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六大书院之——华阳书院

崂山六大书院之——华阳书院

首页休闲益智木砖迷更新时间:2024-05-11

崂山华阳书院建于明朝正德十三年(1518年),位于崂山华楼山前之华阳山的南麓下,为明代即墨进士、刑部右侍郎蓝章所建,是明清时期即墨比较有名的书院之一。又称东崖书院。据史料记载,古代崂山有众多书院,像康成书院、华阳书院、青峪书院、石屋书院、少山下书院、崂山书院等等。其中,华阳书院在众多书院学馆中,创建时间较早、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久、藏书十分丰富,列即墨各书院之冠,蜚声乡里。

华阳山位于华楼山南,由石门山脉北分支脉东下,南为五龙山,北为华楼山,中为华阳山。在华阳山南麓曾有华阳书院,书院前有紫光阁,上有文昌阁,背崖面溪,景致幽雅,南溪边石上,刻有“谈经地”、“枕石漱流”、“曲水流觞”等字。 华阳书院居华楼山之阳,四围青山,背崖俯溪,松风竹影,颇擅胜致。占地亩余,东西排建两幢木砖结构平房,各3间,取名紫云阁、文昌阁,旁为书堂,有藏书及退息所和厨灶炉室房屋数间。后有茅亭,列数石墩,迎春花蟠石如绣。再折而北,最高悬崖处为“文昌阁”,内供文昌帝君。书院古石刻众多,书院南溪边石上,刻有“谈经地”、“枕石漱流”、“曲水流觞”等字,东下石上刻有“松关”、“八仙台”、“仙境”、“重游旧地”等,均为蓝章所书。书院之西有仙人桥,天然碑,西行1公里处为华阳洞,洞口悬空南向,前有大石作障,口狭隘,爬行方能进入,内渐宽阔,洞顶有孔,日光由此射入。清代文人蓝海庄有《冬日读书华阳书院次二兄见怀》诗:“当户岚光日又斜,惜阴应不念离家。登楼喜有书堪读,闭户曾无酒可赊。蝌蚪含烟留古篆,薜萝积雪印苔花。何当聚首空山内,黄卷青灯映紫霞。”

明朝崇祯年间御史黄宗昌所撰《崂山志》中记载:“【华阳书院】在华楼南麓,盖少司寇蓝公伤心时事,退休大崂之侧,卜筑于此者也。即其所自号『大崂山』人者可知矣!于是时,其子田登乡荐,已二十年。所称博学名儒,实自得于华阳者深耳。故继公为名御史,其谏大礼,可谓仁至义尽矣!君子而卓然自立,即一丘一壑,大业在斯也。安在其不可以千古哉!”黄宗昌《崂山志》载:“华阳书院据山之半,少司寇蓝公建置于此。” 清黄肇颚,其《崂山续志》(1882年成书)记载:“书院,蓝少司寇别墅也。……书院背负崇山,面对高峰,楼三楹,颜曰紫云阁。悬崖上,小阁供文昌帝君,旁为书堂及亭。今具圮。东有石镌曰:“谈经地”,再东曰“松关”。门前石屹立,镌名人诗,皆剥蚀不可读。” 清雍正杨士钥写诗《华阳书院》:华阳高阁矗山齐,咫尺空蒙望转迷。栖鸟傍檐微雨过,轻烟笼树野云低。穿林雁阵翻红叶,夹岸松关枕碧溪。问道辋川何处是?横秋一幅画中题。作者杨士钥,字庭可,号丹峰,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雍正四年(1726年)举人,曾任建平县知县。本诗录自清同治版《即墨县志》。

清初著名学者,山东诸城人张侗有咏《华阳书院》诗:“千岩飞雨洗虹桥,桥上仙人吹洞箫。梦与弄珠游九水,一时落尽海门潮”。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华阳书院山环水绕,风景秀丽的迷人景色。

