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宇宙的尽头不只有Darling:那些与原著一同闪光的日本漫改游戏

在宇宙的尽头不只有Darling:那些与原著一同闪光的日本漫改游戏

首页战争策略海底两万里蓝宝石之谜更新时间:2024-05-21

有着动画中的日本“国家队”之称的动漫番剧《Darling in the Frankxx》(以下简称《DITF》)完结了,这部号称集结了日本最精英动画人才做出的作品,相信不少小伙伴已经看过,我目前的心情可能和大家差不多,大概是这样的:

我他×的到底都看了些啥.jpg

为了不显得只是蹭蹭热度而进行的强行流派解读

《DITF》口碑的*,原因很多,一个最明显之处就是想塞的东西太多。也许传承于日本动画教父级制作公司GAINAX的精英们,聚在一起各抒己见,众口太过难调,无论本来想说什么,结果都仿佛是在胡乱自High。明显体现了这个特点的地方,就是细节设计。

细节设计是营造动画世界的基石,例如这个世界里水杯是什么样的,甚至有没有水杯,都反映着动画世界的文明程度、生活习俗甚至社会环境等潜在信息。细节设计十分重要,并需要较高的一致性,好为主线剧情服务。《DITF》的细节设计,却充满了奇怪的问题。

比如,故事中存在着一个掌控人类的主宰群体,被称为“爸爸们”,这个群体的造型,以及其代表的团体所延伸出来的“大人”阶层,有着十分微妙的外观,让任何一个看过《蓝宝石之谜》的老伙伴都感到迷之神似——而作为同样注重描述男女感情发展,由GAINAX于1990年制作的《蓝宝石之谜》,要比《DITF》好看得多。

《DITF》中爸爸们日常所在的空中要塞(左)与《蓝宝石之谜》中反派们日常所在的空中要塞(右)

《DITF》中的爸爸造型(左)与《蓝宝石之谜》里反派的造型(右)

其实截至13集,情节都还算正常有序。但随后,就像许多日本近年动画的常见病一样,不知为何开始花样狂飙,制作组仿佛是为了什么暗藏的想法而拼命在挣扎,比如,忽然掏出的“巨大机械女朋友”这个经典梗。这个梗由同为GAINAX出品的《飞跃巅峰2》(2005年)锤实,只是,《DITF》玩得又不够大,显得极其小气——那还是去看《飞跃巅峰2》吧。

《DITF》里的城市级尺寸机械体女主角(左)与《飞跃巅峰2》里的地球级尺寸机械体女主角(右)

这还不算完,仿佛为了彰显自己传承于什么荣耀血脉似的,《DITF》里的诸多细节设计都过度参考了精英制作组成员曾经参与过的作品,甚至有些地方实在太像,已经不是“彰显风格”能解释的了。在强调原创的大背景下,作为业界领头羊身份的“国家队”制作组搞成这样,就十分奇怪——比如,动画世界里手动打开舱门的机构设计千千万,为啥偏偏是这种?哪怕是动画参考的现实飞机舱门设计,也早就五花八门了。

《DITF》里略显突然的特写桥段(左)与《EVA》知名场景“只要微笑就可以”的前几秒(右)

《DITF》里“驾驶着机器人去驾驶更大的机器人”(左)与《天元突破》里的同类情况(右)

那么,总结起来一看,《DITF》到底有多乱呢?在GAINAX公司以及其血脉延伸的所有具备巨大机器元素的动画中,几乎能作为单部作品里重要标志的内容,却被它一个动画挨个收全,但力度又完全不够,是缩水版本。以至于一些看过前述若干作品的朋友,忍不住会觉得故事结尾时地球应该亮起“欢迎回家”,这是《飞跃巅峰》的经典桥段,《DITF》都“借鉴”了这么多,似乎再借鉴一些也不奇怪吧——哦,忘记它要缩水一下了。

《DITF》里蓝女主角回归地球(左)与《飞跃巅峰》里两位女主回归地球(右)

