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凶猛,不过玩的“认知底线”

人间凶猛,不过玩的“认知底线”

首页冒险解谜曲折前进更新时间:2024-07-28

个体,都被困在了“编码系统”里。编码系统,玩的是逻辑。逻辑的终极,是意义。意义的备份,是价值。

因此,能到达意义的逻辑,往往就具备了人性闭环功能,也即,个体一旦进入到它的符号编码路径中,就一定能追寻到意义。于是,才有人说,人生的终极,就是意义。

但从产生意义的逻辑设置来看,任何逻辑,不过都是一家之言。或者用佛家的话讲,是一种心相机制。一切相,都是迎合人性而生的。

只有迎合,才能入心。一切反人性的,都将曲高和寡。一如热闹的东西,必定是用来围观的。而安静的东西,却一定只能独观。而此观,可为“内观”。

最终,所谓的人间凶猛,不过是有太多人,在围观,在评判,在争论意义。

只是,一切的围观,不过是自身的匮乏。一切的评判,不过是照见“我相”。而无论站位哪种意义,最终也只是为他人做嫁衣。

因此,逻辑的设置,就像一种测试个体认知底线的准绳,一测一个准。于是,所谓的认知收割,就成为了人间凶猛的代名词。

01

围观,是用来测试偏好的。

偏好,即个体的软肋。个体一旦有所偏好,那么,在世俗世界里,就有了欲念。而欲念的属性,决定了个体在人间的能量指数。所谓,喜欢围观什么,什么就是你。

因此,围观的属性特点,往往成为了一种新的群体区分机制。在大数据时代,这一点几乎做到了无懈可击。所谓的画像,就是基于个体的浏览历史而形成的。这种对个体偏好的确诊行为,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而这种“确诊”,本身就是一套收割逻辑,即从喜欢看什么到了解他的偏好,再根据偏好,调动迎合机制,也即精准推送。

这一套基于“围观”行为的测试机制,其底层逻辑就是,喜欢围观什么,往往就代表了个体的认知等级。如果被识别为高认知,就不可能用低俗低智的逻辑去迎合。

于是,所谓的人间凶猛,不过是个体暴露了自己的偏好。

02

评判,最暴露立场。而立场,即利弊权衡。

评判,是高于围观的。

围观者,之所以热衷围观,是因自身的匮乏。越匮乏,越需要用外物的热闹和繁盛来证明存在感。不围观,就得叫嚣着寂寞,而后坐立不安。围观者,一切相,皆可为“我相”。于是,成为人间凶猛砧板上之鱼肉。

而评判者,是步入了自认为的理性境界。只是,此理性,仅为自我逻辑的达成。其所评判的,即是基于自我逻辑的闭环。因此,自我逻辑的水准,决定了评判者的水准。

于是,就有说,人类一开口说话,上帝就笑了。笑什么?笑一切的评判,都是作茧自缚式的圆满。

因此,评判,是利器,不伤人,即伤己。

伤人,是因为评判者的逻辑,碾压了他人的逻辑,本质是评判者的利弊权衡获得了胜利。

自伤,是因为自身的立场被公之于众,伤到的群体越大,反噬越大。在遇到高手的时候,暴露立场,就相当于自己给对方递上了一把快刀。多少英雄豪杰,都是死在了不知藏匿锋芒。

03

意义,如信仰,是最终的捆绑机制。

逻辑,基于框架,才成其为逻辑。由逻辑通往的意义,终究成为了框架的定海神针。框架之内,个体必须与意义沾边,才能成其为框架内的个体。

因此,框架的意义,就在于制造意义。而逻辑,即是制造意义的路径手段。于是,框架之内,一切都是符号,一切都是编码路径,一切都充斥着意义。

而个体,也必须要寻找到自己的意义,找不到意义,人生就苍白了。于是,世人碌碌,都在寻找意义的路上。但是,总是在路上错过了许多的风景。

正是因为意义成为了指向,成为了终极,因此,绝大多数个体,都丧失了自我意义的能力。一如金丝雀,被圈养久了,就忘记怎么飞了。

到处都有人,在兜售寻找意义的捷径,最终,功名利禄的意义,以碾压态势获胜。

一是迎合人性。二是捆绑机制。前者攻心。后者诛心。

任何意义机制,只要在这两点做到极致,便可攻城略地,无往而不胜。

04

从围观到评判,是挑选有话语能力的个体。这些个体的话语能力,运用得当,就可成为围观者的立场导向。

这个挑选过程,贯穿古今中外,只是方式不同。

而从评判到意义,则是进入到了话语之争,既是分化,又是凝聚。人类文明的曲折前进,也始终是围绕着这个过程行进的。

于是,所谓的人间凶猛,不过是大多数个体都倒在了围观阶段,只有一小部分站在评判的立场,风雨飘摇。最终,找到意义的,无论是为谁做了嫁衣裳,都必定走向孤独。

也因此,人间才有了道、佛、禅吧。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