蓝章,字文绣,号大崂山翁。明成化甲辰(1484年)进士,官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陕西巡抚、南京刑部右侍郎。因经历了几十年的官场生活,身心疲惫,三疏乞休,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告退归里,来此筑华阳书院隐居,自号大劳山人,筑书院于崂山华阳山,教子蓝田攻读诗书。做起了对后代子弟的培养教育工作。嘉靖元年(1522年)蓝章于华阳书院内建紫云阁,请名儒施教。当时书院藏书十分丰富,列即墨各书院之冠,蜚声乡里,远近许多学子慕名而来求学,遂使华阳书院成为当时即墨规模最大、人才最多的书院。由这里培养出的人才有:蓝史孙,明嘉靖年间贡士;蓝涺,崇祯十四年(1641年)进士;蓝再茂,崇祯二年(1629年)选贡,任南皮县知县;蓝深,顺治八年(1651年)恩贡,任江南临淮县知县;蓝润,清顺治三年(1646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使;蓝启肃,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举人,授内阁中书;蓝启廷,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等。

华阳书院为蓝氏家塾,所以也叫蓝宅书院,蓝氏后代多就读于华阳书院。自蓝章以后,蓝氏家族先后出过进士、举人、贡生等五十余人。蓝章之子蓝田、蓝囦,蓝因均就读于此,人称“蓝氏三凤”。蓝田字玉甫,号北泉,自小聪颖过人,同辈无人能及。九岁时,大文学家、礼部侍郎程敏政以《梅花赋》试之,蓝田挥笔而就。程叹曰:“吾举神童时,不能过此子”。16岁中举人,山东提学沈钟惊叹“不期即墨之乡,而产蓝田之玉”。遂名扬齐鲁,荐入太学。嘉靖二年(1523年)中进士,授河南道监察御史,议大礼,疏七上,偕同官憾门哭,被廷杖几殆。以议礼得幸的给事中陈洸阿附张璁、桂萼等人,先后劾大学士费宏,尚书杨旦等十余人,蓝田持疏论之,并痛斥席书、陈洸等人的奸贪恶行,一时名动京城。后巡按甘陕,“平乱安民,奏所当兴革者十数事”,当地人赞曰:“一按一抚,一子一父,虏不犯边,民得安堵”。“其文名与关中康海、山右马理相鼎峙,而行义尤高”。著有《北泉文集》,收入清《四库全书》。

乾隆已未(1739年)当时的华阳书院主人蓝重蕃作《华阳书院纪略》,详细地记载了华阳书院自建成以来的发展历程及现今书院的风景地貌、人文景观等,对今天人们研究崂山华阳山景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华阳书院的衰落当在乾隆年间,当时即墨人冯文炌在华阳书院授教。冯文炌字伯章,号素斋,雍正元年(1723年)拔贡。曾参与乾隆版《即墨县志》的编修工作。当时学生中有蓝中琮者,文思超群,冯对其寄于厚望,作咏古松诗以鼓励,“古松蟠云根,吐纳众山气,岂徒烟霞赏,还裕栋梁器”。谁知天妒英才,蓝中琮年纪轻轻却撒手人寰,时二十二岁。以致后来蓝中琮的父亲蓝重蕃在《华阳书院纪略》中描写到蓝司寇茔东北的千头松时唏嘘不已,“沧桑之感,何独在人世间哉!”蓝中琮去了,巧合的是千头松也倒了,树运、人运紧紧相连。时经多年,后两辈中的蓝荣照,工于书,在华阳书院读书期间,结识当地的一女子,欲纳为妾,回到即墨告知父亲,其父蓝希方闻听大怒,斥责并施以重杖责罚,蓝荣照羞愧难当,回到书院,竞自缢于书院,时三十二岁。两名爱徒的相继过世,加之自己无子女,冯文炌心灰意冷,穷困致死。自此华阳书院日渐清冷,藏书尽失,蓝氏后人多移至即墨城东的东厓书院就读。之后百余年间虽有修葺,终难复旧观。

