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北宋文坛,人们不难联想到苏轼一家——苏门三学士!文坛上光辉灿烂的“唐宋八大家”中他们一家人就占据了三个位置。
很多人都会觉得苏轼与苏辙之所以能够有这样的成就都是受苏洵的影响。
有苏洵这样勤奋刻苦,常常文思泉涌、才华横溢的父亲肯定是不难教出优秀的儿子。
这就导致人们忘记了苏家背后的女人——程夫人。
苏家背后的女人:驯化苏洵,教导苏轼、苏辙二兄弟,成就文坛奇迹。要知道苏洵在成名之前本不爱读书,是当时典型的浪荡公子。自从与程夫人结婚之后,终日受到程夫人的“驯化”,慢慢的在二十多岁那年,突然觉悟自己要读书了。
这个决定也是经过很久的思想斗争的,因为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年轻时没有用功读书到二十多岁已经有了家庭的自己在想读书,恐怕就要与养家相冲突。
这时程夫人就坚决的站了出来,告诉苏洵:“你尽管专心读你的书,我有能力来维持这个家。”
苏洵开始发奋读书考取功名。这是一个典型的“浪子回头”的故事,也就是《三字经》中说的:“苏老泉(即苏洵),二十七。始奋发,读书籍。”
程夫人则变卖了自己的所有首饰嫁妆,开始了一边做生意养家糊口,一边教导苏轼、苏辙两兄弟的生活。
苏洵因为经常远游求学,因此苏轼与苏辙的教育主要还是落在程夫人身上。
饱读诗书的苏轼在他十岁时,见母亲看东汉的《范滂传》后,慨然叹息,就问:“我若做像范滂一样的人,母亲会同意吗?”
范滂被陷“钩党”之罪,被下诏缉捕,为不连累他人主动投案,自愿赴死。
像范滂这种“明知必死,也自愿去送死”的人,在某些世人眼里自是傻子一个,应不是聪明人所为。
面对苏轼这样的提问,程夫人微微一笑回答道:“你能做范滂,我难道就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对范滂的英勇就义,范滂的母亲是赞许的。
从此范滂就是苏轼的榜样,后来做官的苏轼,也像极范滂,始终谨守本心,从不曲意逢迎。
他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对新法采取的态度是,公开拒绝执行,或“因法以便民”,即只推行新法于民有利的部分。
而当变法派失势,他又反对保守派的尽废新法,主张参用所长,以致被新旧两党夹击,数次被贬,甚至被捕入狱。
我们都知道苏轼的一生是坎坷的,风风雨雨他都经历过。他做官后的状态不是被流放就是在流放的路上。
但是我们通过苏轼的词感受到的却是他的乐观与豁达,也许是他不变初心的缘故。
苏轼的词,是人间烟火的味道,是颠沛流离后感悟人生的铿锵之声。苏轼无论一生经历了什么都会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因为他坚守自己的理想,同时也守住了自己的爱好。
苏轼的理想就是做像范滂这样的人,无论社会如何“锤”他,他都不改初心。
面对困境他可以谈笑“千古风流人物”,也可以“尘满面,鬓微霜”的暗自神伤;
被贬之时他能有“诗酒趁年华”的年轻心态,也能有“人生如逆境,我亦是行人”的成熟冷静;
他是在体会人间五味杂陈后感叹“人间有味是清欢”的苏东坡,也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
苏轼的爱好就是“吃”。
因为“吃”他得到了人世间最简单的快乐。
他写馓子:
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写豆粥:
地碓舂秔光似玉,沙瓶煮豆软如酥。
写野菜: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他不失热情,随遇而安,每一次失意时,都能在食物中,找到温暖的力量,将所有痛苦消解,温暖而有希望地面对未来。
他在描写吃的同时,讲述人生百态。
苏轼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我们品读这本《苏轼词传》,更多的是在了解苏轼的人生,也许我们也经历过人生的坎坷,我们也被怀疑过,我们也失去过,且看苏轼是怎样笑看人生的。
这本书,将每一首词背后的社会背景,发生的事件,对苏轼的生平际遇、诗词艺术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现了苏轼这位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不仅如此这本书还有还有《仓央嘉措词传》,呈现了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传奇人生,和藏传佛教史上引人注目的上师情歌。
这本书想要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仓央嘉措。
文字基于历史,但情感沟通古今——因为一首诗爱上一个人,所有的辞藻不过是后人的附会,不想也不能评价,他,始终在那里。
住进布达拉宫,他是雪域之王;流浪在拉萨街头,他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除此之外,这套书还有《李清照传》、《辛弃疾词传》、《纳兰容若词传》、《李煜词传》。一共六本书,记录了六位伟大的词人的传世佳作。
曾经有很多人问我,我们为什么要学古诗词?
因为诗词是语言的精华,是一门艺术,语言我们都会,但是语言之美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握,而语言最高的境界就是诗词,它是对语言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是最美的语言表达。
仅仅45块钱就能得到6本书!体验6位历史文人的真实思绪!如果您对这套书感兴趣,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购买: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