于是,在此基础上还想讲出一个有逻辑的故事,实在不太可能,不少关系剧情的细节设计本就有些分叉科技树的意味,很难共存。这就像一个加入了鹅肝、香蕉、小米、海胆刺身、甜面酱以及二锅头甚至红枣的黑暗料理,怎么能吃?又不是麻辣香锅。

如果让我用当初强行解读《EVA》的路子来分析的话,只能认为,《DITF》这种混乱的结果所反映出来的实质,重点已不在动画内容本身。众所周知,近年来日本的动画产业不断出现收入过低、人才流失的新闻,其产品质量也常常出现四处透风的崩溃感,还存在中国资本重金邀请日方人才的谣言,诸多问题之源,都指向了如今日本动画生产所使用的“委员会制度”。

在动画OP、结尾常常会以各种名号出现的“制作委员会”

不知是刻意还是巧合,在《DITF》里,爸爸们的诸多细节、行为,与现实中的制作委员会有不少神似之处。比如,故事中有强行拆散恋人并洗脑修改记忆的残酷桥段,如果将角色视为现实中创作者们的作品,那么动画里这些被爸爸们制造出来的角色之遭遇,就像极了编剧遭到爸爸强行修改故事的现实经历。

这样一看,像片子节奏极其拖沓、与海量元素形成冲突等等鲜明的矛盾,以及各种本不该出现却大行其道的问题,就能捋顺了。这部片子实际上的意义,是以自身化作神风炸弹,告诉业界,这个曾经推动创作的制作委员会制度如今已成了新的枷锁,只要它还在,就算再怎么集结最优秀的制作群体,也依旧会把片子搞砸。

什么事只能在动画里做做梦?——除了调戏美军,可能就是炸掉“爸爸”们的制作委员会吧

为了不让更多朋友重蹈覆辙,我郑重提醒,哪怕现在看动画似乎不用花钱,但看这24集动画的时间也可以做很多美好的事情,干点啥都成,请千万不要因为看了本文就兴起去看这部动画的念头,这部塞满了各种元素、宛如3A游戏的《DITF》,似乎的确不是拿来看的作品。

为了给小伙伴们洗洗眼睛,我觉得有那么几个作品,是时候从库存里掏出来晒晒太阳了,这才是本文的重点。这些佳作的意义,常常能从动画本身延伸出去,从另外的角度旁证出一部动画片的质量是否过关,是的,我要说的“另外的角度”,其中之一就是游戏化改编。

蓝宝石的魅力

前文提到的《蓝宝石之谜》,原名《ふしぎの海のナディア》,由GAINAX改编自经典科幻名著《海底两万里》。虽然最近其中的战舰“鹦鹉螺号”参与了《超级机器人大战X》的战斗,但对很多年轻朋友来说,从儒勒·凡尔纳到《蓝宝石之谜》,也许提起来依旧有些陌生。

《蓝宝石之谜》是一部年番,完结于1991年4月,同年就火速在FC平台上市了第一个同名改编游戏。不过也许是由于周期仓促,这款游戏玩法只是款类似于国际象棋的策略对战游戏,属于形象授权作品,与原作其实关系不大。尽管如此,在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技术等历史原因,原著要有足够的口碑和市场才能获得改编的机会,能有如此殊荣的《蓝宝石之谜》战斗力初见一斑。

本作的主要意义可能是在开始画面提供了8-Bit的主题歌

但《蓝宝石之谜》的能量可不止于此,在之后的3年里,它陆续在多个平台上出品了游戏。其中不仅有当时流行的MD、PC-E,还有Sharp X68000、FM Towns、NEC PC-9801等等“闻所未闻”的平台。这些游戏有些是GAINAX自己做的,骗钱目的比较大,但也不乏Namco、Hudson这样的专业大户操刀,若非原作功力足够,是经不起这么压榨的。即使在今天,也罕有作品在游戏改编上能达到这种多平台3年连发的密集效果。

更强力的是,也许是因为改编自不朽名著的缘故,《蓝宝石之谜》也了一些抵抗时间的基因,甚至到了2005年还在PS2上推出了新游戏,并在之后的2006年追加要素,在PC平台推出了完全体《ふしぎの海のナディア~Inherit the Blue Water~》。在原作完结的15年后还能用改编作品延续信仰,可见这部动画绝非等闲之作。

