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卦时期
第一章 袁象 阐《易》:自强不息
生命的意义在于思考,而思考的意义在于能活的更好。袁象一直以来都认为人与动物的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人会思考且善于思考,并能将思考的结晶转化为行动结果。
思考的广度与深度又与个人的学识,经历以及人生体验相关联,上位者在俯视着他们屁股底下的人,因为站得高看得远,他们的思考基本能直击事情的本质与问题的根源,所以他们的思考结果往往能影响乃至决定大多数人生存与生活环境。
卑微者在仰视他们脑袋上的人,因为视线受到阻碍与限制,他们的思考多数是关于自身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所以他们的思考结果往往是需要做出一些交换甚至是牺牲。久而久之,上位者与下位者之间的差距便越开越大。
这与思考本身无关,只是屁股决定脑袋,而脑袋则导致各自的思考方式不同。
但不过何种思考方式,就思考本身而言,能不能取得一定的成果来促进自身的发展改变,又往往取决于自身思考的深层性。通俗的来说,就是你能不能真正静下心来沉下心来通盘思考,因为思考的深度往往能决定个体生命的高度。
就像袁象现在这样,身处荒野,奄奄一息,脑子里依旧在对自己的一生进行着深层的反思。
经历大难而不死,遭经劫变更明身,袁象一直以来就认为,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思考,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奋斗。人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人依靠自己的思考创造出来的。哪怕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既然老天让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没有理由不让自己活的更好,因为人是最具有创造性的动物。
十八岁参军,懵懵懂懂,对于保家卫国,服务人民之类的要求根本就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当时的自己想的很简单,高考失败,就去部队试一试运气看看能不能提干,从而让自己活的更好。
十余年军旅生涯,数十次的九死一生,成功地让自己的身份发生了转变,也成功地让自己的思想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保家卫国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军人应有的天然担当,自己有能力了,就要让更多的人活得更好。
三十五岁,因伤退役。组织安排以副厅级待遇去地方残联任职,自己当时断然拒绝,别人可以为你惋惜给予你同情,但人只要还活着,还能正常的活着,没有被世界抛弃,就应该努力地创造更好的生活。
“轰隆!”一声惊雷炸响天际,也打断了袁象的深层思绪,漆黑的夜里开始不时亮起道道银蛇,震耳的雷声轰鸣四野。袁象努力的抬起脖子迎接雨水的浇灌,嘴巴喉咙干渴的如火烧,全身上下又动弹不得且疼的厉害,虽然知道雨水早晚会落下,但求生的*驱使着他努力仰头,人就该主动的去创造更好的条件。
“这应该是春雷,万物始发之声。”良久过后,雨势渐歇,袁象听到了身下泥土中的发芽破土之声,很奇妙的感觉,虽然全身无一处不在疼痛的包围中,但五官的灵敏却敏锐的可怕。
“这是新生,冬天过去了,万物复苏,开元肇建。”袁象心里开始兴奋,有道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物感其类,在努力进取的时候,外界任何积极的信息都是能够给人正面的启发。现在春天始发,万物资始,泥土里的芽根开始生发。自己这具破烂的身体也必然能够好转起来,没死,便是新生。
没人能剥夺自己的生命,就算是有人遭*害、审判、意外致死,也是有自身自作孽的原由。 所以人有困境,有濒临绝死的时候,只要没被世界所抛弃,也不能自我放弃求生的希望,追求更好的生活,顽强的活下去,这是每个生命个体与生俱来的本能与权利。
虽然不知自己为何会躺在这片荒山野岭,尽管自己明明记得是从高空跳下朝着大海坠落,但从昏迷中醒来却地域变换,身处野兽爪腹之下,袁象依旧没有放弃求生的希望。
自己三十五岁开始创业,二十余年商海搏*,不敢说富甲一方,但也算得上是颇有家资,做慈善,捐教学楼,修桥铺路等等善事做了不知凡几,老天绝不可能会这样玩我。
