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论坛嘉宾走进东城:览阅壮美中轴,品味古都风韵

北京文化论坛嘉宾走进东城:览阅壮美中轴,品味古都风韵

首页战争策略新天下无双2023更新时间:2024-06-10

9月14日至15日,2023北京文化论坛在京开幕。论坛期间,观摩活动走进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北京东城,开启一场览阅壮美中轴之旅。

钟鼓闻音 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新模式”

中轴线是首都的一张金名片,全长7.8公里,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纵贯北京老城,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盛赞为“天下无双之壮观”。

在中轴线最北端,作为古都北京的地标性建筑,鼓楼和钟楼前后纵置、静静伫立。它们曾为元、明、清三代的报时中心,也是全国现存钟鼓楼中保存最为完好、体量最大、报时器具最具规模的一组古代建筑。暮鼓晨钟,回响百年,引发的不仅是声音的震动,更是人们跨越古今时空的情感“共鸣”。

北京文化论坛嘉宾走进钟鼓楼。东城区供图

步入鼓楼,数字沉浸展“时间的故事”正在展出。这是北京鼓楼保护展示工程的有益成果,也是充分展示中轴线沿线古建筑魅力,推动周边街区综合整治和有机更新,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新模式的一次生动实践。在这里,观众可以了解钟鼓楼的建筑特色、以“暮鼓晨钟”报送标准北京时间的工作流程,探索中国传统计时方法蕴含的智慧,领略钟鼓楼周边地区的民俗与商贸;还可以通过沉浸光影秀《共鸣》,感受时空交织营造的别样美感,在虚实交错间和历史进行一瞬的“会晤”。

鼓楼正在展出数字沉浸展“时间的故事”。东城区供图

太庙品史 展示文物修缮保护“新成果”

北京太庙坐落于天安门旁、紫禁城南、中轴线东,与社稷坛东西对称布局于中轴线两侧。其上的金瓦重檐象征着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传统礼制,四周的苍劲古柏见证了数百年人间沧桑变迁。

这里原为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太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主要古建筑包括享殿、寝殿、祧庙、戟门等。太庙意为国家之大庙,与紫禁城同时建成,是中国现存唯一一座皇室宗庙。在北京中轴线申遗的遗产点中,太庙作为世界现存最大、最完好的祭祖建筑群,中国五千年传统祭祀礼乐的最高场域,在公众视野中备受关注。

北京文化论坛嘉宾参观太庙。东城区供图

2020年10月,太庙非文物建筑区域腾退、拆除和环境整治工作正式启动。东城区以中轴线保护为契机,持续推进老城复兴,完成太庙等重点文物腾退,加强太庙文物修缮和古树保护,稳步推进太庙历史文化展示,古都壮美空间秩序逐步得到恢复。如今,“大庙中轴——太庙历史文化专题展”正在太庙展出,历史的风跋涉600余年,在人们耳畔继续讲述着古都的故事。

会馆赏戏 见证老城胡同焕发“新生机”

青云胡同,三里河畔,一台好戏正在颜料会馆上演。绛州鼓乐《牛斗虎》兼具力量与美感,舞蹈与民乐三重奏《春江花月夜》意蕴悠扬婉转,京剧《贵妃醉酒》选段唱尽古今悲欢,精彩表演引来观众阵阵掌声。历史上前门东区商贾大户云集、梨园名角荟萃、各地会馆众多,其中,颜料会馆便是由山西省颜料、桐油商人建于明代的一处集祭祀与观戏功能于一体的汇聚之所,后经多次修缮,成为现存为数不多的晋商会馆之一。

嘉宾在颜料会馆欣赏“会馆有戏”演出。东城区供图

近年来,东城区不断推进会馆活化利用工作,使老会馆焕发文化活力。2021年,“会馆有戏”演出项目在颜料会馆鸣锣开演,至今已举办包括昆曲、评剧、河北梆子等在内的一批“小而美”“小而精”“小而雅”的演出,受到广大市民的关注和好评。随后,东城区相继发布《关于进一步焕发东城区会馆文化活力的若干措施》《东城区焕发会馆文化活力伙伴计划》等,以会馆为支点,进一步推进文物活化利用,推动历史文化街区转型升级,打造集萃中华文化的“百花园”。

与颜料会馆一巷之隔的韶州会馆便是东城区首批会馆活化利用项目之一,经过修缮后新近开馆,成为一处融合京味文化之厚重与岭南文化之灵秀的综合性文化空间,让市民可以在此观文化展、品地方茶、赏韶州兰,既激活百年会馆资源,又丰盈百姓精神生活。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李立军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