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谦虚公
羊入虎口话接上回,经过"咒水之难"后,朱由榔的流亡小朝廷文武官员被屠戮殆尽,此时的他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见前文链接:)
公元1661年(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十一月初九,吴三桂的兵锋已推进至中缅边界。朱由榔听闻后,给吴三桂去信一封,至于所书内容,这里直接引用现代明清史专家顾诚先生所著《南明史》中的原话用以提炼:"其音哀愁如秋虫鸣泣,无壮烈之气,有乞生之念……南明志士寄希望于这样的皇帝实现中兴大业,真可说是缘木求鱼了。"
顾诚著《南明史》
(对比十五年前,曾和自己争过皇位的(南明)绍武帝朱聿鐭被俘时怒斥李成栋"吾若饮汝一勺水,何以见先帝于地下?"的气节,朱由榔恐怕是差那么一点劲。但比起做过监国的潞王朱常翼,投降清廷后表示是"结草衔环"、"举家焚顶"祝颂清帝"圣寿无疆"这般摇尾乞怜的嘴脸,朱由榔的后续表现倒也过得去。)
十二月初一,吴三桂大军迫近阿瓦,缅王决定把朱由榔这个祸害彻底打包送走。初二未时(13-15点),一队缅兵来到朱由榔所住的茅屋,称:"中国有兵来近城,我国发兵由此抵敌,宜速移去。"说罢便七手八脚把朱由榔连同座椅抬起扬长而去。
战败溃逃东南亚金三角地区的国民党残兵搭建的棚户遗迹
在缅兵的武装押运下陆行五里后渡河,但见对岸兵马往来、人声鼎沸,也不知谁家兵马。清军先锋噶喇昂邦担心永历帝识破真相会投水自尽,因此非常细心地安排刚归顺的铁骑前营武功伯王会去河边迎驾(估计因为他还没剃发留辫)。王会拜见永历帝时自称奉李定国之命前来接驾,尚蒙在鼓里的朱由榔还对其慰劳有加,直到进了清营,瞧见了满洲辫子兵方悟自己羊入虎口矣。
君臣相见吴三桂将朱由榔安置在自己的公所(即战时临时办公室),永历帝面南而坐,彻夜未眠(还能找着北?)吴三桂手下的前明旧臣纷纷进帐拜见。过了一会儿,吴三桂也进来了。"初甚倔傲,见王长揖。王问之谁?三桂噤不敢对。再问之,遂伏地不能起。(看来龙威尚在)及问之数至,始称名应。王切责曰:'汝非汉人乎?汝非大明臣子乎?何甘为汉奸叛国负君若此?汝自问汝之良心何在?(让狗吃了)'"一连串强力的灵魂拷问,使得"三桂缄口伏地若死人。"平日不可一世的平西大将军,一下变成霜打的茄子——蔫巴了。
朱由榔接着又道:"事已至此,无话可说。我本是北京人(他确实出生在北京),死之前想看看十二陵(他可能还不知道堂哥朱由检也已经入住思陵,现在是"十三陵"了),你能帮我办到么?"吴三桂连连点头:"能办、能办。"
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的明十三陵分布图
朱由榔得到了满意的答复,遂命他退下。可怜吴大将军双腿发软,伏地不起(真正扑街),最后靠着亲兵给架出来了。此时的他已面如死灰,汗流浃背。从此往后,他再也不敢自讨没趣地去见这南明的"真龙天子"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十二月初九,吴三桂大军班师回国。朱由榔一路上都被置于满洲官兵的严密看守之下,那些随驾逃过"咒水之难"的官员妻女此时又被八旗兵丁趁机掳走。最后永历帝身边就剩下小太监五人、面貌丑陋的小宫女三四人以及跛足总兵邓凯。
公元1662年(康熙元年——顺治帝都挂了)三月十二日,清廷将永历帝被俘获的消息通过诏书的形式布告天下。同年五月,吴三桂因功晋封为亲王。
身着亲王蟒袍形象的吴三桂
就在清廷诏告全国的同日,朱由榔和他的家眷被押送到了昆明。三年前离开这里的时候尚是"一国之君",此时的他却已是阶下之囚。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心生感慨!