雨停了,气温越来越低,袁象渐渐感觉到侵入骨髓的寒冷。冷、饿、痛,三种感觉交织在一起奔袭全身,不断冲击大脑,四周荒野孤寂,野兽环伺,人在这种环境下很容易顺从自身与生俱来的惰性而放弃挣扎。
袁象有想过放弃,但这个念头方一在脑海兴起就被他掐灭。自己正值人生巅峰,一双刚成年的儿女离不开自己的正确引导,数十位罹患绝症的儿童正等着自己名下的基金拨款救治,上千个家庭靠着自己的企业养家糊口。自己一生做善事无数,却从未作过孽,如果老天一定要收我,那就是天作孽尤可违。
冷、饿、痛,只不过是黎明前的黑暗,熬过去,希望就会来临。这是袁象坚持多年的信条,而且袁象有完全绝对的理由相信自己能熬过这一关。
尤其是身体上的疼痛,自己明明是从六七千米的高空跳伞摔落,因操作不当,还未落地便因缺氧昏迷。
但醒来后不仅地域变换,时空转换,周身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疼痛却不像是高空摔落的坠痛,更像是骨骼在拉伸,五脏六腑在蠕动,血肉里有什么东西在拼命往外钻的蜕变的痛。
这很说明问题,在军中,袁象也是个数得着的国术高手,对自身的变化最为敏感,现在身体的情况虽然疼痛欲死,但袁象能感觉得到,这不是伤痛,是一种蜕变的痛,自己身上正在发生不可名状不可言喻的深层次改变。
这种改变对以后不知道是好还是坏,但就目前而已,这绝对是好事,因为,再坏也坏不过濒临死亡的处境。
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快恢复行动能力,彻底地掌控躯体,只要能动了,就能继续活下去。
人的身体是世间最精密的仪器,更是世间最神妙的生物机器。袁象自幼练拳,并以拳术在军中崭露头角,后又经数次生死淬炼而拳术有成。
作为一个拳术有成的高手,对身体的了解与掌控自是比绝大多数普通人强。如今身体的感觉告诉他正在进行深层次的蜕变,既然是蜕变,就有迹可循。
筋骨抽痛,气血不聚,四肢难动,形同瘫痪。但只要意识清醒,顺着疼痛感的频率与强弱,袁象相信终究会找到蜕变的关键,从而重新掌控自己的躯体。
意识为基,意志为要,作为拳术高手,袁象知道人体在绝境下能爆发多大的潜力。不说看过报道有人能瞬间抬起一辆汽车,地震中顶住一块巨石等;就是在自己身边,有被医生判定要截肢,肢体恢复无望而最后完好痊愈的例子也亲眼见过的几个。
起初袁象也很震惊与好奇,但后来随着阅历的沉淀,终于明白他们能够创造奇迹,只因心中有从未放弃的自信与坚持。
现在,自己要做的就是自信与坚持,自信自己能快速从新掌控躯体,坚持用意志贯彻这具身体,让身体的各个部件服从大脑的指令从而主导这次蜕变。
这个世界之所以会有奇迹,之所以会有奇迹这个词,就是因为奇迹,其究根结底就是可以创造的。
一遍、两遍不行,就十遍、百遍、千遍,相比能够继续活下去,不过多大的疼痛都算不得什么。
“轰轰轰!”声巨响震动山林,犹如袁象体内的气血震动骨络。春雨瓢落,本是润物无声,但这里雨势较大,加之山泥松软,雨落后山泥随雨水淌流。泥水具下,条条股股汇聚,沿着沟沟壑壑,挟裹沿途山石草木以不可匹敌之势奔腾而下。
泥流奔过不远处的山崖向南而去,山崖上一块向外凸起的巨石却因雨水冲刷而脱落。巨石在泥流中翻滚几遭,碰到数颗参天大树拦途阻挡,巨石在大树的阻力与泥流的冲力下跳出了泥流的挟裹,向东翻滚几圈便沿着山梁掉落,最终狠狠撞在一块更大的巨石上发出声声“咚咚”巨响四分五裂,其中有数块就飞溅到袁象身侧。
山石相撞,巨响响彻山林,也震动在袁象脑海中。泥流冲击山林,血气冲击躯体,就在巨石撞裂时,袁象顿觉浑身一震,好似有冲开了躯体中的某种阻碍。先是感觉脖颈可以微微转动,随后气血加速串行,疼痛似有所减缓,渐渐地,右手开始听从大脑的指令,已在慢慢恢复知觉。
袁象大喜,想大笑出声,但声音一经过干渴如刀割的喉咙便成了一连串的干咳。
笑声未出,却兴奋不减,稍微转动酸疼的脖颈以求缓解,视线正好扫视到山石碎裂后飞溅到身边的碎石时,便不由双目圆睁,心中惊楞。
只见六条长约一米,外形大小均大致不差的长条形碎石以等间距从高到低依次列好。从袁象的角度看去,赫然就是《易经》开篇第一卦《乾》卦。
见此,袁象忘记了继续坚持意念掌控身体,此刻满脑满心只剩下一句话,天行健——自强不息。
“这难道是天意!”袁象望着地上碎石卦象心中惊震,怎会有如此的巧合。
“这就是天意!”良久,袁象镇定心神,收敛心绪,不再关注这天落卦象,重新坚持意念,鼓动气血争取完全掌握躯体。
乾卦效天,以健行。《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乾》为万物之始发,如今春雷震地,万物始发,不正暗合万物资始?
