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厚土南阳古城,一条玉带萦绕城廓,她就是写满传奇的淯水河。每当华灯初上,月高夜籁,独自伫立在老城区仲景路魏公桥上,眼前总会浮现一场烽火销烟,刀光剑影……
一、 曹操战宛城公元197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年,曹操征伐荆州,来到宛城(今河南南阳),汉骠骑将军张绣不战而降。令曹操不甚欢悦,又复得张济遗孀邹氏,喜上加喜。洞房花烛之夜,曹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正在聆听邹氏弹琴婉唱:“灯昏昏,帐深深,君忘情,妾伤神。一霎欢欣,一霎温馨,明日淯水头,遗韵埋香魂……”
三更后,忽闻帐外“喊*声震发人聩,烈焰争飞满寨红。”原来本已投诚献寨的骠骑将军张绣,因不忍曹操收纳族叔张济的遗孀邹夫人为姬妾,故而反水趁夜袭寨。曹操这个人,权大位高,口味甚重。要说身边美女如云,哪个不好?偏偏喜欢已婚妇女!正欲邹氏行鱼水之欢,不料被张绣引兵奇袭,曹操被*得措手不及,出战不利,慌忙趁乱率轻骑逃走。
只见曹操骑着“绝影”马,身披红袍,头戴黑毡,趁着烈焰星空,在数将兵围护下携谋士荀彧沿着淯水河岸仓皇向北逃蹿。此时,他恨不得胯下的“绝影”马像飘蓬一样,助其飞越野渡白河。但马蹄子在水面上奔驰,激起浪花层叠,唯留下堤畔上一串深深的马蹄印儿。一阵东突西*,最后曹操逃至一座小石桥上,终于甩掉了张绣的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当年曹操宛城之战,就把这座救命的小石桥命名为“魏公桥”,桥下就是南阳老护城河——温凉河。一代枭雄,如此狼狈,如此下场,读来就像温凉河的水一样,让人好凉心呀!自古红颜祸水倾城误国,这个教训世人一定要牢记!
新《三国》曹操战宛城
论才略,张绣远不是曹操对手,曹操之所以有此败,皆因沉迷女色。有人说,曹操为乱世奸雄,乘机逐鹿中原,智略过人。就连袁绍、袁术这样的诸候,都无法与操比耳,遑论一张绣乎?然操为一孀妇所迷,流连忘返,几至身死绣手,坐隳前功,真真是枉废了一世英名!
是时,典韦在门前奋战,张绣军不能得入,分兵各门进营。典韦部下兵校不足十余人,殊死恶战,以一当十。但顶不住张绣军前后夹击,情急之中,典韦以长戟左右击之,一戟击去,便将张绣军十余支矛摧断。然典韦身被数十创,左右兵丁被迫以短兵相接,展开一场殊死搏斗。典韦前冲后突贼众,又*数人,无奈伤创重发,终以怒目大骂而死。之后,张绣军方才向前,取其颅,互传而观,绕营高呼,曹兵败退皆难以环顾。
“淯水之战”,对曹操来说应该是耻辱之战,不仅让曹操失去了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就连身边的大将典韦一并被张绣所*。战争是残酷的,但是胜败乃兵家常事,精神气还得有,曹操屡经赤壁大战、当阳桥之战、攻劫西凉,不都是被关、张、赵、马*得丢盔弃甲,割髯断胞么?大丈夫能屈能伸,能稳住士气,足见一代枭雄,名不虚传。
特别是听说典韦战死后,曹操为之痛哭,曾一度招募间谍取回典韦之尸,亲自临哭,并草葬于淯水河边。后来北方稳定后,又遣其归葬襄邑,拜其子典满为郎中,后为司马,又引以近侍。曹操的车驾每次经过韦墓,都要下车入祠进行祭拜。这明显是任人唯贤,安抚民心嘛!曹操的正妻丁夫人得知曹昂战死后而痛哭,还大骂曹操:“你害死了我的儿子,从此我再也没什么可留恋的了!”丁夫人其后怒而回其故乡。后来曹操病重,自认为时日无多,叹息说:“我一生做事,没有什么后悔的。假如死后还有灵的话,若曹昂问我他的母亲在哪里,我将怎么回答啊!”
