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本文关键词:冰糕,液氮,小学生,晶体学,传热学。
MYLAB分子料理的冰激凌
正值酷暑,想必冰棍和雪糕一定是不少人所爱吧。
但是有些雪糕里面有大块大块的冰渣,大块冰渣比小冰渣吸收热量多,降温速度更快,导致口腔有一种被冻伤的感觉。
“阿糕正传”说:冰糕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口会不会带来牙齿敏感。
当然冰晶增大也会带来更为明显的粗糙感,不用说,这样口感肯定不好。
舔了这块大冰棍,今生今世不分离
实际上相比哈根达斯等,普通雪糕口感欠佳的罪魁祸首之一就是大块的冰晶。
总之,让大冰晶减少或消失就是制作优质冰糕的一大要务。
那么如何不让它们出现呢?这就到了液氮大展身手的时候了。
1890年,Agnes Marshall第一次在书中描述了用液氮辅助制作冰激凌的方法。
Marshall奶奶的大作
本文将从晶体学和传热学的角度,辅以(可能)十分生动的例子来剖析用液氮制作分子料理冰激凌的原理,并据此提出一些完全(不)可能实现的构想。
首先,固体的金属,陶瓷和冰在微观上都是由晶体和非晶体组成的。
晶体部分主要由晶粒组成,晶粒内的原子排列十分整齐。
非晶更像液态,原子排列比较散乱。
原子排布:左面的是晶体,右面的是非晶。使用3dsmax制作
我们使用的金属器件基本都是由液体凝固而成的。
金属从发红滚烫的液态冷凝成固体需要一个过程,液态金属可以理解为是一团活蹦乱跳的原子汤。
要变成固体就得让这些原子乖乖站好(虽然金属固体原子也在不断振动),这堆原子乖乖站好的方式就是形成晶粒和晶界,其中大部分原子会去形成晶粒,一颗颗晶粒就在金属凝固时生成。
修改自:10.1038/ncomms13753(DOI),期刊开源
以上概念可以理解为:一个小学生=一个原子,一块金属=整个学校正在做课间操的小学生。
小学生们在操场上一块一块地分班站好,一块站好队的小学生就是一个晶粒。
现实情况中,因为是在做课间操,所以小学生们肯定要左扭右扭,即晶格原子在不断振动。
因为小学生比较皮,做课间操的时候总会追逐打闹,所以分班站好的方队连接处也会出现一些小学生,这就是晶界的原子。
晶界的原子排列散乱,这些原子可以被理解为是非晶态的。正如晶体一样,晶态和非晶部分共存,老实的和不老实的小学生共存。
(晶粒)黑色小学生:不太皮;(晶界)红色小学生:十分皮
那么规则的晶粒是怎样从散乱的原子变来的呢?
晶粒的生成需要先形成一个核心,即形核过程。
然后尚为液态的金属原子一个个往核心上簇拥,使核心不断变大,即长大过程。
一个个核心不断长大,在晶界相互连结就成了最后见到的铁块块。
而形核和长大的动力就是金属从液态降低的温度。
蓝色的是晶核,绿色的是液态原子
可以想象,对于站队这一行为来说,所有小学生从教室直接飞奔去站到指定位置几乎不可能,因为他们太皮了。
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排在队首的小学生先站好,形成一个小集体,这就是形核过程。
其他同学一看,哟,再不站好就要挨骂了,还在嬉戏打闹的小学生马上去簇拥在已经站好的同学周围,形成稳定的队列,最终在操场上一块块地站好,这就是长大。
形成小集体和簇拥站队
那么让小学生们形核和长大的动力是什么呢,结合我并不光荣的前半生,答案应该是一种对纪律的向往!是一种给其他同学做带头作用的冲动!
