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科学用血献血,你要get这些知识点
“20年前,做心脏手术个个都要输血,现在,70%的手术不用输血了。”6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专题发布会,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输血科主任纪宏文在会上表示,献血用血要遵循科学规律,一些老旧观念不只患者要转变,从业者也要转变,并且要落实到切实有效的考核标准上。
6月14日,是第15个“世界献血者日”。由于血液不能人工合成、不可替代、不能长期保存,被世界卫生组织界定为“战略性稀缺资源”。在倡导“捐献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能重来的生命”的同时,又该如何科学用血、安全用血,让血液发挥治病救人的最大功效呢?还有哪些献血用血的理念不科学、易被误解呢?
血液不是营养品,是一种特殊药品
人类的血液崇拜由来已久,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就将血液奉为圣品。一些老旧观念让不少人认为做完手术输血越多越好,甚至还认为越多越有营养。
对于这样的观点,纪宏文明确回应,这是非常错误的。“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实践告诉我们,做一样的手术,出血少、输血少,甚至不输血的患者在并发症上比输血多的患者发病更少,前者恢复更快,长期生存率也相对高。”
纪宏文从生命科学的角度解释说:“血液不是营养品,而是一种特殊的药品。血液的本质在于它是包括红细胞在内的活着的细胞,这些活着的细胞进入患者身体中去,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细胞移植的行为,外来细胞会与身体内的“土著”细胞发生反应,存在免疫反应风险,包括过敏、溶血等,严重的甚至能引发肺损伤。”
血输得越多越好实际上是一个误区,纪宏文说,早些年对输血风险的认识很不够,才会有这样错误的认识。现代输血的至高理念是提倡“科学、合理用血”,减少非必要输血,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除自身疾病以外的风险,保障受血者的医疗安全。
“尽量不输”是现代医学的一个准则,指的是尽量不输异体血液,但并不代表不治疗,而是通过更细致的医疗,用药物或一些综合措施帮助患者不需要输血。
除了药物治疗外,自体输血所仰仗的血液回收技术也逐步发展起来。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周长强介绍,通过健全临床合理用血制度,推广自体血回输、微创手术等节约用血技术。近5年,我国出院患者人均用血量、手术台均用血量分别降低20%和30%、自体血回输比例增长30%,不但节约了大量血液资源,而且降低了输血不良事件,显著提升了医疗安全水平。
一边抽血一边输血,根本不可能
亲人受伤大出血急需输血救治,主角主动站出来挽起袖子表示要献血,接受献血后病人马上好转,期间甚至会出现一边抽血一边输血的镜头,成功催出了观众们的眼泪。这是不少电视剧中常见的桥段。
事实上,献血后直接把血液输入患者体内的场景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发生。“采集、制备、检测、供应,是采供血必经的4个步骤。”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主任刘江说。这意味着,医院用血都是由血站统一采集并调配,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血液是不能向医疗机构提供的。
献血前的初筛和献血后的检测都是对安全用血的保障,既包括对乙肝、丙肝病毒和转氨酶的检测等,也包括对血型的分型。
此外,为了减少病毒窗口期的感染风险,我国于2016年实现了血站血液筛查核酸检测的全覆盖。例如,艾滋病窗口期指的是从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到从血液中发现抗体之间的时期,目前为20天左右,在这段时间内,利用抗体检查难以发现病毒。而核酸检测将艾滋病病毒的检测窗口期缩短至11天,将乙肝、丙肝病毒的检测窗口期分别由原来的50天、72天缩短到25天、59天。
检测是为了保障用血安全,分类则是为了实现用血的高效。
资料显示,我国全血使用量从1998年的100%下降到2016年的0.3%,成分制备率达到99.3%。刘江解释:“实际上现在已经将成分输血制度化。血液中心从无偿献血者处采到的是全血,但会把它分成三个成分,红细胞、血浆、血小板,这样一份血会分给不同的患者使用,发挥最大、最多的作用。”成分制备后,还会通过对血液的白细胞过滤、辐照、血浆病毒灭活等特殊处理以减少临床输血的副作用。
随着人们对血液成分保存条件认识的加深,发现分成分保存是较于全血保存更有效的研究方法。“通过离心的物理方法,全血将会分层,最上面是血浆、中间是血小板、最下面是红细胞。”纪宏文说,以前都是全血保存,用最适宜红细胞的温度(4摄氏度左右)保存,血小板就不管用了。现在分开保存:血浆冻起来保存、红细胞4摄氏度保存、血小板22摄氏度保存,可以让血液拥有更长的有效期。
有献血资格,意味着你更阳光
“采血的针头有火柴棍那么粗,第一次看到是会有些害怕的。”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供血科副科长张伟东曾在采血车上工作,帮助过很多想献血但又有疑问的人成功献血。多年来,他坚持定期献血,每年献全血两次,多次捐献血小板。据他介绍,自己已累计捐献血液近9000毫升,相当于已经将体内全部血液更换两次。他坦言,要问献血对身体健康有什么好处,自己的感受不是很明显,但是想到帮助了那么多人,心里就充满阳光。
周长强也表示,献血促进健康首先是心理上的,对身体上的促进主要是通过间接影响的方式。他以一个有22年献血经验的献血者为例,该献血者第一次去献血时,发现身体不符合献血的体检标准,比如血红蛋白低、血脂高等都是不符合献血标准的。为了能够献血,他加强体育锻炼、限制不良习惯,三个月后身体符合了献血条件并完成了献血。之后,他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一直到50多岁,既没有慢性病,也比同龄人显得年轻。
除了一些定期献血者,还有一类随叫随到的“熊猫血”献血者。
据介绍,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2001年成立了稀有血型爱心之家,成员均为Rh阴性无偿献血者,目前已达2000余人。当需要稀有血型时,爱心之家就会发布献血召集令,成员都会全力相助,紧急献血。“召集我们来献血的话一定是有人急需,因此感觉自己身上多了一份责任——在和死神赛跑的爱心接力中我们不能缺席。”献血者代表肖强表示,15年的献血历程中,他共献全血21次7400毫升,捐献成分血9次共16个单位。
虽然因体检不合格而被拒绝献血并不代表一个人的身体不健康,但拥有献血的资格,则意味着你有健康的体魄和阳光的心灵。(记者 张佳星)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