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噶还记不记得晚晚?
当年和南笙、张辛苑并列豆瓣三大女神之一。
在与林翰结婚后,晚晚创立了“木木美术馆”,不过如果晚晚不做策展人的话,应该可以成为一位有名的穿搭博主吧。
因为长期浸在艺术氛围中,晚晚的妆容和穿着被艺术深深的影响到惹,几乎就没有穿错过~
当然早些年还是试过错的,不过这也是很多女孩变美的必经之路,这种衣品的提升真的很励志惹。
现在的晚晚颇受某些大牌的喜爱,早已不混网红圈子了。
经常和各路明星合影。
而且和明星撞衫,凭借一双逆天大长腿,竟然也不输阵。
还上了央视英语新闻频道。
虽然从网红变身为一名成功的策展人,但还是有很多人不怎么看好。
甚至有匿名“圈内人”直接质疑和晚晚合作的艺术家的“品味”…
说实话这次应该会有很多网友对晚晚有所改观——她拿下了大卫·霍克尼的展。
据说展出的还是大卫·霍克尼原作。
甚至晚晚的霍克尼展览中还会展出难得一见的《康熙南巡图》。
也许会有些小宝贝疑惑:《康熙南巡图》和大卫·霍克尼有什么关系?其实这幅画对霍克尼的影响不小,甚至拍摄了纪录片《与康熙皇帝共游的一天》。
羊翻看一些评论,发现有些网友有一丢丢懵逼——大卫·霍克尼是谁?谁来科普下?
羊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终于到了羊出场的时候了!
—— 大卫·霍克尼 ——
其实也不怪某些小宝贝不了解大卫·霍克尼,他的资料比达芬奇、毕加索、梵高、莫奈等画家要少的多。
大卫·霍克尼1937年出生在英国,11岁时确定自己以后要当一个艺术家,26岁便混出了名堂,被称为“最著名的英国在世画家”之一。
虽然现在看上去是个慈祥的老爷爷~
但早期他行为上的反叛比艺术才华更有名,比如说“他的染发”,再比如说他的“男朋友们”。
早些年,大众对同性恋的接受程度还不太高,他是第一位将此画进艺术的艺术家。
1962年《真正为我自己作的画》
画面隐晦,但隐含苦涩和压抑,在那时的英国,对保守的社会是一个很大冲击。
1965年《好莱坞游泳池中的两个男孩 》
霍克尼的大胆和自我的态度,和他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虽然出身于普通工人家庭,但他的父亲从小就教育霍克尼不要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
《我的父母》,1977年
“尽管我们生活在工人阶级的环境里,但是有一种贵族般的态度。”
——大卫·霍克尼
霍克尼用他的画面记录了身边的人,包括他的恋人。
性取向给他招来不少非议,想来也带来了热度。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人把他的生活和艺术拍成电影,例如《大卫·霍克尼日记》、《轰动一时》 等。
海报做的很隐晦,但也相当直白
很显然,海报用到了霍克尼的知名作品,这次晚晚的展览也是以这张画为卖点。
也许会有些小宝贝懵逼——这张看起来像平涂的画牛X在哪里?
1967年《一个更大的水花》
大家可以注意到画面上有一块跳板,画面中没有一个人,但水花四溅,人物看似缺席的,但画出了动态。
是谁跳下去的?我们看不见,但我们脑海中是有一个动态的画面的,或者说可以补全这个夏日泳池跳水的过程,而每个人补全的故事情节也许是不一样的。
P个s:羊脑补小剧场是被独自关在家里的宠物狗狗,趁着主人不在,自己在家里high翻天~
画面很平静,甚至趋近于冷漠,但同时相当有活力。
《有两个人的泳池》中包含了各种对比,比如说游泳的人(动)和岸上的人(静)的动静对比;还有颜色对比:比如说人物的红衣和绿色的远山的对比。
1971年《有两个人的泳池》,本作品以6.26亿成交
《有两个人的泳池》并不是霍克尼随性而为,我们从草图可以看到:图中的这些格子其实是比例 ,每一个方块比例都是精心设计的,根据面积换算出最平衡的视觉体验。
霍克尼最早在布拉德福德艺术学校学习绘画,1959年进入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继续深造,接触到了被称作“波普艺术之父”的汉密尔顿。
霍克尼早年追随汉密尔顿发展波普艺术,60年代是波普艺术的全盛时期,最出圈的波普艺术家应该是安迪·沃霍尔吧。
安迪·沃霍尔广为人知的《玛丽莲·梦露》
霍克尼穿着大胆,从来不畏惧站在通行规则的对立面,这反而使他很快融入了主流艺术圈。
大卫·霍克尼和安迪·沃霍尔
霍克尔曾在英国国家美术馆做了一些“非法的事情”——在馆内拍照(当然,没开闪光灯)。
那他为什么要做这种“违禁的事情”呢?霍克尔猜测美术馆不让人拍照是为了售卖明信片…
