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幸看到它,遗憾看不到下一个它

庆幸看到它,遗憾看不到下一个它

首页卡牌对战下一步翻牌更新时间:2024-06-14

昨天我们发了贝托鲁奇后,在结尾开了个互动话题:贝托鲁奇电影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画面是什么?

不出意外,《末代皇帝》的翻牌率最高。许多人也点名让小十君聊聊这部杰作。

好嘛,这就来。

在奥斯卡金像奖的历史上,曾有一部电影独揽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剪辑在内的9项大奖,没错,就是《末代皇帝》

电影由尊龙(饰溥仪)、陈冲(饰婉容)、邬君梅(饰文绣)、英若诚(饰监狱长)等主演。

电影剧照

负责配乐的大师坂本龙一也有出演,陈凯歌导演同样参与饰演了一个小角色。

电影中的陈凯歌

电影主要讲述了溥仪(1906-1967)极具戏剧性的一生,从大清朝的皇帝到共和国的战犯,再到全国政协委员,经历之丰富,堪称历史之最。

可怜稚子心

溥仪出生前,大清便已接连战败,面临受列强凌辱,领土一再被瓜分的困境。

昔日帝国垂垂老矣,一副大厦将倾的模样。

慈禧临死之际,将残破不堪的大清帝国交至溥仪这个懵懂稚子手中。

溥仪登基

这场登基戏也是电影中群演人数最多的一场。

导演动用了足足2500人

2500人齐齐向年幼的溥仪下跪,就连贝托鲁奇本人都被这样绝无仅有的场面震慑到了。

当历史的车轮滚滚碾过,任谁也不能幸免。

溥仪还未彻底明白“皇帝”这个象征至高权柄的词究竟意义几何,共和国的枪声便已响起,紫禁城外有了新的皇帝

溥杰告诉溥仪关于新皇帝的真相

溥仪不死心地问身边的大臣:

师父,我还是皇帝吗?

在紫禁城内,您永远是皇帝。

溥仪迷茫而失落的眼神

溥仪享受过支配身边一切人的权力,人人都告诉他,您是皇帝,想要什么都可以。

转眼间,却又告诉他变天了,他只能做“墙内的皇帝”

就连伴随溥仪一起长大的奶娘阿毛也被迫离开,溥仪呢喃着“但她不是我的奶妈,她是我的蝴蝶。”

溥仪飞奔出去找阿毛的镜头是小十君最喜欢的镜头之一。

天空如此逼仄,森严的高墙阻隔的不再是那些仰帝王鼻息的人,而是帝王本人。

而这只是他失去的开始。

皇帝也会有追逐不到的东西

旧城新景

1919年5月,中国进入了军阀时代,年轻的共和国很快就变得和旧王朝一样腐败,国家陷入混乱之中。

走上街头的学生怒喊着废除不平等条约,抵制日货,中国猛醒,还我河山。

这里的不平等条约指的是《二十一条》,涉及的是山东青岛等地的归属权以及诸多在华特权。

二十一条:一战爆发,日本以英日同盟为理由,强行派兵接收德国在山东胶州湾的租界地,以及胶济铁路沿线地带,中国政府无力阻止。1915年2月2日,日本秘密向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并逼迫北洋政府承认日本取代德国在华的一切特权。经过多次谈判,袁世凯接受了日本的条件,最后于1915年5月25日在北京签署《关于山东省之条约》、《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及13件换文。

而清朝官员和英国来的外派使臣坐在轿车中冷眼旁观。

大臣嘲讽着眼前群情激昂的百姓:

共和国的建立并未改变什么,

即使是紫禁城内外也都没变。

除了自行车之外。

学生们很愤怒,但是除了喊叫又能怎样。

值得一提的是这段对话只在219分钟的完整版里有,所以一定要看完整版

历史的推进似乎只给这个庞大的国家带来科技上的改变。

社会、文化、制度的改变总是不痛不痒,人民的觉醒便也热烈而又迷茫。

而这样的真相从依旧身着清朝官服的大臣口中说出,真是再有说服力不过了。

二人打扮形成鲜明的对比

仿佛是为了证明这位官员所言非虚,镜头转向紫禁城城门前。

贩夫走卒慢悠悠地走过,人力车、轿车、自行车等各种交通工具井然有序地在城门前穿行。

甚至听得到骆驼拉车声。

一旁穿着马褂、长袍,带着毡帽的百姓沉默地注视着警察骑马疾驰而过。

这不仅是交通工具的新旧交替,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混乱。

明明是不同时间线上的产物,落后与先进居然也能保持一种微妙的融洽,一眼望去毫无违和感。

囚笼迷梦

共和国带来的不仅是枪声和大炮,也给溥仪带来了一位西装革履、绅士打扮的新太傅—雷金纳德·弗莱明·庄士顿

溥仪和庄士顿初次见面

庄士顿给溥仪上课时,二人讨论起关于绅士的话题:

