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具体要怎么练?

冥想具体要怎么练?

首页休闲益智冥想乐趣更新时间:2024-05-11

冥想具体要怎么练?

刘尊元

来自专栏失止空·中式冥想

冥想就是这样了,要去尝试不同的方法,直至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如果找不到,那就自己去创造一个。再牛逼的方法,只要是不适合你,或是你坚持不了的,都要勇敢地抛弃!

文/刘尊元

我是属于无(zi)师(ge)自(xia)通(lian)型,初一的时候刚好遇上气功热,再加上自己得了近视,所以就想用气功来治疗(当时有这种说法)。嗯,没错,我的冥想之路就是从练气功开始的,当时还没有听过冥想这个词,但后来想想,我那是在练气功啊,一直都是在练冥想。因为气功与冥想的差别就是一个是放松身体、调整呼吸和止念,另一个除了这些以外,更重要的是聚气(意守丹田)和运气,然后打通大小周天(任督二脉)。而我一直都只在练前三者,由于老是聚不起气来,也就没有再练聚气,更别提运气了。

好吧,经过就先讲这么些,下面说一说我练冥想的具体方法。

一、选择一个舒服又不至于睡着的姿势。可以是盘腿而坐,也可以是坐在椅子上,或者是躺着,只要你能保持清醒的大脑就行。有一种冥想叫行走冥想,顾名思义就是一边走一边冥想,这种方法常和打坐冥想一起练习,其目的是让你一直保持清醒,另一个就是让发麻的腿脚放松一下。但对于初学者我觉得没必要,除非你在一天之内长时间地练习。因为放松对于冥想来说很重要,而初学的人很难在走路的时候做到全身放松。

让身体放松最好的姿式是躺着,没有之一!但是躺着很容易昏昧或是睡着,那如何才能避免尼?

我的经验是:

1、在每天早上睡醒之后练,这时身体已经得到了充分休息,当然,前提条件是要睡够7~8个小时。然后再洗漱一下,上个厕所,喝杯温开水,这样折腾一下,在练习时就很不容易睡着了。

2、躺着练的时间如果控制在半个小时以内,其实是可以保持大脑清醒的,超过半个小时就很容易入睡了。当然如果只练20分钟,或者更短的话,就更不会睡着。而且对于初学者,我建议在15-20分钟之间。太长,浪费时间,因为还找不着门道在那里,练再长时间也没用;太短,又没什么效果,刚刚有点感觉就不练了,这样很难获得进步。

3、把手脚露出来,只盖住小腹和膝盖部份。这样身体的整体温度不会太高,从而也就不至于很快入睡,并且也不会着凉。

躺着练的姿势最好是仰卧,侧卧也不是说不行,只不过相对而言,仰卧更容易放松和保持长久。双手自然垂放在身体两侧,掌心向上向下都可以,双腿自然分开,最好与肩同宽,这个宽度最舒适。头颈向上,眼睛微闭。找个合适的枕头,选择舒适的床或瑜伽垫,软硬适中,太软,容易睡着;太硬,又不利于放松。

坐姿首选盘腿而坐,开始用散盘或自然盘,以后为追求长时间而坐(几个小时或几天),可以采用经典的双盘(莲花坐),然后其它要求请参考“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冥想姿势的七个要点(标准):(一)双盘足(跏趺坐);(二)脊梁挺直(支撑上肢,不让肌肉受力);(三)结手印(也可双手放在膝盖或大腿上);(四)两肩平整适度拉开(沉肩舒背);(五)头部颈椎摆正;(六)双目微闭;(七)舌头轻微舔抵上腭(初期可不用)。另外提醒一点,刚开始你不必严格按照要求来坐,一切以舒适为主,不标准也没关系,只不过在坐的过程当中,要学会慢慢地调整。比如最常见的,腰不那么直,不直就不直吧,只要你觉得舒服就行,不过练着练着就会发觉呼吸有些受影响,还是要直一些呼吸才更顺畅也更舒服,那就再挺直一些,这样慢慢地就会向标准靠拢了。还有,初学时可以用垫子把臀部垫高一些,这样有利于把腰挺直,也可以在腰部放一个小靠垫,有人说这样会堵塞气血,我觉得几乎没什么影响。另外坐在椅子或凳子上也是可以的,毕竟我们大多数时间都是这样坐的,在工作闲暇之余,可以就这样坐着练一会儿冥想,也是不错的。

