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称,凡是庙号为“太宗”的皇帝,大多都是雄才大略之君,例如唐太宗李世民、元太宗窝阔台、明太宗朱棣、清太宗皇太极,都是开疆僻壤的开拓之君。但唯独宋太宗赵光义实在有愧于“太宗”称号。他在位期间,宋朝屡战屡败,国事衰微,*曾评价:
赵光义不择手段,急于登台,此人不知兵,屡败契丹之手……宋人终不省。
的确,想当初赵匡胤建立宋朝,威风凛凛,一扫五代乱世,虽然北有契丹,但宋朝已显大治,赵匡胤雄才大略,一心收复燕云十六州。为了完成这个志向,赵匡胤蛰伏多年,先扫平南方,等积攒足够实力,再一举扫北。可惜赵匡胤刚到半百之年,便撒手人寰。在赵匡胤有儿子的情况下,皇位却被他的弟弟赵光义所获,最终宋朝走向了另外一个方向。
很多人说,赵匡胤不足以称为英雄,虽然他没有诛*功臣,但他重文轻武,为大宋朝埋下了隐患,而且他始终无法摆脱一个罪名,那就是“窃国者”。因为赵匡胤的皇位,是从后周幼主手里“夺”来的。关于赵匡胤的功过,历史早有定论,他虽然是窃国者,但在那种情况下,如果赵匡胤不窃国,也有另外的人会逼柴氏禅位。
赵匡胤登基后,善待后周臣民,不枉*一人,实在难得。至于他定下的重文轻武国策,是因为他历经五代乱世,知道国家更迭、民不聊生的根源在于武将权力太大,为国家长治久安计,才定下国策。赵匡胤的历史地位,足以和秦皇、汉武、唐宗并列。
赵匡胤明明有儿子,为何要把皇位传给弟弟呢?这里牵扯到一个历史疑云,因为赵匡胤是猝死。《宋史·太祖本纪》是这么记载的:
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太宗尝病亟,帝每对近臣言:"太宗龙行虎步,生时有异,他日必为太平天子,福德吾所不及云。"
虽然元朝编的《宋史》的可信度不高,但根据其所言,赵匡胤曾听杜太后的话,把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光义。而且,赵匡胤曾多次对近臣们说,弟弟赵光义他日必为太平天子。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晚上,赵匡胤病重,曾召赵光义入宫,屏退众人之后,依稀看到屋子里烛影闪动,传出斧头的敲击声,当夜,赵匡胤驾崩。这就是“烛影斧声”,赵匡胤怎么死的,除了赵光义,没有人知道。随后,赵光义继位,实际上,这里面就牵涉出了一份“金匮之盟”。
根据宰相赵普所言,当初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病重时,赵匡胤日夜不离其左右,杜太后临终前,问赵匡胤:“你是怎么取得天下,坐上皇位的?”赵匡胤说:“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全部是母亲和祖上的护佑。”杜太后说:“并不是,后周世宗柴荣英雄盖世,如果他不让年幼的孩子继承天下,你也得不到皇位。所以,你应该把皇位传给你盛年的弟弟,而不是应该传给你的儿子,这样大宋天下才能长盛不衰!”这段对话被赵普暗暗记下来,写好放在一个金匮中,并且加上了三个字:臣普书。
所以,当赵匡胤去世,赵普便拿出金匮之盟,辅佐赵光义继位。这个金匮之盟,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皇位转向了太宗一脉,直到北宋灭亡,南宋高宗才把皇位再次传给太祖一脉的宋孝宗。
关于金匮之盟,历史上众所纷纭。最大众的说法是,本来没有这个金匮之盟,因为如果真的有金匮之盟,为何在赵匡胤死之前,大臣都没听说过,甚至连皇后和赵德昭(赵匡胤长子)都不知道。而且,杜太后去世的时候,赵匡胤才34岁,正当壮年,她怎么就知道赵匡胤不会长寿?实际上,等赵匡胤50岁去世的时候,他的长子赵德昭已经24岁,并不年幼。所以,金匮之盟,是赵光义谋求篡位已久,联合赵普,演了一出戏而已。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