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静月荷
现实中,人们总要面对各种场景,更需要在不同的场景下变换角色,以适应特殊场合角色的需要。时间长了,人们会感觉活得累,力不从心就在所难免。
比如,一个女性既是妻子、是母亲、是女儿,同时还是职场中独当一面的女强人。多重身份,就需要她在不同的场景以不同的身份出现。
此时,角色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沟通,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彼此相处更融洽,办事效率也更高。
事实上,沟通很少直来直去,有交锋更有迂回;人际交往需要你唱我和,是消遣更是游戏。
美国作家艾瑞克·伯恩在《人间游戏》中指出:角色沟通是在成人自我的控制下有意识计划出的专业精准游戏,目的是获得最大收益。
《人间游戏》
在这里,游戏被定义为:是一系列持续进行的互补式隐藏沟通,它将朝着一个明确的、可预测的结局发展。
一、沟通困境的背后,隐藏着无数心理游戏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这样的情景:下班后,丈夫满心欢喜的为妻子买了她喜欢吃的甜品。
妻子却气冲冲地说:“不知道我正在减肥?这是想让我前功尽弃吗?”
丈夫满脸无辜的说:“路过甜品店,看见有新品就给你买了,没想到反而让你不高兴了。”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误会时常发生。本来一片好意,结果却好心办了坏事,让人很窝火。
《人生游戏》这本书通过鲜活的生活案例,为我们揭示了调对沟通频道,可以有效化解沟通戾气,让你拥有理想的人际关系。
事实上,沟通不畅往往并非因冲突而起,更像是受到内心一股莫名冲动的驱使。也正是这些冲动,让沟通过程看起来“不成熟”,像是在“挑事儿”“闹脾气”,或者“不懂变通”“不近人情”等等。
其实,冷静观察后,人们不禁在想,我们似乎是有意让关系“变坏”的。可为什么会这样呢?
现实中,每天无数生活瞬间的缩影,其实都隐藏着许多话里话外的玄机,这需要我们去破解。
比如:一对夫妻成天争吵但却不提分手,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愿快刀斩乱麻?
因为他们喜欢玩的游戏是:“要不是因为你……我可以”,让对方充满愧疚感。
一个对医生百分之百满意,但却从不积极治疗的病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思?
这里玩的一种:“乡下人”的游戏。
而一个热衷向他人抱怨的人,为什么却会反驳别人的每一个建议?
这是因为,他在玩:“你为什么不——是的,但是”,这样的游戏。
想起身边一个年轻人,毕业后工作一直做得不顺心。他经常抱怨累,说老板黑心,只给压担子,却不涨工资。
当问起:“那你为什么不离开呢?”
他会说:“是的,我想过离开。但是天下老板都一样。我换过好几个工作,可没有一个让我满意的。”
“那你可以自己创业呀。”
“是的,但创业需要资金,我哪有那么多钱呀!”
“你可以自己开个工作室,尽管辛苦,可赚的钱都是自己的。”
“是的,我也想过。可现在行业不景气,工作室接不到单子怎么办?”
……
本想着帮年轻人想办法、出主意,可年轻人总有理由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你所说的一切,在他看来,根本行不通。
在年轻人的潜意识里,我已经这么努力了,你还想让我怎么样?
事实上,不管你的建议有多好,对方总有理由反驳,认为他目前的“困境”都是别人造成的,无论如何他都无法改变。
这样的沟通,就像两条无法交汇的平行线,永远没有焦点。
事实上,人际交往需要你唱我和,是消遣更是游戏。而沟通困境的背后,却隐藏着无数心理游戏。
伯恩认为,人们之所以不肯“成全”一段人际关系,任由不良沟通作怪,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
二、颠覆对互动过程的理解,从大师的视角看沟通的重要性艾瑞克·伯恩是人际沟通分析学创始人,在《人间游戏》这本书里,他对人与人沟通时潜在动机和心理博弈的洞察令人叹服,他用极具个人风格的幽默方式,诠释并分析了上百种常见的心理游戏。而这些心理游戏在我们与他人的互动中显得那么“稀松平常”,然而却一遍又一遍地设下隐秘的陷阱,让人难以在关系中实现真正的亲密。
所以,学会识别心理游戏可以让人们跳出这种扭曲,重新审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以便拥有更愉快的人生。
《人间游戏》这本书给了我们一种更智慧的视角,帮我们以一种通透的心态看待世事。不管是面对原生家庭、亲密关系、亲子互动,还是日常交往、人际沟通,即使面对许多让人崩溃的瞬间,也请告诉自己“别想太多”。
事实上,当人与人相遇,人与人交谈时,心理游戏便发生了。觉察游戏,可以使我们跳出破坏性交流的模式,建立真正亲密的人际关系。
这本书从基本的理论模型讲起,提取重点,让读者一目了然地意识到,妨碍自己婚姻和谐、家庭和睦、事业顺利的心理阻力到底是什么,并在启发下着手改变。
自我状态结构图
全书由三个部分组成:游戏分析、游戏汇编和游戏之外。
在游戏分析部分,伯恩为我们讲游戏的结构分析、交互作用、程序和仪式、消遣和游戏。
作者告诉我们,生活中每个人的自我状态都是由三个角色组成:即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和儿童自我状态。
