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既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宁静的时光。当阳光渐柔,秋风轻舞,我们便知,秋分已至。
关于秋分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时间大约在公历的9月22~24日之间。古人有“春祭日,秋祭月”的说法,因此,秋分也曾被尊崇为“祭月节”。
“秋分”有双重涵义:一是昼夜时长相等,二是天气由热逐渐转凉。按照我国古代的划分,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之始,秋分正位于秋季的中心,如其名,将秋天平均划分。
探访秋分的江南村舍
“一场秋雨一场寒”,随秋分的脚步,深秋的气息逐渐浓烈。街旁的树木,叶片开始转为金黄与火红,成为秋天的色调。今日,让我们暂离都市的喧嚣,踏入江南的村舍,探寻那独特的风景。
江南的建筑特色
小朋友们,请观察课件中的摄影照片,与我们熟悉的现代高楼大厦相比,江南民居又有何特殊之处?在这里,古色古香的黑瓦白墙,以及砖石与木料搭建的建筑风格显而易见。这些建筑宛如与山为邻,与水为伴。
由于江南地区雨量较大,大多数的房屋都采用斜屋顶。顶上的青黑色瓦片不仅能遮雨还具有良好的排水和透气功能。这些深色的屋顶与墙体的素雅颜色形成了一种“黑、白、灰”的和谐搭配,散发出一种质朴的美感。
江南的秋意
当秋天到来时,这里的景色变得五光十色。民居四周种植着柳树、桃树、枫树和银杏,它们的叶子在秋季渐变为红、黄、绿、橙等色彩,好似大自然的调色盘。这些五彩斑斓的景色与黑瓦白墙的江南民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宛如一幅生动的画作。
站在这江南的小道上,仰头看满天的秋叶,再看古色古香的建筑,自然与人文、古与今、色彩与素雅,这种美,宛如诗画,令人陶醉。此时此刻,你是否也愿意与我一同,步入这片山水,感受那与众不同的江南秋色?
1.理解与体验:使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感受自然变化,感知天地时节, 激发学生们探究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2.观察与感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力,引导学生通过图片的观察和自己的理解,捕捉秋分时节江南村居的建筑和色彩的美感。
3.艺术创作:引导学生使用黑白和鲜艳的颜色,在纸上创作出他们心目中的秋分景象,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如何使用对比鲜明的颜色来突出画面的主题和氛围。
1.欣赏江南民居的图片,感受其造型和色彩上的特点,运用色块、形状、线条表现出江南民居的特征和美感。
江南民居,多为黑瓦、白墙、砖石木结构的干栏式建筑。屋顶呈斜形,上面整齐地铺满了青黑色的瓦片。这些建筑依山而建,傍水而居,高低错落,形成了和谐的景观。色彩上,青黑的瓦、素白的墙、古色古香的窗户,共同构成了“黑、白、灰”的美丽画面。
当小朋友们开始绘画时,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和形状来展现江南民居的风貌。用简洁的线条勾勒瓦片、门窗等细节,注意体现建筑间的高低与远近关系。同时,画面构图十分重要,思考一下:房屋应该位于画面的哪个位置?是否应该预留空间描绘树木?不要忘了关注画面的空白和整体构图,使作品更具艺术感。
2.感知建筑与邻近树木的色彩对比之美,运用水粉点彩技巧绘出房屋前后五彩斑斓的树叶,为整个画面增添深厚的秋日情调。
在江南的村落,很多民居周边都种植了如柳树、桃树、枫树、银杏等观赏性极强的树木。每当秋天,它们的叶子呈现出从翠绿到火红,从琥珀橙到深金的色彩变化。这种五彩斑斓的景象与民居的黑瓦白墙形成了鲜明而又协调的对比,仿佛是一幅生动的画作。
当我们开始绘画,可以使用点彩技法,利用红、橙、黄等暖色系突出描绘房屋前后的树叶。这样,不仅展现了树叶与建筑的色彩对比,还能深化画面中秋日的浓厚气氛,让江南的秋意更为醇厚。
可以是圆形或方形的画幅
在纸上用简洁的线条概括出房子的外形
注意房子之间高低、前后的变化
接下来我们在屋顶添加瓦片的线条
并简要地表现窗户、砖墙等细节
使房子的外观逐渐丰富起来
可以用深灰色涂出屋顶的颜色
在墙面上可以使用一些更浅的灰色
来呈现斑驳的岁月感,以及区分房子之间的层次
用记号笔以粗细不同的线条
表现屋前屋后的树木
注意线条的伸展要表现树枝的生长特点
让我们准备深浅不同的黄色水粉颜料
用笔蘸取颜料在树枝周围点一点
点出细细密密的树叶
在浅色的基础上
重叠地点出较深的黄色、橙色
表现出树叶整体而丰富的色彩变化
丰富和调整画面的细节和整体
通过细细密密的点
体现出秋天树叶的绚丽和明艳
在画面合适的位置我们也可以用到马克笔
简要地表现出浅蓝色的流水
体现江南村居的美好画面
通过画一画,画出建筑
通过点一点,点出树木
让我们一起描绘秋分时节的美丽江南风光吧
通过画一画,画出建筑
通过点一点,点出树木
让我们一起描绘秋分时节的美丽江南风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