这里插上一句,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冥想都要求你坐着练,而且最好是采用双盘,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原因我想可能是这样的。大家都知道,冥想、打坐、气功,这些东方养生修行的功法起源很早,当时不论中国还是印度大家都是坐在地上,所以坐着练也就不奇怪了,但为什么一定要用双盘这么高难度的姿势?因为这是让底盘最稳,上身最不容易摇晃的姿势啊!可能在一般人的认识中,冥想只不过是坐上一会儿的事,顶多坐上几个小时不得了了。可是在古代的瑜伽大师、僧侣或其它修行者来说,很多都是要坐上几乎一整天、几天或是十几天的,如果双腿不这么扣得死死的,很容易散开,进而影响到冥想修行。但是,我想说的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完全没必要一开始就用双盘,只要能坐稳个把小时就Ok,以后道行深了,需要坐更久时,再用单、双盘也不迟。对于初学者来说,双盘很痛苦的,冥想的乐趣没感受到,还要把双腿弄得这么痛,有几个人能坚持得下来。

下面说一说两种姿势的优缺点,对于初学者,强烈建议两种都要学,交替着练,你会发现各有妙处,而且会起到事半功倍的神奇效果。

仰卧姿势的优点:1、非常容易进入放松的状态。2、对身体各部位的不适或者损伤为零。3、简单易懂,不存在姿势不对或者不到位的情况。4、对场地的要求最低,只需要有一张舒适的床或垫子。5、经过长期的练习,大脑里的神经回路会自动开启,在睡觉的时候,只要睡姿和练功时一样,身体就会自动自发地练起来,真是做到睡觉时也在练的效果。缺点:非常容易进入迷糊状态或是睡着了。

打坐姿势的优点:1、头脑容易保持清醒。2、容易长时间地做冥想训练(相比较站和卧)。缺点:1、双腿在练习的初期,由于气血没有通,所以容易出现酸麻胀痛。2、腰椎、胸椎、颈椎因为长时间不动,或是姿势不对、气脉不通,造成酸痛或病变。

二、全身放松。姿势调整好之后,接下来就到了入门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身体放松。很多冥想都忽视了这点,而以我26年的冥想经历来说,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很多人就是忽视了这点,才一直摸不到冥想的大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放松是冥想最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唯一的捷径。

首先,采用一种叫“身体扫描”的方法来逐步放松全身。这种方法现在在西方的冥想人群中非常流行,具体的出处不太清楚,但我想应该是很早就有的了,因为我自己就曾经在没听说过的情况下发明了跟它类似的方法。由此可见,很多想放松的人大概都会想到。具体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从头到脚或者从脚到头,依次放松身体的各个部位,在放松的时候,意识也停留在这些部位上,观察放松的情况。可以同时在心中默念:脚掌放松、脚踝放松、小腿放松、膝关节放松、大腿放松、臀部和小腹放松、腰部和腹部放松、背部和胸部放松、肩膀放松、肩臂放松、肘关节放松、肘臂放松、手腕放松、手掌放松、脖子放松、后脑放松、头顶放松、面部放松(或反过来也行)。每个部位放松的难易程度都不一样,比如说四肢就比躯干更快进入放松状态。

