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取暖用的“手炉”和“汤婆子”有什么区别?

古代取暖用的“手炉”和“汤婆子”有什么区别?

首页休闲益智破屋取暖小游戏更新时间:2024-06-15

立冬,十月节。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拆。雉入大水为蜃。

立冬方过,这天气便是一天天冷了起来,最闲适的莫过于在温暖的被窝里追上一部良心好剧!15年的《琅琊榜》算得上是国剧良心,撇开紧凑刺激的剧情不谈,单是精美的服化道就足以赏心悦目!

谁人不曾向往梦回古代,回到“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沙场,挥洒自己的英雄气概;回到“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的山野,倾吐自己的满腹才情;回到“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的庙堂,抒展自己的无双智谋......

可惜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想要追忆往昔的峥嵘岁月,也只能从一些外物入手,于是当下便掀起了一场汉服文化的国潮热度。

在这番热度下,拥有精美服化道的《琅琊榜》自然也成为众多买家渴望拥有的同款,尤其是胡歌所扮演的梅长苏,虽然智计无双,可惜身体羸弱,外出常需要披风御寒。恰是这小小的披风,就在汉服爱好者中掀起不小的热潮。

这件披风虽无繁复的花纹图样,但素雅的颜色正能体现梅长苏心中最本真的纯净,厚实的狐狸毛领又为冬日带去一丝暖意和低调的显贵。

只可惜幻想是美好的,现实却迎头给了一记沉重的耳光,大家跟风买到手里都成了惨不忍睹的“买家秀”。

衣服质量参差不齐,很难还原出剧中的质感。而且现实生活全无剧中的古风意境,穿着起来多少有些唐突。就在我勒紧荷包庆幸躲过一劫之时,却又为剧中的另一“神器”剁了手,那便是一颗小小的手炉

什么是手炉?

手炉是冬天暖手用的小炉,可兼具取暖熏香之用。

炉盖常镂空雕刻成各式纹样,炉身圆润光滑,或配有提梁可随身携带,使用时只需放入炭块或有余热的炭灰即可。

1.起源时间

关于手炉的起源众说纷纭,现已无从可考。

一说源于春秋时的楚国。楚国辖地相当于今日的湖北、湖南、重庆、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江西、浙江、贵州、广东等地。当地气候潮湿,楚人便将香草放入带孔的熏炉中焚烧散气,继而发明手炉。

另一说是源于隋代,隋炀帝南巡到江苏,天气寒冷,当地县官让铜匠做了一只小铜炉,内置火炭,献给炀帝取暖,炀帝称之为“手炉”。

不管真相如何,手炉的出现绝非一人一时之功。白居易曾写诗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漫长岁月的困苦也磨练了人们的智慧,便于携带的手炉便在火炉的启示下逐渐演化而来。

2.手炉的用途

手炉最首要的作用非取暖莫属,因可以捧在手上或笼进袖内,所以又名"捧炉"、"袖炉";因炉内装有炭火,故也称"火笼"。

凛冬严寒,我们都体会过“暖手宝”带来的温暖,而这样的暖意也已经延续了千年。

手炉的另一个特殊作用却是现代暖手宝所不具备的,那便是熏香

纵使诗家寒到骨,阳春腕底已生姿。”手炉带去的暖意不会因你是天家富贵多一分,也不会因你是破屋草庐而少一分。烛光摇曳,笼袖焚香,带出读书人的诗意浪漫。

手炉内已然备有炭火,只需放入自己喜欢的香丸和香饼,热气熏蒸之下,寒冷冬日里便可散出袭袭香气,若是带有花香的香丸更是填补了冬日无处赏花的缺憾。

到了宋代,手炉已经普及到平民百姓家,城里更是多出都设有香药局,售卖专供焚香和手炉使用的炭饼。

手炉和“汤婆子”有什么区别?

说起这般取暖的物件,在影视剧中经常能见其身影。可却还有一种称呼颇为陌生,也很有意趣,那便是“汤婆子”!那汤婆子和手炉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1.热源不同

汤婆子是一种铜质或磁质的扁扁的圆壶,上方开有一个带螺帽的口子,热水就从口子灌进去,充满热水后放置到被窝里可以提高温度,又称“锡夫人”、“汤媪(ǎo)”、“脚婆”等。

”在古代汉语中指滚水,因此区别于手炉是以炭火取暖,汤婆子的主要热源便是热水,和我们如今的热水袋更为相近。

2.主要功用不同

说明白了汤婆子中“汤”的含义,那“婆子”又该何解?

在如今一些地方方言中,丈夫常将自己的妻子唤作“老婆子”,是一种十分亲近的叫法。而将这取暖之物也唤作“婆子”其实是一种戏称,说明它同妻子一样可以起到暖床、取暖的作用。

黄庭坚便曾写过戏谑“汤婆子”的诗:

小姬暖足卧,或能起心兵。

千金买脚婆,夜夜睡天明。

看来,在黄庭坚的心中,汤婆子远比小妾来的可靠,起码它对自己毫无二心,自己可高枕无忧,一觉到天明。

瞿佑在《汤婆》诗中也写道:“布衾纸帐风雪夜,始信温柔别有乡。”足以看出,汤婆子所使用的最多场合便是夜间睡眠取暖,虽也可平日拿在手中如手炉一般,但远不及手炉可登大雅之堂。

单从功用上讲,汤婆子取暖更加实惠方便,但手炉可兼具熏香的功用则更胜一筹!


无论是手炉还是汤婆子如今都已经退出我们的生活,成为博物馆橱柜中冷冰冰的一件藏品,失去了它应有的温度。取而代之的热水袋、暖手宝、暖宝宝等则成为冬日御寒的必备之物。看着那些使用方便的塑胶和化工制品,再对比做工精美的手炉,一时间竟不知科技的发展给文化带来的是先进还是落后?

面对一个小小的手炉,或许还有些其他的东西,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反思一番,在追求更快、更强的道路上我们舍弃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也许是华夏灿烂文明所建立出的文化自信,又或者是对生活品质的浪漫追求......

松灰笼暖袖先知,银叶香飘篆一丝。

顶伴梅花平出网,展环竹节卧生枝。

不愁冻玉棋难捻,且喜元霜笔易持。

纵使诗家寒到骨,阳春腕底已生姿。

——张劭 《手炉》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