而这三种状态会时常变换角色,甚至会不合时宜地出现在不同场合,这便构成了一个人性格的多面性。
比如,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常常表现出理性和自律。然而,如果来到了一个让他兴奋的场景、遇到一个令他愉悦的人,他就会一反常态,变得异常活跃。这时他的儿童自我状态就占据了主导地位,而成人的自我状态暂时退居二线。
这也不难理解,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小孩”,只要时机成熟,这个小孩就会出来“捣乱”。
在游戏汇编里,作者为我们分析了各种生活游戏和婚姻游戏。对于各种角色进行了游戏分析和破解游戏的方法。
在生活游戏里:有酒鬼、债务人、踢我吧、看你都让我做了什么,等等游戏场景。
在婚姻游戏里,有墙角、法庭、性冷淡的女人、忙碌、要不是因为你、看我已经多努力了、亲爱的,等游戏场景。
在这些游戏里,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通过一个个诙谐、幽默的故事,让人们在口语化的叙述里,领悟良好的沟通在人际交往中是多么的重要。
三、积极的社交沟通,让人的内心变得平和、满足、愉悦伯恩的《人间游戏》是《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理论原典,这本书曾连续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超过100周,这是国际心理学界过去没有发生过、现在没有发生、将来也仅有小概率会发生的心理学大事件。
这本人际沟通分析学宗师经典名著,是由权威专家田宝老师领衔翻译,中国心理学会前任理事长韩布新教授作序推荐。
现实中,喜欢玩游戏的人,一般也喜欢迎接挑战。无论是面对新工作,还是一个新的环境,Ta总能很快找到“玩游戏”的感觉,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
事实上,所有的游戏都有自己的规则,只要不触碰游戏“红线”,在规则范围内可以任意发挥。
其实,人生何尝不是一场游戏?无论是读书学习、创业经营,还是结婚生子,为夫为妻,为父为子,扮演的角色不一样,所承担的责任就不一样。
但是,在游戏中一个人不能同时扮演多个角色,一次最多只能扮演一个。因为,游戏中每个角色分工不同,任务不同,一个人是很难同时兼顾两个以上角色的。
互补沟通
在游戏之外,作者详细分析了游戏的意义、游戏玩家、自主、获得自主和游戏之后是什么,以此启发人们深思。
对游戏的起源书里是这样描述的:从现在的观点来看,抚养孩子是一个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学到玩哪些游戏以及如何玩游戏,他还学习了与他在当地社会环境中地位相匹配的程序、仪式和消遣。
虽然尽职尽责的父母花了大量精力来教孩子适应生活的程序、仪式和消遣,并小心翼翼地选择学校来强化对他们的教导,但却往往忽略了游戏的重要性。
因为游戏构成了每个家庭情感动力的基本结构,孩子从刚出生几个月开始就会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经历来学习游戏了。
伯恩“游戏分析”的优势之一就在于它将人们的内在体验与人际行为联系起来,既涉及心理层面,又涉及社交层面,既包括即时互动,也包括长期交往。他为这些“游戏”冠以令人惊讶又诙谐幽默的名字,这可以使我们带着温和的幽默,从不同的视角重新审视事物并认识自己。
写在最后:人们之所以喜欢玩游戏,是因为在游戏中,我们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英雄、超人,还可以获得在现实中无法得到的满足和快感。
然而,游戏一结束人们就将回到现实中,继续你现在的角色:孩子、父母、妻子、丈夫,也或职业人、经理或董事长。
《人间游戏》里所说的游戏,并非一般意义上具有娱乐作用的活动,它是指人与人之间反复发生的、具有破坏作用的关系模式。
也就是说,此游戏非彼游戏。这里主要讲述的是人际交往、人际沟通时,每个人的自我状态、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以及达到了一种怎样的内心体验。
当然,这里的游戏也讲究获益。作者在书中指出:游戏的总体获益在于它维持稳定(内在平衡)的功能。安抚促进了生理稳定,对心理地位的确认又加强了心理稳定。
其获益包括了四个层面:
1. 游戏的内部心理获益;
2. 外部心理获益;
3. 内部社交获益
4. 外部社交获益。
作者还指出:社会交往的好处不仅能满足生理和心理的平衡。它们还与以下因素有关:(1)缓解紧张;(2)避免有害情境;(3)获取安抚;(4)维持已建立的平衡。
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师已经对这些因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讨论,并得出了建立积极的社交沟通,可以让人的内心变得平和、满足、愉悦。
《人间游戏》是一本为现实中的人们排解沟通困境的心理学著作,它能给我们在生活、婚姻以及工作沟通交流中,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深刻启示。
细细读来,我们终会发现,改善沟通和人际关系的钥匙始终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我是静月荷,如果喜欢我的文字,请关注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