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名「远洋里」,远洋要在武汉再造一座「太古里」?

定名「远洋里」,远洋要在武汉再造一座「太古里」?

首页战争策略植物大战僵尸1中文完整版2023更新时间:2024-05-05

对商业的进步永葆好奇心

8045characters/42pics, reading time ±20mins

Copywriter: TERRY

昨天,拿地三年,位于武汉汉阳江滨的远洋集团归元寺综合发展项⽬,终于发了官宣:想见你,远洋里。

官宣中,「扎眼」的案名让我很是一激灵:它不是应该叫做「归元里」吗?怎么最终确定的案名,竟然是「武汉远洋里CITYLANE」

坦⽩说,除了英文部分的CITYLANE还算不赖之外,这也太......没有创意了……估计又会引发业界的一片哗然吧—— 「远洋是有多爱太古?」

说起来,在我印象中,远洋商业与太古地产的羁绊,已经上不知溯所踪了。

只记得,写过很多次包含有成都远洋太古⾥相关内容的文章,几乎每一次给项⽬方朋友看预览的时候,都会被提醒:一定要写全项目名称啊,「成都远洋太古里」。

对「远洋」这个品牌的认知起始,便定格在「成都远洋太古里」7个字里。而这7个字最广泛的传播度和市场认知度,是最前面2个字和最后面的3个字。

有趣的是,今天,这其中最没有存在感的「远洋」2个字,将成为本文的第一主角。 毕竟,能够从获得巨大成功的合作案例里独自走出来,且敢于直面业界「众声喧哗」的「远洋」,似乎已经花了很⻓时间,酝酿着一场「翻身仗」。

当然,如果你一上来就抱定「这不又是一个山寨太古里」的偏执观念,这篇文章也就不用往下读了。

太古的商业项目我肯定是极爱的,但我绝不会就此去下判定:「但凡跟太古合作的发展商单独操盘类似的项目,就一定是抄袭或山寨」。

尽管狭隘的双标无处不在,但我相信,我们都还有能力理性地思考。

01

太古里VS远洋里

掀起国内街区式商业热潮、且至今稳坐第一把交椅的成都远洋太古里,开业5年多,已经被业内外B端C端自媒体们、以及各大平台的KOL和主播们持续热捧,成为了当仁不让的「宇宙时尚潮流中心」,最近还因为街拍的内容实在太抢眼,都火到ins上去了,让全世界不懂东方时尚的歪果仁震了一大惊。

TA已经不仅仅是一座商场,更是成都人的骄傲、外地人的仰望——我长期潜伏在西安、重庆、武汉等各大城市的「商业爱好者」群里,发现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我们这儿,有个太古里就圆满了。」

被「成都远洋太古里」这个7字案名洗脑了很多次的我,不甘心地问过很多普通消费者,你知道太古里的全称吗?99%的人都会一脸懵逼地回答我,「不就是成都太古里吗?」

似乎,无论怎么强调「远洋」两个字,大家记住的,依然是太古里——但事实是,这个项目,的的确确是由远洋集团和太古地产携手开发运营的:

截图自百度百科

而且这个「携手开发运营」并非是「一边倒」性质的合作,而是双方各占50%的股权,绝对地平等协作。

只不过,在这个项目火遍全球之前,太古地产已经有广州太古汇、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和颐堤港(也是由远洋和太古携手开发运营的)等优秀商业作品面世且广受好评,而远洋集团则在房地产等更多其他的产业之中深耕多年,商业地产板块却尚未有能级对等的「作品」。

但是,在商业领域的知名度不及太古,不等于远洋没有精耕细作的企业基因:毕竟成都远洋太古里能有今天的成功,远洋集团的功劳与耕耘,绝不应该被忽略。

如今,在武汉大手笔拿下城区最后一块黄金内环核心开发带的远洋,带着240万方城市旗舰综合发展项目的宏图大志,似乎要以「拉动汉阳商业崛起、重构武汉三镇商业格局」为己任,重塑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对于「远洋商业」的认知。

不过,最令人在意的事情,就是这总投资高达400亿、总体量240万方的「巨无霸型」城市综合体之中,有一个17万方的街区商业「远洋里」,它不仅有着与成都远洋太古里高度神似的物业外观——与在地文化深度融合的民俗化街区(见下图),更有着与太古里如出一辙的项目案名,这不由得让人产生出格外多的联想。

武汉远洋里项目效果图

同样都是街区式项目,武汉远洋里是要「复制」成都远洋太古里的成功经验呢,还是要另辟蹊径、独挑大梁,干出一个商业新篇章?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得搞明白二者之间的关联与区别。于是我仔细查阅了两个项目的资料,整理出了下面这些核心信息

