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值炎热的夏季,经常看电视剧的人可能会有印象,在金庸经典名作《天龙八部》中有虚竹与梦姑在西夏皇宫冰窖中共度春宵的描述,在热播宫廷剧《延禧攻略》中魏璎珞发明的冰鉴保鲜食物深受后宫佳丽的喜爱。当我们从冰箱里拿出冰水、雪糕、冰西瓜解暑降温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古人没有冰箱,怎么解暑,怎么保存食物新鲜,怎么吃到冰凉的食物呢?”
《延禧攻略》电视剧片段
其实“冰”的利用早在几千年前的周代就开始了,周人把用以储存冰块的“冷库”被称为“凌阴”,《诗经》里的“二至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与凌阴”说的就是周人凿冰储存的事迹。《吴越春秋》记载:“勾践之出游也,休息食宿于冰厨。”这里所说的“冰厨”就是古代人们专门用来储存食物的一间房子,是夏季供应饮食的地方,实际上就是古代冰窖。魏璎珞使用的“冰鉴”就是古代暑天用来盛冰并置食物于其中的容器,即古代的冰箱。《周礼·天官·凌人》曾记载:“祭祀供冰鉴”,可见周代当时已有原始的冰箱。那么,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储冰、制冰以及用冰呢,以下为你一一解答。
周代宫廷中就有冰窖,为了不使冰块融化,古人在极为阴凉的地方,将冰井挖得很深,并且在地上铺厚厚的稻草隔热,之后逐渐演变成空间更大的冰窖,为了减少热量的损失,一般修建成地下较为密闭的空间。而冰块的来源则是在寒冬的时候在河流湖泊中用冰刀将冰块切割成规整的形状,运送到冰窖或者冰井中紧密排列好。古老的采冰方式耗费人力较大,且冰量只能保留三分之一,所以最初的冰块只有皇室贵族才能享用。唐代末年,藏冰开始向制冰发展。当时人们在制造火药时,无意间发现硝石溶解于水会使水温降低并结成冰,后经人们反复试验,最终掌握了硝石制冰法,不仅节省了制冰成本,也让冰的身价更为亲民。到了宋代,人们除了能喝到冷酒,还能吃上各式各样的冷饮。清朝时期,由于官方冰窖的年储量可达20000多吨,已经大大超出宫廷的用冰量,所以宫廷以较为低廉的价格在民间出售,从此冰块走进寻常百姓家。
清末工匠取冰
北京市有一处以冰窖为主体的文物保护单位——雪池冰窖。雪池冰窖典出“雪窖冰天”,建于明万历年间,是保存较完好的唯一的皇家御用冰窖,位于西城区什刹海街道雪池胡同10号。雪池冰窖原为专供内廷用冰的设施,由专人在每年腊月从太液池、什刹海、筒子河及护城河中取冰,经陟山门运至冰窖收存,夏季主要供宫中消暑降温、冷藏皇室食品和国家大典祭品使用。雪池冰窖为地下建筑,冰窖的墙体和拱券全部用砖砌筑而成,白灰勾缝,非常坚固。直至1979年,雪池冰窖才完全停止使用,结束了它四百多年的储冰历史。
雪池冰窖内景
有了冰块,自然就需要盛放冰块、放置食物的容器,设计奇巧、铸造精工的鉴缶则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冰箱”,同时可散发冷气使室内凉爽,兼具“空调”的功能。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曾侯乙墓出土的两件冰鉴以及乾隆皇帝御用的两件掐丝珐琅冰箱。它们是中国古人的发明创造,向我们揭示了古代生活的一个侧面。下面就介绍几件珍贵的古代“冰箱”实物。
1.春秋吴王光鉴春秋吴王光鉴(中国最古老的冰箱)
