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我的为官之道一率府且逍遥:盛世下的危机

杜甫,我的为官之道一率府且逍遥:盛世下的危机

首页角色扮演玄元龙武更新时间:2024-04-19

说明:

杜甫:我的为官之道系列,以杜甫的做官经历为基础,解读杜甫诗歌,展现当时的社会现实,阐明杜甫的为官之道。正本清源,力求还原一个真实的杜甫,没有演绎成分,适当加入个人解读、评论。

由于古代诗歌当中、皇帝年号均采用阴历,故本文中所提到的所有日期均为阴历(农历)。

01,十年苦奔走,终得一小官

官职:右卫率府兵(胄)曹参军

职务:掌管兵甲器仪、门户营钥等(通俗点理解:太子禁卫军兵器库看大门的。)

品级:正八品下~从八品上

地点:长安

天宝十四载(755年),44岁的杜甫,在长安已经奔走、干谒10年了,距离第一次洛阳参加科举已经19年了。

这年十月,杜甫终于被任命为河西县尉。

(河西:陕西渭南市合阳县附近,毗邻陕北、山西,属于偏僻地带)。

在唐代县级领导中,县令是一把手,县丞是辅佐县令行政的二把手,县尉是主干事,主簿是文书,监督县政。县尉和主簿属于三把手。

县尉,负责“分判众曹,收率课调”,这显然和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相去甚远。老杜坚决不去,于是朝廷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虽然在品级上两者大小差不多,但是右卫率府起码在京城,这一点对杜甫来说很重要。不仅可以获得及时的时政信息,还有继续升职的希望。迫于生计,权衡各种,无奈之下,杜甫只好接受这个官职。

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在长安求职这十年,杜甫经历的大事件。

天宝五载(746年),杜甫初到长安,写下了浪漫豪放的《饮中八仙歌》。

747年,杜甫满怀热情,参加科举,结果以李林甫的“野无遗贤”收场。

748年,杜甫干谒当时的尚书左丞韦济,写下了《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诗人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表达了对自己才学的自信,用“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展示了自己的抱负,用“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描述了自己旅食京华的艰辛,末尾“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我们还能看到那个豪情万丈的杜甫。

749~750年,杜甫在干谒无门的情况下,只好“卖药都市,寄食朋友”。

751年,五月八日至十日,唐玄宗举行了三个盛典:祭祀玄元皇帝(老子),祭祀太庙,祭祀天地。杜甫趁机献三大礼赋:《朝献太清官赋》《朝享太庙赋》《有事于南郊赋》。这次献赋效果显著,玄宗命其待制集贤院,让宰相考试他,使他名声大噪。

可宰相是谁呀,还是那个嫉妒贤能的李林甫。最终杜甫并没有立即得到官职,只是获得了“参列选序”的资格。但是也别小看这个资格,与制科出身、进士及第同等待遇,但是按照唐代制度,需候选三年,才能得到官职。

接下来,杜甫就一直在长安等待朝廷的任命。752年三月,杜甫回洛阳、偃师探亲,夏末回到长安。杨国忠继李林甫为相后,他又投诗京兆尹鲜于仲通,干谒陇右节度大使兼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均未果。

753年,上巳节,写了《丽人行》,用华丽的语言,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和荒淫无耻。

754年,生活窘困的杜甫,继续投诗,分别投给了当时的太常寺卿张垍(jì)《奉赠太常张卿垍二十韵》、左丞相韦见素《上韦左相二十韵》。

755年十月,也许是投赠韦见素起了作用,也或许是朝廷终于记起了他,最终任命其为: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02,岂可王侯间,明朝入蓝田

官定后戏赠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

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

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飙。

大致翻译一下:

不作河西尉,是因为县尉要听命与人,被人驱驰。接受同样凄凉的兵曹参军,是出于糊口。我年龄大了,害怕忙乱奔走,率府清闲自在,比较适合我。爱喝酒,这需要微薄的俸禄维持,放声高歌,敬谢我朝的庇荫(反讽,类似我谢你全家)。归隐的志向已然消尽,回头对着狂风,我思绪万千...(想归隐而不得)。