当然还有很多维度的对比没有整理进去,也有很多维度需要等远洋里开出之后才能见分晓,但从上面的表格,我们多少可以看出些端倪:

1. 远洋里比太古里大不少,商业内容的想象空间更大,但在后疫情时期,也意味着更大的招商难度。

2. 与之配套的业态品牌比太古里更多,「零距离」消费者基数更大、构成更多元化,但也意味着项目定位更有挑战性。

3. 以武汉三镇多商圈中心化的格局来看,远洋里未尝不可能成为「第三极」的新中心,但其所在的「武汉最后一块黄金滨江带」区域,潜力虽大,却尚需时日孵化。

武汉远洋里项目业态分布效果图

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个当下远不如成都远洋太古里所在区域的位置,凭借自己并不算太丰富的商业运营管理经验,远洋要单干一个比太古里更大、更综合、更需要耐心与恒心的巨量城市综合发展项目。

在这么多可以预想到的各种困难重重面前,我远距离见证了远洋里的「固执」: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最新一版的设计方案,与2018年我见到的那一版相比,不但没有降低难度「走捷径」,反而加重了有难度部分的投入与研发:如何处理文化遗迹与商业繁华之间的动静平衡?如何降低恶劣天气对街区的影响?

这些高难度部分,也正是表格中没有提到的部分,包括与在地文化的深度融合、建筑设计及空间规划层面的「重点用力」、以及项目初期定位规划和产品逻辑的研策等维度,恰恰让我对远洋商业生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之感。

接下来细说。

02

汉阳VS汉口

作为2020年受到全世界关注的城市,九省通衢的「东方芝加哥」武汉,在经历了多年的本地化商业「控局」 的时代之后,似乎正在迎来后疫情时期的一次「新时代开埠」的行情。这一点,从即将开出的武汉恒隆和第二座K11便可见一斑。

这时候,似乎唯独被一首《汉阳门》唱火的汉阳,却有些「沉默」了。

这是我们在去年3月制作的武汉商业项目分布图,可以明显看出左上靠中板块的汉口,与长江以南的武昌,都有着数量可观的、值得走访的商业项目,唯独长江以北靠西南方向的汉阳,拿得出手的商业几乎没有。

不过,有意思的是,远洋里项目所在的长江北岸的西南方向沿江一带(汉阳),与东北方向最为繁华的滨江商业带(汉口),以及长江对岸的武昌片区(武昌),不仅区位接近、可通达性极佳,且同样位于武汉城市规划的「长江主轴」板块中的「核心地带」

武汉远洋里项目区位图

简单理解一下,就是远洋里所在位置,是武汉商业格局中,因开发太早、过于老旧而迟迟没有发展起来的「武汉商业第三极」——长江北滨段的大归元文化片区。

如今,武汉已从「三镇时代」迈进「长江时代」,长江主轴与其核心片区,可以说承载着提升城市魅力和竞争力的历史使命,大版图的区域优势明显,区域内的地块价值也随之上涨。

武汉远洋里项目所在的地块,隶属于资源稀缺型的长江北滨内环元心——大归元文化片,同时享受长江主轴、长江文明之心双重政策加持,文化沉淀、交通红利、区域升级等多重利好迎面而来,从区域规划及城市发展的历史节点上来看,远洋里所在区块的「潜力股」头衔,已然坐实。

武汉远洋里项目交通示意图

数据显示,项目辐射范围覆盖了城市滨江中高端住宅区及多所省市示范中小学,5公里辐射约170万城市中高端居民。其住宅及公寓产品“远洋东方境世界观”、“远洋归元MAX”,亦是2019年武汉市住宅、公寓双料销冠,也是武汉新中产家庭改善型置业首选。未来5年,汉阳将新增甲级办公体量约106.7万方,进一步导入逾7万商务人群

宏观政策利好,区域潜力蓄势待发,人口红利尚在酝酿——这一切,都在印证着「远洋里」的应时而生和顺势而为。但最令我关注的,是区域内极为厚重的历史人文载体,将会与远洋里产生何种「化学反应」?