Cut~如何判断身体的某个部位已经进入到了放松的状态?嗯,这就是我要向你们透露的一个小秘密。那就是:放松是有标准的!标准就是这个部位的“消失”。没错,就是你感觉不到这个部位的存在了。比如说你是躺在床上练的,如果当手掌真的放松了,你的手就感觉不到床的存在,或者说手与床之间的触觉没有了,就好象你的手不存在了一样,又或者说是手与空间融为一体,反正就是这种感觉,你可以用不同的词汇去描述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神奇的现象呢? 90年代末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纽伯格说,据他的脑部扫瞄资料显示,一名经验丰富的冥想者,大脑中负责掌管时空认知的区域“上顶叶区”变黑,意味着这里的神经细胞没有活动了。而我们百度一下就可以查到这一区域更多的解释:顶叶(Parietal Lobe),功能是响应疼痛、触摸、品尝、温度、压力的感觉。现在大家明白了吧,就是对于一个长期练习冥想的人来说,大脑神经回路中与“触觉”有关的链接被暂时性地关闭了,所以就有了我前面所说的身体“消失”。

好了,我们再回到之前的那个话题:放松是有先后顺序的,首先是手脚放松,然后是四肢、躯干...最后,也是最难放松的地方是胸背部,也就是心脏的位置。如果这一部位也放松了,那你就将进入一个很美妙的境界,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呢,请参看我之前的文章“学冥想能得神通吗?”。

这样反复的来回扫描几次之后,身体基本上就可以进入一个比较放松的程度,但对于初学者而言,并不会发生我上面所说的身体消失,只会感觉触觉变得模糊,似有似无,没有平时的那么明显。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只要坚持下去,迟早有一天能体验到神奇的消失现象。

除了身体各个部位的扫描,你还可以对整个身体进行意识控制的放松,暂且称之为“整体放松”。具体的方法是在脑海中想象自己的整个身体,意识也停留在身体上,去感知皮肤、肌肉、骨胳、细胞...的放松。可以加入一些想象,比如想象自己是躺在一堆十分柔软的棉花之中,或者舒服的草地上,或是身体慢慢融化,只要是有助于放松的想象都可以。

整体 局部的放松可交替进行,这样也就不会太无聊。几轮之后,如果身体某个部位还不是很放松,就把意识停留在该部位,同时引导其放松。一般来说,如果是采用坐姿,腰腹部和背胸部是比较难放松的。腰腹部放松的关键是要把腰挺直,这样肌肉就不会太受力,自然也就放松下来。而背胸部放松的关键是四个字“沉肩舒背”,什么意思尼?就是让肩膀连同手臂向下沉,是那种因十分放松而自己的垂落,可适当地用意识引导。同时背部的肌肉向四周舒展开来,毫不受力的感觉。这样几次之后,基本就能放松了。相对来说卧姿是最容易放松的,但还是有一个部位比较不容易被放松,那就是面部,而且不太容易被察觉。放松的方法也比较简单,就是用意识想象面部肌肉、皮肤和骨胳自然放松,几轮之后就会逐步放松。

做放松训练时,大脑只会停留在身体的观想上,很难产生其它杂念,如果有,把它重新拉回来就是了。顺其自然地平缓呼吸,如果能人为地拖长一点就最好,但一切以舒适为准,不能有一丝地刻意或不适。呼吸和意念只是辅助放松的配角,主角至始至终都是放松,如果那一方影响到了放松,就要进行适当地调整。

好了,说了这么些,你也应该发现原来放松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放松的最高境界也不是葛优躺,而是触觉的消失。而对于冥想来说,触觉的消失仅仅只是个开始,后面,还有更神奇更不可思议的境界在等着你。

三、呼吸放缓。首先,呼吸一定要用腹式呼吸,简单说就是以小腹的起伏做为牵引力,拉动横膈膜上下移动,这时肚子会膨胀,而不是胸部在膨胀;其次,每一次呼和吸都要尽量(但不能勉强)延长一些时间,而且要平缓绵长,也就是让呼吸变得缓慢。

呼吸和放松是相通的,当你呼吸平缓时,身体自然也会跟着放松下来。生活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身体需要放松时,深呼吸几次,立刻就会放松许多。随着呼吸练习不断地深入,你会达到一个“止息”的境界,就是呼吸一下子突然没了。我第一次到达这个境界时着实被吓得不轻,以为自己是不是要死了,没了呼吸可怎么活啊。其实并不是真的没有了呼吸,而是呼吸不再需要腹部的收缩,就象一根无阻碍的管子,空气在里面自己流动,不再需要任何的助力。如果真到达这一境界,“止觉、止息和止念”会同时达到,身体会非常地舒服,心情也会感到无限地祥和跟喜悦。