宛城之战虽然规模不算大,未能改变北方之局势,但对于曹氏家族而言,影响却是极为深远。因为曹昂是曹操的长子,是理所当然的继承人,假若曹操不战宛城,曹昂必不会死,也不会有之后的夺嫡之争,曹魏江山也许会被历史所改写。
那么,说起东汉末年这段历史,南阳人都口碑相传一段《三国演义》中曹操战宛城,最后逃亡魏公桥,让“魏公桥”一夜成名的故事。实际上,这是民间的杜撰,此“魏公”非彼“魏公”也!真正的魏公来自明代唐王府,他的家乡就住在宛城东南的魏营村。
二 魏公修魏桥南阳的历史倒退六百年,也就是公元1368年,朱元璋攻占了应天府,又大破陈汉,一统全国,最后建立了大明王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以史为鉴,朱元璋把自己的二十六个儿子,除了长子朱标之外,其余的都分封到各地作藩王,没有皇帝召见,他们永世不得入朝。一则避免宫内夺嫡之争,二则也加强了朱氏江山的长久稳固,外姓人一般不能染指。
那么,当时战乱之后的南阳古城,百废待兴,朱元璋就把他的二十三子朱桱分封到南阳做藩王,史称“唐定王”。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唐定王朱桱莅临南阳走马上任,建立了唐王府(今新华路王府饭店),深得地方高官士绅推崇,就连当时的知府大人,都隔三差五地到唐王府里茶叙,举荐贤能。
有一年正月,唐王府原来的一位侍读先生因为家中老母去世,不得已告病回乡守孝去了。礼大于天,没办法,王府里的管事太监陈公公就在南阳城里四处寻找有学识的先生教世子、郡主们读书、学字。他打听来打听去,得知城东白家书铺的新女婿学识渊博,于是亲自前来拜访。一听说王府的人要招女婿进府授课,高兴得白老掌柜喜不自胜。前些日子才得招得“金龟婿”,不料今日又“鹊登枝头”,简直就是“双喜临门”呀!
白老掌柜招的这位“金龟婿”,姓魏,名书礼,家住宛城东魏营村,父亲是一位私塾先生,书礼排行第三,小名叫魏三儿。父亲希望他能够知书达礼,出人头地,所以取名魏书礼。但是村里人仍称呼他“魏三儿”。这样叫都习惯了。
魏书礼自幼聪慧伶俐,五岁便将《四书》、《五经》倒背如流,村人称之为奇才,十二岁取县试第一名,此后又经府试、院试,不久即进第秀才,只等来年会考,挣得个举人,全家欢喜。岂料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一年,南阳发生瘟疫,魏秀才父母二人相继驾鹤西去。埋葬了父母之后,家中已是穷困潦倒,几无裹腹之食。生活实在难熬,兄嫂就把魏书礼送到了城里舅舅家找活干。
老舅家住城南,虽有些身份,但安排不了合适的活儿,就把魏书礼介绍给城中白家书铺做打杂。毕竟他读了些书,干个抄书的差使,倒也对口,勉强可以维生。魏*在白家书铺里勤奋好学,又万事干得井井有条,深得白掌柜的青睐。白掌柜身边有一小女,年芳16,平日与书礼交往,两小无猜,感情甚笃。
这日,白掌柜与魏书礼在大堂里饮茶闲话:
“书礼呀,你在我这里有近两年光景,可是住的习惯?”
“习惯,习惯,有劳年伯照顾。”
“你已到成家的年龄,哥嫂们可否与你订下亲事?”
“父母去世较早,并未订下婚约。”
白掌柜听后,若有所思。他捋了捋胡须说道:
“书礼呀,你知我夫妻二人年近六旬,人将朽矣,膝下只有这一个女儿叫我放心不下,碰巧你与她同年同月同日生,我有意将小女许配与你,你可否钟意?”
秀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年伯厚爱,如此美意,小人怎敢妄想?”
老掌柜双手扶起秀才,说道:“今日谈论小女婚事,实有唐突,不过你也不必紧张,若是你愿意,可以回乡告知你的舅舅和兄嫂,早日把这门亲事定了……”
于是,魏书礼连夜披了蓑衣冒雪渡淯水回村去了。到家后,已是第二天早晨。他把白掌柜提亲之事,先给兄嫂讲了,兄嫂二人都很高兴,农村娃娶城里妹子,那是高攀呀!可是担心家里实在太穷,怎么能娶得上这么有钱的士绅阶层的富家小姐呢?一听说不计财礼入赘白家,兄嫂还是劝魏书礼去请教一下舅舅,让他老人家来定夺。
书礼的舅舅姓王,是城南溧河村的里长,当年皇上钦赐一千顷良田给唐王爷作府田,丈量土地那事儿都是由舅舅代办,就连南阳府也能搭上个腔儿。秀才把白掌柜提亲的事一五一十讲说一遍,舅舅听了喜不自禁,笑出声来:
“我就知道,你娃子有福命,这两年我还惦记着等你考举后,给你说门亲事哩,这下可好,喜从天降呀!”