这种脑回路颇有些孩子气…
P个s:有些藏品因为材质和年代等原因,致使它们对灯光极其敏感,所以不能开闪光灯。其实很多禁止拍照的展览是为了保护藏品。
比如《最后的晚餐》,达芬奇用了自己制作的有机颜料,导致保存难度相当大,这副壁画在达·芬奇还在世的时候就开始剥离。
霍克尔作为一名画家,他当然懂规矩,肯定不会开闪光灯去破坏藏品,羊感觉他就是看不顺眼美术馆卖点明信片而已。
大卫·霍克尼作品风格多变,这缘于他的不断尝试,他在艺术上无论是创作还是研究,涉及的领域都很广泛,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新的表现形式的探索。
摄影拼贴作品
“我们看一个人时,目光不会停留许久;我们想到一个人时,心里形成的形象也总是合成的形象。”
——大卫 . 霍克尼
霍克尼把不同角度的各种照片拼贴成画面,记录人物不同时间节点的动态,反而制作出了动态。这种看似混乱的拼贴并没有造成看客的视觉混乱。
“我拥有一件中国山水卷轴画的复制品,我研究这幅画,从中受益匪浅。有一次我问一位品味超群的中国女士,为什么中国艺术中不表现阴影,她回答说:‘它们不是必须的’”。
——大卫 . 霍克尼
他的摄影拼贴作品打破了西方的焦点透视,用几十个不同的视角拼贴出画面,明显是受到了中国画中散点透视的影响。
霍克尼对透视的探索是独一无二的。
“透视是一种束缚,它没有制造出空间,它扼*了空间。”
——大卫 . 霍克尼
霍克尼总是和梵高不谋而合,如果梵高和他在一个时代,也许也会引他为知音:
“(梵高)在某些方面他算是个悲惨的人,但当他画画的时候,他不是。”
——大卫 . 霍克尼
从霍克尼的某些画作中,不难看出梵高和他之间的联系。
比如梵高和霍克尼都从大自然中找到了灵感和乐趣。
梵高《麦田上的鸦群》
再比如说这种高饱和度的补色(红和绿、蓝和橙、黄和紫)大胆运用;
以及这种有韵律美感的笔触,都能明显看到梵高对霍克尼的启发。
“我认为,他(梵高)是第一位伟大的调色师;我不是,我只是一个小矮人。”
——霍克尼
其实最让羊感到惊奇是是霍克尼里程碑式的研究,指出某些伟大的艺术作品是借助镜子和透镜画成的,同时加以论证。
这是由于霍克尼在美术馆欣赏安格尔的作品时,发现那些作品尺寸非常小,但对人物特征的再现丝毫不差。
作为一名画家,霍克尼知道在很短时间内完成这种精准素描的难度有多大。
霍克尼想到了安迪·沃霍尔,由于沃霍尔的素描功底不太好(咳咳咳,人艰不拆),所以他创作时会先把人物的照片投影到画板上,再跟着投影描摹。
沃霍尔1958年的素描,《重复八次的脸》
因此安迪·沃霍尔画出来的线条有勾勒的痕迹,而安格尔有些线条和沃霍尔很接近。
霍克尼发现历史上的某些画作,凭借一双裸眼根本不可能画的这么精致。
于是霍克尼开始怀疑某些名画可能是“印着”画出来的,这种结论肯定会引起争议。
随着进一步研究,霍克尼发现维梅尔的名画和照片现场拍出来的效果惊人的一致。
P个s:维梅尔是将近400年前的画家,代表着《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质疑这种级别的大师,没有争议是不可能的。
因为他这个结论相当于质疑某些绘画大师在“投机取巧”,而不是“画技高超”。这么红果果的质疑大师,也真符合霍克尼一贯的性子。
有所怀疑了之后,霍克尼把那几百年间的画作贴在墙上,开始着手深入研究。
后来发现在1420年这个时间节点之后,欧洲绘画产生了一次飞跃——“每个人的绘画水平都提高了”。
霍克尼研究了艺术史上的很多杰作,论证了历史上某些大师借助镜子和透镜辅助作画的结论。
霍克尼向我们展示了几百年前的艺术家是如何借助镜子和透镜发展出透视和明暗法的,简直是把可以封神的大师拉回了尘世间。
霍克尼的《隐秘的知识——重新发现西方绘画大师的失传技艺》
霍克尼对新事物的喜爱是看得出来的,这从他早年追随汉密尔顿尝试波普艺术时就开始了,他73岁的时候有了台Ipad,欣然接受新科技并用它创作。
“我只想画画,当你年纪大了,就会发现,没有任何东西能和画画相比。”
——霍克尼
2012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大卫·霍克尼颁发了英国功绩勋章,他是继弗洛伊德后,第二位被英国女王颁发功绩勋章的艺术家。
这个七十几岁的老爷子,现在还在不停尝试,没有停止过创作。耳朵功能退化了,反而让他的其他触觉更敏锐。
就像他年轻时曾说过的那样——“我想我会越来越好”。
霍克尼画了几十年,从不止步,仍然享受绘画,不排斥、不畏惧新鲜事物,他的灵魂依然年轻。
好啦,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