年年初拿到考试成绩后就没有多花时间准备复试而其他同学还在焦急背书的状态,包括自身后期的行业转变,发现选厦大是选对了。
03 制定计划Have a Plan
我妈在我小时候常跟我说“不打无准备的仗”,当时虽然没当一回事,但说的多了竟变成我日后遇到事情的条件反射,所以在确立目标后我就开始对自己薄弱学科各个击破,比如数学,之前的模考都在30分左右,剩下一个多月的时间,我想要在短时间内提高一定要制定计划并且严格按照计划才能确保我在考试前没有知识点的遗漏,所以我把计划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将参考教材上的知识点都拟了一个提纲,然后按照我对这个知识点的熟悉程度依次排列,把不熟悉的放前面对应的重新开始听刘老师的课程,课后立马完成相应的习题练习。
第二步,所有知识点按计划都复习完整一遍后,做历年真题,真题的顺序是从2016年往前依次做,留着2017年最近一年的最后练手。整个真题集我做了三遍,每一次做都有新的体验,一开始以为自己再做就可以得满分,但你发现等你再回过头来做的时候还是会错,而且可能错的是不一样的题,做真题时候最大的心得是,不会的题目看了解析后自己再写一次,你以为自己看懂了但实际关上解析你依旧不会,我属于比较笨的,所以我需要记得东西都得多写几遍加深印象。
第三步,在几次习题后,就大概对自己的弱项有所了解,比如我就是概率、排列组合极差,一开始还想放弃的,后来觉得再专项攻破一下吧,我就把我薄弱知识点反复听,直到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都还在看概率和排列组合的视频课程加深印象,也许是我运气比较好,18年的数学考试概率和排列组合占比较重,而我一题都没错,才会有最终数学60分的成绩,所以这也应验了尽力吧自己才不会后悔。
04 不断尝试Variety is the Spice of Life
在现在这个压力巨大的社会中,在家庭生活和工作的高压之下犹豫要不要考MBA,该不该考MBA的朋友们,我的建议是:考!“想做不做的事情就去做,想说不说的话就别说”这是我后来对自己的忠告,与其花时间纠结要不要改变,你的这些宝贵时间也许足以改变你自己好几轮,反正人生短短几十年,不折腾自己你又怎么知道自己应该有多少种可能呢?
05 坚 持 Consistency reign Supreme
从小到大我就觉得自己不是一个靠运气做事的人,但凡我抱侥幸心理的事情好像都以一败涂地结尾,所以我养成的一个习惯是,想做什么事情就去努力,其次就是坚持。大概也是脑子不太好使的缘故,我发现坚持才会让我慢慢上手,也许是这样我才会发现规律,参透其中奥义。我最骄傲的就是自己从决定减肥开始就保持健身,到现在已经保持了5年,每周至少两次健身的频率也是我坚持的结果,也是我比较骄傲乐为人道的事情。也正是这一特点,我想我才在备考这条路上坚持到了最后,正如老师所说:考研这条路,你坚持到了考场就成功了一半。
06 强 度Crank up the Intensity
在MBA考研过程中,我想最大的障碍就是学习和工作还有生活如何平衡,整个备考过程我大概只有在临考前的一周才完全放下工作来学习,对于我这种单身来讲,没有家庭的牵绊已经是少了很多负担,所以我十分佩服那些需要兼顾家庭和事业的同学,我觉得能踏入这片战场就已经是英雄。每一个斗士都是在努力跳出自己的舒适圈,不断给自己的生活加压。准备打这场仗,我们就必须专注于自己需要提升的地方,不断去强化练习,直到形成习惯。我不知道自己的强度够不够,但我知道自己这一年周末无休,下班泡了两个月图书馆,考试最后一个月每晚2点后睡觉,我想我只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不断强化自己技能,不断完善,才可能达成自己的目标,幸好,真的也达成了目标。
07 热 爱Love it or Leave it
整个备考过程,除了学习的收获,更是治愈了我的纠结。考完了试之后我发现我不再为做事做选择而纠结,这一场战役的结果俨然已经不重要(说不在乎结果是假的),但是这个过程真的让我受益匪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发现了数学的美妙,你就会不断挖掘到解题的乐趣,而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你发现还能和历史结合,竟然让我这个历史白痴对历史痴迷起来,我是典型被兴趣驱使的人,就如同我会被喜欢的老师吸引而学好该门课一样,也正是这份爱好,消除了整个备考过程中诸多痛苦,让我坚持到了最后。
