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恩狗画册”
1959年,丰子恺幼子丰新枚考入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后来又去外地工作,父子间开始长期通信。日前,丰新枚之子、丰子恺研究会会长丰羽将搜集整理的家书与47幅丰子恺画作“恩狗画册”结集为《丰子恺家书》,由“活字派”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联合出版。该书责编莉拉讲述了成书经过,以及她在编辑过程中的感受,她说:“如若能就‘父爱’这个话题引起更多关注,便是此书源远流长的教育意义、社会价值了,作为参与者,我也感到光荣和欣喜。”
处之泰然,顺其自然
是丰子恺的人生态度
丰子恺1898年出生在浙江桐乡石门小镇一户殷实人家。少年时师从两位大师:夏丏尊和李叔同。尤其是在李叔同的影响下,丰子恺找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三样东西:音乐、散文、绘画。他终生致力于艺术创作和中国艺术教育,对中国美术、音乐以及人文历史的发展具有独创性的贡献。
丰子恺的散文、艺术专论、画册,本本皆是好书。我在这些“材料”中读到过这样一则小趣闻──有一天孩子们放学回家,丰子恺把手中的樱桃放在树上,假装摘给孩子们逗乐。那时候我在想,作为爷爷的丰子恺,作为父亲的丰子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还来不及研读有关丰子恺的传记,机缘巧合之下,案头却摆上了《丰子恺家书》这一珍贵书稿。
这本书收录了丰子恺写给家人的195封信件,其中1959年到1975年间写给小儿子丰新枚的信件180封,其余15封分别给次女女婿宋慕法、外孙宋菲君,以及次子丰元草、三女儿丰宁馨,47幅丰子恺画作“恩狗画册”也是首次面世。
丰新枚是丰子恺最小的儿子,小名“恩狗”,抗战时期丰子恺举家逃难,到桂林时丰新枚出生。丰子恺称那次逃难是“艺术逃难”,丰新枚是“艺术逃难”的儿子,他后来通晓六国外语,能背数千首唐诗。新枚幼年时,常和姐姐们及邻家女孩佩贞一起玩耍,丰子恺画了一套47开的“给恩狗的画”,记录下孩子们童真率性的趣事,也算是青梅竹马的小故事。其中有一幅特别有趣──佩贞说:“恩哥,把你脸上的麻子洗掉了,我再跟你玩。”恩哥说:“啊呀!佩贞!这是口水呀!不是麻子呀!”这算是最初的“垂涎三尺”吧。
“给恩狗的画”中,还有一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恩狗看见两只白羊,便说是两只黑狗,众人大笑,恩狗大哭。”小孩子的世界,与成年人不同。处之泰然,顺其自然,是丰子恺一辈子的人生态度。
其实与丰子恺其他作品比较,“恩狗画册”里头的东西都是寡淡无味的,但那种慈爱,那种对孩子们的关怀、理解,却呈现出成年人的童心。这也说明丰子恺时时刻刻都在关注儿童,因为他喜欢儿童,而且他觉得很有趣,就把它记录下来,陶醉其中。这种情趣、情怀,大概是现代很多父亲们所缺少的,让人觉得,其实父亲应该,也可以给孩子一个更幸福的童年,尽到慈父的责任。
丰新枚考入天津大学
与父亲通信长达十多年
上世纪50年代初,丰子恺带着一家人住在上海江湾五角场。很多年以前,他曾在附近和几个好朋友一起创办立达学园,当时鲁迅的家和内山完造的书店离这里都不远,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情。丰子恺请了一位俄语老师教自己俄语,同时,他的小女儿一吟、小儿子新枚也一起学。丰家的语言基因让他们很快就基本掌握了比英语还难的俄语,并在稍后一年多的时间里翻译了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然后又翻译了柯罗连科的四大卷回忆录《我的同时代人的故事》。丰子恺带着他的小女儿、小儿子一起学习,一起工作,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实践着家学、家教、家风、家训,还有家传。
丰新枚考上了天津大学,去了天津,又到沧州、石家庄工作,也开始了和父亲丰子恺长达十多年的通信。彼此之间除了嘘寒问暖、相互关心,还有唐诗接龙、宋词藏字,读圣贤书、习天下理。家长里短饱含父子亲情,社会闲谈传递处世之道,彰显华夏文化的传统思想,蕴含敦亲睦族的礼让谦卑。
丰子恺在人生最后的几年,仍然笔耕不辍,写随笔,画漫画,还翻译了多部日文小说以及佛学著作《大乘起信论新释》。同时,与丰新枚鸿雁传书更频繁,一对可以相互多年吟诗作对、外文对话的父子,是父子亦超越父子,精神和灵魂的交流更加印刻在彼此的信中。