武汉归元寺大门 | 图据HANS汉声

远洋里的「邻居」——归元禅寺,又被称为「汉西一境」,因其人文境致而名传近四百年。如今,它不仅是国家重点寺院、「四大佛教丛林」,更是荆楚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每年,归元寺都会迎来超过300万的中外游客,即使是本地人,也一直保持着农历初一至十五来归元禅寺祈福的习俗。

而这一片区,不止拥有「归元寺」,还藏着「横河——汉江故道」与「竖街——西大街」两条自古有之的商贾「财路」。

如果你有幸遇见一位汉阳的老爷子,搬个小凳子往路边一座,聊起那些的传说与故事,我敢信,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我走访这一区的亲身体验是,汉阳本地的人们,对于这一片区的情感厚重久远,这些物理空间上的古迹与大家心中的文化血脉紧密相连,是祖祖辈辈传承至今的人文积淀,更是汉阳人与生俱来的情感承载与文化自信的根基,即使是外来的资本入市,又岂可生硬地将其连根拔起?

远洋里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要解决在地文化与项目深度融合的问题。

其实在2018年,我们就发现武汉本地名为「HANS汉声」的人文大号(个人非常喜欢),发了一篇文章:《汉阳 | 西大街要拆了,墙上画的40位街坊和它说再见》(戳下图可查看原文)

这篇文章的点滴细碎充满浓郁的汉阳街坊味,让人印象非常深刻。

查阅史料,我发现西大街是武汉历史最悠久的古城商脉之一,也是汉阳古城到归元禅寺的必经之路。

经过专家学者的研究论证,远洋里决定延续「横河竖街」的城市肌理,打造西大街「街头博物馆」的概念,将消失的典故、遗迹,通过景观艺术化的手法复原,邀请全球艺术家共同延续「武汉记忆」,让新老空间交织、过去与未来共生,让历史不会因为城市发展而消失。

未来的西大街

西大街串联起来的,不止是从古至今的商贾之道与繁荣之市,还有堆叠着武汉特有的中西方文化「混搭」的更为重要的「三堂两寺」,其中,归元禅寺作为本地历史文化重要代表,是整个武汉的「精神堡垒」之一

远洋里另一个主入口,便是位于归元禅寺正前方4700㎡的寺前广场。

这里是其山门的「最佳拍照点」,也将是新春庙会、周末市集的主要场所——拥有300余年历史的归元庙会在清代中叶已颇具名气,已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香火鼎盛的归元寺 | 图据网络

寺前广场效果图

而代表武汉独有文化的西式教堂——圣母堂,则又是一把摆在远洋里面前的「历史文化双刃剑」。

圣母堂是童贞圣母女修会院旧址,已有近百年历史,属于「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不可移动文物」,建筑的高低壁柱、大小券拱的体量、虚实对比,完美诠释出韵律感和节奏感,即使是在当时的教会建筑中也较为少见。

圣母堂示意图

远洋里的做法是,将毗邻城市主干道、紧临地铁口、拥有得天独厚昭示面的外广场,打造为城市地标级的巨型公共广场——7400㎡的「圣母堂广场」,并将圣母堂改造为艺术中心,以它为中心的整个圣母堂广场将于每晚上演音乐喷泉古建投影Show。

将这些「形而上」的文化内核及载体,通过严谨的研究分析,塑造为当代语境下更为适合的环境内容和城市空间,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修旧如旧,更是一次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文化复兴」工程,从远洋传递给我们的理念和实际行动来看,的确值得敬佩。

于是,在一步步解决与城市文化的融入性和连接性等问题的过程中,远洋里给出了一个清晰的项目定位:「一站式、全客层的文化商旅地标」,而开发整个项目的第一要略,就是坚决不去打破这种城市与人的历史文化连结,这也是我觉得非常赞的一点。

远洋里的二层连廊通过市政天桥与归元二期连通,形成1800米的景观步道直通长江边

正因如此,我开始更主动了解起这个项目来。

在此,也很感谢远洋里的朋友,为了让我能更加清晰地了解这一定位的实操落地方案,前两天还专程与我微信视频连线,看了一回「云沙盘」。

看完之后,我主观认为,若是项目最终呈现出来与规划方案不走样的话,那么,武汉远洋里必定会成为一座极具代表性「既东方又全球」的城市文化商旅新地标。

往下看读完,你就会明白我的意思。

03

48°高温的街区

整个项目给我的记忆点有3个:第一是「大」,第二是「太像成都远洋太古里了」,第三,就是「真的太用心了」

要想论证上一小节提到的观点,以及说清楚「真的太用心」这个感受,我们可以从很多维度去释放这个项目的核心信息。

首先,从本小节的标题谈起。

作为国内最著名的「三大火炉」之一的武汉,从气候条件上来看,完全不适合做远洋里这种大型的街区式商业,毕竟武汉每年夏天的体感温度超过48°的日子,甚至比三伏天还长。

冬冷夏热的气候特征,极有可能大大缩短有效经营时间、阻碍客群的全时段造访,这是下定决心做街区商业的远洋里,遇到的第二个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远洋里的做法是:

1. 地上地下进行空间互补。

远洋里将17万方商业拆分成10万方地上和7万方地下,并用多种结构进行串联,形成进出流畅的「半开放式街区」。7万方的地下空间囊括了超市、影院、美食广场等业态,整体呈环形动线,头尾分别与归元禅寺及地铁口无缝衔接。

远洋里的日照模拟测试

2. 深度研究室内外空间的互动与过渡。

世界著名的风工程与环境工程咨询公司RWDI,对街区的日照、风、降水等气候条件进行持续跟踪分析后,建议在部分区域打造半开放式空间

法国艺术顶棚工作室HDA在这些区域以「云」为造型,创作膜结构天幕,通过增加通风、遮阳挡雨、搜集建筑余风等手法,实现酷夏之时,体感温度下降4℃的清凉目标

半透明天幕的设计灵感来源——Symbiosis between Architecture landscape and clouds与建筑融合共生的云层

此外,远洋里还在街区的正中心,以「城市绿洲City Oasis」为概念规划出一处约1500㎡的「中央花园」,它不仅是项目内最大的半开放式治愈空间,亦是连通B1与地上的重要垂直动线枢纽

B1层室内与户外,则被可开启式落地玻璃分隔,区域四周均设有休憩座椅,游憩体验感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英国景观顾问Morphis,根据植物不同的特性进行分区组合,以绿洲花园景观、剧场式社交台阶、艺术化天幕为核心,将建筑、水景、绿植进行融合,效果图的观感非常舒适

中央花园半开放式空间让阳光与冷气兼得

第二,是整个项目的「设计」。

参与整个项目的「设计团队」,几乎个个都名声在外。

项目整体设计,是由美国洛杉矶五杰建筑设计事务所,与华中科技大学荆楚建筑与文化专家谭刚毅教授同步展开研究,用国际化的视野与传统的文化理解,共同挖掘荆楚文化精髓,平衡归元古建筑与现代功能需求之间的冲突,将荆楚经典融合到现代设计之中,让古老街巷、新旧建筑相互穿插,利用露台及挑廊串联起52栋单体建筑

「荆楚道古今」的建筑形态,挑屋檐创作多样性的天际线

虽然最终的呈现形态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太古里,但远洋在建筑设计这个环节下的功夫,深度到令人吃惊:2018年的一场大学生设计大赛——横跨1500KM,我专程来看了一场建筑设计比赛,让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在实现「好看」与「好用」这两个建筑设计终极目标的过程中,远洋里几乎可以说是「不计成本」。举两个例子来看:

1. 480米樱花景观大道。

翠微路之于归元禅寺,恰如表参道之于明治神宫,是正对其山门的「祈福大道」。巧的是,樱花之于武汉,也与樱花之于日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远洋里将这两点结合在一起进行思考,决定把全长480米的翠微路将改造为人行步道,建造现代独栋店与保护百年老树并举,同时加种近百株樱花树,形成真正的「樱花景观大道」

2. 特别国际的中国范儿——「竹间广场」。

因设计了泰国知名社区项目The Commons而大热的设计师Amata Luphaiboon,在远洋里交出了这个中国商业首作

坦白讲,第一次看到设计图的时候,我是很吃惊的:Amata从电影《卧虎藏龙》吸取创作灵感,以影片中经典的「东方美轻功」画面为主题元素,打造出建筑「悬浮在竹海」之中的视觉效果

最吃惊的是,Amata把整个区域划分成7X7米网格,并在此之上排布建筑,挑战7x7米单体建筑极致空间

敢信吗,近10栋建筑,都是7X7米横截面的正方体立柱!

看完之后,满脑子都是如何消防报规、如何业态填充、后续如何运营,我忧桑地发现,自己果然已经是被拍死在沙滩上的前浪了。

但远洋绝不是脑子发热。

从设计概念上看,利用玻璃连廊将建筑串联,穿插于高耸静谧的竹林之中,以“下玻璃、上砖面”层层夹叠的组合形式,用带状的砖墙与玻璃的嬗递渐变,演绎节奏与韵律——东方设计手法尤其讲究建筑互相之间的虚实掩映与曲径通幽。

从后期运营上看,为了给新生代带来突破常规、“非标准化”的惊喜体验,竹间广场瞄准年轻客群,以爱情和婚礼为主题,搭配引入时下最新潮、最有态度、最有趣的周边业态,引入多个非标定制店铺,重金砸向「辨识度」和「记忆度」。

