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之中,会有很多人羡慕别人的好运气,他怎么就这么容易发财升官了?我的能力、功劳其实并不比他差,为什么老是落后于他?这便是很多人感慨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问题。
岁月蹉跎、命运坎坷,这或许是每一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但这并不是我们面对生活的不容易的借口和理由!我们需要做的,永远是用积极的态度和眼光去正视我们所面临的一切。要知道,我们所面对的,终究是上天早已权衡和安排好的东西。
“李广难封”难道真的只是因为运气问题吗?难道历史和公道在我们心中就这么经不起考验吗?也许,只有我们跳出自己肤浅的情绪,我们才会得到问题真实的答案!
简单介绍李广的一生李广,生年不祥,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其祖上便是秦朝著名的将军李信,算是将门世家。
李广家学渊源,再加上天赋出众,从小就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在当地的同龄人中一枝独秀。
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机会终于来了,匈奴举兵14万大军入侵萧关,热血男儿志在四方,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入伍,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武艺高强的李广上了战场无疑就是龙归大海、虎啸山林。很快便因能力出众、战功卓越被提拔为中郎将。
对其出色的战斗力,汉文帝曾不吝赞美之词地说,要是李广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不在话下!
到了汉景帝时期,李广改任陇西郡都尉,不久又升任骑郎将。
七国之乱时,梁王刘武为了拉拢一向敢打敢冲的李广,居然在未经上报的情况下,以将军印私相授受。关键是,一个敢给,一个敢要,李广居然很是高兴地接受了。
所以,李广后来虽在昌邑城下立下夺旗之功,但也并没有得到什么封赏,反而被迅速调离中央军序列,到上谷郡(今河北怀来东南)当太守。
李广到了上谷郡后,十分兴奋,因为这里是匈奴边患的重灾区,常有战事发生。李广感觉自己英雄找到了用武之地。
但是,当时的汉朝为什么不愿意和匈奴过于频繁地擦枪走火?主要是双方的军事成本不一样!所以李广这种来者不拒的好战分子其实是很让人担忧的。
为此,典属国的公孙昆邪很是艺术地对汉景帝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但他很自负,屡次与敌虏肉搏,长此以往恐怕会失去他。”
汉景帝深以为然,于是调他为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太守。后来转任边郡太守及陵西、雁门、代郡、云中太守。
但是,战斗属性极强的李广走到哪里都是一个拉风的少年,均能以胆子大、骨头硬、武艺高而扬名。
期间,在李广担任上郡太守时,李广还自导自演了汉初版的空城计。事情的经过大致如下:
汉军的随军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在野外遭遇三名匈奴战士,结果几十名骑兵全部伤亡,但那位宦官却得以逃脱并向李广报信。
李广立即带上一百多名骑兵,前去追赶,并成功将三名匈奴战士射*两人、活捉一人。但正在他们准备成功撤退的时候,却被匈奴兵的大部队盯上了。
危急关头,李广急中生智,唱起了空城计,命令军队不退反进,直接推进到距离匈奴阵地不到二里的地方停下来,并人员下马、卸下马鞍,就地休息。
摸不清头脑的匈奴兵果然不敢贸然进攻,双方僵持到半夜,匈奴兵担心汉军袭营而主动离去。李广和他的百余名战士才得以从虎口逃生,关键是,这一过程中,汉军的大部队根本就不知道李广等人的去向,无法接应他们。
李广的种种个人英雄事迹使得他在当时的军事领域声威渐浓,汉武帝登基后,立马把这位武林高手调到了未央宫当禁卫军长官。因为汉武帝骨子里是十分好战的,不愿意错过李广这样能打的将军。
元光六年(前129),汉武帝首次组织讨伐匈奴。当时汉武帝的主要想法还是想着重培养卫青等中青少壮派的军事将领,一方面看看他们的本事,另一方面提高战术的可塑性。
但是,对于久负盛名的李广,汉武帝还是给了他一次机会,毕竟江湖上到处是关于他的传说,强行压下他不用,有点难以服众。