虽说在21世纪初期,做个文字冒险AVG并非什么难事

如果对20年多前的画风不感到太抵触的话,衷心建议小伙伴们还是去往不可思议之海,跟着男女主角冒险一番。

真正的突破天际

机器人类动画在今天早已没落,年轻的爱好者们甚至会“望巨大机器人而还走”,但如果因此你就错过了其中最后的王者,那就太可惜了。即便刨去机器人元素,作为热血题材动画片,它依旧有10年难以超越的水平,这就是2007年的《天元突破:红莲螺岩》(天元突破グレンラガン)。

《天元突破》播放之初,曾经出现过三两集质量不佳的情况,就像制作的钱烧光了一样,直到第八集突然脱胎换骨,才让人震惊不已。这个微妙的小细节,在游戏改编部分有趣地体现了出来——《天元突破》曾有一部颇具野心的改编游戏,由KONAMI制作,名叫《天元突破グレンラガン超絶発掘ONLINE》。

在IP改编领域,KONAMI资历颇深,技术积累也足够,早年的FC时代就以极其精良的改编质量著称,与此相配的是,被改编的原著水准也相当够派头。比如,日本的ACG圣经《火之鸟》,以及美国知名漫画《X战警》《忍者神龟》《特种部队》,还有特效电影的教科书《异形》《铁血战士》《侏罗纪公园》等等,都曾被KONAMI改编成游戏,是如假包换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不够水平就不要来敲我K社的门,我们只伺候大大

但这个《天元突破》的游戏,却莫名地栽了。有消息说,这款游戏强大到安装时会摧毁用户的Windows系统,以至于KONAMI不得不额外给测试玩家派送500GB硬盘,好让他们有余力恢复自己崩溃的操作系统。即便当时游戏业日子已经不好过,但好歹是业界大船,KONAMI会出这种问题,很可能是因为当时并未对《天元突破》的游戏有太大重视所致,捕风捉影一点讲,可能也算是“动画剧情中段大修改”谣言的旁证吧,初期的企划可能真的不给力。

《天元突破》第四集从风格到剧情都很诡异,在《DITF》里同效果长度上被放大了10倍

《天元突破》游戏的Beta测试到2007年4月16日结束,随后项目便取消了,此时距离《天元突破》首播才不过2周,宛如一盆冷水泼来。从周期看,显然游戏开发起初是与动画制作并行的,会有这样寻求稳妥的商业操作,大概是动画制作方GAINAX担心经费问题,毕竟他们一直有为了做好动画疯狂烧钱导致后半段经费燃尽的“良好记录”。

在9月30日电视版完结后,还不到一个月的功夫,《天元突破》的另一部改编游戏就于10月25日在NDS平台亮相了。这也许是KONAMI不甘心版权费打水漂的后续举动,但更大的原因应该是《天元突破》后半段表现越发强劲,一举拿下2007年日本文部省文化厅媒体艺术祭动画部门优秀奖,甚至在口碑上把稳坐机器人动画帝王宝座多年的《勇者王》给挤了下去,反过来成了新“大腿”。

《天元突破》至今仍被认为是“日本机器人动画的最终形态”,且未被超越,简直是动画界的李小龙——迄今为止唯一被认为有可能击败它的,就是今年的《DITF》。

《DITF》里让人总觉得“马大大”后面应该还有一句“马大压累路”的一幕,可惜没有

《天元突破》在NDS上出品的同名游戏,规模虽小,但制作极其良心。尽管这一时期由于NDS和GBA平台开发成本较低,导致有巨量的低质量改编作品圈钱,但此时的KONAMI依旧坚持住了过往的素质——泛泛之辈的改编是骗自家粉丝的钱,而KONAMI改编的器量,却总能拉别家粉丝过来掏钱。

游戏使用了动画版舍弃的部分设定和剧本内容,形成了更适合游戏载体的细致表达,还特意针对触屏及麦克风功能进行了系统设计,玩起来十分有趣。当时正巧NDS平台也少有质量过硬的机甲驾驶类游戏,因而推出后受到了极大欢迎,甚至还有国内爱好者们自发将其汉化,足见游戏素质之高。