而自己,莫名身处异地,身体无端蜕变,落入此间,不也是另一种的重新开始?
既然这种怪异的事都发生在自己身上,那么天落卦象,就算是有冥冥中的天意在主导在预示又有什么说不通的。毕竟自身的情况与遭遇,对任何人来讲都是一种颠覆性的冲击。
而且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努力掌控躯体,努力坚定意念信心能掌控躯体,不正是因为坚信自己能活下去,不放弃任何希望的挣扎求活,而这不也算是自强不息么!
人活得顺风顺水,一路高歌猛进,即便是有一时的困难
也不过是阻碍而已,甚至连磨炼都算不上。而自强不息,必是有百折不挠,愈挫愈勇,刚健顽强之品质,于困境、险境、绝境乃至死境中守护希望,权达通变,积极进取,致死不绝望不认命。而要做到这些,于危难中不堕本性,坚守底线,心怀怜悯,时时反省修正乃是最基本的素养。老子云:“自胜者强”不外如是。如若不然,那便不是自强,而是妄自逞强。
袁象一边努力尝试掌控身躯,一边归纳卦象带来的启发。以前因为讨好一位位高权重的老人为了投其所好而熟读《易经》,甚至为了能跟老人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不惜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把《易经》背的滚瓜烂熟。
只不过那时读《易经》多为功利少重体用,对于其中的哲理道理也只是初略领悟,现在有了这一番际遇,不得不对《易经》中的卦象之道重新梳理审视。
两个来小时后,袁象已感整条右臂都有了知觉,虽依旧疼痛不已,但已能微微活动。袁象长出一口气,万事开头难,现在一条手臂恢复了知觉,离彻底掌控整具身也不远了。自身得控,自由得掌,生死便由我。
袁象心中稍定,松懈下精神略作休息,长时间的高度集中精神尝试控制躯体已让他大感疲惫。
精神松懈,思绪便不由开始发散,目光不自觉落到碎石卦象上,脑中念头纷杂闪转。
《易经》系词有云:“天垂像,见吉凶,圣人象之。”唐孔颖达《周易正义》曰:“万物之体,自然各有形象,圣人设卦以写万物之象。”
天垂象,是古人见天地间各种景象、形象、异象而联系到生活中的种种现象进行解读,以期望能找到社会自然的规律以指导或预示人的社会生活活动。所以《易经》系词上卷第六章开篇便言:“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古之圣人有大智慧、大魄力、大情怀。仰观天文,俯观地理,远取日月星辰山川之形象,近取自然天气鸟兽之具象,遂以天地自然万物之法象,结合人世经历之状况而比拟之。以自然形态隐喻人世状态,以天地变化规律揭示人世发展规律,虽有偏颇之处,但恰恰体现了人定胜天之理念。
天现种种景象,古人不懂其中科学道理,但灾应吉凶却是能总结出一些实用的经验,所以古人见天地法象取吉不取凶,《易经》六十四卦皆可趋吉避凶就是这个道理。现在《乾》卦砸在身边,其中两天相叠,所预示的道理不正是要自己如天一样么!
