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7届河南省职业舞蹈大赛中,《桃花夫人》获得了校组二级的优异成绩,为专家评审委员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桃花夫人》的故事是关于四大美人之一的息夫人的,她冒着生命危险,力主新政,劝农,辅佐幼年,因为她救了息县的百姓,所以她被称为“桃花夫人”,因为她是三个月桃花的守护神,也是桃花源的守护神。
整个舞蹈通过尘封的历史,用古代楚舞的方式,将桃花夫人的才华横溢、美貌绝伦、聪明伶俐的形象展现出来,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桃花夫人的尊重和爱戴。
《桃花夫人》的音乐分析《桃花夫人》以厚重的乐曲为主线,以“请神”、“求神”、“送神”为主线。
音乐伴随着故事的发展,起伏不定,让人看得目瞪口呆,也让人听得如痴如醉。
乐舞的紧密结合使人们产生了“浑然一体”的亲密感觉。
《桃花夫人》的乐曲,在“九连环”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形成了一首轻快的曲子,它的乐曲,配合舞蹈的动作,情节的展开,舞蹈配合着扣人心弦的乐曲,呈现出一种空灵、庄严、神圣的意境,将舞台上的人物的心灵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
《桃花夫人》把握住了楚舞的特点,运用了许多楚舞的语言,在动作形态上,着重于“翘袖折腰”,跺脚,倾胯,扭腰,抖动羽毛,身体重心移动,让人有一种上蹿下跳的感觉,简单却又不失俏丽,豪放中又带着一种优雅,体现出了楚舞独特的美学韵味。
在第一个舞步中,他们的动作以“附点八”的节奏为主,乐曲以悠扬的鼓点为主,配合着舞步,配合着舞台上的灯光,营造出一种虚幻而真实的空间,表达着对神灵的尊敬和祈祷。
第二舞段以切分音为主,节奏感加强,节奏感强烈,表现了人与神的对话;切分音在重拍子上的变换,体现了作曲的力量,也体现了舞步的形态,配合着舞步的变化,让观众体会到了人与神的交融,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心情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三舞段的音乐,带着一种宫廷般的恢弘与肃穆,充满了对神灵的崇敬,也充满了对凡人的眷恋。
九连环的运用《九连环》是古代河南息县南部山区民间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舞蹈家们手持九连环皮鼓,随着节拍,伴着地方民乐跳舞。
这是一种地方的鼓类乐器,每一只鼓的鼓柄下面都有一个铁环,每个铁环里面都有七个小铁环,加上鼓自己的圆圈,一共有九个,所以叫做九个连环。
《桃花夫人》用的是九连珠,九连珠的节奏很快,有“一敲三别敲,快慢要把握好,敲二别敲七,记住轻重要准确。”
这是一种为死者举行的歌舞祭祀,由一名道士手持一面九连环皮鼓,带领一群弟子,随着乐声,载歌载舞。
《九连环》以轻、慢、快、狂为主要特征,由于对民族音乐的吸收,使其整体舞蹈节奏明快、流畅,步子矫健,方方正正。
无论场院、舞台都能表演,受到地方人民的欢迎。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九连环作为《桃花夫人》的主要道具,是有其内在意义的。首先,鼓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和神灵之间交流的工具,不同的鼓声,代表了人类和神灵之间的交流。
手持大鼓的人,就是巫师,而巫师则是通过敲击大鼓来完成神灵之间的交流。
其次,九连环与团扇相似,在舞会上可以充当大鼓,也可以充当儿童舞会上的扇子。
从“非遗视角”的角度,可以看出“九连环”的运用,是对“非遗”的传承和发扬。
借着这个平台,让河南息县的民间文化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关注和认可,同时,也是一名舞蹈编导,将中国民间文化与现代舞蹈相融合的重要责任。
衣着《桃花夫人》是一部春秋时代的服装,袖子很窄,下身的衣服交叉在一起,互相遮住了对方的后背,而不是盘绕在胸前。
这跟楚国的社会文化有关,楚国的气候差异很大,地形也很陡峭,楚国的人都很少有冒险精神,所以楚国的人都喜欢衣身窄而轻的衣服,这和中原的宽大衣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桃花夫人》中,鲜艳的洋红色和深沉的黑色相结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加上台上的青色和蓝色,这就是三原色的结合。
颜色上的天然搭配,光影上的对比,无处不在地显示着人民对于“平安神”的崇敬。
