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胡广欣
这是一场赛博战争。
控评、打榜、“反黑”、净化、刷销量……被统称为“做数据”的这些行为,背后是一群“数据粉”。外界对饭圈的疯狂毫不理解,饭圈内部却有一套自洽的逻辑。他们殚精竭虑,为喜爱的明星艺人争夺网络空间的话语权。而他们期待的和相信的,是这些虚拟数据终究会变成实打实的资源,让偶像的事业更上一层楼。
但当粉丝变成了资本的免费劳动力,当情感被量化成一个个数据,粉丝们“为哥哥好”的朴素愿望,真的能达成吗?
选秀打投:
“不可以让他的梦想被偷走,所以我要更努力”
无论对什么时候的娱乐工业而言,“数据”一直很重要。实体唱片年代就有“搬箱”一说,指的就是粉丝为了帮喜欢的艺人冲销量而大量购买实体唱片。是否为艺人花过钱,成为鉴定“粉籍”(有粉籍代表获得其他粉丝的认可)的重要凭证。而在当下的追星生态中,做数据成为另一种进入饭圈的方式——要获得粉籍,你需要的只是网络、键盘、大量的时间和爱。
追选秀节目的粉丝被称为“秀粉”。自从2018年《偶像练习生》掀起追看热潮开始,“秀粉”成为饭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阿婷是这个群体的“萌新”,以前从来不追星的她,今年在追看《创造营2021》的时候“pick”了其中一位训练生,一步步学习为爱豆打投。
在选秀节目里,粉丝可以通过投票将喜爱的爱豆送出道,由于可以通过“氪金”来获得更多投票机会,集资成为饭圈常态。据新华社报道,《创造营2021》总决赛后,其中4名选手的集资总额超过1000万元,排名前11名的选手集资总额突破1亿元。但阿婷透露,她为爱豆打投所花的金钱其实不多:“总共花了几百块吧,粉丝群里其他人也不怎么催,但是会给你打鸡血,大概意思就是在保证生活的基础上尽自己的能力打投。”
当时阿婷刚出来工作,她花了不少精力在每天的打投任务上。这档节目里,光是与出道相关的就有“腾讯视频撑腰榜”“腾讯微视buff榜”“纯甄撑腰榜”三个榜单;如果要为爱豆争取更多曝光机会,还需要经营“QQ音乐乐力值”“微博明星势力榜”等多个榜单。阿婷回忆:“最开始就是把亲朋好友的账号全部借一遍给他投票,后来我进了打投群,官方(粉丝组织)就会给你一些账号来打投。”她自认“比较懒”,节目比赛阶段手中“只有10个小号”。每天,阿婷都用这些账号在不同渠道里为爱豆打投,“为了投票,我下了一堆App。而且我比较容易忘事,所以还下了一个提醒你打卡的App。不同投票渠道有不同的要求,最基础的就是直接登录账号然后投票;再上一级就是做任务,比如看够多少分钟的视频就可以获得投票资格”。
粉丝们不得不遵循节目组制定的种种规则,为喜爱的艺人做数据,“青春制作人”被异化为“打投女工”。在“阿婷”们夜以继日的打投和消费之下,他们的爱豆最终成功出道。回忆起那疯狂的一个月,阿婷说:“那段时间真的比较激动,格外地卖力。就觉得不可以让他的梦想被偷走,所以我要更加努力。”
但做数据的漫长征程才刚开始。
日常任务:
数据组发布每日数据任务,粉丝操作完要打卡
数据组、“反黑”组已成流量艺人标配的粉丝组织。数据组发布各种各样榜单和微博的链接,让粉丝去投票、盖楼或者点赞评论转发;“反黑”组则负责筛选出网上对明星有负面影响的评论或留言,号召粉丝对其举报。粉丝们如同打卡上工,每天领了任务便进行操作。
做数据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种劳动。大量粉丝每天自发自觉地重复着机械性的工作,由于粉丝以女性居多,她们自嘲为“数据女工”。阿婷说,做数据的工作简单且枯燥:“其实就是点点点、复制粘贴,每次只需要几分钟。只是需要做数据的微博也不是每天固定时间发布的,有时候一天要点很多次。如果在粉丝群里,管理员会把需要做数据的链接发到群里并艾特所有人,所以基本不会错过信息。”
阿婷每天会花半小时到一小时在做数据上,负责管理数据组的粉丝需要花更多的时间。KK是另一位艺人的数据组管理人员,她每天都会在微博搜寻一番,寻找与其爱豆相关的微博——有时候是艺人所属公司发的官方物料,有时候是营销号发的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发到管理群里,由负责微博管理的专门成员在数据组发布,号召粉丝对这些信息进行转发评论点赞。KK透露,她每天花在管理数据组上的时间约三小时,“因为我已经工作了,所以花的时间不算多。2018年、2019年左右会花更多的时间,当时刚好是我的爱豆正式出道,我也还在读书,学习之外的时间基本在做这个。现在我们的微管通常是学生在做,因为微管一整天都要跟进,而学生空闲时间比较多。”
