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上刀山
跑马上刀山是古庙会常见的文化活动之一,多数和杂技班联袂演出。上刀山,是在演出场地中间竖起一根10多米的桅杆(俗称老杆架子),桅扞上插彩旗,四周用系着彩旗的绳子固定。一把把像铡胚一样刃口向上的钢刀,和各种杠杆绳索系在老杆顶端。一道软梯由顶部垂至地面。
当杂技、马朮、武朮、魔朮等节目基本演完之际,表演者赤脚蹬绳索,快速上至老杆顶端,在上面踩钢刀并做单挂、双挂、漩涡人等高难度动作,下来时,头朝下,腿夹绳,哧馏到底,惊险刺激,赢得观众阵阵喝彩。
秦庄秦保堂(人称秦大个),在国民党部队当兵时,因害伤寒病被遣弃,后练了武朮,学会了杂技,是上刀山的高手。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苗店附近的春会上,经常见到他的身影。上刀山是杂技表演的压轴戏。
上刀山 表演
5、拉洋片
拉洋片,是在一特制的木箱两边,装多个放大镜,每个镜头前摆一木凳,供观众就坐。木箱内装多套图片和灯光设施,图片用拉线连接。每套图片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如《小二姐观花》《武松打虎》等。
拉洋片开始,操纵者一边拉动箱内的图片,一边击打小鼓小镲,口中唱唱有词,如: “东花园,西花园,两个花园紧相连,小二姐梳洗打扮去观花,前边带路俩丫鬟,一个叫秋菊,一个叫玉兰。都说玉兰长的好,我的朋友啊,我看秋菊长的鲜……”。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有时笑得前仰后合。
旧时,拉洋片每场结束前,都会有黄色片子出现,经营者都会提前提示,让妇女儿童等不适人群离去。
拉洋片
6、八卦阵
八卦阵也叫黄河九曲连、走迷魂阵。八卦阵是根据古代九宫八卦图设置的游艺活动,经营者多来自陌陂镇。
八卦阵是用细竹或芦苇在空地上插成的块状方阵,內设条条入阵道口,门口悬挂八卦阵的来历及游艺规则。
游艺者从入口处进入后,里面会出现多个岔道道口,哪个岔口可以顺利走出,哪个岔口会走进死胡同,要仔细判断。判断正确顺利走出的算嬴,不要钱。否则, “困”在里面让工作人员领出的,出钱。
八卦阵
7、木偶戏
木偶戏也叫傀儡戏。春会上有提线木偶和杖头木偶两种。提线木偶是从上面操纵缚在控制器上细线,操纵木偶的腿、手、肩部,模仿人和动物的动作进行表演。
杖头木偶也叫揶偶(方言: 举的意思),是表演者操纵与木偶头、手、肩以及耳朵相连的命杆、手杆、侧杆进行表演。两种木偶,都是表演者或在幕后或在下面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配以锣鼓弦乐进行表演。木偶戏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也有《打鸾驾》《打金枝》等传统戏曲。
相比之下,木偶戏比大戏花钱少也不太赢人,故在某个春会上,有人编个顺口溜发牢* : XX会不害羞,年年唱台大掫吼(偶)……(掫: 音肘,方言,从一侧或一端托/举起重物。)
提线木偶
8、卖字画
这里说的卖字画,是指具有一定书法功底,用夾着的毡片蘸取各种颜料,以花鸟龙凤等图形组成字,在街上应买家的要求边写边卖。其书写内容,多为人名和自強不息、睦庭樸园、龙凤呈祥、寿比南山等等,很受年轻人的欢迎,求写者络绎不绝。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饶良街的张国志写的花鸟字,堪称一绝。
字画
9、玩猴、耍蛇
庙会上,总有一些走南闯北的艺人,通过猴戏、耍蛇等形式招揽观众,销售些针头线脑的小商品,以赚取微薄的收入。有时牵着猴子给观众施礼打躬,说什么“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等言语,让大家行行好,接济接济,拿出毛儿八分钱。
耍猴的
10、狮子舞