后来,双方家长同意,舅舅备了礼担,过河到白家书铺提亲,白掌柜的满心欢喜,从此多个女婿半个儿,后半生旱涝保收啦!当年正月十六魏书礼就与白家小姐举行迎亲大典。后话不提。
上接前书,二月二日,南阳俗称“龙抬头”,大吉之日。唐王府里的陈公公遣人抬着一顶小轿就到了白家书铺,秀才告别了白掌柜,入了轿,就这样进了唐王府。魏书礼头一次坐花轿,心里好生紧张,好生气派,街上的人都艳羡不已。自进王府之后,魏秀书谨遵王谕,拿出平生所学,教育王子与郡主,王爷甚得欢喜,每月以三十两文银支付秀才俸禄。
不觉已过三载,魏秀才不但在王府书教得好,屋里又添一双儿女,秀才从此不提赶考一事,白老掌柜一大家子过得欢天喜地。
又过些年,唐王府里的大管事陈公公年事已高,向王爷力荐魏书礼管理王府大小事务,因唐王素日对魏秀才教书之事早有耳闻,所以当即擢升魏书礼承奉司效力,暂不与官位,待日后论功封赏。魏秀才入承奉司公干,凡事务条理分明尽心尽力,不到一年,即升任承奉副一职。陈公公去世后,魏承奉扶了正,统管唐王府吃喝拉撒、祭祀供奉、房屋修缮、山石园林、府库收支等诸多事宜,其对人宽厚,清明理正,南阳府人人闻之称道,无不敬服,后尊称其为“魏公”。
今南阳仲景路魏公桥
当时城外东郊温凉河上原有一座木桥,年久失修,不甚牢固,人车通行极不安全。遇洪涝灾害更无法通过,百姓生活大为不便。有一年雨季水大,一过桥行人竟被洪水冲落河中丢了性命,魏公听闻唏嘘不已。当即自解私囊,收集野外散乱墓塚石条,还有从蒲山开采的青石,请石匠修造坚固石桥,造福乡里。此桥历经数月,大工告竣,恢复通行。乡人感念魏公之功德,后称此桥为“魏公桥”。
南阳府为中原重镇,南北要道,四通八达,城中旦多年失修、坑凹不平的道路,魏公若有所闻,定不辞艰辛或亲力亲为,进行修造。他的一句话“多修路少打墙,莫当门前堵路汉,只做世间摆渡人!”成为至今南阳人的座右铭,广为传颂!
魏公才学扬万代,魏公功德载史册。可惜的是,明末李自成一把火毁了南阳城,也烧散了南阳人旧有的记忆。但是魏公桥却历久弥新,重新修缮后,至今仍然横亘在南阳仲景路上。
三 寻找魏公坟时间向后延展六百年,魏公人已去,桥仍在。按照历史上唐王府的史料记载,魏公家住南阳城东魏营村。那么今日有幸驱车前去踏查访古,寻找南阳人心目中的魏公遗迹。
魏营村,位于南阳市宛城区白河街道东,过去这里濒临老312国道,现在称之长江东路。魏营村就座落在长江东路的东侧。小时候,一个堂伯的女儿嫁到了这个村,所以过年期间,经常翻田窜路、徒步越村前去拜望,但从没有听说过这里曾经走出过一位世人敬仰的“魏公”,而且与南阳的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长大以后,当得知南阳久俱威名的“魏公桥”就是姐姐家的魏营村魏公所修时,心中立刻充满向往,决定一定要找到魏公的祖坟,缅怀一下先人的丰功伟绩。
走进魏营村,二十年的变化,旧时小村印象已经完全模糊。过去的房子,到处都是土坯瓦房,房屋错落无序,现在全是钢筋水泥式的“雕楼”,一排排,井然有序,经纬分明。正值麦收季节,一位姓刘的大爷正在街边整理“麦鱼儿”,他八十五岁了,却仍然身强力壮,地里农活样样能干。听说我要寻找“魏公坟”,立马来了兴趣。并勾起了他旧年的记忆。
寻访魏营村魏公坟
魏营村的东北角,即南阳机场的西侧,有一片黄土地,地上座落着数枚土堆,名曰“魏坟”。这个村过去有很多人家姓魏,后来不知怎么,魏家人就消失了。早在十多年前,刘大爷在田里耕作时,曾经挖出几枚灰砖和一通石碑,字迹不甚清晰,他认为无甚大用,就堆置在田埂上,后来就不见了。又后来在麦田西边的洪沙河桥头看到了这通石碑,被当作石条铺路用了。多年以后,洪沙河因农作改道而河水干涸,河道里植进了很多白杨树,河床里布满了淤泥,再也看不到原来的模样。
刘大爷说,他小时候,经常在魏营和杨官营两村之间穿梭耍玩,当时的田里是有很多古坟,数魏坟的数量最多,而且有墓碑,一般的人家根本立不起碑,立碑的肯定是有钱有势有名望的人家。夜里他从不敢从这里经过。后来“破四旧”,很多墓碑被打砸修路,魏家人也遭受莫名打击,渐渐的就少了。就连魏坟也慢慢地失踪了。
村子里现在都住着刘姓、张姓、李姓等外来人口,真正的魏家人现在几乎没有一个存在。特别是这些年,人口膨胀,土地承包以后,变得越来越稀少,经过平坟,原来的坟地都变成了农田,可以说寸土寸金了。
我在想,魏营村,过去一定是魏姓人口居住的大村,也一定与某个朝代的分封有关,所以才定居在这里,繁衍生活。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一旦一个朝代结束,新的朝代就会代替旧朝代,那么旧朝代里的功臣和子民就会受到排挤和打压,分崩离析,加之兵荒马乱,流民四散,说不定就会有新的人口在此落脚步,所以才造成今天的现状。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