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习惯在午餐后出去走走,特别是冬天,晒太阳的感觉特别舒服,但今天中午没出去乱跑,因为风太大了,就猫在办公室里,晒着太阳,看胡兰成的《今生今世》。
是先读到胡兰成写张爱玲的《民国女子》后,才进一步对其人发生兴趣的。也许这人不是个好东西,但是文字真美。是用我最喜欢的那种旁若无人的清淡,细细地写,如同簪花小楷。然而男人写簪花小楷是不多见的,于是行笔之间又带了几分俊逸和疏狂。
就是这样的文字,爱得很,便拉着竹马一起看,像小时候一样,读到喜欢或者是有触动的文字了,就复制给他,之后毫无顾虑地评说一番,都很开心。
不过,两只吃货凑在一起,话题兜兜转转就总是离不开吃。最愿意指给他看的,也是书里徐徐道来的各种吃食。在胡兰成这部回忆录里,描叙童年生活的笔墨最隽永,于是最引人遐思的,当数他笔下的乡间清馔。如他写父亲的饮食习惯:
有霜的早晨,父亲去后园割株卷心黄芽菜,放在饭镬里蒸,吃时只加酱油,真鲜美。胡村有时还有早羊肉卖,父亲在家时亦常买来吃,吃时亦只蘸蘸酱油。还有豆腐浆豆腐花,清早拿只大宣花碗先放好猪油酱油与葱,去桥头豆腐店里一个铜元冲得一大碗。夏天还有霉千张,饭镬盖稍开,就已香气好闻,最是清口开胃。我家除过年过节及待人客,平时常常只见三四碗都是腌菜干菜,惟父亲有时作出花样,他想到吃一样东西,都是从他的心苗上所发,可以说是他的私菜,看着妻子也吃,他端然有喜色,其人如金玉,所以馔是金玉之馔。阿含经里佛与阿难乞食,惟得马麦,阿难觉得委屈,佛告阿难:“如来所食,乃天人馔。”还不及我们家的世俗真实。
(图片来源:网络)
读完这段,对竹马说:乡下的菜是真鲜甜,豆浆和豆腐是真香。确实是胡兰成说的那样,清口开胃,世俗真实。
竹马笑:不记得你在乡下生活过。
我也笑:何至于!在远离都市的地方,吃过不少印象深刻的东西,倒是真的。
特别小的时候,那些事情记不真了。当时无锡和宜兴都还是小城市,也确实是夏末秋初去的那边,但一餐一馔里有没有桂子飘香,是完全想不起来,只记得当地人早餐喜欢用白粥配甜咸口的小菜,冷碟和小炒都有,小盘小盏地端上来。我尤其喜欢鱼松和肉松,拌在粥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温柔,像是年轻女孩笑吟吟的亲切样子。
这种感觉很水乡。长大后去过更多地方,但再没在哪里产生过类似的感怀。
(图片来源:网络)
同样是儿时,随奶奶去唐山走亲戚。豌豆架、葡萄藤,还有远不像想象中那么神秘古奥的水井,都平实可喜。饭菜都是亲戚自家做的,倒也没什么特别。只有早上和姨爷爷去买牛奶的事情印象深刻:要去的不是奶站,而是牛圈;拎着的也不是编织袋或者提篮,而是铁皮桶。到了地方,养牛的人收了钱,仿佛特意为当日鲜奶“验明正身”,是当着我们的面,把牛奶挤到桶里的。牛身上有点脏,看着很不舒服。新挤出的牛奶也有一股子膻腥气味。大人说煮一煮就好了,还特意为我那碗加了糖。我却不肯喝——就算是现在,也肯定不会去喝。
猫:“我喝。”
那应该是体验最差的一次“乡村食记”。但姨奶奶和姨爷爷都是很好的人,心热得很。
要论说人情厚重留下的深刻印象,北方的话,一是山东,二是东北。尽管青岛、烟台、日照都去过几次,但没往城郊去;反而是在东北,去的是铁岭周边的小县城西丰,有好朋友在那边一家信用社做志愿者,我去探望。
那里真是乡下了。经济、地貌、风土人情,晚上随便站在小院子里一抬头,就能清楚地看到北斗七星和银河。逢阴历十五的时候,一轮明月皎洁圆满,让人怔怔地要落泪。那或许是一种见到了超越想象的美,在被震动之余又手足无措,知道怎样都留它不住的无端伤感。
然而伤感的时候毕竟少。朋友高兴我不远千里来探望,信用社的人们也纷纷诧异,这年头竟然也有人为一个义气,背着火腿肠、饼干以及各种物资,山水迢迢来,山水迢迢去。如此缺心眼,大概脑子里也缺了点什么。于是极尽款待之能事,想帮我补一补。
门房大叔的妻子每天给我们做饭,总是有点惭愧地笑一笑,说,这边没什么好东西,城里小姑娘过来是受罪了。但我每次都诚恳地不以为然着。因为西丰的一蔬一饭,都是从天然山水里走出来的,又鲜又香。阿姨包的饺子,就连韭菜的我都吃得心满意足。还有那边的鸡蛋,随便炒炒就香嫩无比。最绝的是当地一种小吃,名字忘了,大致是用柞树叶包起粘面,面里又裹着肉馅。柞叶的清香和猪肉的荤油香混在一起,十足是农家“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感觉。
好容易找到一张和回忆最像的(图片来源见水印)
回家后讲起在西丰的见闻,妈妈笑我是“隔锅饭香”,我心里知道她说的不对。