于是,李广从卫尉转为将军,与卫青等人各领一路大军,四路出击。李广当时负责的是率领军队从雁门关出击讨伐匈奴,这个雁门关在历史上是鼎鼎有名的,因为它几乎是北方外族入侵的首选路线,这就意味着李广此行压力最大、任务最重。
结果,在绝对实力面前,硬汉李广也硬不起来,不光部队被匈奴打光了,连李广本人也被俘了。
好在匈奴人一向崇尚勇武,早就听闻过猛男李广的大名,所以,舍不得*掉李广。最后,身负重伤的李广瞅准时机,成功夺马“越狱”。
打了败仗的李广回去之后,花钱消灾,被削职为民,但也总算保全了性命。
过了一年,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汉武帝在布置匈奴防线的时候重新启用了李广,封他为右北平(今辽宁凌源西南)太守。
在防御边关期间,匈奴人因感觉李广打起仗来太不要命了,所以尽量避开和李广的部队直接开战,并称李广为“汉之飞将军”。久而久之,李广虽然没打什么仗,但名气却是越来越大。
几年后,无仗可打的李广又被调到长安担任郎中一职。相当于到地方历练了一下,又重新调回了中央。
武帝元朔六年(前123年),李广改任后将军,再次回归军队序列。
元狩三年(前120年),李广以郎中令的身份带领4000骑兵从北平右边出塞,准备找匈奴人捞点战功。孰料到,他这支4000人的小部队却遇上了匈奴左贤王4万精骑的大部队,被团团包围了。
“胡急击之,矢下如雨”,狂风暴雨之下的李广率部在奋战数日之后拼死突围,最后仅率少数士兵成功脱身。
汉武帝虽然极其霸道,但也不是完全不讲道理,深知此次失利也怪不得李广,于是给了李广一个不赏不罚的处理意见。
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命令卫青、霍去病率军大举出征匈奴,李广主动请缨,汉武帝先是以其年事渐高为由予以拒绝了,但后来经不起李广的再三请求,才同意他出任前将军。
卫青大军出塞后,因抓到了匈奴兵而打探到了匈奴单于的所在地,便决定来一次直捣黄龙的枭首行动。并命令李广和右将军队伍合并,从东路出击,起到战术策应的作用。
李广认为自己是前将军,理应担任前锋,曾多次和卫青讨价还价,但均被卫青强行驳回。最后,只能气嘟嘟地领兵与右将军赵食其合兵后从东路出发。
但是,东路路途遥远且地形复杂,且李广平时作战就不太注意地形侦探等工作,所以李广、赵食其的东路军因为时常迷路而耽误了与卫青会兵的约期,从而导致卫青这次行动没能活捉到匈奴单于。
事后,卫青在进行战事总结时,便要求李广、赵食其说明情况,好向汉武帝汇报。赵食其还算很配合,但是李广的抵触情绪很大,没有回答。
卫青是一个厚道人,不想把事情搞大,便急令李广的幕府人员前去说明情况。这个时候,不想属下受牵连的李广才跑到卫青那里去受审对质。
到了卫青的营帐,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作战七十多次,如今有幸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偏迷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污辱。”于是就拔刀自刎了。
李广去世之后,军中将士、各地百姓都为之痛哭。百战老将,未能战死沙场,却以如此方式匆匆落幕,何其遗憾,何其悲愤!
李广难封的原因分析李广这个人在历史上人气还是极高的,包括太史公司马迁都对他评价很高。因为李广身上自带个人英雄色彩,还有一定的悲情主义,很符合大众的审美观。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相比于卫青、霍去病这样多少有点关系户味道的英雄,李广这样的英雄更符合大家的情绪需要。另外,李广对下面的士兵十分关爱,深受大家的爱戴。
据史记记载,李广为人正直,诚实宽厚,又拙于辞令,寡言少语。他关心部下,体贴士卒,“饮食与士共之”。凡是皇上赏给他的东西,他往往发给士卒,共同享用。他一身担任“二千石”的官职40余年,但“家无长物”,也从来不谈论家产的事。李广带兵走到粮食断绝,饮水缺乏的地方,一旦遇到水源,士卒们若不人人喝到,他就滴水不沾;一旦有了食物,士卒们不先吃上,他就一口不尝。
所以,李广死后,老百姓看到的不是李广兵败自*,而是李广辛辛苦苦一辈子,几十个手下都封了侯,而他却一直无法封侯。这其实只是一种情绪上的障碍,大家觉得难以接受而已。“李广难封”的千古争论其实就是一种大众情绪的怀疑,怀疑大汉官场体制的公平性。
其实,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抛开现象看本质,李广没有被封侯是情理之中的,也是意料之中的。它不仅仅是运气和公平的问题,而是李广身上存在严重的不足,从而导致他永远难以获得武将的最高荣誉——封侯。举以下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吧!
