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戏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经过几代艺人的经验积累,根据戏曲演唱的规律,约定成俗一些演出预令。比如鼓师,文武场下手都要看鼓师手势和下签预令进行伴奏。
在戏曲演出中,伴奏员是为演员服务的,所以一出戏要演好,就凭文场武场和演员紧密配合。但是在舞台演出中难免有一些无法预料的事情,或者演员想转换板式或者是其他原因。而演员和文武场距离较远,不能公开交流,一些演出预定手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约定。现在的新编戏都是编谱,基本按部就班,所以青年演员也就不再学习这个手势。但是在一些老演员和老艺人还有一些票友的活动中,你会看到他们偶尔用这种手势。其他老艺人没有视频可还原,你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张鸣琴,刘宝俊,阎慧贞的名家演出的现场和视频时候,上下场或者演出中间就有这样的手势习惯。
汾阳戏曲票友半瓶子提供网络图片
第一,介板,四指拳形,食指上指,鼓师看到就知道,演唱介板。
第二,导板,四指拳形,拇指朝下,意思颠倒的意思。
第三,平板,也叫四股眼,手势是手掌放平,左右平平的摆动。
第四,夹板,拇指和食指交叉。比如夹住东西意思。
第五,二性,食指和中指伸出呈八字,和胜利✌手势差不多。
第六,流水,就是我们所常见手势中的数字六。
还有比如晋剧丁派传人刘宝俊在演唱前,用手捏数字七的手势,表示七锤子。平板、夹板、二性都有七锤子起板,也看鼓师对演员唱段的认知度,临场发挥。
一 四股眼(亦称慢板、平板):属一板三眼节奏,(记作4/4拍),梆子击每小节第一拍)是中路梆子唱腔中速度最慢,旋律性最严格,抒情性最强的一种板式,但其不能乱用,必须转入“夹板”。这种板式最善表现剧中人物感情的深沉和细腻,适用在平静的情境中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多为须生、青衣、小生、小旦等行当使用。如《打金枝》唐王“王坐江山非容易”,《见皇姑》中秦香莲“包相爷他与我讲说一遍”等唱腔都是由一句“导板”导入即一气吟咏而成的唱腔。
二 夹板:属一板一眼或紧三眼节奏。(记作2/4一说仍为4/4)一般为中速。此板式既可叙事也可抒情,独用或和其他板式连用皆可。通常用于人物感情不太激烈,比较平稳的场合,有时也可在人物感情较激烈,较紧张的情况下使用,但速度要加快,省略“过门”唱成“夹板垛板”。此板式各种行当均可使用,例如《陈三两爬堂》的陈三两的“可笑我薄命烟花陈三两”和《日月图》中白茂林的“恨胡贼父子双双都强暴”等唱段。
三 二性:有板无眼(记作1/4或2/4),其节奏、曲调变化很多,速度的变化幅度,唱词的多寡,伸缩性也很大。长于叙事,也可抒情,既可单独使用,也可和其他板式配合,是晋剧中最为灵活,使用最为方便的一种板式,所有行当都能适用。此外,各种唱法经常交替使用,如去掉‘过门’稍加变化连起来唱谓之“二性垛板”,梆子每拍打一下。例如《三娘教子》中薛英哥的“薛英哥在南学懒把书念”唱段和《白蛇传》中许仙的“白娘子真乃是多情之女”等唱段。
四 流水:有板无眼的紧板(记作1/4和散拍),其按使用的武场家具大小有大流水小流水之分,按速度的紧缓又有紧流水、漫流水(大的叫“二流水”小的叫“丁光流水”。)之别。在本剧种唱腔中属节奏最紧,速度最快的板式,它有既激昂慷慨又热情奔放之特点,故多用于紧张激烈和争论的场合。可单独使用,也可和其他板式连接,多从“二性”“介板”中转来,若通过“导板”则可转入其他任何板式。各种行当均可使用。其基本唱法有二:一是紧打慢唱,二是入板唱。如《白蛇传》中许仙“骂声法海心太狠”和白娘子“强挣扎将许郎一声呼唤”以及法海“大胆的孽畜你出言狂暴”等唱段。
五 介板:属散板形式,依所用武场家具的大小分“大介板”“小介板”。依速度快慢分“紧介板”“慢介板”其节奏曲调较为自由,伸缩性很大,梆子在一定的速度内自由敲击。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作为其他板式的引句用在一个上句上。适用各种行当在激愤、悲哀的情绪时,一如离弦之箭,或如峡谷之水,喷发湍流而出。如《蝴蝶杯》中田云山的“田云山怒冲冠”《见皇姑》中包拯“王朝传马汉禀皇姑驾到”等唱段。至于补下句却无词的“假介板”则另需别论。
六 滚白:一种无板无眼的散板唱腔,乃中路梆子中唯一不用梆子,可以用来表现极为悲痛的感情。独立使用较少,多与其他板式衔接使用,也有大小之区分,但唱腔基本无甚差异,生旦行当用之较多,如《祭江》中孙尚香“我哭了一声刘先主”等唱段。
七导板是依附在其它唱腔前面或引导或过度的一种唱腔,一板一眼(记作2/4)。导板唱腔只有一句(上句)其唱词多以十字句七字句居多。导板的作用有二:1引子作用,即在用“平板”“夹板”“二性”等板式之前先唱一句导板作为引句,这种用法叫“硬起导板”如藏舟中“耳听得谯楼上起了更点”。2 桥梁作用,即是快节奏的板式,如“二性”“流水”通过导板过渡到慢节奏 的板式这种方法叫“自咬导板”。因为导板只唱一句所以在导入其它板式之后就得唱下句。比如《赐环》中王允唱:“汉室江山四百年,朝出董卓吕奉先,昨日里梁府去饮宴,可怜张司空命丧席前,王司徒我低头进了花园,扭回身来把门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