但是东北的乡村就去了那一次。再后来就主要是在京津冀一带的城郊打转了。
京郊去得最多,如果百望山附近也能算是郊区的话。曾经在夏天,冒着大雨去那里吃19块9的自助火锅。羊肉乌七八糟的很低劣,蔬菜的品种也就那两三样,倒是素丸子、粉丝、豆腐以及廉价的鱼丸虾丸之类,给得很足。
那应该是最差的一次用餐体验。环境差、食物差、同伴差、天气糟糕。店里其余三三两两的食客,看起来既像农民,又像工人,说话时有浓厚的口音,要仔细听才能听懂,但多听一会儿却莞尔,因为他们所赞叹的或者愤怒的,都是家长里短的琐事:老板有新的小情人了,老婆成天往娘家跑,昨天儿子又不好好写作业……
人生的烦恼如果总是能表现得这样具象,其实是幸福的。
同样是人生烦恼,城里人就更擅长把它们包裹在各种华丽的外衣之下。记得有一年自驾去怀柔吃所谓农家菜,其实名不副实。像是板栗红烧肉、虹鳟刺身,都肯定不是农户的家常菜。倒是一盘炸花椒芽有点意思,但也只是因为算是素野味,平时不易得。总之,明明是乡间菜色,总感觉还是饭店小炒的路数,却又让你说不清楚原因——是挺玄。
大概是:真正的乡间饮食,要么素淡粗糙,要么肥腻丰足,而且调料肯定是简单的,工巧也肯定是不存在的。纵然是有个巧藏在里面,也更像是天然之巧,妙手偶得,不会专门去在刀功、调味甚至选材上去讨。
在宝坻(津郊)吃过真正的华北农家菜。一条憨乎乎的胖头鱼被斩成大块,浓油赤酱地红烧了端上来,无论颜色还是刀工,想勉强去夸一夸,也只能尬笑着评价“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席面上其他诸如炒鸡蛋、韭菜炒粉皮、煎焖子、炸河虾等等,也都是大镬猛火里历练出来的,毫无卖相。看着盘子里的菜,都能想象到厨房里的一顿操作猛如虎。
但是都很好吃。是那种能让人丢掉矜持,放心狼吞虎咽的气场。你会想起小时在奶奶家的厨房里,老辈人慈爱地端出这样一盘又一盘菜——色面一概不讲究,只让人觉得香,好吃,于是再添一碗饭。
不在图片排版上调整一下,哪张照片都没眼看
清淡的乡间餐饮也有印象。几年前去海南看老哥,借了车,兄妹俩从海口开车去三亚。累了就在高速的服务区停下来,买当地农人兜售的青椰子,拜托他们给凿开,就这么抱着喝。清凉的椰子水倒比文昌鸡、抱罗粉留下的印象更深。觉得自己可以怀抱椰子吸到天荒地老,不会腻。
还有咖啡。也是高速的服务区附近,意外发现有小小的咖啡馆,主打产品是当地的炭焙咖啡。买了一杯尝尝,觉得烘焙过重,味道不太平衡,但因为是途中邂逅,反而有种彼此坦诚相见的惊喜。
一点点缺陷,成全了不完美的真实。所以至今都记得。
让人想到“破罐破摔”这个词的椰子(图片来源:网络)
印象最深的乡间清馔,还是黄山那边。
这样说有失敬意。因为黄山,或者说徽州嘛,说什么也不至于成了“乡”。但就是有这般感觉。大抵是因为每次过去,存的都是避世的心思。一到那边就好像躲进了时空裂隙,万事不萦于怀,于是山中不知岁月。
一起出去玩。小时是阿姨托人开车带我们去爬黄山,长大后是自驾出去看风景。竹马说徽菜都是穷人菜,我对此无甚意见。美食无所谓贫富贵贱,好吃就行,而且沿途看着有人晒笋干、晾咸肉,心里总有说不尽的欢喜。就好像是靠着这些画面,才能确知眼前的风景是真的,身边的人也是真的。所以对这些乡间风物有固执的留恋。
(图片来源:网络)
记得第一次去,是春节前。爬山回来后赶上雨雪天气。分不清是雨点还是雪珠,噗嗒噗嗒地扑在窗上,屋里的空调开得足,临窗坐时,却仍然呵手成霜。一扇窗隔开了两个世界。阿姨上班去了,桌上是给我们留的菜:蛋饺汤、炒年糕,也许还有别的,记不真了。
饭菜在桌上悠悠地冒着白气,却谁都不饿,只是自顾闲聊。房间里有一架老式的竹制摇椅。先是抢着坐,抢到的却又谦逊起来,坐一下就让出来给对方。最后都不好意思了,索性丢开这件事。一个坐在摇椅里,一个坐旁边的小脚凳,伏在摇椅的扶手上。一起摇。
原来两小无猜,是这样全然静好的时光。只是时光匆匆不回头。
不回头。如今各自天涯。还好仍然是亲人,也算是另一种方式的圆满了。
(图片来源:网络)
那天把《今生今世》中另一段喜欢的内容发给竹马:
我父亲不饮酒,知母亲做女儿时会饮,有时下午见母亲做完事情,他去桥头店里沽半斤酒,买两个松花皮蛋,几块豆腐,装两个盘头下酒,在厅屋里请母亲,他自己斟半杯相陪,母亲亦端坐受父亲的斟酒,是时母亲已五十一,父亲五十了,却依然好像是年轻女子年轻郎,才订了婚男女相见,有欢喜与安详。我方十岁,闯了进去,依傍母亲膝下,母亲折半块豆腐干给我,脸上微微笑,待我亦像宾客,我得了豆腐干随又自去大路上玩了。
“下辈子,我们也这样来。”
“好。”
2021年1月30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