首先来说说李广接受梁王刘武私自授予的将军印一事。这种事但凡有点政治觉悟的人都不会接受!为什么?因为职场之中最大的忌讳就是不尊重一把手的人事任免权。
你李广接受了梁王刘武的将军印,汉景帝是不是会认为你就是梁王的心腹马仔?是不是认为你就是铁了心要跟梁王同进退了?虽然梁王和汉景帝是亲兄弟,但他们同时也是上下级关系,你李广敢于接受梁王的封赐,是不是就把梁王当成了最高领导了?你让汉景帝怎么想你?他皇权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何处安放?
职场之中,大哥就是大哥,二哥便是二哥,这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要知道,大哥永远是大哥,他也是需要在二哥面前建立优越感和权威性的。所以,我们千万不能用二哥去代替大哥。
七国之乱被平定之后,参战的许多将领都获得了封赏,但李广最后却被调离了中央军序列,这是有原因的。哪个领导会喜欢你这种连主次轻重都分不清的下属,尤其是在至关重要的军事序列上!
军事其实只是政治的一种延续,经此一事我们可以看出,李广这种人实际上是有很强的职业局限性的,可以说,大部分领导都会不太喜欢他的。
其次来说说李广气量狭小、公报私仇的事情。前面不是说了李广在出任右北平太守之前,是有一段时间赋闲在家的吗?有一次,李广夜间骑马外出,被霸陵尉所阻止,他便因此怀恨在心。等到第二年,汉武帝重新启用他时,他便请求武帝将霸陵尉划到自己麾下,并在第一时间找了一个理由把霸陵尉给*了。
这件事虽然最后被汉武帝强行翻篇了,但是从中可以看出,李广这个人其实是气量不大的,容易生气、容易记仇,下手也挺狠的。
类似的例子还有他曾经骗降了800多羌人,却出尔反尔地将他们在一天之内*个精光!
这种格局不大的人,通常是成不了大事的!因为你很难立稳自己的人设,大家都不愿意与你为伍,你拿什么去积累自己的资源。除非你运气特别好,逮到了一炮而红的大机遇。我们大多数人都是需要厚积薄发的普通人,是需要与周围的人去建立一种相互成就的关系的。
像李广这样气量狭小的人,上面的人会觉得你没有什么大出息,因为你过于斤斤计较、因小失大。他们一般不太愿意和你玩;下面的人会对你这个人感到恐惧和不安,他们看到你睚眦必报、恃强好*,会产生很强烈的同理心理,万一他们犯在你手里了怎么办?所以他们也不敢死心塌地跟着你玩。
大家看看,李广最后的际遇是不是很尴尬?是不是领导和同僚都不太喜欢他?否则,他几十个属下都封侯了,要是大家认可他,随便给他创造点机会,他不就上位了?
