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曲靖日报-掌上曲靖
曲靖市麒麟区三宝镇雅户村,在明朝嘉靖年间,曾经出过一位皇帝的老师,他就是曲靖历史上声名显赫的人物:李士安。
李士安,名彦宁,明朝成化十八年(1482年)十一月初四,出生在曲靖军民府南宁县(曲靖县)白塔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虽然家境很贫寒,但李士安从小吃苦耐劳,意志坚定,读书勤奋,废寝忘食,又擅长书法,一手“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字体,远近驰名。村里的教学与动笔之事非他莫属,排难的事也常常找他,李士安总是挺身而出,竭尽全力,不计得失,所以年纪轻轻就威望极高,加之心胸豁达、耿直义气,更为全村老幼赞许。他年少时曾考中秀才,因家贫一直未赴乡试,大家都为他惋惜。正德十年(1515年),南宁县教谕李光灿联合多人签名,集体向朝廷举荐,李士安以“德才兼备、年轻有为”选贡入官,那年他已32岁。后来被委派到鲁王府任王府教授。由于李士安博学多才,低调谦和,忠厚正派,在鲁王府获得普遍赞誉,之后得到安陆王(兴王朱祐杬)的重视与赏识,朱祐杬非常器重李士安,上报朝廷批准,于正德十三年(1518年),把他调入自己的王府担任长史(相当于秘书长),执管王府之政令,对李士安寄予厚望,并让其子朱厚熜拜学于他。此后,李士安在兴王朱祐杬的封地湖广安陆州(今湖北省钟祥市),不仅用心教授朱厚熜,而且认真打理王府事务。
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二十日,正德皇帝朱厚照病逝,朱厚照没有子嗣,在其弥留之际,内阁首辅杨廷和与朱厚照生母张太后及诸大臣商议,欲立安陆王朱祐杬的世子朱厚熜为帝,并以正德皇帝朱厚照的名义颁布诏令,敕令朱厚熜缩短孝期(其父去世一年多,守孝期三年未满),即刻承袭兴王爵位。五天后,朱厚照驾崩,朱厚熜被正式确定为皇帝继承人。太后懿旨,派出皇使到安陆州迎立新君,敦促朱厚熜急速回京打理国事。朱厚熜生母蒋妃为人贤淑,知书达理,与朱厚熜话别时,语重心长,反复叮嘱:“吾儿此行,入承大统,凡事多请教李先生,切勿妄言”!朱厚熜唯唯承诺。临行时,听从李士安所言,从湖广到京城沿途所经地方,慨绝馈献,行殿供帐,一切从简。民间流传,朱厚照驾崩前,大臣们与张太后议立三人,先到者为君,后到者为臣,远在安陆州的朱厚熜得知消息,装作囚徒,一路畅通无阻赶到京城登基为帝,另外两位,坐着八人大轿或骑着高头大马,一路上不断接受途经之地官员们轮番的热情招待,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推杯换盏,误了时间,无缘帝位。
朱厚熜到京继位的第二年(1522年),将国号改为“嘉靖”,拜李士安为太常寺少卿。虽然李士安爵位不高(从三品),但嘉靖皇帝待他很谦恭,尊其为“国师”,执礼仍如在安陆王府时一样。李士安在京为官,住宅简陋,生活俭朴,虽贵为帝师,但低调谦让,谨言慎行,赢得朝野上下一致好评。嘉靖皇帝见他清贫如洗,多次要赏金赐银,他都未接受,提出为他建造府邸,也婉言谢绝,荫封子孙世代为官,他更是推辞。李士安向嘉靖皇帝进言,关心百姓疾苦,减免田粮税赋,扶持教育,整顿吏治,勤于政事,“民之治乱在于吏,国之安危在于政”,并提议将安陆王府的田地永久改为学田,用于培养人才,得到嘉靖皇帝的赞许。
李士安为官三十余年,刚正不阿,两袖清风,其“四不受”声名远播,赢得朝野广泛赞誉,即:建府邸不受;赐金银不受;派侍卫不受;荫其子孙不受。为官五十余年的四朝元老、内阁首辅杨一清(云南安宁人),被李士安“清正廉洁、任劳任怨”的品行感动,慷慨题词,由衷地赞美他:“圣朝之英,南方之杰。朴茂老成,正直卓越。佐王弼帝,忠贞廉洁。勋在旂常,名登卿列。”
李士安年满七十岁的时候,看到嘉靖皇帝不象过去那样勤勉清明,已听不进忠言,且奸臣严嵩结党营私,专权擅政,横行朝廷,把国家搞得混乱不堪,经济凋敝,人民困苦,多次进谏又没有结果,于是心灰意冷,加之年事已高,既不愿同流合污,又担心遭到严党们陷害,于是,请求朝廷恩准告老还乡,颐养天年。嘉靖皇帝感念旧情,准予还乡,并特殊荣宠他“准予在籍奏事”(就是以庶民身份,可以在家里直接给朝廷启奏事情)。李士安离京之前,嘉靖皇帝安排画师画下李士安肖像永存纪念,并赐给他太师椅一把。
李士安返乡路上凡经府县,都是悄悄通过,从不以帝师之名惊动各地官员。李士安回到曲靖故里,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二月初八病故,享年73岁。嘉靖皇帝闻讯后,为敬师生之礼,亲自为李士安在京举哀,并传旨在其家乡白塔村路口建“国师坊”,铭文表彰,在其墓道左右建“下马碑”,意即“文武官员军民人等经此驻轿下马”,以示尊重。《南宁县志》记载:“国师、太常寺少卿李彦宁墓,在城南十五里白塔村。嘉靖三十四年赐祭葬,敕建国师坊表。其墓道左右有下马碑。”
李士安去世一百五十多年后,到了清朝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新任南宁知县王汿(河南人,举人出身)为编撰“南宁县志”,专程去白塔村拜谒李士安墓,但时过境迁,“国师坊”与“下马碑”早已荡然无存,旷野荒草之中徒留几块倒卧的残碑断碣,呼呼风声,仿佛在向他倾述曾经的辉煌。后来王汿知县又多次派人去查询和调研,访遍李氏后人,由于年代久远,家谱早毁,文物散失,只留口口相传,难以考证清楚。
为了让后人记住这位杰出的乡贤,王汿撰写了《明国师少卿李公墓表》,收录于《南宁县志》。《明国师少卿李公墓表》记载:“虽然公处遭逢之盛,而才智不形、淡情宠禄,宁求利物不私于己,不恤于家。求诸古人,当亦无几!”
在知县王汿的倡导下,白塔村村民为纪念本村出过这样一位了不起的历史人物,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将白塔村更名为雅户村,雅户村一名沿用至今。
(写于2015年,修订于2022年)
本文来自【曲靖日报-掌上曲靖】,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