在做数据这件事上,饭圈内部有一套完整的再生产机制。“老粉”整理出各种教程,让“萌新”迅速掌握技能,尽快“上岗”。在今年入坑之前,阿婷几乎不玩微博,只会看看热搜。入坑之后,她成为微博的重度用户:“我第一次追星嘛,真的什么都不懂。最开始就是进了爱豆的超话,跟着后援会和数据组一步步走。”至于KK,作为数据组管理成员,她的职责之一就是动员粉丝:数据组每天都会发布每日控评任务以及“全员必做”“打卡顶贴”“不要犹豫,真的很缺你一个!”等激励性图片和话语,完成任务后的打卡也非常重要,“打卡的人越多,就会吸引更多粉丝来做任务”。
而对阿婷这种游离于组织之外的“散粉”而言,做数据全凭自觉,“我做不做他(爱豆)也不知道”。但她仍然每天都跟着数据组微博发布的信息做任务:“爱豆自己发的微博肯定是要点赞评论转发的,其他与爱豆相关的微博内容也会去做一下。”从吃瓜路人到全情投入的数据女工,阿婷只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我其实很相信‘数据是一个艺人的底气’这句话,因为数据很大方面是反映了艺人的粉丝量,只有忠粉才会每天做数据。”阿婷的爱豆所发的每条微博几乎都有超过100万的转发量,这成为她为之骄傲的事情:“以前还不是这样的,甚至比赛时也没能做到,后来突然数据就变得很好了。这些都是我们一条条做出来的,很不容易。”
在这一套追星逻辑里,数据劳动成为粉丝表达对爱豆的喜爱之情、增强粉丝内部认同的重要手段,爱有了量化的标准——你为爱豆点过多少个赞、转发过多少条微博、在超话里刷过多少积分,这都是爱的证据。
网络追星:
一场争夺曝光度的战争,“圈地自萌”只是幻想
饭圈并非一开始就如此看重数据。KK以前是Super Junior的粉丝。她回忆,当时的追星生态很简单:“每天在线上看看物料,追一下综艺,听听歌,买买专辑等,没有做数据、‘反黑’这些事。”在她的记忆里,改变从EXO四位中国成员回国开始。从2014年起,鹿晗、黄子韬、吴亦凡、张艺兴陆续从韩国回归中国发展。鹿晗最早“出圈”的新闻,是他的一条微博底下有一亿条评论,由此创下世界吉尼斯纪录。中国网民第一次见证数据的力量,内娱的流量时代也由此正式开启。
这几年来,微博打造了明星势力榜、“超话”(超级话题)、实时广场等多项功能,逐渐成为粉丝活动的主要网络场所。超话和实时广场是了解一个艺人、成为其粉丝的基础,KK介绍:“搜索某个人的名字就可以进入他的实时广场,看到跟他相关的动态;超话里会有一些粉丝发一些安利的东西、搬运的资源等,就跟当年的百度贴吧一样用。”
到了2019年,一场“坤伦之战”引爆了普通网友与流量粉丝之间的战争。当时,自称“中老年人”的周杰伦粉丝与熟稔打榜规则的蔡徐坤粉丝展开一场流量大战。由于周杰伦知名度高、路人缘佳,再加上不少人对流量明星抱有鄙视和厌恶的态度,许多普通网友加入到为周杰伦打榜的阵营。最终“周杰伦”超话以破纪录的1亿影响力打败“蔡徐坤”超话,登上榜首。此事引发了社会对饭圈“唯数据论”的反思和讨论,面对对于超话制度的众多质疑,新浪微博CEO王高飞解释,超话“主要是服务粉丝,并不会干扰大叔看信息流”。也就是说,微博希望为粉丝营造一个“圈地自萌”的空间,但从目前的效果看来,显然事与愿违。
事实上,粉丝数据劳动的本质是为艺人争取网络空间的曝光度,当“数据=曝光度=更好的资源”这个等式被不断强化为“饭圈真理”,“圈地自萌”注定不过是一个虚幻的梦。
对普通网友而言,哪怕不进超话社区、不刷明星势力榜,只是简单地发微博看微博,他们仍然很有机会迎头撞见大量粉丝。前文已经提到,粉丝会组织起来对其爱豆的相关信息进行点赞评论转发,也就是“控评”。KK所在的粉丝群体日常任务就以微博控评居多。而控评的要义之一,是最大限度地传达爱豆的优秀,其文本已经形成较为固定的套路:一种是摆实绩,比如官方认证唯一ACE、电子刊销量名列前茅、单曲打榜多国霸榜等等,凸显爱豆实力;另一种是强调人格魅力,列举爱撒娇、爱赖床、爱吃东西等生活细节,构成爱豆有血有肉的一面。但大部分路人对控评的第一观感肯定不是文本的精致,而是数量的巨大——控评的要义之二,就是以量取胜、夺人眼球。某微博大号发了一条该艺人的舞台视频微博,前排评论全部来自粉丝。这正是数据组需要的效果,粉丝们锲而不舍地追逐着数字和体量,KK说:“控评要控到前面去,就是要做到微博下面前10条、20条都是粉丝的评论。”
