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为相比于旧文改动最大的一节,绝大多数内容重写,并新加大量内容。对于阅读过旧版的朋友,切勿混淆。
·
第四节:海市蜃楼(长平之战)魏安釐王后期,距离秦灭魏约35年。
......
仍是公元前260年7月,秦赵的大军对峙于长平。
大致在之前的4个月间,秦将王龁的表现堪称完美。
在他的指挥下,秦人的庞大军团在上党的山岭间顺利展开了攻势,一度逼得赵将廉颇节节败退,还斩*了1名赵军的高级将领并俘虏了4名部将。
显而易见,廉颇此时遇到生平最棘手的对手。
图为台湾三军大学《中国历代战争史》长平之战形势图。
如图所示,结合地形可见,魏国对秦军后方及赵军后方均可构成巨大威胁,且楚廷的计划必须根据魏国的态度来决定。
有关王龁的生平我们知之甚少。就目前已知的情况看,王龁是在公元前260年时突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此前不见任何记录。就王龁在公元前260年的表现看,他在山地作战的环境下能够指挥集团军顺利发起有效攻势,并且击退了名将廉颇并获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其指挥作战的能力不可谓不强,战争经验不可谓不丰富,指挥链团队不可谓不完善。
然而,这样一个优秀的将领究竟为何在之前名不见经传,又为何在公元前260年突然成为了对赵战争的最高统帅呢?
历史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线索。
我们只知道此时秦廷有两位优秀的将领:
一为白起,此前一直占据对三晋战争的统帅之位,在长平之战以后也是秦廷对三晋战争事务最为倚仗的重臣;
二为蒙骜,他在五国伐齐时统帅秦军作战,之后有相当一段时间陷入沉寂,直至范雎一党趋于倒台之际才重新回归了政治舞台,再之后一直负责秦国对三晋的战争,其后该家族世代为将,秦帝国时期甚至有军阀化的倾向。
上述两人均在魏冉执政时期被提拔至秦军统帅。
就王龁如何争取到秦将之位,与他同时期活跃的王稽及王陵又是什么关系,他与之前攻打野王的五大夫贲又是什么关系,五大夫贲又如何从白起手中夺取秦将之位,这些问题我们一概不知。
但此时此刻,身在秦军大帐的王龁自然一清二楚。
在他背后,是荀子口中“不比周,不朋党”的秦廷, 是范雎、王稽一党压制下表面风平浪静的秦廷......
王龁站在上党的山峦间,遥望着赵军的百里坚城。
彼时的赵军账内,廉颇的心情未必比王龁沉重。
这位自五国伐齐时登上历史舞台的赵将已然经历过太多的风风雨雨和起起伏伏,见识过太多秦人的贪婪和晋人的手段。
也许在这一刻,廉颇早已看穿了最终的结果。他一次又一次拒绝赵廷催兵的命令,仿佛巴不得赵王快点撤了他的将职。
赵廷的使者在列国间快速运转着。
当是时,齐、燕宣布救赵,但并未发兵。他们紧密关注着魏、楚的动向,而后者仿佛一直都那么的心不在焉。
接下来是秦赵双方尴尬的对峙期,时间达2个月以上,向着秋收的时节大踏步而去。后世夸张地称长平对峙三年之久,只是因为从公元前262年攻占野王开始计算。
但2个月依旧漫长。
在这段度日如年的日子里,秦、赵的存粮以惊人的速度消耗着。双方各自利用华北平原的一马平川和山西一带的蜿蜒河流最大限度降低运粮成本,但相比于巨大的消耗仍不过是杯水车薪。
此时的大梁,秦、赵双方的使者相继到来。
秦国的使者对魏王说:
如果和我们结盟,到时候可以把垣雍割给你——我们随时可以占领垣雍然后水淹大梁,这阵子你最好老实点。
赵使平都君对魏王说:
秦人承诺的是空头支票,等他输了你得不到,赢了不给你也不敢要——不把秦军赶远点,无论怎样大梁都难逃被水淹没的命运。
魏安釐王认可了平都君的说法,但依旧袖手旁观。
魏宫的殿宇内,信陵君与龙阳君起身离于,留下这位排挤能臣和龙阳之号的昏庸君王独自面对赵使。
赵王真的耗不下去了。
他转向齐国借粮:
看在唇亡齿寒的份上,不出兵总要出点粮吧。
齐王建不置可否:
连他们两个都不动弹,你觉得我敢出手?
赵孝成王在愤怒中下令向秦国发使,他似乎想要告诉魏、楚:
赵国大不了加入横方,来不来救你们自己看着办!
虞卿苦苦劝谏:如果你向秦国派出了使者,那以后真的不会有人再来救你了。
赵王愤然而起:
难道我不发使,他们就会来救吗?!
虞卿无语。
赵宫外,寒风萧瑟。
在咸阳,秦王与范雎也正苦对僵局。
再这么耗下去,就要到秋收的时节了!
