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手游霸主竟沦落至变卖家产?Gameloft智乐公司回忆录(上)

昔日手游霸主竟沦落至变卖家产?Gameloft智乐公司回忆录(上)

首页休闲益智使命改头换面更新时间:2024-05-29

昨日我们聊完了育碧兴衰史,而今天我们来谈谈育碧亲儿子——Gameloft(智乐)。

在很多年前,手游玩家们口口相传着一句话:“Gameloft出品,必属精品。”虽然听起来有点怪怪的,但是无法否认的是,它改变了手游界——Gameloft传。

而我们上文提到的育碧,也正是通过Gameloft开拓了新市场,往发家致富的路上越走越远。

但如今,gameloft早已不再是那个gameloft了,它早已从手游霸主跌落万丈深渊。甚至变卖家产,从姓育的变成了改姓维的,一代次时代手游天王是如何变成无良烂俗骗氪垃圾手游厂的呢?

我们坐下来慢慢谈。


(文章转载自旅法师营地 作者:RIcuky)

JAVA时代的GL

GL是育碧子公司,创始人就是这五位吉尔莫特家族的五位兄弟。

Gameloft 是育碧(Ubisoft Entertainment)旗下的子公司,成立于1999年。那个时候的育碧可还不是现在的法国游戏巨头,起初创始于1986年的育碧在经历了近10年的摸索期后,也才刚刚凭借1995年登录索尼PS平台的《雷曼》而打出名声,并在1996年成功上市。所以经营状况良好的育碧就趁热打铁创立了主攻移动端的Gameloft,那个时候的市场还没有“手游”的概念,那时候的我们能在手机上玩到的无非就是诸如俄罗斯方块、打砖块、贪吃蛇等游戏,和现在能顶半边天的手游大军相形甚远,不得不说育碧的眼光确实够长远。

GL诞生的时候,正是主机大战多雄争霸战得火热的时间,根本没几家游戏公司会注意到手机游戏市场。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Gameloft 早期的道路走得非常顺利。

由于 Gameloft 与育碧的亲密关系,在21世纪初的育碧通过《细胞分裂》《波斯王子》等作品声名鹊起的时候,这些在当时颇有号召力的版权为GL初期在手机游戏界打下了群众基础。

当然,这也得益于握有优秀资源的GL并没有拿着大IP就胡乱制作,GL针对当时手机特性大改原作操作方式,功能机的方向键或2、4、6、8控制操作,5用来互动,其他键位各有分工,完美适配当时的各大手机。

GL早期作品大多是这样的,虽然简单倒也为G积累了不少经验。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游戏很多都保证了原作氛围,并没有因为平台的转换,硬件的缩水而让舍弃太多原作韵味,和同期其他Java游戏厂比起来,GL优势明显,智乐的名号也在玩家见渐渐传开。

需要注意的是,那个时候被GL出品的游戏所吸引的玩家大多是不怎么玩游戏的人,那个时间段的游戏玩家都是清一色的主机、PC、掌机的“核心玩家”,手机游戏对他们来说是没什么吸引力的(和那一类对手游嗤之以鼻的“核心玩家”并不一样)。而平时不玩游戏的人忽然在手机上看到这么一家画面出彩、玩法多变、易于上手的手机游戏,自然而然就被圈粉了。

这一类横版过关式游戏占据了GL游戏的很大比重。

在积累了大量游戏制作经验和名气后,GL不再满足于现状,它们决定开始扩张。

做法倒也简单粗暴:一方面继续沿用育碧的大IP,《彩虹六号》《魔法门》《波斯王子》《雷曼》《刺客信条》等作品随着主机正统作品接踵而至,比如《刺客信条》系列几乎就是随着家用的作品登录手机,为正统作造势的同时也吸引了不少新玩家。

早期精品《魔法门》

以及即便是在之后的触屏手机中仍大放异彩的《刺客信条》系列。

另一方面就是Gameloft最令玩家所诟病的做法——“山寨”。

单靠育碧那几个IP毕竟受众面太小,游戏题材也不够丰富。所以GL的高层拍拍脑袋就下了决定:“既然咱们是靠做自家兄弟的IP起家的,说明这方法可行嘛,那我们何不再搞几票大的?”

于是,当年的手游玩家很享受到了许多其他平台玩家所望穿秋水的作品。休闲向的有山寨宝开公司《宝石迷阵》的《宝石旋风》、山寨EA《模拟人生》的《夜生活》系列,至于以前知名的《泡泡龙》《打砖块》等游戏自然也难以幸免。

除去这些作品,最让玩家们记忆深刻的自然还是那些大IP。

山寨自R星《GTA》的《孤胆车神》系列。

山寨自《GTA》的这一系列玩起来也是相当带感

即便是之后推出了3D版,2D版的跟进也没落下。图为《圣徒之城》

山寨自Capcom《生化危机》的《生化惊悚》系列。

这个我印象很深,有两部作品,相当好玩。

还有动视的《使命召唤》也被改头换面为《现代战争》系列。

当年很多不知情的玩家以为现代战争是使命召唤的一部

其他的例如《FIFA》《NBA 2K》等体育游戏代表作自然也没能幸免。

这款《世界足球2010》可是10年的游戏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真要去数GL的这些“3A大作”怕是要数一天都不见得完。