城中百姓扶老携幼驻足观看,皆不免黯然神伤。有目击者如此描述当时的场面:"永历之子缅归也,吴三桂迎入,坐辇中。百姓纵观之,无不泣下沾襟。永历面如满月,须长过脐,日角龙颜,顾盼伟也。"
明昭宗(永历帝)朱由榔画像(图源见水印)
通过上述描绘,我们能够看出尽管已是阶下囚的朱由榔仍是天子威严,而城中百姓无不为这旧主之今夕境遇心生悲悯。不以成败论英雄,同样是落难的(南明)皇帝返回首都,我们再一起来看看朱由榔的堂哥——弘光帝朱由崧十八年前被俘押回南京时的景象:"(公元1664年,北京城破,崇祯帝朱由检自缢殉国的同年)五月十二五日丙午……弘光帝以无幔小轿(同朱由榔乘坐的舆辇比,吉利对荣威——待遇倒是相当),首蒙包头,身衣蓝布衣,以油扇掩面(怕被臭鸡蛋砸中脸)。太后及妃乘驴随后,架路百姓唾骂,有投瓦砾者……"彼时的朱由崧犹如蚊蚁臭虫、过街老鼠,其人望与朱由榔高下立判。
迎接末日朱由榔一家入城后被圈禁在世恩坊的原崇信伯李本高宅内。本来像他这么高规格的俘虏,应当送去北京举行献俘大典(当初弘光帝朱由崧即是如此)。但考虑到各地反清势力还在蠢蠢欲动,吴三桂很担心押运的途中保不准从何处草涧中跳出一群人高喊:"梁山好汉尽数在此!"的口号将永历帝劫走。
《水浒传》第四十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为防夜长梦多,在吴三桂向北京中央政府请示并获得批复"仁皇帝命恩免献俘"、"着将永历正法"后,朱由榔将在昆明迎来他的末日。
起初吴三桂主张砍头,但正黄旗的定西将军爱星阿反对:"永历尝为中国之君,今若斩首,未免太惨,仍当赐以自尽,始为得体。"安南将军卓罗也附和道:"一死而已,彼亦曾为君,全其首领可也。"于是,朱由榔父子与王维恭子(他爹就是和马吉翔在城寨搞中秋联欢会的那位)于四月二十五日被弓弦勒死于昆明五华山西侧的蓖子坡金蝉寺中。(其实勒死并不残忍,恰恰相反,是一种为保留全尸而极为尊重的处决方式——相比斩首、凌迟、五马分尸等。)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华山西路7号旁的"明永历帝殉国处碑"
(永历帝死后,昆明百姓将双子坡谐音称为"逼死坡"。至清道光年间,当地官员认为此名有损朝廷声威,对执政当局亦有含沙射影之意,遂更名"升平坡"。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后,云南都督蔡锷在永历帝遇害处立碑纪念,碑文为"明永历帝殉国处,民国元年季冬元下浣,三迤士民恭建"。)
蔡锷为纪念永历帝殉国所立之碑
待行刑已毕,吴三桂即命昆明知县聂联甲带领员役搬运柴薪将永历帝等三人棺木焚化于北门外。次日,清兵至火化处拾取大骨携回作证。昆明士民怀念旧主,便以出城上坟为借口,寻得未烬小骨葬于太华山。南明最后一帝至此烟消云散,魂归青天。
南明抗清斗争的崩塌随着永历帝的"龙驭宾天",李定国的日子也愈越发不好过。白文选在前一年(公元1661年,顺治十八年)被部下裹挟降清。势单力孤、举目无助的李定国在听闻朱由榔的噩耗后伤心备至、捶胸恸哭,在人烟稀少、缺医少药的中缅边境上,李定国深感拥明抗清的大旗已到,自己无力回天。六月十一日他从生日这天开始一病不起,到六月二十七日与世长辞。临终前他一再叮嘱儿子李嗣兴:"宁死无徼,无降也!"就这样,一代抗清名将的陨落标志着大西军余部抗清斗争的谢幕。(与李定国号称南明双璧的郑成功也在一个多月前病逝台湾)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李嗣兴并未遵从父亲的遗志,而是在同年(公元1662年,康熙元年)九月即拜表降清。至此,轰轰烈烈的抗清斗争彻底崩塌,"明朝"也随之退出了历史舞台。中原王朝将随着清圣祖康熙帝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