楚国的丝绸工业异常发达,在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中发现了一批富丽堂皇的贵族服装,其中一具木制女俑的服装,就与《桃花夫人》中的舞蹈演员穿着相似。
这种款式的衣服,不但符合了这个时代的审美需求,还能让人不会被紧身的衣衫所束缚,对舞者而言,这种下摆设计更有利于展现舞蹈动作。
《桃花夫人》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领舞的服装,这也是导演精心策划的结果。
领舞扮演“平安神”一类的人物,在服装上要求庄,典雅,有一种飘逸出尘之感。
首先,服装的颜色和配饰与其它舞蹈演员相比,色彩更加绚烂夺目,肩头、腰部和裙摆上的配饰花纹也更丰富。
其次,在发髻上,还插着两支山鸡尾巴上的羽毛,远古时期楚地巫风盛行,巫舞以手持羽毛为主体,以“人一巫一神”为主要特征的舞蹈形式。
舞蹈的开始,是巫师敲响大鼓,将“桃花神”请到凡间,然后是巫师和神灵的交谈。
从这两个方面来看,桃花源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她不但代表着美丽,而且还代表着百姓对她的祝福。
舞蹈构架及灯光设计《桃花夫人》是根据舞剧中的故事节创作而成的,其队形是直线,斜线,以及圆形。
一开始,台前的一条横线,和中间的一条竖线,形成了一种笔直而沉稳的氛围,再加上一条玫瑰色的群舞灯光,以及一条橘黄色的独舞灯光,营造出一种精神和身体的二次空间,舞蹈演员的身体前倾,带着对神灵的崇敬和祈祷。
第二个大的舞段,以圆圈为主体,圆圈是舞蹈中最常见的一种,圆圈代表着太极的意境,代表着一种人与神灵之间的交流,所有的舞蹈都是以一个巨大的圆圈为核心,代表着对神灵的尊敬和崇拜,在这个时候,周围的灯亮黄,周围的灯光是红色的,给人一种祭奠的感觉。
就在这时,“吱吱嘎嘎”的声音响起,一道金色的光芒从天排中射出,将后面的一排人从中间分开,众人心中充满了依依不舍。
舞蹈的结尾,以斜线“送神”的方式,在两点和六点的角线上,形成一条明黄色的道路,所有人都鞠躬相送,这一幕,让全场的观众,都有一种心潮澎湃的感觉,美女们,跪在地上,用九连环遮住了自己的脸庞,目送着自己的女神离开,这一刻,悠扬的音乐声,在空气中回荡,将这一幕,传递到了每一个人的心里。
《桃花夫人》是一部融合传统道具和图案造型的古典舞作品,同时加入现代舞蹈的元素,形成了一种"当代古典舞"的风格。
这种创作方式拓展了"楚风"和"楚韵"在现代舞蹈中的应用,使得传统经典舞蹈的创作不再受限,同时也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将传统道具和图案与现代舞的技巧和表现手法相结合,《桃花夫人》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舞蹈风格。
传统的楚国舞蹈风格赋予了作品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而现代舞的元素则注入了活力和创新。
这种结合使得《桃花夫人》既能保留传统舞蹈的特色,又能展现现代舞蹈的独特魅力。
通过这样的创造方式,传统的古典舞作品得以与时俱进,与现代观众产生更强的共鸣。
同时,这样的创新也为古典舞蹈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可能性,使其更加具有生命力和吸引力。
通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这种创作方式还能够增强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进而促进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结语总之,将传统舞蹈与现代舞的元素相结合,如《桃花夫人》所展示的那样,不仅丰富了舞蹈创作的形式和表达方式,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这种创造方式的应用为古典舞蹈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审美趋势。
【参考文献】
李群力.信阳民间舞蹈[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
郑婕.传统服饰[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曹雁雁.息夫人[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
赵向欣.淮上豫南花鼓灯研究[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