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人类文明的奠基者(二十八)

伏羲——人类文明的奠基者(二十八)

首页角色扮演创世神迹更新时间:2024-04-30

昆仑山在陇南

南宋罗泌《路史》载:“‘女娲’又曰‘皇母’。崔伯易《感山赋序》曰:“皇母”,一名“女娲。”道教中的著名神灵西王母,即《山海经》中的西王母。东汉末年道教兴起,西王母被纳入道教神系。在道教中,西王母有着多种称名,如:金母、瑶池金母、王母娘娘、西姥、王母、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白玉龟台九凤太真西王母、太灵九光龟台金母元君、九光元女、太真在汉代,越早的时候,女娲与西王母的故事越是交织在一起,到了后期,西王母故事才逐渐从女娲、西王母故事交织的画面中独立出去。

女娲、西王母作为宗教创世神互为补充。先天尊神、育养万物、女仙之宗的西王母,有着“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的剽悍凶恶形象,被华夏族称为“是司天之厉及五残”的刑*之神,她的职责是预警天灾和惩戒那些触怒天意天威的人,从而成为秋冬肃*之神的代言人。西王母的“西”字指的是方位,王母是神名尊称。《道藏》载西王母由“混沌道气中西华至妙之气结气成形,厥姓侯氏,位配西方”。道教中解释《山海经》所言西王母人身虎齿,豹尾蓬头云云,乃西王母与西方白虎之位有关。道教又讲元始天尊“授西王母以方天元统龟山九光之箓,使制召万灵,统括真圣,监盟证信,总诸天之羽仪,监上圣之考校”。西王母和东王公又是“道气阴阳之父母,共理二气,育养天地,陶钧万物”。在《山海经》中西王母是一个历史人物,东晋郭璞曾断言:“所谓西王母者,不过西方一国君。”《山海经》中记载的西王母,是上古时期一位氏族部落女首领形象,是中国上古时期华夏民族著名的部落女首领兼巫师。上古时期,人们崇尚巫术,掌握巫术的人,往往就是氏族最高的统治者。女娲是早于西王母的女巫,是伏羲时期依据伏羲所创易经八卦原理创立巫术的人,是华夏民族上古巫术的首创者。巫术的传承方式,需要严格的心传口授,作为巫术部落的西王母部落的巫术,与女娲部落的巫术,应该是属于一脉相承,而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历代西王母部落的女首领是不断更替的,但是西王母这一首领的封号没有变。黄帝时期有西王母。黄帝讨伐蚩尤之暴时,蚩尤多方变幻,呼风唤雨,吹烟喷雾,西王母即遣九天玄女授黄帝三宫五意、阴阳之略,阴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黄帝遂克蚩尤於中冀。后羿时期有西王母。《易经》、《淮南子》讲“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周族先祖后稷时期有西王母。《易林》明夷之萃:“稷为尧使,西见王母。”虞舜时期有西王母。《竹书纪年》载:“(帝舜)九年,西王母来朝,献白环、玉玦。”《太平广记》卷引《风俗通》讲“舜之时,西王母来献白玉琯”。甚至到了周穆王时期还有西王母。《穆天子传》记载,西王母曾为周天子谣曰“将子无死”。《竹书纪年》讲“穆王十七年,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又讲“穆王(五)十七年,西王母来见,宾于昭宫”。《史记·赵世家》讲“穆王使造文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女娲部落形成于伏羲时期,历经神农时期,到黄帝时期的颛顼与共工大战,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还曾经出来收拾残局。尧、舜、禹与启建立夏朝之交,有关女娲部落的记载逐渐消失,西王母部落的记载开始出现,并且有关西王母部落的记载出现之后,就再也没有过关于女娲部落的记载,二者之间有没有一种称名上的替代?

作为正规宗教,如佛教与基督教,都必须有它的创世神话部分,这是一个宗教是否被认定为宗教的重要依据。人们有一个认识,认为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却忽略了道教创始人连需要编造创世神话都不懂。缺少系统的创世神话,是道教不能够被称作正规宗教的根本性硬伤。无论道教再怎么样抬高西王母的地位与神力,西王母也缺少具有典籍记载的创世神话、创世神迹。这需要女娲补天、造人、立极诸神话给予补充,需要女娲与西王母合一,才能够形成华夏文化中创世女神的完整形象。

二、人首蛇身真相

《山海经·大荒西经》讲“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这里讲西王母穴居的洞穴在昆仑山。《山海经·海内北经》讲“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这里讲西王母在昆仑山北边。只要说到昆仑山,人们就会想到西王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昆仑山被演绎成了中华民族的圣山,同时也是西王母的专属领地。然而,人们似乎忽略了女娲故事与西王母故事都发生于昆仑山上,昆仑山既是属于西王母,又同时属于女娲。《山海经》诞生在仇池的伏羲、蛇身人面。陇南兴起的羌人、蜀人、巴人、氐人都是人面蛇身。