要知道,那时候垃圾游戏基本是没汉化权的

《天元突破》的动画实在太优秀了,其新任帝王的身份,也导致玩家们希望《超级机器人大战》将其收录其中,呼声日趋高涨。于是在2010年7月,大概是赚够了两部剧场版的资金之后,GAINAX竟然真的把游戏版权从KONAMI手里拿了回来,然后卖给了《机战》的东家万代。若非当家大作,是定然没有此番待遇的。

《天元突破》进《机战》这事,类似于今天漫威买回《X战警》版权将其加入电影MCU宇宙

一个人一辈子可以错过很多优秀作品,但《天元突破》是最好别错过的那一类。只要对热血题材不抵触,那不妨找个假日好好品尝一番这来自10年前的佳酿。

迟到的勋章

6月中旬,一颗不大不小的炸雷把日系动画片爱好者惊了一波,那便是完结于2014年的年度强片《Kill la Kill》要出游戏的新闻。

《KLK》由脱胎于GAINAX的TRIGGER制作,在2013到2014年的播放档期中人气爆棚。由于不少关键人才来自上述的《天元突破》剧组,因此也常常被人拿来比较。尽管从综合上看,《KLK》有些地方并未超越《天元》,但大量优秀的创意也足以让人们印象深刻,作为当时的年度强者也名至实归。

偷个懒把此前《甜心战士》文章里的图再掏出来用一遍

但是,这部片子,居然安安静静待了4年。《KLK》别说改编游戏了,除了正常的卖卖歌曲CD和DVD等塑料盘子,外加出个漫画之外,居然什么衍生品都没出。真要强行逻辑,只能说是TRIGGER新人清高,想和GAINAX前辈的骗钱大法划清界限。可是,后来同是TRIGGER出品的《小魔女学院》,在2017年6月完结大约半年后,就出了PS4游戏。这可怎么说?

在商业运作成熟的日本ACG行业,预期质量足够好的片子,为了能在热度周期内多捞一笔,往往需要让它的改编游戏尽快上市。常见情况是短则一个月,长也不超过一年,甚至一些太过红火的片子还没完结,游戏就已经端上了桌。但改编游戏的开发周期漫长,除非只是套皮,否则制作起来的工程量也不输给动画,那么当然是提前商量好了同步开发,才有可能达成同步赚钱。

同样以热血和战斗为主的《神魂合体》2004年3月完结,同年6月24日上市改编游戏

《KLK》一放就是4年,这操作就像《DITF》的剧情一样真的让人摸不到门路,而它公布游戏改编消息的日期也颇为敏感。6月中旬正是《DITF》剧情胶着导致口碑下滑的阶段,以《DITF》获得的话题度和体量,按照商业套路,这个时间点本该公布甚至上市的应该是《DITF》的游戏,而不是《KLK》。此时此刻的公布,仿佛暗示了出品方对《DITF》也有点心虚了。

《KLK》更详情公布的日期,选择了7月5日到8日举行的Anime Expo活动,也是个神补刀。可能这只是巧合,毕竟活动举办日期是早就定好的,在重大活动期间宣布消息也没什么问题,但7月7日却是《DITF》完结的日子,它的结局怎样,出品方当然比观众更早一些心知肚明,这就让公布消息的行为像极了一种为挽回市场信心,而急送给爱好者的一口大奶——我们自己知道《DITF》很烂,对不起,我们还有其他好作品能吃,先尝尝这个最棒的吧。

相信不少追《DITF》的爱好者看到这个消息都是先懵后开始骂人的

从公布的画面看,这款《KLK》游戏暂无太多过人之处,游戏形式也颇像《神魂合体》改编游戏时使用的动作对战模式,但就像它公布出来有意无意造成的效果本身那样,只要能让大家知道,如果真要剧情狂飙,除了《DITF》,还有像《KLK》这样真正完美诠释“狂飙”二字的优质动画作品可以看,甚至能看反复4年,就够了。

