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庄子 齐物论》(四):大道无界,大辩不言,大仁不仁

6.《庄子 齐物论》(四):大道无界,大辩不言,大仁不仁

首页角色扮演大道无界更新时间:2024-04-29

开篇语:《庄子》分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共三十三篇。以寓言故事为主,兼具文学趣味和哲学思想。

我的目标是通读全篇,但文言文实在艰涩。所以我用自己的语言转写成故事和感悟,拆分阅读。希望你喜欢我的文字。多提宝贵意见!不甚感激!


前情提要:上回说到:1.《朝三暮四》的故事,果子的数量没有增减,猴子们的情绪却大相径庭,然而争了半天,毫无区别,人生又何尝不是2. 成败是非,无所区别。不要沦为“功名的奴隶”物我两行,各得其所。

前文回顾







继续《庄子 齐物论(四)》,全文共 2900 字

秋毫比泰山大,亡婴比彭祖长寿

(笔者注:为方便阅读,可用原文译文前的圈中数字作为分段,对照阅读)

①现在假设有人在此又发表一番言论,不知道和我讲的这些话是相同呢?还是不同呢?不管相同还是不同,二者作为言论本身又是相同的。

②既然这样,请允许我再试着谈几句:宇宙万物都有一个“开始”,也有未曾开始的“开始”,还有一个未曾开始的“未曾开始的‘开始’”。

③宇宙存在着“有”,也存在着“无”,还存在着一个从未存在过的“无”,以及一个从未存在的“从未存在的‘无’”。忽然生出了“有”和“无”,然而又不知道到底谁是真正的“有”?谁是真正的“无”。

④现在我说了这些话,也不知道我所说的真的是我说的,还是我没有说的。如果天下没有比秋毫的末梢更大的东西了,那么泰山也可以说是小的;如果世上没有比夭折的孩子更长寿的人,那么活了八百岁的彭祖也可以说是短命的。天地与我同在,万物与我浑然一体。

⑤既然已经浑然一体,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既然已经叫做“一”了,那还能说没说过什么吗?万物一体加上我的言论就成了“二”,“二”再加上一就成了“三”。以此类推,再善于计算的人也无法计算最终结果,又何况是我等凡人?所以,从“无”到“有”,都可以推算出“三”,更何况从一个“有”到另一个“有”呢!不要再往下推了,还是顺应自然吧。

①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与是类乎?其与是不类乎?类与不类,相与为类,则与彼无以异矣。

②虽然,请尝言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

③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今我则已有有谓矣,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

④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于殇shāng子,而彭祖为夭yāo。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⑤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

我的感悟:以庄解老?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庄子从“我说的话”出发,思考说和没说是不是都一样?再到宇宙初始,到底开始还是没开始那段“绕口令”,最后到达“有无论”,凭空生出的“有”和“无”,因为它叫“有”它就是真正的“有”吗?因为它叫“无”它就是真正的“无”吗?不过一个名称罢了,“大道不称”。

这几段很绕,但是读来很有回甘,尤其知道了意思之后再回读原文,别有一番风味。绕不出来也是一种启发和思考。

看到“一二三”,又去回顾了一遍自己写的读后感,曾经困扰我很久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这里又看到了庄子对“一二三”的解释,虽然看得我还是云里雾里,但又有一种全新的感悟。

庄子似乎是把老子的“道生万物”反过来推,万物先归一,加上“我的话”等于二,这个“二”再去加一个什么东西就变成了三,如此叠加,可以到无穷大。

不能再钻牛角尖了,庄子最后把我拉回了现实:别算了,顺其自然就行啦!

大道无界,大辩不言,大仁不仁

①大道本没有界限,言论本来就没有固定的标准,人们往往为了争一个所谓的“是”字而妄加种种界限。请允许我试着谈谈这些界限:有左边,有右边;有伦理次序,有礼义纲常;有解有辩;有竞有争,这就是世俗界限中所谓的八种才能和表现。

②宇宙六合(天,地,四方)之外,圣人任其存在而不谈论;宇宙六合之内,圣人只谈论而不评论;至于历代先王治理天下的各种记载,圣人只评论却不去争辩。因为再怎么分析也有没分析到的,再怎么辩论也有没辩论到的。有人问:“为什么这么说?”圣人将一切怀藏于心,而众人却乐此不疲地争辩不休,沾沾自喜地相互夸耀。所以说,但凡开口争辩,就会有自己看不到没辩到的地方。

③真正的道无法用一个名字来称谓,真正的辩论并不借助于言辞。真正的仁并不表现为仁爱,真正的廉洁并不表现为谦逊,真正的勇敢并不表现为逞强。完全彰显出来的道就不是真正的大道,通过语言辩论往往词不达意,仁爱而直至以为常法,则有所偏私而不能周全,廉洁到无所欲求,则不能取信于人,勇敢到逞强斗狠,则不能成事。大道、大辩、大仁、大廉、大勇,此五者本来圆融浑成,却因昭、辩、常、清、忮而近乎具体有形之物了。所以在自己所不知道的地方停止,那就达到极致了。

④谁能真正领悟不用语言的辩驳,不以名称来称谓的道?如果有谁能达到这种认知,那就叫作天然的府库。不论注入多少,它都不会溢满,不论舀出多少,它也不会枯竭,而且也不知它从哪里来,这就是藏而不露的光芒。

①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zhěn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

②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

③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qiān,大勇不忮zhì。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圆而几向方矣!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

④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

【六合】常用于指上下和四方,为六面,泛指天地或宇宙。

我的感悟:言语道断,一说即错

这段感觉完全是《道德经》的的延续,可以无缝衔接。(对《老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查看我之前写的《道德经》读后感,一章一篇,共81篇。)

无聊一下,把它们拼接起来读,括号里是道德经的章节,再加上最后五句庄子的话,简直可以当歌词唱出来。

大白若辱(41)

大成若缺(45)

大盈若冲(45)

大直若屈(45)

大巧若拙(45)

大辩若讷(45)

大方无隅(41)

大器晚成(41)

大音希声(41)

大象无形(41)

大道不称

大辩不言

大仁不仁

大廉不嗛qiān

大勇不忮zhì

“歌词”中唯一重复的是对“大辩”的认知,老子认为“大辨若讷”,很符合老子给我的印象,“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这是老子发出的感叹:看着别人那么精明有为,“我”却如此“愚笨无能”。庄子说话就大胆多了,“大辩不言”,直接不要开口了,也符合他给我的印象,狂放不羁,逍遥奔放。

比较这两个“大辩”,也进一步说明了纵使再能言善道,也有看不清、道不明、说不尽的一面,不如免开金口,修身养息。


感谢阅读|点赞|收藏|分享|评价的朋友

欢迎关注

讲遍《庄子》里的故事,下期见。

茫茫人海能遇到和自己有同样爱好之人,足矣。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