然后来说说李广战略能力缺乏、战术能力不严谨的事情!李广这个人虽然武艺高强,但是实际上算不上是一个合格的将军。
李广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这个其实只能说明他在军中的资格很老、经验很多,并不能说明其他问题。事实上,李广也确实没有取得过很有战略性价值的战绩,顶多就是发挥了一下个人英雄主义,取得了一些局部性的小胜利。
李广这个人,喜欢逞勇斗狠、猛打猛冲,这种作风其实只适用于大头兵或者基层军官。作为一个高级将领,个人的勇猛是一个很微不足道的方面,需要具备的是战略布局和战术设计能力。
像李广这种动不动就带头跟敌人死磕的领导其实是很欠缺的,也是很危险的。因为你作为一个领导者,你是要对整个团队和大局负责的,你一嗨起来就带着兄弟们去坟头蹦迪、去玩高难度的刺激运动,万一运气不好,一脚采空了呢?大家不就都玩完了吗?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未谋胜,先谋不败,这才是一个领导者的必备素质,也就是最基本的风险防控意识。
冲动型的领导去解决问题,一般结果都是“胜是惨胜,败是惨败”。“*敌一千、自伤八百”这种高成本的解决方案是很多老板都不太喜欢的。
李广其实与他同时期的“不败将军”程不识相比,水平差得就不是一星半点了。比如李广作战很随行,怎么方便怎么来。又不注意侦探、放哨等外围工作,对于安营扎寨、行军布阵这些事情也不讲究。发现敌人就提起刀子往前冲,干赢了就干赢了,干输了就干输了。而程不识领军、治军都要严谨得多,谋定而后动。
程不识就曾评价他说:“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
所以,即便李广很能打、敢打,但是以身犯险、赌博式战术、硬刚到底、不谋而战等兵家大忌其实已经注定他难成大器。
比如他唱空城计那件事,那是一个合格的军事将领应该干得出来的吗?三个匈奴人为什么*了宦官的所有随从,单独放宦官一人回来了?你要进行一项军事行动,你是不是应该提前给大部队打好招呼?你出去冒险,是不是要考虑一个安全距离的问题?你玩空城计,万一敌人分批次来试探你,你又该如何善后?空城计不是这样玩的,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你玩空的,首先得保证自己有绝大部分的实的东西。
总而言之,李广身上有很多不足,有哪个老板愿意把他的身价筹码压到你这么一个不靠谱的人身上?
最后说说李广的运气问题。其实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汉景帝、汉武帝给他机会了吗?其实还是给了,关键是他自己没抓住呀!
你李广打了一辈子仗,要么是小胜加惨胜,要么是功过相抵,要么是迷路了,你怨谁呢?难道真的不应该去思考一下自己的原因吗?你为什么老是迷路?卫青、霍去病怎么就不迷路?你得事先去做铺垫呀!该找导游要舍得去找导游呀!你谁都不服就扶墙,这怎么行呢?
综上所述,李广难封,虽然是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根本性的原因与责任还在他自己身上,格局不够、能力有限、战功不足、人缘不佳、心胸不广是李广难封的主要原因。
李广难封的现实思考李广作为一个一生征战沙场的将军,虽然没有封侯,但是他那种豪气干云的情怀和热爱家国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缅怀的。但是,我们很多人喜欢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来感慨和表达自己时运不济或者怀才不遇,却是有失偏颇的。
通过上述的分析,李广难封其实是情有可原的,鉴于李广的种种性格和能力缺陷,其实像他那样的人是很容易在职业发展中遇到晋升瓶颈的。因为大多数领导都不太愿意纯粹为情怀买单,而只会为利益买单。
领导在提拔和任用人才的时候,一般都会有一套很讲究的“潜规则”的。比如大多数领导都会先论利后论义;比如大多数领导都会先就事后就人;比如大多数领导都会喜欢花小钱办大事……
我们只有用正确的态度和思维去解读职场的环境与逻辑,才能真正事半功倍地在职场之中取得长远的进步和发展。透过李广的一生,希望大家至少要明白以下几个至关重要的道理:
一、什么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能力
李广有没有能力?肯定有!在他的那个年代,能够做到弓马娴熟,那就是一项极其宝贵的能力,因为当时正是骑兵被呼唤的时代。而且,李广的武力值非常高、单打能力非常强,能射石擒虎就是极好的说明。但是,像李广身上极其优秀的个人能力有时候并不代表会得到美好的前程。
职场之中,其实仅仅依靠单兵作战去解决的问题一般很少,也一般很小。也就是说,单打独斗往往很难成为职场中之中解决问题的高效途径。真正的职场之中的大问题都是需要协调去解决的,这个时候需要的是统筹能力、分析能力、布局能力、运作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和成本优化能力等。
项羽那么神勇无敌,却依然难逃一败;孔明那么足智多谋,却依然匡复不了汉室。李广虽然骁勇善战,但是有勇无谋,同样是很难成事的。
大家在职场之中,千万不要动不动就跟老板去表现“我要一个打十个”的勇气。但凡只要来了这么一出,你在老板心目之中的位置顶多就是一个“打手”。老板其实最喜欢的永远是那种轻描淡写就能帮他解决问题的下属,而且是无论他给你什么牌面,你都能帮他事情处理得相当熨帖的下属。
能力永远是为资本服务的!你的能力要能和领导和平台的调性相符,要能创造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价值,这样才会有真正的意义。李广的能力其实更多的是在为自己的热血和勇猛负责,对于整个战争大局并无太多好处。
敢死队的确让人人血沸腾,但是没有哪一支队伍会主要依靠敢死队去获取胜利!
