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作为理学大家,除了毕生为自己所倡导的理论付诸实践奋斗外,他最主要的贡献就是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他除了制定白鹿洞书院学规: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处事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做皇帝的老师,同时,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他为我们古代文化传播发挥了重大作用。理学不是玄学,包括大量的使用学问。除了儒学中的礼、乐、射、御、书、数,还包括大量的治理百姓、管理军队、水利工程、天地丈量等方面的学问。
朱子读书法最重要的就是学习方法24个字,但是内涵丰富。
一是循序渐进。朱子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论述循序渐进的含义:首先,学习的过程应当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确定次序,由浅入深,由小及大。他说:“事有大小,理无大小,故教人有秩而不可言等”。并称:“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后传以远者大者”。其次,循序渐进也包括知识的积累和持之以恒的治学精神。他注解《论语》“譬如为山”时指出:“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小成多,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其三,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在读书上,就是读通了一本书后再去读另一本书;体现在读一本书上,就是要按照首尾篇章的顺序来读。总而言之,“未明于前,勿求于后”。朱子循序渐进的读书原则,主要是强调学习要有踏实的作风,追求扎扎实实的效果,但也有过于呆板的地方。朱子在《读书之要》中说:“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如是循序渐进,则意志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矣。”也就是说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弄明白它们的涵义,一句话一句话地搞清楚它们的道理。前面还没搞懂,就不要急着看后面的。朱子说: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大学》一篇有等级次第,总作一处,易晓,宜先看。《论语》却实,但言语散见,初看亦难。《孟》有感激兴发人心处。《中庸》亦难读,看三书后,方宜读之。
二是熟读精思。熟读精思的目的,是深刻理解圣贤文章中有关性理的真谛。为此,朱子指出,书必须熟读精思。他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意皆若出自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在读书的遍数上要严格要求自己,一点不能偷工减料。书要读到不仅要能背熟,对书中的内容了如指掌,而且在说出书中的内容时,就像自己发自内心所说的话那样。这就要求学习必须在读书时深入探求作者的思想感情,体验作者的旨趣。产生疑问是“精思”的前提。朱子特别强调读书须有疑,开始读书时只是理解而已,然后渐渐产生疑问,通过思考,疑问渐解,最后达到全然无疑,这个过程就是读书成功的体现。理学不明,第以文辞为学,固有竭终身之力,精思巧制,以务名家者。然其学既非,其理不明,则其文虽工,其意多悖,故特次之于后,深明夫文为末,而理为本也。
三是虚心涵泳。朱子针对一般人读书往往存在的先入为主的毛病,强调读书必须有虚心的态度,来不得半点主观臆断或随意发挥,尤其是不能自己先有个意见,再“把圣贤言语来凑他的意思”,甚至穿凿附会地硬行联系。他说:“观书但当虚心平气,以徐观义理之所在。”他对涵泳工夫尤其重视。他认为,读书时应该边读边思考,用心体会圣人的思想,反复揣摩圣人的话语,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理解书中的深意。他说:人之为学,如今雨下相似:雨既下后,到处湿润,其气易得蒸郁。才略晴,被日头略照,又蒸得雨来。前日亢旱时,只缘久无雨下,四面干枯;纵有些少,都滋润不得,故更不能蒸郁得成。人之于义理,若见得后,又有涵养底工夫,日日在这里面,便意思自好,理义也容易得见,正如雨蒸郁得成后底意思。若是都不去用力者,日间只恁悠悠,都不曾有涵养工夫。设或理会得些小道理,也滋润他不得,少间私欲起来,又间断去,正如亢旱不能得雨相似也。
四是切己体察。读圣贤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存天理,灭人欲”,并落实到自身身上。朱子指出:“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义理,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他强调“须要将圣贤言语,体之于身”。也就是说,读书不仅是要获得知识,探求义理,义理就是道理、规律、本源,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自身修养的提高上。如果学到的义理只是停留在纸面上,或者只是用于教导别人,那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切己体察,就是要切实地联系自己,来体察圣贤书中的道理,变成激励自己改进提高的动力。朱子指出学习要和修身创业联系起来,工作做好了与明白道理是相辅相成的。他说十五志于学,知、行如何分?曰:“志学亦是要行,而以知为重;三十而立亦是本于知,而以行为重。志学是知之始,不惑与知天命、耳顺是知之至;“三十而立”是行之始,“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行之至。“志于学,是一面学,一面力行。至‘三十而立’,则行之效也。学与不惑,知天命,耳顺相似。立与从心不逾矩相似。”又问:“‘四十而不惑’,何更待‘五十而知天命’?”曰:“知天命,是知得微妙,而非常人之所可测度矣。耳顺,则凡耳闻者,便皆是道理,而无凝滞。伊川云:‘知天命,则有思而得。到耳顺,则不思而得也。’”。
五是抓紧用力。“著紧用力”即着紧用力。一方面,朱子把读书比作撑上水船,比作治病救火,以此来强调读书要抓紧时间,一刻也不能放松。又比作两军对垒:“如两边擂起战鼓,莫问前头如何,只认卷将去,如此方做得功夫。若瞻前顾后,便做不成”另一方面,读书又是一项细致功夫,也不能蛮干。为此,他提出“宽着期限,紧着课程”的读书原则。意思是说,考虑到熟读精思的需要,总的读书计划指标不能定得过高,期限不能安排得过于紧凑;而在具体实施时,例如读一本书时,就绝不能松松垮垮,一定要抓紧时间,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
六是居敬持志。朱子认为,学习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学者的志向及良好的心态,所以,“居敬持志”作为读书法的最后一条,也是其根本保证的一条。朱子说:“敬字功夫,乃圣门第一义。彻头彻尾,不可顷刻间断。”“敬”的本义就是恭敬,不放肆。在这里,“敬”是端正态度,就是说,诚心诚意、兢兢业业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读书也不例外。居敬也就是要从内心中严格尊崇礼法,专一有恒,一刻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特别是要排除杂念,不受外界诱惑,所以“敬”又通“静”。心静自然诚,诚心诚意、兢兢业业地去学习,去做事,个人修养也就能顺利提高了。学者工夫,唯在居敬、穷理二事。此二事互相发。能穷理,则居敬工夫日益进;能居敬,则穷理工夫日益密。譬如人之两足,左足行,则右足止;右足行,则左足止。又如一物悬空中,右抑则左昂,左抑则右昂,其实只是一事。“持志”是要有坚定志向。朱子说:“立志不定,如何读书?”要立定学圣贤之道、修身复性的志向,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经过他的努力,终于被皇帝赵扩所赏识,亲自下诏邀请其作为老师。朕初承大统,未暇他图,首开经帷,详延学士。眷儒宗之在外,颁召节以趣归。径登从班,以重吾道。具位朱子发六经之蕴,穷百氏之源,其在两朝,未为不用;至今四海,犹谓多奇。擢之次对之班,处以迩英之列,若程颐之在元祐,若尹焞之于绍兴,副吾尊德乐义之诚,究尔正心诚意之说,岂唯慰满于士论,且将增益于朕躬。非不知政化方行,师垣有赖,与其望之于冯翊,不如置之本朝;召贾傅于长沙,自当即以前席。慰兹渴想,望尔畏去!朱子为皇帝讲学三月。
他还强调:“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之所以。”“学聚、问辨,明善、择善,尽心、知性,此皆是知,皆始学之功也。”“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这些教育观点也是令人称赞。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