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人难道可以逃脱命运的安排吗?

《了凡四训》:人难道可以逃脱命运的安排吗?

首页休闲益智命运大逃亡更新时间:2024-04-30

《了凡四训》细读7:了凡先生听了云谷禅师的一番话后请教到:"人难道可以逃脱命运的安排吗?"云谷禅师告诉他:命运是由我们自己造作的与别人不相关;福报是要自己去求来的。

《诗经·大雅》的《文王》中有: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说的是我们应当牢记祖先而不要遗忘,努力进德修业配合天命自己多多追求福气。所谓"命由我作"是要求人要通达明了,知道人一生的甘苦顺逆怨天尤人是徒劳无益的,要躬身反省是否自己造作不善。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在此基础之上改过从善。

这就是古圣先贤著述中所说的"福自己求",我们应当去仔细体会和玩味。这确实是古之明训虽然完全肯定和了解命运,但命运是可以改变和改造的。求富贵可以得到富贵,求生男生女求长寿延年都可以得到。这似乎是说佛教是"有求必应",这样理解则又陷入了迷信和功利主义。

应该说我们要相信通过弃恶向善,修炼自我广种福田,一定会有所回报实现自己的愿望。佛经《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圆通章》中有我得佛心,证于究竟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得大。

佛教不会欺骗众生,佛家的大戒就是反对以妄语来欺证他人。《金刚经》中有: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佛说法是真实的不说假话说的是老实话,实实在在是什么样子就说什么样子,不诳语是不打诳语;不异语是没有说过两样的话。

佛家有"戒定慧"三学,广义而言凡善恶习惯皆可称之为戒。如好习惯称善戒,有做善虑仪;坏习惯称恶戒(又作恶律仪)有防非止恶的功用。再加男女所受持之无种智戒,即:*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所谓妄语即欺逛他人,作不实之言包括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等。《大乘义章》卷七目:言不当实故称为妄,妄有所谈故名妄语。五戒、十戒中都有妄语戒,可见佛家对妄语行为的严禁。

妄语戒本身也有大小之分,不得圣道而自言得圣道乃是大妄语者,小妄语者则是说其他一切不实的言语。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