天大无垠,人效法天的形态,自可以包纳所有的挫折损失。天时永转,日日夜夜运行不息而无差,人效法天的功用,自可以正刚健强。能够在困境与逆境中,做到可以包纳挫折损失的同时,还能时时依照良心本性修正自己的行为去求取更好的结果,这才是真正的自强不息。也是自己现在唯一能做到,也是必须要做到的自我修砺。
“这是老天爷给我的指示么!”袁象心中恍然若悟,眼下这种情形,这个卦象倒是很贴合自己的处境。身遭离奇,重伤罹体,举目茫然,前景揣揣,如此,除了自强还能哪般?
不过《易经》系词又云:“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易》有八卦,天、地、山、泽、水、火、雷、风相列,两卦相叠组成一象,或藏理其中,或喻世其里,以备天下之道理,是故天下万物之象皆在其八卦之中。
又一卦有三爻,代表天地人三才,两卦相呈便是六爻,六爻叠三才,分阴阳,迭刚柔,揭变化,故三才之动可见情理,可明得失,可预吉凶。常言道,六爻从下至上,从初爻到上爻便代表一件事物在一段时间内之发展过程。人可依卦在此过程中规避灾厄,依时而动,求利驱害,趋吉避凶。
袁象熟读《易》经,知道这说法听起来玄乎,其实很多都是因此书晦涩艰深,加之流传下来解说众多,导致一些人故意将此书玄化而已。
《易》本为筮书不假,但人不是孤立存在的,与人有关的任何事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当事物发展到一个阶段一定程度,只要用心留意自然会有一些蛛丝马迹为人所察觉。所以,与其说《易》经可算命,倒不如说《易》经就是教你如何去留心、去发现、去抓住这些蛛丝马迹的。从而通过发现的蛛丝马迹以前瞻性的格局与手段去布局规划即将要做的事。所以系词中才云:“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覆冒天下之事,能断天下之疑,通天下之志,成天下之务,这是要我效法乾卦以立身啊!”袁象心中叹问,《易》是处世的哲学,也是处事的方法,现在自己四下无着,前路茫茫,有一点指引也好过独自瞎寻摸,更何况这种指引启示来的这么匪夷所思与不可思议。
经历过人生风浪的人都清楚,在碰到人生重要坎关之时,哪怕是做了错误的决定也比一筹莫展,惊慌无措要强十倍、百倍、乃至千倍。
现下卦象与处境颇是贴合,心中也正是彷徨无依,多年的丰富阅历虽然能强压下心中恐慌,但对这离奇的遭遇与未来的担忧始终如阴霾笼罩心头。现在既然有天落卦象,结合自己这般离奇地遭遇,管他是冥冥中的天定还是纯粹牵强附会的偶然。只要能给自己带来些许心安,一丝希望,那就是像落水的人抓沿着稻草攀爬也比茫然无措的要强。
“也罢,我就当效天行,以乾用,即便前路再差,以我的能力总该能落个安稳的生活。”收拢思绪,袁象下定决心,既然已经这般离奇,不妨就按照卦象依划以后。
“天不弃,当自强。”袁象楠楠自语,校定了方向,心中顿觉安定,恍然间便是周身的疼痛都略微减轻了些,整个上半身好似已渐渐有所知觉。
“喳喳”,正在袁象欣喜身体变化时,山林中却陡然变得喧嚣起来。一群从没见过的带着褐色斑点的飞鸟从林中惊慌飞起越过头顶向东南方飞远。
袁象心中惊异,突然有一种不安的感觉笼罩心头,这种感觉熟悉又陌生,以前在军中每次遇到必有生死危机。
强忍疼痛努力抬头四望,只见前方有几只小鹿大小的不知名野兽由远及近从身边快速惊慌掠过,看情形,他们是在逃命。在它们后面不远,又有一群比家鸡大两三倍的野禽向着同一个方向惊慌逃窜。
随后,有越来越多的野兽向林中深处逃窜,有的跑,有的爬,有的在树上跳跃,有的在空中滑行。动物很多,物种也很多类,但每一只每一头都与袁象所见过所熟知的相去甚远,林林总总,基本上简直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袁象越看心中就越沉重,这些动物长得简直是匪夷所思,有些倒是和古书中的描述有些类似,基本上一看就知道不是什么善类。但它们现在都在惊慌逃窜,它们能逃,自己却动弹不得,任由致命的危机感笼罩心头,难到自己终究在劫难逃,天落卦象就是个笑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