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的柏林电影节上,有一部电影大火特火。
口碑上,它获得了电影节的场刊最高分。
奖项上,它提名了金熊奖,并摘得了银熊奖评审团大奖。
热度上,电影的主演之一塔莉娅·莱德在首映红毯上美出圈,
#柏林电影节灵气美少女#登顶热搜。
一个多月后,这部备受瞩目的新片终于来了——
《从不,很少,有时,总是》
少女,堕胎。
很容易让人想到《朱诺》和《四月三周两天》。
《从不,很少,有时,总是》介于两者之间,
既没有《朱诺》那么温情和理想主义,
也没有《四月三周两天》那么压抑和尖锐。
《四月三周两天》的故事发生在1987年苏联解体前的罗马尼亚。
《从不,很少,有时,总是》的故事发生在当下的美国。
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思想观念不同,
但少女的经历依然没有太大的不同。
01
Autumn,17岁,家住宾夕法尼亚州的乡下。
在她生活的环境中,对女性的冒犯和羞辱无处不在。
参加歌唱比赛,
Autumn在台上唱歌,台下有男生大叫“荡妇”。
在快餐店吃饭,
邻桌的男生对着Autumn做出一个颇有性暗示的动作。
晚上在家里,当着妻子和三个女儿的面,
酗酒的继父对着狗狗说着一些不合时宜的话:
“你喜欢我摸你吗?你个小婊子。”
每次在超市收完银,下班前交账时,
收账的男人会强吻每只递过来钱的手。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Autumn,意外*了。
看着自己鼓起来的肚子,Autumn不得不想办法解决。
她在家附近的小诊所做了超声波检查,医护人员告诉她,
她*10周了,处于妊娠早期。
在Autumn家乡,反对堕胎的人不在少数。
医护人员不停地列举着当妈妈的好处,她说如果没有做好准备以后可以联系领养机构。
得知Autumn有堕胎的想法后,医护人员给她看了“堕胎是谋*生命的暴行”的宣传视频。
好像Autumn如果堕胎,就会成为十恶不赦的罪人一样。
宾夕法尼亚州的法律规定,
未成年人必须有一位家长同意,才能堕胎。
显然,Autumn不想把自己*的事告诉妈妈和继父。
在尝试自行堕胎未果后,Autumn决定在表妹斯凯蕾的陪伴下去纽约。
大都市纽约,会比宾夕法尼亚州的乡下更友好吗?
02
纽约的法律,对堕胎没有太多限制。
纽约计划生育中心的工作人员,相比Autumn老家那边的更为贴心。
在布鲁克林计划生育中心做完超声波检查后,医护人员告诉Autumn,
她*18周了,已经到了妊娠中期。
很明显,Autumn老家诊所的医护人员为了防止她堕胎,撒了谎。
布鲁克林的医护人员说,过了12周的女性只能去曼哈顿那边的机构堕胎。
因为当时的时间已晚,Autumn只能第二天去曼哈顿。
第二天在曼哈顿,医生表示Autumn的手术需要两天时间。
这意味着,Autumn和表妹必须在纽约总共要滞留三天两晚。
Autumn在诊所里把钱都花光了,连回家的车票都买不起。
对没有钱的少女而言,更长时间意味着更多危险。
没有太多钱的她们试图睡在候车室里,却被赶了出来。
地铁上,Autumn看到了一个露阴癖,不得不拉着表妹匆匆离开。
繁华现代的纽约,处处是高楼霓虹,显得少女更加渺小无助。
在人生地不熟的纽约,她们唯一可以求助的人,
是在来纽约的大巴上跟斯凯蕾搭讪的男孩。
她们联系了男孩,男孩请她们打保龄球,唱KTV,还给了她们回家的路费。
当然,这一切不是没有代价。
打保龄球时,男孩会下意识看着斯凯蕾的臀部。
唱KTV时,男孩会把手放在斯凯蕾的腿上。
借给她们路费前,男孩没完没了地和斯凯蕾亲吻。
男孩不是坏人,也没有什么恶意,
但在一步步深入的肢体接触中,他从来都没有询问并尊重斯凯蕾的意愿。
手术结束了,三天两夜的堕胎之旅画上了句号。
但打在女孩们心上的阴影,可能永远都挥之不去。
03
《从不,很少,有时,总是》的片名很有意思。
片中,
这是医护人员在堕胎手术前问Autumn一些私密问题时,
Autumn可以选择的四个答案。
看似冰冷的四个词语,却刺痛了少女最幽微的耻感过往。
-你的性伴侣在性行为前拒绝做避孕措施吗?