诗题为戏赠。说明诗是以戏谑的方式自嘲罢了。气愤填膺中,更多的是心寒与无奈。

率府真的清闲自在吗?杜甫想多了,只要是官场就没有不勾心斗角、趋炎附势的。何况这还处于安史之乱前夕的黑暗时代,官场的蝇营狗苟可想而知。

这不,刚去两星期的老杜就受不了了。

去矣行

君不见鞲上鹰,一饱即飞掣。

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

野人旷荡无靦颜,岂可久在王侯间。

未试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蓝田山。

没想到,打脸的速度是如此的快。前面老杜还说率府且逍遥,故山归兴尽,没过几天就说:岂可王侯间,明朝入蓝田。归隐的老毛病又犯了。

上任还不到一个月,十一月初一这天深夜,虽然寒冬天很冷,杜甫还是离开了长安,去奉先县(陕西蒲城)探亲。一方面是杜甫厌恶率府的生活,另一方面任职后安家也属于惯例。

0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本来是官场失意,想回到家这个避风港,寻找温暖。可哪知,杜甫一进门,就听见家人嚎啕大哭,竟然是他的小儿子饿死了。

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使他悲愤交加,回想自己在长安这十年的种种遭遇:考场无门、官场黑暗、民不聊生,高官骄奢淫逸,贫民水深火热。他把所见所闻所感,全都写进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
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
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
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樛嶱。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
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
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这首长诗,大致可以分为三层,有条理地给我们描述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前夕,三个阶层所处的状态。

第一层 ,则说的是一般的官僚阶层,或者说文人士大夫阶层。通过诗人表达自己的志向,我们大概可以管中窥豹。

第一种,也是最流行的。“归故山、入蓝田、江海志”,这些字眼都表明了,在那个皇帝昏庸、奸臣当道的时代,对于朝堂上的君子来说,明智的作法就是归隐。明哲保身,躲避政治迫害。

代表人物:王维。自从张九龄罢相以后,王维对仕途、官场心灰意冷,在蓝田县买下了宋之问的旧居,建起了别墅,过上了半官半隐的生活。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王维《送别》节选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王维《酬张少府》节选

君子在政治上报国无门,以至于无所作为,归隐山林或是沉迷艺术,都是朝堂上宵小们乐于看到的。于是王维的官越隐越大,从右拾遗隐到了给事中。这和苏轼那首,在伤心与愤慨下写的《洗儿诗》情况一致。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右拾遗,皇帝身边的谏官,主要负责向皇帝奏论政事,称述得失。

左、右拾遗为正八品官职,除了元代,其他朝代左拾遗比右拾遗大。

*给事中,门下省要职,百司奏章,得驳正其违失,事权甚重。

品级:正五品上。

第二种,便是与归隐的君子相对的宵小之辈。“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就如辛弃疾所言: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这些小人罔顾大厦将倾,无视民间疾苦,一心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攀附以李林甫、杨国忠等为首权臣、奸相。


所谓狼狈为奸,朝堂上趋炎附势的小人与把持朝政的权臣是成对出现的。这种现象在每个朝代都是不可避免的,私下交易还可,如果明目张胆、气焰嚣张,那肯定是这个国家的首脑出现了问题,即唐玄宗李隆基。

第三种,就是像杜甫一样,为国为民奔走疾呼的仁人志士。他们不但要承受同学的嘲笑,小人的排挤,权臣的打击,以及由此导致的生活的困苦。但他们依然志向坚定: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

第四种,和第一种流行的隐逸之风有些类似。处士,即杜甫在《赠卫八处士》提到的。处士,是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他们在读书的途中,或是在求仕的路上,受尽苦楚,不愿于黑暗的官场同流合污,而选择回家买几亩田,当一个老老实实的农民,安享天伦之乐。


注意,这里的农民并不等于农民阶级,他们依然属于士族阶级: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没有赋税、徭役(徭役大体可分为力役和兵役两种)。


在那个朝廷腐败、社会离乱、人命危浅的年代,做一个处士也挺好,有时候可以免遭*身之祸: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诗的第二层,则为我们展现了当时的元首在干啥。从长安到奉先要经过骊山。这年十月初,唐玄宗依然和往年一样,在冬天来临之际带上自己的爱妃,去华清池的温泉避寒。

早在几年前,在《丽人行》中,老杜已将杨氏一家骂了一番。这次连带皇帝也一起骂,但毕竟还给李大哥留了几分薄面。

李大哥呀,如今朝堂之上,君子隐逸,小人得志,正直之士惨遭排挤,难道您都看不见吗?您还有心,带着妃子们,领着那些只会阿谀奉承的达官显贵,来温泉享乐?

他们口蜜腹剑,粉饰太平,您听得高兴了,还赏赐他们大批的绸帛。你可知这些绸帛都是贫苦妻女,一针一线织出来的,他们的丈夫、公公,被官兵用皮鞭抽打着,将这些绸帛运送到京城。真滴是: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您还指望,这些得了厚赏的权臣,为国家出力,救人民于水火吗?他们那里能体谅到您的用心,别说体谅了,您李家的天下都快要成杨家的了,难道您还沉湎于声色犬马中不自知吗?

