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在《周易》中,有“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的说法。服饰最早是用来避寒和防身之用,等到社会礼乐建立之后,服饰的讲究成为了“礼”的内容,象征着社会制度的稳固。汉文化服饰正是由此而来,源远流长。
从一部《雍正王朝》开始,清宫戏开始大热,而且从最早的演绎历史到后来逐渐发展成“挂羊头卖狗肉”式的宫斗戏、宅斗戏,专门发展女性经济,也有一些猎奇搞怪的智斗、探案等,成了一锅大杂烩。但无论如何不可否认的是,清宫戏如今已经有些深入人心的趋势,尤其是在女性文化中占了十分可观的比例。因为清朝离今只有一个世纪的间隔,那个时代的宫廷服饰有大量相关记载,所以在清宫戏中宫妃的服饰特色十分鲜明,不像其他朝代的古装剧里戏服乱穿一样。
▲雍正皇帝剧照
满清宫妃的服饰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处,是她们颈上无一例外都会缠着一根白色长布条,细心的观众很容易就能发现这一点,如果说单纯作为一种类似围脖一样的饰品其实说不大通,如果再仔细些,还能看到不同品级的嫔妃,脖子上白绢的图案、长短、粗细、式样都会有所不同,如果再找出慈禧太后的照片看,就会看到慈禧所戴的是一条挂满了珠翠的高级绸缎,这么一条看上去就价值不菲。那么这其中究竟有什么妙处和妙用呢?事实上,这根白色长布条的作用不只是因为美,还为了方便皇帝,更是一种排面。
▲清朝妃嫔剧照
首先,宫妃们脖子上围的白色长布条是有名字的,叫做“领巾”。是不是觉得这名字特土气?没事,还有个更加高大上的名称——龙华。但是很可惜,龙华这名字是后人杜撰的,出处不可考,只知道《甄嬛传》中提及过这个名称。而在清代的所有典籍中,对这条白色长布条的称呼全部都是“领巾”。
▲故宫皇极殿(清朝皇宫)
事实上这个领巾确有饰品的功效,那时候还没有衣领,在脖子部位也就缺少遮挡,很多女子因为脖子长得不完美所以需要用一些东西来遮掩,领巾就是个好东西。加上领巾本身也还有保暖的作用,所以就一直沿用下来了。不过大热天气里女子脖子上还要围个领巾确实有些难受,但想想宫廷服饰中即使酷暑时节也是里三层外三层的穿法,似乎区区一个领巾也就能够接受了。
02领巾成为宫装定制后,为了区别不同嫔妃的地位,自然包括领巾在内的服饰上也得有所区别,这样才是尊卑有别。而且这样的区别十分严格,不能逾越半步,法度之森严不比朝堂上差,所以也难怪生活在后宫的女子同样感到压抑了。
▲清朝妃嫔及其侍女剧照
后宫中最普通的宫女自然只能戴一条纯白,而且又短又窄的领巾,领巾上不允许有任何花纹修饰。等到有了品级后,随着品级的上升,领巾自然在长度和宽度上也能有所提升,而且领巾上也可以开始出现一些花花草草的图案了。当然,这不是说允许刻图案就能给整个领巾刻满的,不同品级允许刻的图案、数量、样式同样是有讲究的。
▲清朝宫女剧照
一旦领巾的花式规格超过了自己在宫中的身份,可是要被治罪的。治罪的命令通常是由皇后下达,然后经由亲信的女官前来执行。这时候又是凸显领巾的好处了,这就等于是一个身份铭牌,远远的看见别人脖子上领巾的样式就能知道是什么品级的人了,不需要有其他证明。如果是皇后娘娘本人的领巾,那自然是华贵无比,而且有一种不容亵渎的威仪之感,普通宫女只要看到这种样式的领巾,再配上领巾主人一张扑克脸,瞬间就能腿软跪倒,也许还要喊出经典台词:“娘娘饶命呐”。
▲清朝皇后剧照
当然,这个身份铭牌不止是给宫妃们辨认身份的,也是为了方便天子辨明后宫妃嫔的身份。毕竟后宫女子少则数百多则数万,让皇帝认脸那是不现实的,这个时候宫妃脖子上的白色长布条就发挥作用了。再比如,不管是从史料记载还是从清宫剧中,我们都可知道,后宫女人除了皇帝母亲一辈的,剩下的无论是已成为宫妃的,还是宫女都是皇帝的女人,如果哪天皇帝宠信了宫女,万一生下了皇子也能让皇帝看白绢就知道是哪个品阶的,从而好去排查不是?
结语其实我华夏服饰的华美是现代人难以想象的。先秦时期的曲裾深衣襟裾随身体缠绕,把中华女子的内涵美彰显无遗,也是最能反映女子气质的服饰;秦汉时期的褒衣广袖把女子体态舒展出来,圆袂契合天圆,广袖凸显雍容华贵、庄重典雅和飘逸灵动……而满清,“花盆底”旗鞋是从原始的采集劳动中演化出来,旗装花团锦簇妖艳,则展现的是另一种美了。
参考资料:
《周易》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