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胜少没那么简单:百万规模的垓下决战是怎么打的

以多胜少没那么简单:百万规模的垓下决战是怎么打的

首页休闲益智小规模战争更新时间:2024-06-25

决定千秋气数的百万军团大战

"十万是什么概念?只是沧海一粟。"面对刘邦70万大军的咄咄逼人,项羽手下10万老卒对比之下微不足道。但这支凝聚了楚国精锐的军队,却让汉军心生忐忑。因为在他们面前,正是当世无双的兵仙项羽。

两年前,项羽只凭3万将士,就把刘邦56万大军打得溃不成军。如今虽然人马凋零,但项羽身怀绝艺,一人可敌万夫。这一仗,若是输了,汉军几十万人马岂不尽丧?反过来,要是项羽败了,汉楚之争就可分出胜负。因此,垓下之战不啻是雄关万里的生死决战。

统帅之智方能指挥百万大军

作为战略家,韩信深知大军作战的难处。一旦漏出空隙,便会让敌人乘虚而入,从而酿成大错。可指挥上百万人马又是何等艰巨!传令达不到就会造成部队行动延宕,调兵遽阵也会落入被动。

更为致命的是,仗怎么打?依照孙子兵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的教诲,当然可以将项羽团团包围,持久消耗。但这种方式无异于自投罗网,纵然人多,兵力也会在对峙中迅速消耗殆尽。毕竟古代战争粮草供应极为困难,几十万大军待上几个月,说不准谁会先被困死。

再说项羽乃神勇非常之人,若是贸然拼刀,又岂不正中了他的"重点突破"下怀?这种孤注一掷的做法,咽不下那么大的风险。因此,重兵把守不是长久之计,硬拼更是万不能行,垓下这一仗非同小可,着实需要高超的统帅智慧。

布局精妙 五兵阵显神威

面对重重困难,韩信动用非凡智慧,创造出了"五兵阵"的布阵方式。五兵阵的诀窍在于分而治之,以错位之势化解大军集结的弊端,确保主力不会被击破。

具体来说,韩信将自己统帅的30万大军分为三路;刘邦20万人马分为两路。五路大军呈扇形分布,韩信居中为主力,左右两翼从侧面*扰纠缠。同时,韩信还安排了两路10万预备队伺机反击,形成五股力量互为犄角之势。

如此布局的精髓是什么?第一,避免了单一中心被突破的隐患,项羽虽云纵横千里,也无可乘之机;第二,分散了作战单元,使庞大军团变成若干可操控的中小规模部队,减轻了指挥压力;第三,五路包抄,减轻了主力的战斗强度,将项羽的"重点突破"阻于无形;第四,纵深有备,即使个别部队被击溃,也可从容重整再战。

综合来看,五兵阵兵法精妙,达到了将上百万大军变为可驾驭之物的目的,这确实是韩信的杰作。事实上,正是因为五兵阵的运用,汉军才能在垓下之战中取得压倒性胜利。

声东击西 四面楚歌斗志尽失

五兵阵只是决战的首个战略部署,想要攻破项羽最后的堡垒,光靠阵势还远远不够。韩信在垓下决战中施展的另一计策,就是精神战。

韩信明白,项羽军队虽然精锐,但毕竟已身陷绝境,内心必有动摇。于是他命人在战场四周悬挂楚国旗帜,簇拥着汉军高声吟唱楚歌,向项羽军阵前阵后发起声音攻势。

这等做法自有深意。项羽部曲虽然兵临城下,还不知汉军包围已经如此彻底。一旦听到汉军的"楚歌",他们自然会以为楚国已被全面占领,斗志顿时动摇。毕竟谁也难免对家国的思念,身在异乡又怎能无欲无求?

果不其然,楚军闻声大惊失色,项羽也深感大势已去。连月征战,粮草告罄,团团无援,此时已无力回天。于是,韩信五路大军趁热打铁,从五面八方发起猛攻,项羽十万雄师竟无还手之力,终于在血战数月后尽数被汉军击破。韩信此计不啻点石成金,巧妙施展了声音战的奥义。

大话西游 终伏英雄

决战之后,韩信亲自率领五千精骑追击逃亡的项羽残军。项羽本恃其浑身是胆,战无不胜的威风,只身披挂竟遭到如此窘境,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得逃亡江边。最后在乌江边,英雄的身躯也难逃一死。

不过,项羽走到最后,依然显现出其不世之勇。史载,汉军追击数十里,见项羽于马上挺身而战,无不心惊胆战。虽然人困马乏,但项羽那掷地有声的枪戈棒杖,把汉军生生逼退数十步开外,这才找到机会就河自缢身亡。

就这般,汉楚相争的乱世终于画上了句号。刀光剑影之下,激烈的生死搏*之后,英雄亦步亦趋,最后化作一捧冰冷而黯然的灰烬。时至今日,回顾当年的硝烟,仍让人心有余悸。

不过,尽管历经艰险,韩信终于大显身手,让垓下之战开创了以众克寡的先河。这场百万军团之战绝对是上古未见,确实堪称千古奇绩。从今往后,中国军事史上再也不会有比垓下之战规模更大的战役了。

此役之后,韩信受封为"淮阴侯",项羽首级被五人所得,亦各受侯爵馆陉。刘邦更是进一步强化了秦制,使关中大军得以彻底扭转战局,最终一统天下。这正应验了那句流传千古的话:"亡秦者楚人也,亡楚者秦制也。"终究,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早已注定,强秦之后必将是大汉王朝的崛起。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