当然不是,肯定是怕被老师邀请抄写自己名字几百遍这种。
即:让小学生站好队的动力就是对惩罚的恐惧。(这点在后文多次用到)
降温→发抖←恐惧
拉回冰激凌,如本文开头所述,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冰棍里面冰晶变小。
既然要让晶粒变小,可以先推理,相同体积的冰棍,晶粒越多,每个晶粒体积越小。
那么让晶粒变小可以从让同体积晶粒变多入手。
金属凝固的降温过程中涉及到降温速度这一概念,实验和理论都发现,在一定范围内,降温速度越大,越有利于金属形核,即形成的晶核越多,那么他们经过长大后,同体积晶粒越多,固体金属内每个晶粒越小。
那么如果降温速度特别大呢?原先液态的金属原子会被瞬间冻结,即保持其液态时候的样子,所得金属几乎全部是非晶态,就像照照片一样。
非晶态:尤塞恩的微笑
这次我们还是不能放过小学生,站队时,对老师的恐惧越大,站好队的动力越大,小学生们越容易自发地形成小集体,比如队首站好一堆,队中站好一堆,队尾也站好一堆。
然后其余小学生分别往这三堆上簇拥,这样把三部分连起来就能快速站好队,比一个个往一个小集体上簇拥快很多,这样有利于免受惩罚。
但是如果对老师的恐惧太大,老师一吆喝,小学生们可能不会先去站队,更可能是先一愣。
哦,在这停顿,他们会保持还在皮的时候的空间位置,即在操场上比较分散,没有明显的队列。
即冷速过大,非晶态为主要组成成分。
冰糕能成固体主要得益于冰晶的形成,既然金属快速冷却可以细化晶粒,制作非晶。
那么冰糕呢,其实结论也可以是这样的。
这样,我们的任务就从如何减少大晶粒出现转变成如何让冰糕飞速降温了。
附思维导图一张,帮助记忆和理解:
左右平行的色块为可以类比概念
必须明确的是,冰激凌原液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降温的。
液态雪糕降温和外部环境需要有温差,才能出现传热,导致冰激凌丧失足够的热量,从而降温结晶。
这个外部环境可以被认为是冷却介质。
既然我们的任务是制造小冰晶冰棍,方法是加快冰激凌的降温速度(冰激凌和降温介质的瞬间温差)。
又由(冰激凌化的)一维傅里叶导热定律:液体冰激凌和冷却介质的温差正比于降温速度,降温速度也与冷却介质导热系数成正比。
那么就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一是增大待结晶冰激凌和冷却介质的温差;二是增大冷却介质的导热系数。
导热系数可以理解为材料的导热速度,比如石墨导热系数比木头大,石墨解冻板也确实比普通切菜板解冻快。
那么就需要找一种方便获得的,极低温,且有不错导热系数的无毒物质。
普通的冰箱和其内的空气已经没法满足吃货们的*了,这时液氮粉墨登场。
壶里的是液氮
液氮在常压下沸点为-196°C,够低了吧,且具有极佳的化学惰性,不怕它在升温时燃爆,其自身也没有毒性,适合食品使用,而且方便获取成本不高。
有意思的是,由于液氮沸点极低,在作冷却介质时,它会吸收液态冰棍的热量,自身产生沸腾。
即液氮发生了相变,相变会带走巨大的热量,这是只产生温度变化的传热所不能比拟的,实际上水→水蒸气也是相变。
液氮遇上哈士奇,液氮相变吸热导致水蒸气凝结成水珠,出现白雾
虽然液氮导热系数很低,但是由于在制作液氮冰激凌的时候其大量气化成氮气,和冰糕接触界面更多的是氮气,其导热系数和空气相似,还是满足要求的。
前文已提到,小学生站好队的动力是对老师的恐惧,对老师的恐惧越大,他们站好队的动力越大,方式就是通过多形成几个小集体,让这几个小集体同时增长成一个队列。
但是普通老师终归是普通老师,只能用一些不够严厉的惩罚方法来教育小学生。
如果......换成教导主任呢,这可就是“相变”了。
教导主任的凝视
教导主任要是一喊,小学生们可能会先原地愣住,“ta怎么来了?”,并保持原先散乱的位置不动,即非晶态。
总之液氮(教导主任)十分符合给冰糕快速降温(让小学生乖乖站好)的要求。
必须一提的是,以上都是在各种简化的条件下才得以讨论。
比如忽视了冰糕里的溶质和气泡,极简了液氮和冰糕接触界面的温度梯度,没考虑加液氮时搅拌的因素,简化了有着十多种相态的水等等等等。
但是这不影响结论的提出和本文科普的目的。讨论太细作者和小学生可能都招架不住,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
来,科普看完了,下面咱开开脑洞!