此器通高37.7厘米,口径60厘米,直口,折沿,方唇,颈腹部对置兽耳衔环,器表模印蟠虺纹。内壁铸铭八列五十二字,说明了作器原因,还记载当时吴、蔡两国间的关系。此鉴是吴王光为其女叔姬寺吁出嫁蔡侯所作的陪嫁器,自铭“荐鉴”。吴王光鉴作为盛水器,有“蓄水为镜,以观颜貌,正衣襟”的作用;作为冰鉴作用就是使用这些在冬天贮藏下来的冰块,于夏日酷暑中冰出清凉美酒,供王公贵族享用。出土时里面还配有一个圆形的壶和一个勺。这个圆肚子的青铜壶被称为圆形尊缶,用于盛酒;而这个勺被称为匜形勺,用于舀酒和倒酒。1955年安徽省淮南市寿县蔡侯墓出土,共两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安徽博物院。此器造型古朴简洁,纹样精美大方,被誉为“中国最古老的冰箱”,蕴含着古人的千年智慧,对于研究春秋时期诸侯国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国宝级文物。
2.战国曾侯乙铜冰鉴战国曾侯乙铜冰鉴(世界上最早、功能最全的冰箱)
此器共两件,长宽均为76厘米、高63.2厘米,由一个方鉴和一件方尊缶组成,鉴为方体,像一个方口的大盆,腹深,平底,四个兽足。鉴口四角及四边中部分别有方形或曲尺形附饰,与口沿上相应的榫眼套接。鉴的支脚,由四只龙首兽身的怪兽组成,龙头向外伸张,兽身的后肢匍匐蹬地。鉴身的四面和四棱上,共有八个拱曲的龙形耳钮,龙形呈拱曲攀伏状,每条龙的头顶承接8块接檐式铜饰,钮尾均有小龙缠绕,又有两朵五瓣小花立于尾上。方尊缶置于方鉴内,鉴作外套,缶在其中,缶的外壁和鉴的内壁之间有很大的空间,具有冰镇、加温酒浆的双重功能。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共两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湖北省博物馆。此器设计巧妙,铸造精细,形体壮伟,在现知商周青铜酒器中尚无可比者,集先秦铸造工艺之大成,不仅展现了战国时期的综合生产力水平,也体现了战国时期艺术审美方面的繁缛之风,堪称青铜时代的巅峰作品之一,被称为“世界上最早、功能最全的冰箱”,国宝级文物。
3.清掐丝珐琅冰箱清掐丝珐琅冰箱(乾隆御用冰箱)
掐丝珐琅又名景泰蓝,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掐丝珐琅冰箱共两件,高76厘米,分箱底和箱座两部分。箱体高45厘米,重102公斤,口大底小呈斗形。冰箱为木胎、铅里,底部一角有一小圆孔,为冰化时泄水之用。箱体外部为掐丝珐琅,遍饰缠枝宝相花纹,艳丽多彩。盖的边缘饰以鎏金,阳刻楷书“大清乾隆御制”六字款。夏季来临,冰箱内置冰块,通过盖面的两钱纹孔,来散发冷气以达到降温目的。冰箱两边有四个提环。箱座为红木,高31厘米,重21公斤。四角包镶掐丝珐琅并饰以兽面纹。清宫旧藏,后被溥仪盗运出宫运往天津寓所,后被陆观虎先生购得,其后人在1985年将其捐献给故宫,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对冰箱做工精细,庄重典雅,原是宫廷之物,不仅具有冷藏食物的功能还兼具空调的作用,其精巧的设计让我们领略到前人的卓越智慧和先进理念,是极为难得的景泰蓝大件珍品,堪称清代宫廷日用之瑰宝,国宝级文物。
4.清柏木冰箱清柏木冰箱(清宫实用冰箱)
这件冰箱高82厘米,长91厘米,宽90厘米,外部为柏木质。箱上有一对箱盖,盖上有四个铜钱纹开光,用于将箱盖提起。箱内设一层格屉。盛夏时节,天气炎热,在格屉下放置冰块,将食品置于屉板之上,而箱内四壁用铅皮包镶,可以隔绝外面的热气进入箱内,利于冰块保持低温。冰箱外部的两个侧面各安两个铜提环,以便提拉冰箱之用。冰箱下承柏木座,座面、束腰及鼓腿拱肩处均包镶铜片,足下连托泥。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冰箱造型简洁实用,设计巧妙,对箱内储藏的食品能起到很好的冷冻保鲜的作用,颇具实用性。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