一个绅士应该永远说话算话。

朕不是绅士,朕不被允许说自己想说的话。

他们总是告诉朕该说些什么。

这段对话让小十君想起《万历十五年》中的万历皇帝。

名义上他是天子,实际上他受制于廷臣。在按着固定节奏流逝的时光之中,既缺乏惊心动魄的事件,也缺乏令人企羡的奇遇。这种冷酷的氛围笼罩一切,即使贵为天子,也很难有所改变。——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万历皇帝想要励精图治,然而,所有的大臣都只想让他当个“好皇帝”,听大臣的话。

大臣们需要的只是一个毫无主见的君主,皇帝越是温和听谏,文臣们就愈是称颂他治国有道。

溥仪也不过是重蹈覆辙罢了。

似乎是导演刻意的安排,两人的对话总是耐人寻味,像是分别隶属于两个时代的钟摆轻轻撞击,震荡出新时代的变奏曲。

溥仪指着杂志上的华盛顿问道“谁是乔治·华盛顿?”(乔治·华盛顿总统于1799年逝世,溥仪出生于1906年。)

庄士顿回答道:“一个著名的美国人,一位著名的将军,美国第一任总统。”

“他有车吗?”

“他去世很久了。”

似乎只有把时间线进行对比,才会恍然大悟,原来大清朝与西方列强国家之间并不存在交错的时空,而是并肩前行。

一张传的很火的中西方时间线对比图

溥仪不是没有做过挣扎。

他在新婚之夜对初次见面的婉容表达着他对旧时代桎梏的深恶痛绝。

他时刻想离开紫禁城,想去牛津大学,不想被指配婚姻,想要时髦的、会说法语和英语、会跳快步舞的女人。

溥仪与婉容的相遇是二人羁绊的开始。

而《末代皇帝》整部电影的拍摄竟也成了陈冲难以忘怀的盛大婚礼。

陈冲在自己的微博回忆道:

回想起来,《末代皇帝》的制作像是一场八个月的的婚礼,庞大热闹而混乱,而我做了八个月的新娘,每天等待着贝托鲁奇将盖头掀开,又一次爱上我。

或许是因为像陈冲写的那样,导演传递给演员足够多的爱意与信任,三人的对手戏里情感永远饱满、真挚。

“他爱我们三个,尊龙,邬君梅和我,这里面没有性的成分,或者超出性的成分,然而给我的感觉是浪漫的。”

三人相互对视

就连婉容与文绣的共舞也充斥着丝丝浪漫与欢乐。

溥仪以为割去辫子,清查国库,追究太监的腐败行为就可以踏出变革的第一步。

却没想到大清国的腐朽早已深入骨髓。

太监们直接一把火烧了库房。

从这一刻起,溥仪或许就知道了,奋力挣扎不过是困兽之斗。

这偌大的紫禁城注定就是专属于他的金色牢笼。

自由还是末路

溥仪最终被迫离开紫禁城,在天津过着短暂的快乐生活。

唱着英文歌,跳着最时尚的的西方舞蹈。

他成了亨利溥仪

溥仪与婉容共舞

舞厅的角落里坐着由坂本龙一饰演的甘粕正彦,监视着溥仪的一举一动。

或许是《末代皇帝》里的演出没能让坂本龙一和导演满意,坂本龙一曾在访谈中说“未来不会经常演戏了。”

实属遗憾。

去牛津上大学的美梦没能实现,溥仪又将摘掉的皇冠戴回来。

做起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三月一日,日本扶持溥仪在满洲地区建立伪满洲国。溥仪自是年三月一日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二月二十八日任伪满洲国执政,建年号为“大同”。

至此,溥仪人生中最具华彩的剧目便已悉数亮相。

剩下的就也不过是个新中国历史书上的普通群众罢了。

电影很长,小十君却看的十分认真。

《末代皇帝》一共使用了19000多名临时演员,作为唯一一部能够进入故宫拍摄的中西合拍电影,运用气势恢宏的实景拍摄,精心还原了时代风貌。

历史的车轮轰鸣作响,导演却很少去批判那些不合理的制度,而是用更为克制的手法真实地勾勒着个体的浮沉。

雨中出走的文绣、吸毒导致面目全非的婉容、戴上高帽被批判的监狱长,以及生在帝王家,却要亲眼见证封建王朝彻底崩塌的溥仪。

贝托鲁奇曾说:“要是我对溥仪没有同情,我就不会拍这部影片了。我甚至喜欢那些可憎的人物,我需要爱摄像机前的所有人物。即使他们是恶劣的,我也设法使他们具有某种悲剧性,从而产生一点高贵感。”

整部电影带给小十君最大的感受就是个体在时代面前是如此渺小,以至于知天命、顺天命成了每个人的唯一出路。

“皇帝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男孩了。”

屏幕前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这个世上最孤独的个体。

电影结尾时,买票进入故宫的溥仪

再次把《末代皇帝》推荐给每一位喜欢电影的朋友。


该原创文章首发于* 第十放映室(ID:dsfysweixin)

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ID:dsfysweixin,微信搜索关注:第十放映室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