在圣心堂、绣花堂老建筑旁、竹林环绕之间

专为精致户外婚礼预留出的草坪空间

第三,是整个项目的「搭配」。

前面我们讲了17万方的街区,里面潜藏了太多记忆点,期待值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但除街区外,整个项目还自带了100万方中高端住宅及32万方精品公寓,与其一街之隔的归元二期,有逾70万方体量的住宅即将启动建设。

而远洋里3公里覆盖超51万客群,5公里达170万,目前距离项目最近的家庭购物中心距离项目有9公里之遥。

优质家庭客群的品质消费需求空白,必须填补。于是就有了这座非常有特色的mini mall

约2万方的家庭亲子mini mall

项目将亲子家庭业态整合成约2万方的微型购物中心,以儿童零售、儿童体验、儿童培训等业态为主,配合儿童主题屋顶花园,恰到好处地迎合了周边大量品质家庭的生活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未来的溜娃胜地屋顶花园,灵感来源于「时间的变化和宇宙」,整体设计颜色明快、富有创意,与趣味的娱乐设施组合在一起,亲子餐厅环绕四周,视野开阔且丰富。设计手稿感受一下

另外一个让人很容易记住的「搭配」,就是由隈研吾设计的酒店。

由日本建筑设计大师隈研吾亲自操刀设计的7a地块,紧邻归元禅寺,包含1万方的精品酒店,约500人座的小剧场及一栋健身中心。

隈研吾先生从「云梦睡虎秦简」中寻找建筑灵感,巧妙地将荆楚文化融入其中,立面运用竹节的元素,编织出多重节奏的立面效果。而小剧场外立面与酒店建筑的编织元素相呼应,同时呈现出舞台幕布般的展示面。

酒店入口空间则刻意用夸大的手法,呈现“别有洞天”的视觉效果。作为静谧庭院的大门,近观庭院,远眺古寺,用大门框出丰富的景观层次

可以说,远洋里是「多国建筑设计大师的国际化中国范儿表达」,从宏观理念到实用细节,从设计思路到呈现方式,无一不体现着浓烈的「慢造」情怀,确切是我最乐于看见的商业的模样。

04

有所期待与所有期待

从2018年10月接触这个项目至今,已近两年时间。两年间,我从全国各地的商业项目路过,300 筹开或运营的商场在我眼中掠过,沉留于心的,不过寥寥数个。

远洋集团在武汉的这个项目,真是其中一个。

在那个炎热的秋日艳阳下,我从归元寺的门前经过,马路对面就是写有「240万方城市旗舰综合体」字样的围挡,项目方的朋友站在灰尘仆仆的马路边接我,然后在一个狭窄局促的小会议室里,拿着最初的那份项目手册,滔滔不绝地给我讲了1个多小时。

远洋里的多层次立体空间

那一天的场景,深刻在我脑海里。因为在去之前,我的确不曾期待遇到一个如此「拼命」的远洋的商业项目,也更加不会了解这个项目团队的伙伴们,在TA身上倾注了多少的心血与宝贵的时光。

时隔近2年,我终于等来了这个项目的第一次正式官宣,也终于看到了历尽千帆之后的「远洋里」最终的「模样」,一如武汉这座城市,在2020年的那场黑天鹅事件之后,或许会绽放出更加惊人的光彩。

由远洋与武汉二零四九共同打造的城市文化商旅新地标

至于是否一定要拿远洋里和太古里做比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我个人而言,写完这篇,我发现⾃己对远洋⾥这个项⽬的怀疑与期许,似乎各占一半。

怀疑的是,究竟这个「撞案名」的项⽬是打算「复制」成功经验,还是想要打破「成功的束缚」?

期许的是,远洋⾥能够携带更多「硬武器」,给非常不易的武汉商业地产市场来一⽀「强心针」,也让酝酿已久的远洋商业,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旧城新生,繁华复始

留住温度、留住文化

才能留住人与城市的连结

愿武汉远洋里

恪守初心,永记此理


特别说明

本文未标注出处的部分图片源自CRR

采用于本文并无任何商业目的

如有图片版权使用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

本文内容为CRR原创版权,洗稿必究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账号主体无关

- THE END -

独到视角 | 犀利表达 | 客观评述

商业地产志(Commercial Real Estate & Retail Research,缩写CRR)是以商业地产及实体零售为细分关注领域的垂直自媒体。3年多来,CRR独到的行业视角及客观的行业态度,对商业地产及实体零售行业的重大新闻、热点动态、行业大事件进行不聒噪的记录与分析,发布第三方视角的专业观点,反映行业真实的发展动态,伴随中国商业地产的健康成长

*CRR城市合作伙伴持续招募中,详情请致电邮terry@magicgell.com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