民初,华阳书院尚存墙垣。

解放后,院区辟为军用,今华阳书院旧基尚存。

蓝氏家族最早介绍华阳书院的是即墨县诸生蓝启华,号抑庵,蓝家族谱记载为十一世,是蓝漪第三个儿子,康熙年间(1662—1722年)人。其《华阳书院》中讲:“二崂僻处于海隅,内一峰崒然,……昔我先公侍御史(指蓝田,作者注),尝卜筑於是为书院。依阿北峙而南瞩,势敞朗而僻,作茅亭一,藏书及退息所二,厨灶炉室一,……”。 另一位是蓝重蕃,蓝氏十二世(1686—1762年),字念宗,号半園,监生。其《华阳书院纪略》:“……先司寇公(蓝章,作者注)腰其岫而辟之,建华阳书院,以为归休登眺之所。嗣是而后,若先御史公、先南皮公、先君子孝廉公,读书於此,代有增修。……书院居华楼山之阳,有阁翼然,颜曰“紫云阁”。后有亭,列数石墩,迎春花蟠石如绣。再折而北,最高处为文昌阁。……”阁之西为大涧,中横巨石,溪水流其上。每水涨时,万壑震荡,如银龙腾空状,上镌“枕石漱流”四字。下有曲水,盘旋石际,镌曰“曲水流觞”。再西仙人桥,横出如掌,可布数席。……”。

蓝水(1911-2004),原名蓝桢之,号东厓,蓝氏家族十八世。后人蓝水曾于1935年重游华阳书院时,触景生情,感慨万分,有诗曰:“当年选胜筑平泉,树石清幽别有天。勇退聊寻山水乐,藏书但愿子孙贤。谈经有地人何在,望月无楼夜不眠。丹障哪知兴废感,高俊云表尚依然。而今犹是旧平泉,浪说当年别有天。阁圯已无书可读,楼倾空复月常圆。门前逝水滔滔去,峰顶归云夜夜眠。令我顿生兴废感,不能堂构愧前贤”。其《崂山古今谈》(1985年)中记载:“明正德间先同寇公退休后筑别业于此,为华阳书院,子田等及后世子孙多读书於此。”

现存华阳书院遗址。

华阳书院的规模并不大,拾蹬阶而上,翠竹婆娑中,当时的地基和断垣残壁依旧明晰。其正屋一间,左右各有一厢房,该院落西则另有房屋一间。据周至元《崂山志》记载,正屋为华阳师生传道授业解惑之处,左厢为先生宿舍,右厢则为藏书房,即图书馆。而院西的那座小屋,则为学生宿舍。

从蓝家村直上。过军事管制区,转弯看到华阳书院的石碑

其遗址位于高处山峰的半山腰

前行看到巨石。到达书院。

书院西侧为进入之口,巨石旁有路上行

石刻边有一顺治年间摩崖石刻。

右转前行,房屋残基可见,院内种由杏树等果树,已经成了果园。

走进书院,断埂残垣仍能显现出当年书院建筑的构造,外面为厨房,宿舍。

沿屋前甬道进入,仿佛进了一四合院。

据孙凤云《游崂纪略》描述,此处原有一圆门,院里北面的三楹房子,巨大的石基,比两侧的大很多,这就是紫云阁所在了;西北有一巨石,上有石刻,其字不可识,原来此石的石滹间长有一树,虬枝曲干,众人皆不识其名,现已不存;西侧的房子为当年藏书之地,东墙外原有一草亭。

只是现在荒废的院里、屋内之地栽种了樱、杏之树,成了一片貌似梯田的果园。

青砖诉说历史

华阳洞

沿蜿蜒山涧小道而再上行约2里许,便是华阳洞。华阳洞恰位于华阳涧的半山腰上,洞口十分隐蔽,不知者难以见其真容,洞口累石欲塌,主洞口面正南,其东侧有小洞口,只允许一人匍匐缩身前行。华阳洞附近山势陡峭,洞窟密布,山径崎岖,如没人指点,就是走到了华阳洞的跟前也是找不到此洞。小洞口暂且不多谈,即使从主洞口入洞,也需掌握一些攀爬技术方可进入。初进洞口时,需提身、抬腰、缩臀,前行五六米,洞内豁然宽敞,凉风穿堂,高约2.5米,面积约10平方米。洞的东墙壁有一处长方形凹进,凹进处最上呈半圆形,最下是一个小平台,整个凹进呈佛龛形状,系人工开凿,估计是供奉佛像祈求菩萨保佑平安的地方。此洞为二层结构,其洞上有洞,小心攀援而上,登上二层,眼前霍然明亮,原来在洞东南方有一窦口,阳光透过洞顶的叠石洒落到头顶,刚才洞内的压抑感荡然无存,华阳洞二层远比一层阔达,内容二十多人不是问题;自窦口钻出,有大石挡前,站在大石上,上下可见山涧全貌。

本组图文编辑源自【风中的水的博客】,转载请注明!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