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天津」大沽口炮台——京畿海门的信仰

「话·天津」大沽口炮台——京畿海门的信仰

首页战争策略血战炮台更新时间:2024-08-03

这是「话·天津」专栏

第33次推送

看完大约需要6分钟

南虎门 北大沽

中国近代两座重要海防要地

亲历了中华民族的耻辱史

也绘写了中国人民不屈反抗的诗歌

大沽炮台在中国近代史留下了浓重笔墨

扼守津门 守卫京师

面对西方列强的炮火

一次次沦陷一次次反击

虽终不敌西方铁骑

却也是不畏强敌之典范

和平年代诚可贵

大沽口炮台不复百年硝烟

浓缩一段屈辱的历史

供后人警示

大沽口炮台位于海河之畔

紧邻入海口 扼守海陆咽喉

明初 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

大沽口炮台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这里是海上进京的唯一门户

一旦失守 京师将门户大开

嘉靖年间 为抵御倭寇*扰

大沽口海防战备日益紧张

便开始在大沽口筑建堡垒 驻军设防

1816年清政府在大沽口南北两岸

用白灰灌浆 外砌青砖建造两座原形炮台

这便是大沽口最早的炮台

经过数年经营

大沽口炮台已经建成主炮台5座

土炮台12座 土垒13座

初步形成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1858年大沽口炮台迎来“升级”

在南北两岸再建5座炮台

分别以“威”“震”“海”“门”“高”命名

寓意炮台威风凛凛镇守大海门户的高处

到了1875年清政府已在大沽口炮台

部署铁甲快船 碰船 水雷船等

此时大沽口炮台的抗敌实力已不容小觑

当唐津铁路通车后

大沽口的海防已经初步形成以海岸炮台为依托

守口炮舰为辅助 唐津铁路运兵策应的海防体系

大沽口炮台担任着守卫京师的重担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成为列强入侵的前沿

在1858年至1860年间

大沽口三次被入侵

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抗击外敌的史诗

1858年5月 英法美俄率舰队入侵大沽口炮台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大沽口之战打响

面对入侵国土的西方舰队

大沽口守军英勇还击 誓死保卫国土

其中一门炮先后有29名炮手殉国

战争之惨烈让人震撼不已

1859年出版的《中西纪事》曾刊登

“坚守炮台之人三次为炮弹所中

三次去而复返继续迎战

如此忠勇异常之人我亦心慕焉”

然而大沽口炮台还是在侵略者的火炮下失守

英法军队沿海河而下兵临津门

最终与四国签下了《天津条约》

随后联军又向大沽口炮台发动了两次战争

第三次大沽口之战结束后

英法联军先后占领天津和北京

并焚烧了世界文化瑰宝—圆明园

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下了《北京条约》

大沽口炮台英勇御敌为西方所忌惮

晚清政府的软弱无能

是大沽口炮台未能幸免于难

最终又在一次惨败中被迫拆除

1900年八国联军集结大沽口

要求清政府交出大沽口炮台

天津总兵罗荣光断然拒绝后

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炮火之战

在殊死血战中罗荣光的守军寡不敌众

炮台失陷后 罗荣光自*殉国

留下了击毙击伤255名联军官兵的数据

在签署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后

大沽口炮台被联军拆除

北方门户陷入“无防之地”

待后续就大沽口炮台一直进行挖掘时

出土的当年火炮已残缺不堪

或火炮段位两截 或炮膛早已开裂

当年浴血抵抗的痕迹可见一斑

1988年国务院将大沽口炮台

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在原“威”字炮台遗址

重新修建了大沽口炮台一直纪念馆

向世人昭示这里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铁证

也警醒后人爱国图强

勿忘抵抗外侵的民族英雄

历史是残酷的

中华民族曾遭遇苦难

遭遇列强铁蹄蹂躏

也见证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权的决心

大沽口炮台饱经沧桑 几经兴废

京畿海门之信条应被铭记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