据《太平御览》引《遁甲严山图》载:“仇夷山,四绝孤立、太昊之治、伏羲生处”。《开山》为山仇夷,上有池,古号仇池。界于苍洛二谷之间,有首有尾,其形如鼍,丹岩四面,壁立万仞,天然楼橹,周围九千十四步,地百顷,泉九十九。且神鱼闻于上古,麒麟瑞于近世。有长江穷谷以为襟带,有群峰翠麓以为黼藻。陇南市古时为武都郡,武都郡的治所在陇南市西和县洛峪镇,古时称雒峪,雒谷,流经的漾水、汉水称雒谷水,也称雒水或洛水、洛河,后来武都郡从洛峪镇,迁移到陇南市成县红川镇就把流经成县红川镇的白水,改为洛水,现在叫洛河。据汉曹植《洛神赋》记载:“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洛神。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传说古帝宓(fú)羲氏之女溺死洛水而为神,故名洛神,又名宓妃。

仇池山就是昆仑山,仇池就是西王母的瑶池,丹岩四面就是神州赤县,就是伏羲、女娲住的丹穴。有长江穷谷以为襟带,指的就是白龙*是羌水、江水、姜水的源头。

成县小川镇在1958年以前叫昆仑乡,现小川镇内有昆仑山、有寿丘。成县昆仑山是中国地图上除了青海昆仑山之外,唯一被地图标注为昆仑山的地方。据《尚书·禹贡》记载: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属渭汭。漆、沮既从,沣水所同。荆、岐已旅,终南、敦物至于鸟鼠。原隰厎绩,至于都野。三危既度,三苗大序。其土黄壤。田上上,赋中下。贡璆、琳、琅玕。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序。昆仑在古雍州(陇南)。

西王母石室。《汉武帝内传》中描述西王母长相:“著黄金褡孎,文采鲜明,光仪淑穆,带灵飞绶,腰佩分景之剑,头上太华髻,戴太真晨婴之冠,履玄鐍凤文之舄。视之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 这与《山海经》中记载的西王母妖怪形象大相径庭。《道藏》中描述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居昆仑之间,有城千里,玉楼十二,琼华之阙,光碧之堂,九层元室,紫翠丹房,左带瑶池,右环翠山。”《博物志》称瑶池有桃树,“三千年一生实”。道教认为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得道登仙者,都隶属於西王母管辖。《汉书·地理志》载:“金城郡临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仙海、盐池。”《论衡》亦有类似记载。《列仙传》载:“(赤松子)常止西王母石室中。”关于西王母石室,当出自《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人戴称,虎齿,有尾,穴处,名曰西王母”中所说的“穴处”。

陇南市古时是海洋,今陇南礼县盐关镇古时为卤水县,有盐井,产井盐,可证古为海底。武都海史称天池大泽,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开置武都郡,治武都县。何谓武都:说者谓天池大泽在县之西,故谓之都。现在陇南市境内过去称武都海、仇池、河池的,就是雷泽、瑶池。《水经注》对仇池山地形有专门描述:“绝壁峭峙,孤险云高,望之形若覆唾壶,高二十余里,羊肠蟠道三十六回……上有平田百顷,煮土成盐,因以‘百顷’为号,山上有丰水泉。”《开山图》谓之仇夷,所谓“积石峨嵯,嵚岺隐阿”者也。仇池山上有平田百顷,煮土成盐,故又名百顷也,山上有沣水泉,所谓清泉涌沸,润气上流者也。八沟十坡中有小有洞天、八仙上寿、伏羲仙崖、洞油神鱼、麻姑山洞、金龙戏珠、石勺奇潭、无根之水等仇池八景以及玉泉洞、汪猴洞、峰崖洞、骆驼洞等古洞。山上出一种石头叫仇池石。仇池石是一种柱状布满瘤状石质的石灰岩,表面有圆瘤或小孔洞,涡洞相通,嶙峋异趣,颜色为淡红淡绿,石质软硬相间,硬若玛瑙,软如吸水石。

成县昆仑乡,即鸡峰山。这里海拔高度均在1000米以上,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物产丰富,到处都是适合古人居住的岩洞。岩洞的密集程度以及宜居程度,为中国之冠。