08 面对现实Get Real
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备考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困难,也许在你为考题抓头挠腮的同时,领导会不凑巧的给你布置一个紧急的任务,老婆孩子或者需要你的关心照顾,在生计和进步和关系平衡间也许你无所适从,但是没关系,人生就是这样戏剧,遇到这些问题就是应该面对他,不要逃避,因为逃避只是暂时的避开,该来的总会来,如果自己的人生都不去掌控,那我们对这个人间该有多无力啊。
09 达到平衡 Find a Balance
有时候在想,什么是最难的?是最好,最优秀,最努力····?其实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最难就是平衡,考试也一样,如果只有哪一门最好,我想结果也不见得是最优的,倒是平衡发展才可能旗开得胜,所以在备考过程中,我的英语最好,就把学习英语的时间分配到了平时,读读英文书培养语感,提高对长难句的把控,其他时间集中分配给数学和逻辑,尽量让他们不要成为我的短板。
PS:当然我也非常感谢和喜欢我的英语老师,她专业的态度以及无私的奉献,以及无偿创办的学习群都极大的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她的认真不断激励我保持学习的劲头,而她的坚持也成了鞭策我不要懈怠的动力。
10 灵活Stay Flexible
在社会这个大集体中,天才总是少数,大多都是普通人,而样样精通也是不太现实,那我们就应该灵活的选择,虽然努力的备考,可是在考试的时候你还是会发现很多题目不会,其实我最后上考场的时候也是被逻辑给拦下来,内心极度的焦躁,觉得自己准备那么久,怎么看每道题都模棱两可,那种体验感真的是极差,好在自己赶紧调整心态,在规定时间内做了能做的题目,没做的就先放一边去完成了写作,事实证明如果我坚持与逻辑死磕,我就会被逻辑磕死,写完作文大概只剩下五分钟,我可以说至少有10道逻辑题我连题目都没读,但是又如何呢?成绩下来表明我做了的逻辑题基本都对(逻辑38分),所以还在备考的童鞋们,考试的时候不要被难题给吓住,既然平时该准备的都准备了,你觉得难的人家也不一定觉得简单,把自己有把握的好好完成,灵活的选择,根据考题灵活的分配时间,也许结果会让自己都惊喜和意外。
11 放 松Recharge,Recover,Relax
备考这个过程其实不算长但也不算短,在充满了各种琐碎时间的生活中抽离出来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在这场持久战中,我们得适当的放松,当感到疲倦时给自己一个小时或者几个小时的时间去做自己的喜欢的事情:跑跑步,看一场电影,听一场音乐会,做一次spa或者就是在家关掉所有电子产品睡一觉,给自己身体和心灵足够的时间去恢复,当再回到战斗状态的时候你才能用十足的耐心和好奇心来迎接之后的变化。
絮絮叨叨的写了一些考试的拙见以及备考心得,不知道是否有用,但是分享本身让我感受到快乐,就如同经历过这个考试之后,会发现考试的过程本身就很美,他会让你从脱离校园后的几年再次感受全身心的为一件事一个目标奋斗的专注,更会让你看到各色各样同学一起奋力拼搏的激情,人生有很多可能,我们也很平凡,但是不代表平凡的我们就不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当年迈之时,还希望自己能回忆起自己曾经的冲动和坚持为之感动。
蹭着世界杯的热度,我此时想写下近期看到的球评,作者回想起2012年的欧冠,当时已然进入中年组的切尔西,在点球大战因拜仁斯魏因斯泰格罚丢而德罗巴一蹴而就捧杯,作者认为德罗巴就是那种在年轻时绽放,在不那么年轻时依然激情,在别人觉得已经放下冲动走向油腻时,他仍向命运还手的人,他称之为“德罗巴之心“。我想我们也可以在自己的青春里绽放,青春不再时保持这颗不妥协的心,即使老无所依,也不要喋喋不休,奋力地向命运还手。
不是我对命运太凶,我只是想,活的认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