秦昭襄王死死盯着范雎,等着他的解决办法。
在战国时代,一名成年男子会被授予60-100亩农田(合现代18-30亩),并强制与父母兄弟分居,以小农模式进行经济生产。一旦爆发战争,成年男子就会被武装起来充作甲士,配合少量常备军进行作战。因此,如果战争延续到秋收时分,那么就会有无数农户要单靠一个女人和少年去收100亩的谷子。即使以现代半机械化农业的标准来看,这种情况也是很有可能导致收割不及时,更何况是使用早期铁质农具和石制农具的先秦时期。而一旦收割不及时,谷子会倒在地里迅速烂掉,再或被鸟群吃掉——相比于其他作物,谷子受鸟灾的影响更为突出——歉收也就不可避免。
一切陷入了僵局,也许秦、赵平分上党而后连横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范雎一言不发。
是年,秦廷高调接待了赵国的使者郑朱, 并对外宣称哪一国敢前来就赵,秦国就会移兵攻打哪国。
仿佛,魏、楚在秦国的恐吓下不敢动作。
结局已定,胜负已分。
赵廷下令马服子赵括替代廉颇。
也大致在这一阶段,有人称,赵国换将完全是因为愚蠢的赵王中了秦相的反间计。又有人称,赵括只是一个有点名声的废物,蔺相如乃至他爹、他娘没一个看好他的。
约7月底8月初,赵括向秦军发动进攻,致使秦军放弃水源后撤。
大抵在这段时期,秦廷令武安君白起取代王龁为将,并勒令严格保密,违者立斩。
其后,秦军约有25,000人的庞大军团在丘陵地带插入赵军后方,约有5,000人的骑兵军团在山岭间迂袭赵军攻势。
在这之中,秦军为何能在山岭间如此顺利地完成穿插,赵军在山口谷地一类的交通要道所部署的卫戍部队究竟干了些什么,赵括为何对上述可能出现的艰苦攻坚战一无所知而坐等包围,白起在秘密上任后又究竟做了什么,均不得而知。
图为台湾三军大学《中国历代战争史》长平之战经过图。
如图所示,结合地形可见,秦军的偷袭部队需要穿过大片山地,此时赵军为何未在交通要道进行有效阻击,究竟是没有部署还是部署的军队不作为,一切不详。
但在这里特别强调4点:
其一,很多朋友在阅读史书的公开信息时会认为交战双方应该对彼此的主将是谁十分清楚,这一点是不对的——古代并没有间谍卫星,也没有微型照相机和望远镜,将领如果想知道对方的统帅究竟是谁,一个是依靠对方的公开信息,但这一点可以造假因此参考价值有限;另一个是依靠间谍人员——但如果间谍渗透的程度有限,一方将领无法确定对方统帅究竟是谁是一件十分常见的事情。
其二,一些朋友会把间谍活动视为一种很高超、很罕见的技术,但实际在间谍活动实为一种再平常不过而且充斥在各个角落的军事手段,长平之战期间双方的间谍活动没有或者很少绝对是不可能的情况;
其三,战争指挥并非个人行为而是集体行为,不可能像电子游戏一样完全依靠一个人的大脑进行指挥;
其四,战争本身既是外交行为,又是政治行为,本国官僚、他国势力对前线将领的支持均存在不小的影响。
在明确以上4点以后,秦廷为何令白起为将,又为何选择秘密的方式令白起统帅全军,不做展开分析。这里只是提示其中自然会有一些起承转合。
秦昭襄王闻讯后火速动员更多军队支援前线。
此时,秋收不秋收,歉收不歉收,都已经不重要了!全歼赵军,整个山东谁还敢与秦国争锋?
战局转瞬即变。
赵孝成王向列国苦苦哀求援兵,但面对赵使,列国之君连见都不见。
一瞬间,赵王仿佛听到的魏王在耳边蛊惑:
再派兵吧,集结全部兵力,孤注一掷去长平解围吧。等到时候,魏国的大军就能直取邯郸,占领赵国全境,这时候秦国早就耗光了最后一颗粮,灰头土脸地逃回河东了。
赵孝成王最后的预备队被牢牢地钉在邯郸。
赵括告诉长平的将士们:
不用考虑投降!秦国也没粮食了!我们就算投降了,也会被他们*死!只有决一死战,我们才有活路!
在蜀郡,无数壮丁沿着大巴山和秦岭陡峭的山路,用肩扛着一袋袋粮食送往关中。负责运粮的官员知道,这样送出去20袋,能不能有1袋抵达关中都不好说。但如果使用水运,走西汉水要绕道陇右,再转向关中,也未必能好到哪去。
9月中旬,赵括率兵突围,被劲弩射*。
赵军在绝望中向秦军投降,被白起下令全部处死。
400,000颗首级的巨大京观拔地而起,武安君如死神一般站在顶端,望向东方的邯郸,仿佛是在迫切地告诉列国:
赵国真的没人了,快去瓜分赵国吧......
