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大脑正在“战斗”,家长看懂了,孩子就“有救”了

青春期的孩子大脑正在“战斗”,家长看懂了,孩子就“有救”了

首页休闲益智大脑战争更新时间:2024-07-30

青春期的大脑过度敏感,会过度解读情绪。一点点敌意,都会让他们强烈反弹。只有家长读懂他们的内心,连接起沟通的渠道,教育才能发挥出作用。

——萨姐

作者:暖心

微博上看到一位粉丝投稿。

她说,17岁的儿子最近却因为厌学、逃课、不服从老师管教而被各科老师打电话叫家长。

那一刻她倍感无力。

她细数了儿子这些年犯下的错误:

初二的时候上网课,他抓住机会打游戏,充值了12900元,没有追回来。
刚上高一,天天晚上打游戏,白天上课睡觉,考试全班倒数第二名。
高一下学期,跟着一群社会青年打架,被学校处分,停学三天。
因为一部手机,她教训儿子,却被儿子动手推倒……

这位粉丝说:想起这些事,我只能无奈哭泣,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孩子。

有不少家长反映,青春期的孩子十个有九个叛逆,甚至还提出疑问:为什么孩子越大越不懂事呢?

其实,大多数父母都误会了青春期的孩子。

有心理学家这样指出: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他们自己也控制不了。

青春期的孩子,大脑经历的巨变让他倍感焦虑;

外部环境的变化给他造成的压力,很容易让孩子叛逆。

青春期的孩子在“叛逆”与“不叛逆”之间,考验的是父母的“读心”能力。

如果父母读不懂,才会把孩子往“叛逆”的道路上推。

01

孩子叛逆,

他们自己也控制不了

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大脑会进行一种“理智”和“情感”的斗争。

这是因为青春期孩子的大脑有着强烈的情绪感知能力,敏感、易怒、冲动,正是青春期大脑独有的特征。

一旦外界的刺激过多,孩子的“理智”就无法战胜“情感”,易失控是青春期不可控的行为。

那么,这样的孩子有哪些“不可控”的行为呢?

1)孩子的“情绪脑”发育旺盛,容易情绪激动

根据脑科学显示:

青春期孩子的大脑,边缘系统情绪脑)已经发育成熟,有着强烈的情绪感受能力。

但是,又因为前额叶皮层(理智脑)发育还未完善,孩子的洞察力、判断力、自我感知力、发现和认识危险的能力要到25岁左右才会发育成熟。

所以大部分的孩子其实是无法控制自己发怒和感情冲动,做事不计后果等。

2)青春期的孩子,无法缓解焦虑

纽约大学曾在2007年发现:

人的大脑在面对压力时,会释放一种名为THP的荷尔蒙,成人与孩子的大脑对该荷尔蒙的作用效果不一。

THP能使成人缓解焦虑和紧张,却会使青少年更加容易焦虑。

因此,青春期的孩子,面对情绪很容易压抑自己,无法自主地排解,才会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抑郁症。

1)青春期孩子的大脑过度敏感

心理学曾经有一个实验;

研究人员给青少年和成年人看同样的一张“面无表情的人”的照片。

看完后请他们判断照片上的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

实验结果发现:

成年人都觉得照片里的人挺正常,没有善意,也没有恶意。

但青少年却普遍说:这个人看起来不友好。

青春期的大脑过度敏感,会过度解读情绪。

一点点敌意,都会让他们强烈反弹。

从这些生理上的发展来看,并非他们主观有意与成人作对,而是因为大脑没长全,他们无力控制自己。

02

孩子的“心理断乳期”,

反感父母的控制

心理专家指出:

青春期是孩子的“心理断乳期”,指的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最大的渴求是:独立。

同时随着自我意识飞跃,他们的内心几乎都会呐喊“我要自己说了算”、“我不是小孩子了”......

每个孩子,孩子都会强烈要求父母权威的退位。

可惜,很多父母却依然用权威去控制孩子,什么都想管。

前不久看到一则新闻:一位男子因被母亲催睡觉而崩溃大哭。

这位男子,竟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爸!

那天晚上9点,两个孩子有点困,男子的妈妈就不停地唠叨,催着他快点带孩子去睡觉。

没想到这却成了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想起这20多年的经历。

母亲每时每刻都在插手自己的人生。

吃饭要管、睡觉要管、结婚要管、生子要管……

无法忍受妈妈控制的他冲动之下,他报了假警:“我把我*了。”

一个成年人都是如此抗拒父母的控制,何况是青春期的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比成年人更渴望自由,他们最大的最渴望的就是:被允许长大、自己说了算。

如果父母还停留在“我要管住他”的阶段,这就会造成了孩子叛逆:

你管得越严、看得越紧,孩子的反抗就会越激烈、越“不可理喻”。

有一位作家说过:作为父母,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控制*。

孩子“心理隔断期”的到来,父母就该让他顺应自然的发展,是做建议者、旁观者,而不要去做指点者。

黄磊这样形容自己与孩子的关系:

我从未把她当作我的孩子,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

她不属于我,我们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她,我们像朋友一样相处。

我们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事情就是:能及时地牵好手,也能适时地放开手。

03

看懂孩子的“恐惧与排斥”,

才不会让孩子变“坏”

纪录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症》中:14岁女孩子烨常常因为一些别人眼中的“小事”,而感到压力和焦虑。

她告诉父母她生病了,但是父母却觉得“一个孩子能有什么病”,因此无视她的“求助”。

漠不关心的父母,加速了子烨内心的焦虑,甚至让她有了自残的倾向。

一次,她在学校找不到剪刀的盖子,情绪崩溃的她用剪刀划开了自己的手指,直到她看到手指流血,才平静下来。

每一次她在向父母“求助”而得不到回应时,她就会自残。

直到有一次,她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当着父母的面摔东西、摔门、发脾气、情绪崩溃,父母才发现她真的生病了。

青春期的孩子敏感脆弱,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而情绪崩溃。

可是在父母看来,孩子只是小题大做、矫情;在孩子变得倦怠厌学,则被视为想偷懒、不思进取。

这种被忽视的感会让孩子感到“恐惧”,背后衍生出的叛逆更像孩子在控诉“我不被爱”。

有心理学家提到,孩子在青春期,最怕的两件事:恐惧与排斥。

·被父母忽视的恐惧

·害怕社交的排斥

其实,青春期的孩子是会倾向于“求助”父母,其实就是寻找安全感。

他们对社会排斥非常敏感,尤其是和同龄人在一起时,评价会对他们产生极大的影响。

这时候,父母的评价不是他们想要的,于是他们就会在同伴身上寻求认可,甚至让他们宁愿冒着高风险,也要选择去迎合周围人。

就比如“吸烟有害健康”,想必每个青少年都知道。

可是,当他们被父母忽视时,内心就更恐惧被他人排斥,所以即使他知道吸烟有害,为了让别人看到自己,他们也会去尝试有害的事。

父母给不够的安全感,也要在其他地方找回来。

《解码青春期》一书中写道:

“当一个孩子不断地推他的父母,挑衅他的父母,不断地做这个测试的时候,其实他就是想看看父母爱不爱自己。”

青春期的孩子最怕“不被爱”。

因此当孩子做出一些出格的事,父母就该警惕:孩子最近是不是遇到什么问题了、我是不是给他的关注不够。

青春期的孩子,任何一点风吹草动父母都须提高警惕,给他关注、给他安全感,是孩子走向健康的唯一“解码”。

04

懂孩子的“高敏感人格”,

才能走进他内心

电视剧《狂飙》中的高启盛令人印象深刻。

起初,他在别人眼里是聪明、优秀的代名词。

读书的时候成绩优异,长大后赚钱能力也是一流的。

但令人嘘唏的是,他却是一个性格扭曲,偏执、狠戾,内心极度敏感且自卑的人。

大学同学在背后嘲笑他穷、贬低他,他就狠狠地揍了人家一顿;

李宏伟说他家是卖臭鱼的,他又冒着巨大的风险,拿着冻鱼追*人家……

为什么他的性格这么暴戾?

从心理学上来说,这就是“高度敏感”特质:见不得别人说他一点的你好,总会特别去在意别人的目光。

研究发现,每五个人中就有1人具备这种特质。

尤其是在孩子10-14岁这个阶段,孩子内心最大的在意点是:别人是怎么看我的。

此时的孩子:极度重视自己在旁人眼中的形象,容易从他人那里来界定自己自尊感的强弱。

一旦有人对他产生质疑,都可能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知乎上有一位妈妈说:

女儿带了朋友回家玩,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妈妈调侃了女儿几句“太胖了”,就惹得女儿冲她大发脾气。

女儿对她说:

“提高别人,贬低我有意思吗?
别的家长怎么不这样?就你们一直说我一直说我!我不要面子吗?我不自卑吗?“

这些控诉在妈妈看来,就是玻璃心,因为她觉得:

“父母说几句都不行,太小题大做了,心理太脆弱了。”

“自尊心”是青春期的孩子永不忽视的一样东西。

他关乎着孩子未来的人格走向,一旦有人对自己一点不好的评价,都能让他内心那颗脆弱而又自卑的心浮出表面,进而压垮他。

所以在父母的教育中,最重要的是要保护好孩子的自尊。

起码父母要做到:

别当众教子,避免辱骂和当众批评孩子。

不要偷听孩子打电话,不偷看孩子日记。

不把孩子的话当耳旁风,认真倾听孩子说话。

自尊心被父母保护着,才能让孩子走向阳光。

05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颗随时会被引爆的“定时炸弹”。

你不知道哪句话就会点燃他的怒火,哪个动作就会逼得他们歇斯底里。

因此,父母需要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内心。

青春期是重塑亲子关系的黄金时期,是孩子留给父母调整教育方式的最后时期。

青春期的孩子:

对于“我”的概念越来越强烈,需要独立与自由证明自己的人格。

敏感又任性,需要父母的看见与理解支撑他强大的信念。

渴望被爱,千万别用忽视毁掉他的安全感。

只有家长读懂他们的内心,连接起沟通的渠道,教育才能发挥出作用。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