-有时。
-你的性伴侣威胁或者恐吓过你吗?
-很少。
-你的性伴侣打过你,或者对你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吗?
-有时。
-你的性伴侣是否曾强迫你发生性行为?
情绪的崩溃、躲闪的眼神、泛红的眼圈说明了一切。
电影没有展现Autumn的过去。
她是怎么*的?孩子的爸爸是谁?
都是没有说破的谜。
结合Autumn的回答,让人感到隐隐的不安和忧虑。
出了这种意外,可能有人要怪Autumn自我保护意识太弱。
事实上,Autumn和斯凯蕾是自我保护意识很强的人。
医护人员说志愿者会帮忙解决住宿,Autumn拒绝了。
看到地铁上的露阴癖,Autumn立马就拉着斯凯蕾离开了。
搭讪的男孩多次提议去酒吧喝酒,都被斯凯蕾拒绝了。
即使如此,男性目光的冒犯和窥视并没有中止过。
他们的冒犯就像墙上的摄像头,无处不在,难以防范。
超市经理的办公室门上,藏有玄机。
从外面看,这是一面普通的镜子;
从里面看,却能清晰地看到外面的收银员。
超市有的顾客,在结账时会有意无意在言语上冒犯斯凯蕾。
比如邀请斯凯蕾去自己家的派对。
地铁里的乘客,也会偶尔把目光投在女孩身上,瞟上两眼。
更不要说上面提到的,男同学、继父、搭讪男孩等人的冒犯。
他们可能并不是坏人,
他们只是下意识用男性目光去窥视异性,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对对方的冒犯。
但被他们有意无意冒犯甚至侵犯到的女孩们,难免会产生心理上的羞耻感。
这种羞耻感,难以消除,甚至影响着她们的一生。
04
1973年,罗诉韦德案通过,堕胎在美国合法化。
2019年,美国多个州实施反堕胎的“心跳法案”。
在美国,“堕胎”再一次成为极具话题性的政治议题。
《从不,很少,有时,总是》没有尖锐的控诉,
只有少女的艰难旅程和细腻心事。
寒冷的冬天,沉重的皮箱,压抑的高楼,
拥挤的街道,复杂的公共交通,男性窥视的目光,
构成了对少女的“压迫”,让人不安且揪心。
片中的少女沉默寡言,心事重重,就像是弱势者的失语。
沉默,是因为知道,说了也不会改变什么。
只有在她们一起吃东西时,一起玩小游戏互相逗乐时,
她们脸上才会浮现出笑容,明媚中带着一丝疲惫。
大多时候,她们对世界保持着警惕,早已失去了少女的无忧无虑。
片中代替语言表达情绪的,是身体,以及身体感受到的痛感。
抓住女孩的手强吻的男人的手,放在女孩腿上或肩上的男人的手……
与之相对的,
是Autumn和斯凯蕾相握的手,Autumn和女医护人员紧握的手。
一种是侵犯和不安,一种是温暖和陪伴。
片中,有一个场景别有意味。
Autumn用烧红的别针刺穿了鼻梁,给自己打了一个鼻钉。
这一段剧情极具痛感,经由这种痛感,Autumn感受到了对自己身体的决定权。
这何尝不是对她不能决定自己子宫的反抗?
电影里,Autumn唱了两首歌。
第一首歌,是在歌唱比赛上。
“他逼我做我不想做的事/他逼我说我不想说的话,
尽管我试图逃脱/却因为爱慕他失败,
因为他有种力量/让我爱上他。”
与其说这是一首情歌,不如说这是女性的自白。
男性压倒性的力量,既让女性不安,又让女性难以忽视。
第二首,是在KTV里。
“别让太阳抓到你在哭泣,
阳光会带来喜悦/男孩女孩都能享受的喜悦。”
阳光是公平的,但阳光带来的喜悦,真的是男孩女孩都能享受的吗?
影片前半段Autumn和斯凯蕾的两句对话已经揭示了答案。
-你以前有想过自己要是个男孩有多好吗?
-一直都想。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