秦虽大胜于长平,三年然后决,士民倦,粮食竭(注)。
(注:原文出自《吕氏春秋》,“粮食(缺)”存在缺字,笔者结合译文加入“竭”。)
王龁站在骷髅台下:
将军,下一步该怎么办?
死伤过半,粮食耗竭。诸侯们早已经收完了本国的庄稼,却对大败的赵国并没有太多兴趣。
他们究竟想要做什么呢?
然而,历史却向我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公元前258年,秦国把颛顼历的岁首从十月改为了正月,造成上一年——也就是公元前259年——有15个月,疑似导致了《史记》中当年相关历史事件在时间上的错乱。
如果在公元前259年以颛顼历10月为岁首,长平之战以后秦军的动向为:
图为长平之战战后秦军攻势的大致情况。原图来自地球知识局,侵删。
如图所示,长平之战后秦军被一分为三,白起被召回,所部应以自耕农武装及伤员为主,图中未标示;司马梗攻击太原地区,即蓝箭头所示;王龁先攻击邯郸西北部的武安(紫圈),而后转攻汾城东部的皮牢(绿圈)。
其中,王龁部的攻势较为怪异,存在有以下可能性:
一是原计划攻击邯郸,但在攻击武安时受挫,后方又有皮牢的赵军*扰,因此被迫回军攻打皮牢;
二是攻取武安以切断赵廷和上党之间的联系,最终通过消灭皮牢的赵军来占据整个上党;
三是王龁其实先攻打的是皮牢,在清除后方的威胁后才攻打武安,史料把这两件事记反了。
就在这一年,范雎受封于汝南,是为应侯。
至于长平之战的最大功臣……究竟又得到了什么奖赏,不得而知。
也许,这是此时虞卿在赵廷声称“吾国尚利”的最重要一张王牌:
你们整整点出来450,000颗人头,还有之前动员河内民众许诺的加爵......接下来的封赏,够喝一壶的了吧......
大致在这一年年底,韩、赵双方共同聘请了被误作“苏代”的说客,游说秦相范雎。
说客说:
秦国想围攻邯郸,一举灭赵。但灭赵之后,武安君白起就会因功而位居三公,从此你一辈子都要居于白起之下了。
范雎无声地嘲笑着对面的蠢货:
白起打完长平之战就被召回了,现在攻赵的事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你到底是想说王龁还是白起……
说客没有理会,继续说:
如果现在真的灭赵,结果就会像当年攻取上党,百姓转而附赵一样——赵国北部的百姓会投奔燕国,东边的百姓投奔齐国,南边的百姓投奔魏国。难道你不觉得应该让赵国割点地,见好就收吗?
范雎一身冷汗。一瞬间,他几乎相信对面的那个人真是苏代。
说客一脸平和地望向范雎:
如果你是魏国的间谍,你觉得现在是接着胡闹重要,还是赶紧收拾白起重要?
如果你不是魏国的间谍,只是一个客卿来秦国混点功名,你的策略已经彻底失败了——仗打到现在都没有一个诸侯愿意陪你们瓜分赵国——事到如今,你只要再往前走一步,天下列国就会趁机出手……
现在想想库里的余粮吧,应侯大人……借口已经帮你找好了,就说单纯是因为你器量小嫉妒白起,拿这个破理由去糊弄他们吧。
应侯范雎求见秦王,建议与赵国停战。
是年,赵孝成王朝秦,宣布将割让六座城池求和。
魏、楚意兴阑珊地把刀子收了回去,但他们知道……以后有的是机会。
因为人心的贪欲,只能收住一时,终归收不住一世。
在赵孝成王回国后,赵国宫廷再度陷入了争辩。
虞卿认为,既然秦国是力竭退兵,这个时候就不应该真给它割地了。
赵郝则认为,由于韩、魏事秦更谨,如果这个时候不把城池割出去,秦国下一个打的还是赵国。
赵孝成王问:如果割了地,能保证我们不挨打吗?
赵郝说:不好说,但不割地肯定挨打。
虞卿则说:想不挨打就用这块地贿赂齐国,只有齐赵联合,才能真不挨打。
中国历史上最无耻的一场辩论就此结束。
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三嬴的结果——秦国得到修养生机的时机,赵国得到了停战的机会,而齐国甚至有机会平白无故得到六座城市。
只有信义输了。
春秋的仁人志士视之高于生命的东西,现如今已被战国的国士轻蔑地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此时的赵宫内,你只能听到满嘴的利害,而且是那样地理直气壮和慷慨激昂。
五伯的英灵垂视着芸芸众生。
也许他们会问:我们的后生怎么变成这样了?
东周最后一代伯长魏惠王无奈地表示:可能是因为我开了一个坏头吧……
……而他的子嗣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次年10月,秦廷以赵国不兑现承若为由再度开战。
魏、楚依旧在沉默。秦人在又一次秋收后冲向了自己的宴席......魏、楚更期待着未来的盛宴。
·
下次预告:
第四节:海市蜃楼(邯郸之战)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