至少看上去做够了还原度

巨大机器人后遗症

巨大机器人后遗症,这种毛病如今在不少日本动画中都多少存在,看似有巨大机器人元素,但实际上并非卖点,机器人常成为冷板凳担当,甚至遭到恶意反讽。爱好者们常常将这类片子称为“假机器人片”,《DITF》因为只用巨大萌系机体以平均每集5%的时间比重搞噱头,现在也能光荣入列了。

日系动画常常绕不开巨大机器人也是有历史原因的。由于早年间日本动画的主要资金源就是靠卖机器人塑料玩具,到今天在玩具产品技术、文化群体、动画技术等多方面都具备了足够的积累,这使得投资方等“爸爸们”把巨大机器人元素视为一种稳定收益的象征,怎能说撒手就撒手。

这导致巨大机器人元素不知不觉渐渐成了强行加戏的枷锁,或是偷懒编剧的温床,与优质剧情成了对立关系。在《DITF》之前,不少机器人片里都出现了剧情狂飙问题,比如《天使与龙的轮舞》《革命机》等等,甚至连《高达:铁血的奥尔芬斯》这种本该是旗舰级的作品也能情节崩塌,这就难怪如今的年轻爱好者们会“望巨大机器人而还走”了——是我,我也溜。

《DITF》合作方之一的A-1 Pictures此前也在原创动画《AZ》里狂(wèi)飙(shí)过

那这“假机器人片”就一定烂吗?当然不,比如《CODE GEASS:反叛的鲁路修》,就是一部极其优质,优质到教材级的作品——不过,我个人认为仅限第一季。

大部分机器人动画,因为核心要卖塑料玩具,所以机器人或者重度相关的内容都会反复出现在作品里——特别是题名。《鲁路修》则不然,一方面巨大机器人元素就像支付宝一样,自然地出现在动画世界中,并未做刻意描绘,另一方面又细致地借机器人元素辅助描绘人类角色丰满的个性,做到人机戏份的和谐,根本不用“题名”这么原始的手段去强调机体。

相反,机器人广告片要一目了然地让人知道卖的机器人叫什么名字,甚至长什么样子

《鲁路修》对巨大机器人元素的常态化处理,也延伸到了改编游戏中。如果说前述《天元突破》的改编游戏由于原作是机器人动画而必需加入机体驾驶元素的话,那么与《天元突破》游戏同天发售的《鲁路修》同名改编游戏正好与之相映成趣。

这是一款RPG类型的游戏,角色们虽然在战斗中看上去是驾驶机器人,但其实就是换了个战斗立绘罢了,重点依旧在人类角色自身,但是角色闪亮的性格又能通过驾机战斗等急迫桥段烘托,顺利达成不减机器人光辉的效果,与原作思路一脉相承。顺便,这款游戏也是在动画第一季度完结后不到一个月就推出的,依稀可见当时的人气之爆棚。

改编游戏总有那么几部会莫名地良心,可能是动画太火,怕做砸了会被挂吧

之后《鲁路修》作为一个成功的IP,还推出了文字冒险类的《Lost Colors》,以及另一款在NDS上的形象授权类Mini游戏合集,甚至作为换装出现在《圣恩传说F》里,足见其质量久经市场考验。

如果有年轻朋友看完《DITF》开始怀疑人生的话,不如翻出《鲁路修》这部黑王子复仇记来好好欣赏一番,巨大机器人绝非烂片根源,也是能很好地服务故事的。

结语

常言道,改编多尬作,但在商业运作角度,能获得改编,特别是游戏改编资格的动画作品,其原著往往具备一定的水平。特别是对于往日旧番,可以作为“跳坑”观看之前的预判参考。就像《DITF》这波口碑崩塌,目前还不知后续影响几何,但如果一年之内都没有推出游戏改编,就多半等于官方承认了动画的失败——不过,其实我很期待它能出个游戏的,没准游戏反而比动画精彩呢?

至于被《DITF》伤害的小伙伴们,再次建议你们去看看本文提到的这几部作品洗涤身心,在这浮躁的日子里,享受一点历史沉积下来的、久经考验的馈赠,没什么不好。

欢迎在头条关注触乐,阅读更多有趣的游戏内容。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