实际上现在用液氮做冰激凌总会边加液氮边搅拌,这导致最后做出来的冰激凌十分均匀。
分子料理冰激凌机
对于这种空间上没什么变化的冰激凌,吃外面的时候是很好吃的,可以慢慢品尝。
但是因为冰激凌球越小比表面积越大,越往里吃化的越快,最后没办法只能急匆匆吃完,不然就全化了,这样吃不够优雅。
从进食体验来讲,如果能使冰棍外面融化快一点,里面慢一点就好了。
顺便一提,普通冰箱做出来的冰糕内部冰晶大小在微米级,需要液氮这种介质才能做到纳米级。
作者受到梯度纳米晶金属启发,提出了:液氮辅助的梯度纳米晶冰糕( liquid nitrogen-assisted ice creams with gradient nanocrystalline)
考虑到室温对于晶态和非晶态的冰都是高于熔点的存在,那么冰糕放在常温下实际上就是一个融化的过程。
如我们之前所述,温差是相变的动力,温差越大,动力越大。
相比晶态的冰,非晶态的冰需要在极低温才能稳定存在,即其在室温时融化为水的动力更大,相变和转变也比较快。
那么我们可以尽可能多地让非晶态的冰排布在冰糕外侧,让晶态的冰处于内侧,让晶粒小的在外面,晶粒大的在内部,即让结晶程度呈现一种梯度的排布。
方法就是先使用一种模具固定冰激凌原液形状,然后只在模具外侧用液氮处理,这样外面冷却快,里面冷却慢,做出来的冰糕就有径向的梯度结构。
一个冰激凌球的剖面图,沿径向晶粒大小呈梯度排列
从传热学入手,怎么做最棒的冰棍?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边加液氮边搅拌做出的冰激凌大概就长这样,一副让人很没食欲的样子。
像面团一样的假冰激凌
想做出整装一点的冰激凌需要使用模具,综合晶体学部分讨论,使用模具是必然了。
首先,我们分析:这个模具处于液氮和冰糕中间,是一个导热介质。
上文已经讨论过,一个足够好的冷却介质至少需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导热系数可观,二是方便获取其低温态。最好在升温时有相变发生能带走大量的热。
但是考虑到液氮的制冷能力已经极佳,而且中间那层介质要是产生相变,导致体积变化产生裂缝。我们的冰激凌汤漏出来怎么办?拒绝铺张浪费!
所以如果中间那层介质能纯粹一点就好了,即只需要它疯狂导热,别的不要管。
也就是说我们对材料的要求提出来了:导热系数极大,在-196°C到室温的区间理化性质比较稳定,膨胀系数小,热振稳定性好,无毒等。
在像爱迪生为了钨一样查阅了上千种材料后(那是不可能的),我最终选择了:金刚石!
不必多看,买不起的
金刚石,又称钻石,其热导率处于块体材料的巅峰。
常温下金刚石约2000 W/(m·K)的导热率比导热性能最好的金属银高了5倍。
而且,其热导率随着温度下降而增加,在接近-196°C(液氮沸点)时其热导率已逼近惊人的100000 W/(m·K)!这就意味着我们最关注的性能已经满足了。
另外金刚石膨胀系数小,带来的热振稳定性也很好,不会因为温度骤变产生裂纹,能满足我们不漏冰激凌原液的要求。
无毒这个没问题,有毒的的话每个送钻戒给女士的男士都是白雪公主的继母了。
总之,金刚石是打造一个液氮冰糕模具的不二选择。
既然是要做冰糕的模具,那得够大才行,检索淘宝和京东可以发现一般冰激凌勺直径最小大概3cm。
所以可以计算出一个冰激凌球体积最小约为14.13cm³,那么我们的钻石模具就得比这个大才行,不然没法从内部掏空做模具。
考虑到金刚石密度为3.52g/cm³,1克拉=0.2g,我们知道大概需要一块至少248.688克拉的钻石。
经过查阅可以发现,世界上现有7块钻石可以满足这个要求,分别为:金禧(545.67克拉),非洲之星(530.2克拉),无双(407.48克拉),亚洲之星(330克拉),库里南II(317.4克拉),德克里斯可诺(312.24克拉),世纪(273.85克拉)。
把这七块都搞回来打磨打磨正好开一条生产线,一周进阶米其林三星不是梦。
其他办法:从55 Cancri e号“钻石星”上随便敲几公斤钻石带回来等。
总之,钻石模具的问题还是可以克服一下的。
第一步:把上述七颗钻石都买回来并制作好模具
第二步:将精心配置的冰激凌液注入其中
第三步:在模具上迅速倒液氮后等待
第四步:脱模,取样,观察,找好角度,照相,发朋友圈
第五步:写实验报告,仔细品尝,写实验报告
一点补充本文首发于头条。
好吃的冰糕千篇一律,有趣的冰糕万里挑一。希望您下次在吃冷饮的时候能想到本文科普的那些知识,如果能再加以联想,我相信您吃的雪糕就是世界上最棒的!
感谢您的阅读和对本文直男式配图的忍耐。
感谢好友张军师,今爷和我父母对文章的仔细审阅和诚恳意见!
晶体学:材料科学基础第三版(上海交大),固体物理学14年版(黄昆)
传热学:传热学第四版(杨世铭等)
冰糕相关知识和数据:Chris Clarke, The Science of Ice Cream (2004)
金刚石低温热导率:Physical Review B 80, 125203 (2009)
金属梯度纳米晶:Science 345, 1455 (2014)
祝点赞收藏转发的小伙伴,吃到的冰激凌都是料最足的,打游戏永远不会遇到小学生!
我是生物材料小小虫,欢迎关注我,持续为大家带来好玩有趣的科普。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