四、思想放空(止念)。说放空不太全面,准确地应该是止念,就是把脑海中的念头(画面或想法)止住。这一步的要点是不要让念头有改变(不生二念),不论你是想象一个物件、画面还是什么都没有(放空)。当然了,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非常困难的,有的人还会觉得平时也没这么多杂念啊,怎么一开始冥想反而杂念增多了,其实并不是它们变多了,而是平时你根本就不会去注意这些念头,等到练习时真正关注了,才发觉,哇~原来我脑海中的想法这么多这么庞杂。

当有其它念头产生时,不要慌乱,也不要沮丧,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很多修行多年的人都会有杂念。就象你第一次到健身房,动不了几下就会很累。一切都要循序渐进、顺应自然,要知道,你现在练的可是几千年前从佛祖开始(准确地说佛祖之前就有了),到后来的大德高僧们都在修行的无上妙法。从古到今,修行的人这么多,有多少开悟的?所以对自己的要求低一些,慢慢来,即使这一生都可能无法成佛得道,起码你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止念,都是在向着这一方向前进了一小步,这一路上的风景也是别样的美妙。

好了,我们接着再说如何止念。方法很简单,就是当杂念(二念)出现,并且你已经察觉到的时候,要立即把它抛弃,回归到正念(也就是你修行初始的念头)上来。这里要特别说明的一点就是,随着你修行道行的增加,察觉到杂念的时间会越来越短,有时念头刚一生成,就被你发现,并及时地进行了处理,这就是专注力的提升。当然了,最终的标准是“止念”,就是长时间的不生出其它杂念。

如果上面的方法对你来说比较抽象,实际运用起来比较困难,那可以试试下面的传统止念方法。你可以从数息开始,这个最简单,当然也可以从随息开始,这个有点难度,但没有数息那么无聊。最好两种你都试试,看看自己适合那种。冥想就是这样了,要去尝试不同的方法,直至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如果找不到,那就自己去创造一个。

初学者往往杂念太多,象脱缰的野马,所以要找一个拴马桩,先把马活动的范围固定在一定的区域内,这就叫:以一念代万念。主要的方法有三种:数息、随息和止息。

数息就是每一呼一吸为一息,一共数到五或者十,然后再重新开始数,这样思绪就只限制于数数上,而不会东想一下西想一下。数的时候在心中默念就行了,在呼气的时候念。吸气以及念完数字之间的时间内,如果什么都不想当然最好,可是初学者基本上都做不到,那就可以观想自己的整个身体。但凡有别的念头或者画面在脑海中出现,不论你数到几都要从头开始数起。

随息是把感受都放到吸进和呼出的空气之中,想象着从鼻子吸进来的空气顺着鼻腔、气管、胸腔一直到小腹,然后再反过来呼出去。呼出去的时候可以加上点意念,想象着身体里的病气也跟着一起出去。重点是意念要跟随着气走,并感受身体的细微变化。

止息就是在吸与呼之间停留的时间,一开始只是一两秒,然后不断不断地增加时间。最终是感觉不到呼吸,或者说是没有呼吸现象,空气自己进出,不用你再去吸进呼出。

以上就是我练习冥想的具体方法,归纳为四个字:三放三止,三放是方法,三止是目的(标准)。三放:放松、放缓、放空;三止:止觉、止息、止念。另外再加上我前面所讲的“坐卧双修”,这就是我总结出来的核心思想,希望能对想学习冥想的朋友有些帮助,讲得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问我:)

最后,强调一点,就是这些也仅仅是适合我的方法,肯定不是每个人都适用,但多少会对你有一些借鉴作用。不要迷信前人的经验,更不要迷信权威,记住一句话:再牛逼的方法,只要是不适合你,或是你坚持不了的,都要勇敢地抛弃。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