她解释:“我们做数据起到的是安利和宣传的作用,希望艺人能越来越好,粉丝越来越多,拥有更多的机会,就会火起来。他那么好,为什么不火?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爱豆更火一点。”
值得一提的是,当“数据=曝光度=更好的资源”这个等式被放置在微博这个公共领域中,粉丝们就对负面信息尤其敏感。粉丝自身要小心说话:KK坦言,如果爱豆的实力退步了,或者新的作品不尽如人意,粉丝之间私底下会中肯地评价甚至批评,但在微博上,他们只能赞美,“我们不会说他的不好,都要把他好的一面表现给别人看”。
饭圈之间几成常态的“互撕”也源于此。在微博上,粉丝会把“对家”的负面信息暴露在公共空间。KK讲述了她所属的粉丝群体与另一家粉丝的一次争吵:有一次,一位内地爱豆翻唱了KK爱豆的一首歌,却没标明原唱者,双方粉丝因为这件事情而开始一场“战斗”。KK说:“他们开始在我们的广场上有组织‘刷黑’,也就是发一些黑称(即黑粉对明星的称呼)。我们首先是组织净化,不然网友一搜我家艺人的名字就会出现大量负面信息,这样很不好看。从去年到现在,我们撕了很长时间。其实也不能说是单方面的错,双方都清楚是有组织(互黑)的,只是觉得一家做了这样的事,另一方不反击就亏了。”
恶性循环:
“不是我们想做数据,是因为大环境就是如此”
在流量逻辑之下,流量是一切的起点,有了流量才会有更多曝光,随之而来的是大众认知度,有了认知度之后又会有更多机会接踵而来。但不难发现流量逻辑的荒诞:一个艺人的价值完全与他的作品脱钩,他彻底成为了一个商品。在流量逻辑之下,无论作品质量如何,粉丝都会为他买单。由此出现一个吊诡的事实:粉丝们都呼喊着“请关注作品本身”,而艺人们也的确在产出作品,可那却是最不重要的一环。
事实上,大部分粉丝也理解,作品才是一个艺人的立身之本。阿婷最大的希望,就是爱豆能有更多表演的机会:“爱豆是需要舞台的!这就是他的作品。他现在已经是一个出道艺人了,需要更多的新粉丝,而舞台是最能吸粉的,没有舞台,一切都是扯淡。蔡徐坤之前也曾经被全网黑,但后来他的《情人》不就出圈了吗?”但粉丝无法左右艺人的工作,做数据是他们唯一能够控制的事,这就不难解释粉丝对数据的执迷:“舞台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数据不会跑,这就是艺人的底气。”
只是,如果有选择,粉丝不会选择做数据。阿婷坦言,《创造营2021》播完之后,她曾经有一段时间停止做数据:“我觉得终于结束了,有种解放了的感觉。”但各种数据比拼促使她重新回到“数据女工”的队伍:“就觉得跟其他团员比、跟其他‘秀人’(泛指选秀出道的爱豆)比,我家爱豆不能落后。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在这个环境里,大家都很看重数据,好像数据越好看,你的资源就会越好。”
KK直白地表示:“如果不是喜欢他,我不会做这么枯燥的工作。不是我们想做数据,是因为大环境就是如此。别人都做,如果我们不做,那我们肯定达不到宣传爱豆、帮他吸粉的效果。这就是一个死循环,别人做,我们一定要做;别人不做,我们也要做。”她怀念以往不需要做数据的追星时光:“希望能把营销号整治了,这样我们就不用做数据、不用控评了。”
今年6月15日,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旨在规范和引导粉丝群体理性追星。截止至8月5日,该行动累计清理负面有害信息15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4000余个,关闭问题群组1300余个,解散不良话题814个,拦截下架涉嫌集资引流的小程序39款。8月6日,微博运营了7年的“明星势力榜”被下线。
在8月27日,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提出取消明星艺人榜单、优化调整排行规则、严管明星经纪公司、规范粉丝群体账号、严禁呈现互撕信息、清理违规群组板块、不得诱导粉丝消费、强化节目设置管理、严控未成年人参与、规范应援集资行为等10条规定。或许,这剂猛药能让粉丝从“唯数据论”的怪圈里解放出来。
在“明星势力榜”下架之后,阿婷坦言轻松了不少:“终于可以少做一个榜单,就好像少做了一份作业一样。其实没有排名挺好的,避免内卷,我反正蛮开心的。”
(根据受访者要求,KK、阿婷均为化名)
来源:羊城晚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