女娲与西王母,生活在同一座昆仑山上,都居住在洞穴里,她们是同一个人,其后裔也是同一个部落族属。

《物理论》曰:地者,底也,底之言著也,阴体下著也。其神曰祗,祗,成也,育生万物备成也。其卦为坤,其德曰母。《博物志》曰:地祗之位,起形於昆仑,从广万里,高万一千里,神物之所生,圣人仙人之所集。昆仑之东北,地转下三千六百里,有八玄幽都,方二十余万里,下有四柱,柱广十万里,地有三千六百轴,互相牵制也。《博物志》曰:昆仑从广万一千里,神物集也。出五色云气,五色流水,其白水东南流入中国,名为河。流经陇南市成县的洛河,又名白水江、江洛河,古称白水、浊水。白龙江即白水、白江,明朝后称白龙江。

仇池山就是上古的昆仑山,而古有“天上银河、地上江汉”之称的西汉水才是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母亲河。地处仇池(古称武都海)边的成县小川镇在1958年以前叫昆仑乡,现小川镇内有昆仑山。氐羌族把湖泊叫“海子”,在成县低洼地带形成的仇池也叫“西海”,徽县伏镇低洼地带形成的河池也叫“东海”。屈原在《离*》中写道,“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路不周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不周,指不周山,也称嶓冢山、齐寿山。译文是,我是轩辕的直系子孙啊,想拜访祖源昆仑,却遥不可及。如走到不周山,再向南行至“西海”,就到目的地了。表明处于成县的“仇池、西海、昆仑山”,就是屈原时时牵盼的祖源。诗圣杜甫在《木皮岭》中有云,“远岫争辅佐,千岩自崩奔。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忆观昆仑图,目击悬圃存。”来到成县看见鸡峰山和南山山脉后,感慨自己终于看到了昆仑悬圃。王逸《离*》“朝濯发乎洧盘”句注引《禹大传》曰:“侑槃之水,出崦嵫之山。”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谓《禹受地记》与《禹本纪》为一书,梁崔灵恩《三礼义宗》则引其佚文一条为:“昆仑东南五千里之地,谓之神州。”从以上三条佚文的片言只语看,诸如昆仑、瑶池、仇池(河池)、神州、洧槃、崦嵫等,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山名、地名,昆仑是著名神山(见《山海经》所记);瑶池即“仇池”,见《穆天子传》,周穆王与西王母曾在此会饮;崦嵫,则是“日所入山”之地(王逸《离*注》)。《山海经》:“嶓冢之山,汉水出焉”。西汉水源头齐寿山,古名崦嵫山、嶓冢山,也称寿丘。汉水即是王逸《离*》“朝濯发乎洧盘”句注引《禹大传》曰:“侑槃之水,出崦嵫之山。”

昆仑山中华龙脉

仇池山,古称昆仑山、武都山。地处秦岭西边,大巴山、岷山北地,小陇山南面。也是秦岭、大巴山、岷山、巴颜昆仑山的交汇点。

手指的地方就是陇南市的仇池山

甘肃省陇南市地理位置在东经104.01—106.35与北纬35..45—34.32之间,地理位置处于祖国大陆行政区划的几何中心。仇池山也叫武都山位于西秦岭,也叫西岳、华山,西陵。秦岭以秦人、秦国为名,秦人、秦国的发祥地就在陇南市礼县。秦岭分为狭义上的秦岭和广义上的秦岭。狭义上的秦岭,仅限于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东以灞河与丹江河谷为界,西止于嘉陵江。广义的秦岭,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鄂豫皖大别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张八岭,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仇池山也叫武都山位于岷山北地,也叫岷山、西岳、蜀山,西陵。岷山,为青藏高原东缘的高原状山地,地跨四川和甘肃两省,大约北起甘肃陇南,南至四川茂县,西起郎木寺、若尔盖,东到宕昌、武都、青川一线,南北迤逦达500多千米,故有"千里岷山"之说,西北至东南走向。岷山,中国西部大山。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

仇池山也叫武都山位于巴山北地,也叫巴山、南山、天山、鹫鸑山、荆山。大巴山脉由米仓山、大巴山(狭义)、大神农架、武当山、荆山等组成。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北临汉水,南近长江、东介汉水与大洪山相望,西介嘉陵江与摩天岭相对,东北、东南和西南分别与南阳盆地、江汉平原和成都平原相接。

仇池山也叫武都山位于小陇山南面。甘肃、陇南简称“陇”即龙兴之地。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天水有大坂名曰陇坻,故秦置陇西郡。武州福津县(治武都区桔柑乡大岸庙)北四十五里有陇东山。小陇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暖温带-亚热带过渡地区保存最原始的森林生态系统地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是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和暖温带的过渡带,为南北气候的分水岭。另外,这里还处于我国动物区系分界线,东洋界和古北界物种在此相互渗透分布并以此为过渡带进行南北扩散,过渡性非常明显。保护区内自然环境原始、独特,物种古老珍稀,生物多样性典型、丰富。小陇山还是我国羚牛秦岭亚种的最西分布区和甘肃省境内羚牛秦岭亚种的最大分布区。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