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山珠”的思念与传承

“滚山珠”的思念与传承

首页休闲益智滚出一条路更新时间:2024-05-13

迁徙,是苗族先民一段最为凝重的历史。纳雍苗族芦笙舞“滚山珠”,是再现苗族迁徙的一个舞种,它凝聚了苗族的迁徙记忆。

20世纪90年代,“滚山珠”曾获得全国民族舞蹈表演金奖和世界民族民间艺术最高奖——“金山杖”奖。此后多次在国内外参加各种比赛和表演,引起极大轰动。

2005年12月,“滚山珠”商标正式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国发[2006]18号)文件下发,“苗族芦笙舞(滚山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序号:126;项目编号:III-23;项目名称:苗族芦笙舞(滚山珠)]。2008年2月,“滚山珠”创作人王景才被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芦笙舞(滚山珠)代表性传承人”。

探究“滚山珠”的起源,绕不开苗族先民的迁徙。

传说,在远古时期,在大迁徙途中,遍地荆棘拦住了苗族先民的脚步,英勇的苗族青年就用身躯从荆棘丛中滚出一条道路,让迁徙队伍顺利通过,到达现在居住的地方安家落户。

为了铭记迁徙途中的艰辛,苗族后裔模仿先辈用身躯滚倒荆棘的动作,佐以芦笙伴奏,自创了名叫“地龙滚荆”的舞蹈。

时移世易,“地龙滚荆”更名为“滚山珠”,表演的地方也一步步从坡前坎后转到大雅之堂,终究一“舞”成名。

“滚山珠”的苗语名称叫“子罗多”,它一般在年节、喜庆、民族节日或农闲时节表演。它集芦笙吹奏、舞蹈表演、杂技艺术为一体,是苗族迁徙舞中技巧性最强、难度最大的一个舞种——表演时,表演者头戴野鸡翎帽,身着绣花服饰,或以头为足,或以人攀肩,在盛满水的碗与碗之间,边吹芦笙边表演舞蹈动作。

“滚山珠”多有仿生意味——据说,苗族聚居的大山深处有一种虫子,没有受到惊扰时,身体是舒展的,自由爬行;一旦受到惊扰,它就蜷曲成珠子形状,快速滚动。这种虫子被形象取名为“滚山珠”。苗族芦笙舞的表演者因为常常要在地上翻滚,形似那种名叫“滚山珠” 的虫子,所以,苗家人干脆将“地龙滚荆”更名为“滚山珠”。

“滚山珠”一人或数人皆可表演。

其表演特色是:不管动作多么高难,表演者都要手持芦笙,口吹芦笙,芦笙不离口,吹奏不停顿。舞蹈与芦笙吹奏自始至终协调配合,同时体现“步要轻、转要圆、踢要直、力要稳、跨要开、体要快、蹬要轻”等多个要领。

另外,“滚山珠”还有一些炫技性的高难度表演,诸如旋仰击鼓、刀丛滚身、倒挂金钩等。

“滚山珠”最大的艺术特征,在于它汇集了奏与舞两个元素。声与形的契合,口与手的协调,个体与群体的交融,达成了它的难度,成就了它最耀眼的亮度。

最先把“滚山珠”带向世界大舞台的,是一位满脸沧桑的汉子。他叫王景才。因为“滚山珠”,他的身上还罩上了一道无尚荣光——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这一光环里,凝结着他的青春、意志和智慧。

王景才的家,在纳雍县猪场乡新春村木花营组。10岁那年,王景才到离家5公里的倮保栗小学读书,吃住在学校附近的外婆家。三舅黄顺强是远近闻名的芦笙舞高手,王景才仰慕三舅,便跟着学习。

两年之后,王景才学成回家,当了芦笙舞老师,弟弟王景全成了他的第一个学生。之后,王景才将一些杂技元素融入芦笙舞,“滚山珠”表演从此多了搭桥、叠罗汉、双飞燕、倒栽桩等造型。这样的变革,使得苗族芦笙舞积淀了升华的更多能量,为其从再现型的“地龙滚荆”演变为表现型的“滚山珠”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9年, 纳雍县组织“滚山珠”舞蹈队配合贵州省少数民族歌舞团远赴广州演出,“滚山珠”一时轰动羊城。1990年,北京亚运会,“滚山珠”连演28场,7分钟节目赢得18次掌声。1991年,受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公派,“滚山珠”赴香港参加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汇演,港澳同胞齐声称赞。1992年,“滚山珠”表演队远赴荷兰参加第37届国际民间艺术节,巡演于荷兰、挪威、法国、比利时、丹麦、波兰等国家和地区,好评如潮。

“滚山珠”这一舞蹈形式,附着了苗家人对自身民族的迁徙记忆,沉淀了这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心理与感情、思念与传承,蕴涵着苗族人民坚韧顽强、不屈不挠的性格,给了人们更多的暗示与审美。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滚山珠”自上世纪走进北京、走向欧洲之后,就以其丰富的内涵和高难度的技巧,惊艳华夏、享誉世界,成了纳雍人民的骄傲。

如今的“滚山珠”,已经成了纳雍的一个代表性符号,成了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一枝不可或缺的艳丽奇葩。

来源:毕节日报社融媒体中心

作者:周春荣

编辑:张河源 编 审:史开云

监制:孟性荣 总监制:史 锋

毕节发布投稿邮箱:bijiefabu@163.com

看完点亮下方

“赞”和

分享给更多人知道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