狮子舞苗店人叫打狮子,多和舞龙联袂演出。狮子是瑞兽,象征吉祥如意。逢年过节和春会上,舞狮和舞龙是相对应的文化娱乐活动。狮子舞有双人合体的大狮舞和一人独扮的小狮舞。狮子全身以线、麻制作的狮皮覆盖。表演者要有一定的武朮功底。
表演时,一身着包袄包裤的武士,手持绣球,在大锣大鼓的伴奏下,引领狮子做抖动、搔痒、跌扑、跳跃、踩板过独木桥、蹬高、窜方桌(有时摞两个方桌),在方桌上做各种动作。时而惟妙惟俏逗人喜爱;时而险象横生,使人目瞪口呆。
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寨河村的程广发、焦振发和大堰刘村的党付仓、张书秀等都是舞狮的高手。
舞狮子
11、踩高跷 撑旱船
踩高跷,表演者男的身着包袄包裤,头戴软罗帽(建国后多穿对衿布衫,头勒白毛巾),女的着小衣包、罗裙,头戴勒子。男女手持羽扇或霸王鞭(俗称花棍,在三尺左右细竹上分段掏空,掏空处用铁丝将铜钱固定在里面,抖动时哗哗作响),足蹬高跷(木制,足蹬处距地面2一4尺不等,足蹬处以上部分绑在表演者腿上)进行表演。
表演开始,在大鼓大锣的伴奏下,有节有拍的变换队形,时而剪子鼓(s型),时而一条鞭(一字型),口中有板有眼的唱着民间小调。如对花: 你说一个一,(我)对上一个一,什么开花在水里……
唱词根据时代不同而换新,建国初期多唱剿匪反霸;五十年代多以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好为内容。有技艺高超者还要表演撕翼子(丢双叉)等高险动作,围观者不断鼓起掌声。
撑旱船。做一船型木架,四周围上浅兰色棉布,上边搭一彩棚,彩棚上系着用彩绸扎成的绣球及花花朵朵。架船者多扮成青年女性,称为船娘子。在表演中走圆场,保持船身在平稳的状态下前进。撑船的艄公头顶白髮鬏,口带白髯口(胡须),身着秋色短袍,腰系丝绦,足蹬布袜、鹰鼻子袴鞋。手持浆板引领架船娘子做迎风破浪、翻转等动作。
另一丑婆头戴勒子,穿大镶边布衫,手拿蒲扇。三人边走边舞,嘴里唱着旱船歌:, 如: 正月里是新年,庄里庄外锣鼓喧。佳人房中巧打扮,描柳眉,戴金簪,通红胭脂擦唇边……。
踩高跷撑旱船,多数和小媳妇骑驴回娘家、大头人、打腰鼓等活动同场轮流演出,参与者都是当地的文娱爱好者,一般没有或只有微簿的报酬。早年曹岗的王延良、张太民,楝庄的白呈祥、尚玉坡,尚桂欣,宋老庄的王海成、宋林周、张长德、张文付等都是这些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踩高跷
划旱船
12、斗鹌鹑
斗鹌鹑这一娱乐活动由来已久,春会上每天都会出现多起。爱好者从野外用网捕捉到鹌鹑,把雄性装在用细籐条编制,上接一尺半布袋的鸟笼里(俗称鹌鹑布袋),精心喂养使其体壮。喂养中,时而掏出把持,俗称“把鹌鹑”(把鹌鹑为減其肥),时而掖在腰间。鹌鹑逐渐和主人熟悉,由主人完全控制后,不会轻易飞走,待其浑身羽毛时有向外刺出,有跃跃欲斗意向,仿佛急于配偶的状态时,就可以和别人的鹌鹑相斗了。
斗鹌鹑时,双方将鹌鹑放在箩圈或箥箕柳编制的筐子里,主人用细草棒挑逗,使其发怒后,它会你叨我啄、一来一往相互翻飞撕打。爱好者里三層外三層围观,伴随着唏嘘声和喝彩声。
斗鹌鹑一般三至五个回合就罢。主人若发现自己的鹌鹑有失败的倾向,就会很快将牠们分开,把在手中装入布袋,待精心调养后再战。否则,一旦斗败就成了“叨败的鹌鹑斗败的鸡”,永不再战了。
斗鹌鹑
集市上斗鹌鹑的人们
13、曲艺
春会上,三弦书、河南坠子、鼓儿词和大调曲等曲艺也时常出现。其中三弦书、坠子书多在中午及晚上演唱,节目以本头戏(连本戏)居多,每唱完一场留下包口(悬念)让观众欲罢不能。如枣庄的刘金贵(人称刘三调)唱刘墉下南京中的一折《拉石碑》,能唱多天拉不倒。
大调曲,多为会上的开明人士将曲友请至家中,酒饭一毕,或在客房或在院中围桌而坐,撥动三弦、琵琶、古筝,演唱者手持檀板、八角鼓,一板一眼地唱《水浒》、《三国》、《红楼》中的段子,唱词高雅,调门繁多。唱到高兴时,眉色飞舞,唱到悲痛时,泪水欲滴。爱好者如入戏内,席地而坐倾耳细听。晚上,外面的大戏已经散场,唱大调的还在哼着: 汉室英贤,结拜桃园……