丰新枚之子丰羽出生后,“小羽”大量出现在丰子恺与丰新枚的书信之中,尤其是丰子恺生命的最后几年,几乎每信必提及。丰羽的名字就是丰子恺取的,与所有丰家第三代的孩子都是双字名不同,是单名的“羽”。这里面有丰子恺对丰新枚无限的爱以及不能陪伴的遗憾,也有对他的希望和期盼……
丰子恺曾写道:“儿童大都是最富同情的。且其同情不但及于人类,又自然地及于猫犬、花草、玩具等一切事物,孩子认真地对猫犬说话,认真地和花接吻,认真地和人像玩耍,他们往往能注意到大人们所不能注意的事。所以儿童本来是富于同情的,只因长大起来受了世智的压迫,把这点心灵阻碍或消磨了。成长过程中唯有不屈不挠,即使饱受压迫,内部仍然保留着赤子之心,有了这颗心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像人的人!”正因存了一颗澄澈的童心,孩子的天真、市井生活的淳朴、文人的闲情,在丰子恺的眼中都充满了人情味,也因此,他的画没有一点晦涩、深奥,无论男女老少都能看得明明白白,并且体会到其中深意。
《丰子恺家书》是信,也是日记,皆因信的内容都是他每日生活的平凡叙述:今天的猪肉卖几钱,昨日黄花落入何处,不久的解放如何让自己念想……一代散文家、装帧艺术家对家人的平凡爱意:担心儿子不舍得花钱、担心后辈无法调动工作不能团聚、担心孙辈学习不好……一代翻译家、艺术理论家对物质平淡精神富足生活的朴素向往:想与书籍、艺术、大自然相伴……
正如丰羽所说:“希望通过这本书,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投入对丰子恺先生的研究。通过这种研究,能把他的思想传递给更多的人。这其实也是丰子恺先生的初心,他始终希望把他的爱,把他的慈悲,传递到社会大众的心里。我们只是想继续他的这种方式,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体会这种爱。这样的话,这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温暖。”
日常琐碎生活
串起父子亲情
在冬日的一个夜晚,读完《丰子恺家书》书稿全稿,一位平凡的父亲,从这195封信中起身而出跃然纸上,音容笑貌犹在,他握着最爱的小儿子新枚的手,轻拍后辈们的肩,抚着自己的一缕白须说:“爸爸回来了。”作为书的责任编辑,我对此书的定调是:讲述一位平凡的父亲──丰子恺。讲述在不平凡的日子中依然“茶甘饭软酒香烟美”(丰子恺1974年1月14日给佩红信所言)的一位乐观温和的父亲的父爱。
通读全稿后,一开始我认为,书稿的瑕疵是存在的,那就是信件的内容,虽然反映出写信者深厚的文化底蕴、艺术修养以及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但因是完全个人化的生活点滴白描,且写信者那时年事已高,重复啰唆的事件和内容不乏多处,担心读者略嫌枯燥。但之后这个想法彻底改变了,我觉得,这就是父亲呀!这才是父爱啊!这才是真正的父子情呐!一位父亲的爱,一定是平凡的啰唆。谁的父亲不是这样的呢?不是当你在家的时候,每天晚上催三四十岁的你三遍去洗澡的那个啰唆老人?不是在你已经独自撑起一个另外的小家十几年、二十几年后,还在担心你会没钱花的健忘老人?我们愿意原谅这份啰唆,是因为父亲,是因为父爱;我们愿意升华这份啰唆,是因为家的温暖,亲情的伟大。
一封家书,胜却人间无数!《丰子恺家书》让喜爱丰子恺的朋友们了解到作为“平凡父亲”的丰子恺,在那些书信中,丰子恺写道:“现在做父母,一定辛苦,但也一定另有乐趣。”如果您的爸爸还在身边,就请更加包容他们;如果你远在异乡,就拿起笔写一封家书;如果他们已经远去,就用此书,静静地缅怀他们吧。
尤其是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我们都将面临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的再思考,再改变,再提升,当今社会需要更多的人情、温情和亲情。附上《你还在我身旁》一诗:“瀑布的水逆流而上,蒲公英的种子从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方。子弹退回枪膛,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你还在我身旁。”思念唤起信念,作为后辈,也怀着敬仰和惴惴不安的心情,斗胆谨以此书,纪念丰子恺先生逝世45周年。
来源: 天津日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