华清宫的宴会上,舞女们是真漂亮,大臣的貂皮大衣是真暖和,琴师、歌手的音乐是真美妙,您们吃的都是从各地进贡来的奇珍异食。

接下来,就到了那句令人振聋发聩的句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李大哥呀,你们酒桌上菜肴的香气,我在外面都能闻见,您可知我的小儿却被活活饿死。咫尺之间,贫富的差距竟是如此的大,我心里有一万句MMP,不知当讲不当讲!

诗的第三层,给我们展现了当时的贫下中农都在怎么熬生活。首先诗人用严冬肃*的环境描写,来体现人民生活的艰苦。“天柱折”一词,也表达作者对大唐王朝危机,不可避免的预感。

其实在诗人写此诗的同时,或者推后几天,安史之乱就在范阳爆发了,只是当时还未传到长安,诗人知道安史之乱也是两个多月之后的事情了。

诗人由自身的遭遇,联想到还不如他的贫苦百姓们。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这句诗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秋收万颗子,农夫犹饿死。

自己好歹一届官员,有俸禄,还不用交纳各种赋税、徭役,居然都让小儿活活饿死,何况下层百姓。失去土地的农民,已经是倾家荡产,远守边防的士兵,还不是缺吃少穿。想到这里,我心中的忧愁,千重万叠,漫过南山,浩茫无际,又怎么能收敛得住呢!

诗人通过安史之乱前夕,三个阶层的处境描写,为我们清晰地展示了朝堂的黑暗、皇帝的昏聩、人民的疾苦。诗史之名,实至名归。

04,投奔灵武,身陷长安

战争风暴,席卷全国,很快安史叛乱和洛阳沦陷的消息,传到了奉先。

天宝十五载(756年)正月三十,诗人在拜访朋友时,得知了消息。虽然面对天地翻覆,百川乱流,诗人依然憧憬美好的未来:思见农器陈,何当甲兵休?

听到消息,杜甫急忙返回长安,但由于战事不容乐观,长安也危在旦夕。五月份,诗人又返回家中,把家人从奉先带到了白水,寄居在舅父崔顼家中。

六月中,潼关失守,白水沦陷,诗人在兵荒马乱中,带领全家向北逃往,一直来到了鄜州(今陕西富县)。

于此同时,玄宗也带着杨贵妃、杨国忠、皇亲贵戚、心腹大臣及随身宦官,出逃。走到了兴平县马嵬驿,太子李亨密谋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发动兵变,诛*杨氏一家,逼死杨贵妃。下一步便是逼玄宗退位,但由于陈玄礼仍忠于玄宗,只是同意太子诛*杨氏一家。

最终因陈玄礼变卦,太子与玄宗分道扬镳,领着部分人马奔赴灵武。于七月三日,在只有二十几个大臣的情况下,从简登基,是为唐肃宗,尊在成都的玄宗为太上皇。

原本杜甫是打算出芦子关,投奔在灵武的肃宗,但由于拖家带口不方便,于是在鄜州城西北三十里的羌村暂住下来。

八月,杜甫把家人安顿好,便只身投奔灵武。他先到延州(今延安)稍作休整,然后在延州到灵武的途中被叛军抓获,押送到已经沦陷的长安城。

一同押送的还有大诗人王维,到长安后,因杜甫官职太小,被释放,从而身陷长安。

右卫率府兵曹参军,杜甫的第一段为官经历,不了了之,实际结束日期当以潼关失守为标志。

从755年10月到756年6月,九个月的时间,除去回家探亲和安顿家,真正在任也不过4个月的时间。

0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9年的科举征程,10年的奔走干谒,在人生已过四分之三的情况下,才得了一个八品小官,最终却因安史之乱的到来,草草收场,这也是那个时代许多文人、仕子的写照。

万事万物之理,必是由盛转衰。盛唐的富丽堂皇,让后世的人们十分神往,但盛世之下所蕴藏的社会危机也是显而易见的。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盛世的繁华,总与达官显贵关切,而那些下层的文人仕子,平民百姓,却吞食了恶果。

贫富差距悬殊,人民失去土地,权臣尾大不掉,皇帝亲小远贤,一场兵燹(xiǎn),生灵涂炭,不可避免。

唐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下一篇,我们讲杜甫的第二段为官经历:左拾遗,济时肯*身。

*参考书籍:

1.《杜甫评传》金启华、胡问涛著,陕西人民出版社;

2.《杜甫诗选注》萧涤非、萧光乾、萧海川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3.百度百科、百度学术。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