顺便说一下: 在那些大户人家家里,往往还有洋戏(留声机)拿出来,摇动摇把安上针头,然后将唱头放在唱片上,名家的唱段马上呈现。
唱大调曲
14、放焰火和打梨花
放焰火(烟花)和打梨花多在末会(大会的最后一天)晚上举行。末会举行的原因是,人们经过几天的赶会已觉疲惫,该买的东西已经买了,会场上的人少了起来。会首为了唤回人们对赶会的兴趣、满足做生意买卖的需求而特意设定的。
放焰火,先放些大雷子(较大的炮),紧接着放一挂长长的大鞭,焰火晚会就算开始了。过去放焰火比较简单,主要是放二表、万字头大鞭、两响炮、花筒、起火箭、地毛老鼠、老鳖大围窝等等,最后再放一挂大鞭就结束了。
打梨花。打梨花也叫打铁花。由于铁汁在夜空中散落就像春天的梨花一样耀眼,故名。打梨花是一项比较危险的文化活动。在空旷的地方搭一礼花架子(苗店春会多在东寨墙墙根处),宽约10米,高4米左右。四周用木杆子固定,中间用高梁杆或芦苇,编成 20公分左右见方的格子,格子上面绑些柏树枝和小鞭炮。打梨花之前,会首指使镇会的(负责治安的人员)严格把守架子周围,不让闲人出入,以防事故发生。
镇会的,都是一些年轻体壮“敢做敢为” 的莽汉,一旦出现“挤顶台”,引起会场挤扛*动时,他们会拿出竹杆、棍子 “扫” 向人群,迫使观众后退,使会场平静。
执行打梨花的三两个补锅的小炉匠,拉动风箱,用炭火将碎铁在炉中溶化成汁,然后由一两个有专业技能的师傅手持梨花板子,将小炉匠用小勺舀起抛出的铁汁,即刻打到梨花架子上。铁汁碰到柏枝小炮,会发出哔哔啵啵、啪啪啪啪的响声,火星四溢,蔚为壮观。20世纪六十年代后,处于安全起见,打梨花已很少见。
15、电 影
我们这里放电影,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一听说会上有电影,十里八乡甚至更远的人们早早喝汤(晚饭)前往观看,已在会上的人们干脆来个连灯捎(日以继夜)。电影场人山人海,再好的戏也赢不过电影。
电影先有黑白片,后有彩色片。农村放电影多为故事片,如《地道战》、《平原游击队》、《五朵金花》等。那时,电影是新生事物,老百姓见的不多十分新奇,也出现过一些笑话 : 在某个偏僻的地方放电影《回民支队》,银幕上大批马队由远及近尘土飞扬,奔腾的马蹄即到身边,观众吓的哄哄逃走……
那时农村放电影,多用16毫米移动放映机,二冲程或四冲程发动发电机供电(35毫米的固定放映机仅在县城使用)。放映中,时有断片、无声等现象出现,观众宁愿久等也不忍离去。
放电影
放电影
三、春会上的赌博场
过去,春会上赌博的种类很多,如推骨牌、来纸牌、掷骰子、待宝等等。其中待宝的挑着宝棚宝桌携带宝盒,这道会赶了赶那道接连不断。待宝时,宝倌带一大帽子遮着眼皮,脖子里一大毛巾围着嘴巴,有的还戴着墨镜,生怕有人察颜观色露出破绽。
赌博的赌注有大有小,赌输了有的争争吵吵脸红脖子粗,有的因欠钱被当场脱衣服,有的钱输光了没钱花,偷鸡摸狗成了下三赖,还有的,因为赌博倾家荡产卖壮丁(为钱替人去当兵)。
在赌博场里,有提着篮子卖瓜子、兰花豆等小吃的,也有卖水烟的。卖水烟的手持一托盘,内放几把水烟袋和烟丝、纸捻纸煤(点火用品),见人就说: ”二叔,吸烟”(卖水烟的为下九流,见人低一辈)。有时,卖烟的把水烟袋的嘴(嘴含处)接的长长的,隔桌子递给吸烟者,吸烟的一边吸一边赌,往烟锅里捺烟丝、点火、倒烟灰全由卖烟的负责。那些嬴钱的,吸了烟,多少给俩钱。而那些输钱的,会没好气地说: 老子没钱,滾!卖烟的不能强求,只好说: “那可该娃子不花哩”。一语双关惹人暗笑。
打麻将和押宝赌具
水烟袋
过去,叔嫂斗嘴说笑,嫂子总骂小叔子那个“卖烟头”如何如何,这个“卖烟头”的说法,就是由此而来。
未完待续。(图片多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刘万营,1942年生,社旗县苗店镇退休干部,共产党员。爱好书法绘画、诗词创作及二胡演奏,现为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