玩家对于这一类作品的看法,就呈现出非常极端的两极分化。首先是对这些是山寨作品的原作粉丝来说,这些山寨作的质量是难以容忍的,一来手机平台的硬件性能受限,二来GL也没打算对这些山寨作品多做打磨,基本照着模样画个七七八八,有的甚至只是做几个雷同角色,搞个相同的背景的两种游戏。所以原作粉丝们就认为这不光是赤裸裸的抄袭,还是对原作的亵渎。

当然,也存在如《狂野飙车》这种质量确实上乘的山寨作。

但是另一方面,对于没接触过原作的玩家来说(就是我前面提到过的那些非“核心玩家”),这些“大作”的质量已经足够吸引他们的眼球,这些“拙作”仿佛为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甚至呢,这些山寨作品还有很大一部分成为了那批玩家的游戏启蒙老师。

不过抱怨归抱怨,总的来说,在当时的手机市场几乎是仅此一家“3A大厂”的Gameloft成为了手机端的明星,“Gamelodt出品,必属精品”的名号也在手游玩家中不胫而走。

最重要的是,那几年的GL简直就是如日中天,经济效益很好。

智能机时代再掀高潮

JAVA游戏时代在2007年因为Iphone的横空出世而受到冲击,手机开始拥有运行大型3D游戏的条件。作为当时手游业龙头的GL自然不会放过这机会,以《地牢猎手》《刺客信条》《狂野飙车》为代表的众多大型3D游戏开始在新的平台崭露头角。抛开游戏内容不提,就画面效果而言,那一批游戏的画面素质已经可以比肩当时大热的两大掌机PSP和NDS,手游市场不再只是传统游戏市场的附属品,这个小圈子正在迅速扩大。

我要没记错的话这一款刺客信条后来还移植上了PSP。

与此同时,2006的Gameloft年创造了6840万欧元的收入,并在2007年第四季度一举超过 EA Mobile,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手游厂商。到2011年,公司营收暴涨至1.64亿欧元,在 iOS 平台上的开发者收入排行中排名第四,那段时间也是名副其实的Gameloft收入之巅。

小结

纵观Gameloft初期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GL运气与实力并存。

育碧在手机游戏的萌芽期组建了这一子公司,又把旗下热门资源分给了它,使得握有先天优势的GL在当时可以称作是空白的市场迅速崭露头角,在玩家间闯出了名声。

除了有先天的优势,Gameloft本身的开发能力在当时的手游厂商中也是鹤立鸡群,技术上难逢敌手,至少单从游戏截图上来说就比同期游戏更具吸引力。

在当时可以在小小的Java机上运行的《文明》难道还不够有吸引力吗?!

没错,或许还真就是精致的2D画面成为了吸引当时玩家们的一大利器。在10年前的游戏资讯远没有现在便捷,更何况是刚刚开始走上坡路的手机游戏。就画面水准来说GL的这一票游戏是有能力比肩当时的GBA、NDS、PSP等掌机的,那个时候的玩家要是在手机上看到这么一些画面精美,又有着各种“大IP”名号的游戏,就算知道你是山寨货,看到外观上颇有几分相似的山寨大作,谁不会手痒下载来试试呢?笔者当时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玩入了坑。

Java版的《荒野大镖客》,《六发左轮》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因素。Java游戏时代可不流行咱们现在的“下载免费,内购收费”,那个时候的手游除去部分网游外大部分都是一刀切的“买断式”游戏(对于破解游戏泛滥的国内倒是不明显,不过当时发个短信买个游戏的体验也蛮新颖的)。所以在玩家决定购买一款游戏前就需要谨慎思考,除去我刚才说过的画面好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很好外,在当时名声在外的“Gameloft出品,必属精品”的口号想必也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除去原创和山寨,GL还有不少跨界合作游戏。

再者就是GL那一大批山寨游戏。很多不明真相的玩家在尝试了《刺客信条》《波斯王子》《细胞分裂》等前期大作后,多半也就会认可GL的制作能力,之后GL又山寨来的那些游戏,指不定就会被玩家们信以为真的是“从PC端移植的《GTA》”,“手机版的《暗黑破坏神》”,“2D版的《光环》”,“缩水版的《战神》”等作品,看到这些大IP自然也是刷刷的就把钱包抖空了。

乍一看还以为是山寨作,其实这款是真的。

靠着这一套堪称厚颜无耻的绝技,Gameloft成功在手游初期的那10几年打下了口碑,轻轻松松赚得盆满钵满。但是讽刺的是,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经营策略,使得直至今日的GL依然没有任何一款拿得出手的标志性作品,所以在手机游戏市场大浪淘沙般的几经洗牌之后,GL的经营状况就如坐过山车一般急转直下,最终被维旺迪收购。

关于GL后期在智能手机上的那部分历程,咱们还是留给下期吧,嘿嘿~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