二、什么诉求才是科学合理的职业诉求
我们很多人从小就听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所以,像李广那样矢志于封侯,似乎也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我们要明白,理想是个好东西,但真正的好理想,永远是那种只要自己努力往上跳起来就能够得着的,而不是天上的月、镜中的花,那不是理想,那是幻想。
很多人很奇怪,李广为什么最开始能够迅速在军中崭露头角呢?但后来到了封侯的这个环节却怎么也突破不了了呢?其实这是一个职业发展通道因为级别变化而难度增加的问题。当初的李广处于基层,只要个人能力足够出色,那是很容易脱颖而出的。但是随着他的位置越来越高,工作对他提出的要求也会不一样了,身为一方主将,你得对整个战局负责,要学会合理去调配已有资源,为大战略服务。你的个性发挥越来越不重要也越来越不可取。
职场之中,那些发展得极为顺畅的人,都是善于在具体环境之中去逐步调整和优化自身能力的人。他们会把自己的职业诉求和自己所处的环境、已经自己已经具备的能力做完美的结合。
像李广想要封侯,首先要保证自己的政治觉悟跟得上,要让老板放心;其次,自己的功劳要跟得上,西汉封侯是要有军功保证的;然后,自己的格局和眼界要跟得上,你是要干大事的人,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要为大局着想,要讲战略战术;最后自己的能力要跟得上,要主动去创造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独当一面地去排除困难和风险。
总而言之,我们的职业诉求一定要与自己的能力和条件相匹配,不要异想天开,而是要脚踏实地去默默耕耘。我们想要的东西很多,但是能要的东西却往往很少!
三、求而不得,反求诸己
职场之中,像李广这样达成不了自己职业诉求的人一定不在少数。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凡事皆有因果,不要去怨天尤人,而是要更加谦虚谨慎地查找自身的问题,并迅速调整到更好的自我状态。
不要把原因推卸到一些子虚乌有的因素上面去,这种解释其实就是一种自我安慰,遇到问题就说自己运气不好,这除了能让自己心里舒服点,能解决什么问题吗?运气本身就是实力的一部分,李广老是迷路,卫青、霍去病怎么不迷路?看看人家部队里对于游牧民族人员的吸收与利用,这说明人家都是很多重要的工作做在前面了,这是实力还是运气?
运气,这种东西,可一、可二、不可三,它不会是无缘无故的,也不可能一成不变的。有时候,运气仅仅是让我们更好地接触、融入某一个新的环境或事物,剩下的还是需要硬实力去支撑。
有些事情,你一次两次没搞成,可能聊以自慰说自己运气不济,但是三次、四次地失败,你还能说只是自己运气不好?你为什么记吃不记打?为什么不总结经验教训?为什么不去做市场调研?为什么不去调整优化自己?
失败、运气差,这些东西其实并不真正可怕!可怕的是,有些人永远只会在外围环境中去找原因,而自己永远是对的,是不需要调整的。
像李广这样的人,其实一辈子都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一直都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不会客观而又勇敢地去面对现实。遇到问题,首先想的都是别人的原因,比如他行军打仗就喜欢率性而为,喜欢猛冲猛打,你是能打,但是你的手下都那么能打吗?他们的生命和安全谁来负责?比如汉武帝多次给了他机会,他没有把握住,怪汉武帝偏心,事实上卫青、霍去病也是汉武帝多次试用之后才委以重任的;比如卫青安排他东路策应,他就觉得这是卫青故意排挤他,人家事后分析事故,他也觉得人家在故意为难他……
总而言之,只有小孩子才会要求全世界来顺从自己,一个成熟人往往会以更积极的态度去适应世界和环境。
末了,多说一句,在我们生活之中,每个单位都会有一些像李广一样深受下属欢迎但却不受领导和同事待见的人,这些人都还不够成熟,把职场逻辑过于简单化了。因为要让下属喜欢其实很简单,走亲民路线,少折腾他们,不严格约束他们,基本上就完事了;但是要让领导满意,牵涉到的许多更高阶的考核指标,这需要极强的职业能力支撑。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